堂堂一国之君,这么做合适吗?
“嘘!别说话,正讲到朝鲜……昏聩?顾卿家少会如此评议他人。”
听得兴起,朱厚照直接朝张永等摆手。
不许出声,不许动。
都给朕安静些!
室内的声音忽然停了。
原因很简单,门上有缝隙,木刻花纹之间镶嵌着琉璃。阳光正好,一个大活人趴在门上,看不到才奇怪。
如此肆无忌惮,敢在宫城内帘窥壁听,除天子之外,不做他想。
揭穿还是沉默?
天子会否恼羞成怒,将三人下狱?
装了半晌糊涂,终于装不下去。
杨瓒当先起身,径直走到门边,咳嗽几声,提醒门外的少年天子,已经被发现,别趴门了,进来听吧。
听到声音,朱厚照直起身,全无半点尴尬。
无需中官上前,自顾自推开房门,笑道:“杨先生,倭国朝鲜之事甚是有趣。今日讲读,便以此为章,如何?”
三人行礼,听朱厚照所言,都不禁苦笑。
今上果非常人,单是这份“厚脸皮”,即非他人可比。
遥想初入弘文馆,套着《论语》封皮的《莺莺传》,杨瓒最是感慨。
如此心宽,当真是不容易。
“陛下,臣等尚需轮值,暂且告退。”
“不忙。”朱厚照行到桌后,未等坐下,伺候的中官已送上茶水糕点,“各地未送官文,兵部无事禀奏,谢卿家去了只能枯坐,也是无聊,不如留下。”
谢丕:“……”
这是身为一国之君该说的话吗?
“国子监正月不开讲,武学有训导在,顾卿家也留下,同朕讲朝鲜之事,如何?”
顾晣臣:“……”
能让老实人无语,朱厚照的确有才。
看看兴致勃勃,正自毁形象的少年天子,再看看僵立当场,万分无语的两位同僚,杨瓒摇摇头,很想告诉两位仁兄,只是情商高、智商超人还不够,需得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抗压水平,才能扎根正德朝,君臣相得,做出一番事业。
两位是否能听进去……都是聪明人,想必不用多说。
天子开口,谢丕顾晣臣自当从命,想走也不可能。
奉皇命旷工,追忆历代先帝,回溯百年皇朝,实打实的头一份。
“张伴伴,再送几盘糕点,不要温茶,送蜜水。”
朱厚照兴致起来,大有长谈之势。
朱厚照饭量大,还喜甜食,上朝都要偷吃几块。这么吃,不见没长胖,只有个头不断拔高,杨侍读当真是羡慕。
糕点送上,房门关好。
朱厚照端正坐在案后,等待开讲。
三人商量之后,由谢丕讲倭国,顾晣臣讲朝鲜,杨瓒讲番邦方物商贸。凡有不明处,三人互相补充,为天子答疑。
“倭人居于岛上,同我朝隔海相望。自成化年间,倭人内乱,常有流亡倭人渡海,同海盗内贼勾结,侵扰海岸愈烈。”
“李氏本为王氏高丽臣子,王氏不自量力,欲兴兵我朝,李氏举义,取而代之,请圣祖高皇帝敕国号,始称朝鲜。”
“圣祖高皇帝立国,行怀柔远人之策,编纂《皇明祖训》,录十五番邦为‘不征之国’,朝鲜倭国均在其内。”
不征之国,非是不动武,也不是如后世一般建交。
仅是告诉这十五个番邦,听话的,自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听话,照揍不耽误。例如朝鲜,国君登位,世子册封,都需明朝皇帝点头。否则即是“不合法”。虽喜好占便宜,也可归入听话一类。
倭国则属于反面例子。
提起这个岛国,非但杨瓒撇嘴,谢丕顾晣臣同样皱眉。
江浙福建饱受倭贼海盗之患,甭管真倭假倭,反正都带个倭字,必要算到倭国头上。
圣祖高皇帝和太宗皇帝年间,倭国还算老实,尊奉明朝为上国,配合抓捕倭贼。明朝皇帝宽仁不收,也没浪费粮食,并排架起几口大锅,都在海边煮了。
宣宗之后,明朝海禁越严,倭国乱成一锅粥,越来越不听话。部分大名甚至和海盗勾结,提供港口,瓜分海盗抢得的金银财物。
朝廷上下,地方官府,对这个揍也揍不听话的番邦,自然是哪里都看不顺眼。
有个做阁老的亲爹,加上李东阳偶尔开小灶,谢丕接触到的东西,远非杨瓒顾晣臣可比。由倭国言及海外番邦,种种见识,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只不过,没有海图对比,难免不够形象。
“谢卿家,暂且停下。”
止住谢丕,令中官奉茶,朱厚照道:“谷伴伴,回乾清宫,取海图来。”
“是。”
谷大用领命,退出房门。
谢丕饮下半盏温茶,喉咙总算不再冒烟。
在他休息时,顾晣臣顶上,开始讲解朝鲜。虽不如谢丕所言生动,却也言之有物。讲到朝鲜现任国君,更是频频摇头。
“其名隆,母为废妃。自幼性情怪戾,不喜读书。嗣位之后,重用外戚,刑上谏臣。国君之尊,竟狎妓游乐,实是昏庸无道。”
顾晣臣性格稳重,为人厚道,说话常留有余地。如此评价一个番邦君主,足见此人确实是昏聩,不可救药。
杨瓒对朝鲜历史并不了解,仅能从言语中推断李隆为人性格。听到“狎妓游乐”,扫一眼朱厚照,不免生出几许担忧。
历史上,朱厚照也有类似问题。
宫中嫔妃,既有舞女出身。正德二年开始修建的豹房,更是赫赫有名。
现今尚看不出端倪,日后会如何发展,实是不敢打包票。
无论如何,谨慎一些,提前预防总是没错。
最好的办法,将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强国富民之上,自不会有精力去想其他。如能将苗头掐死,那就更好。
奏疏乏味,政事无聊,那就交给内阁,持枪上马,去拍扁鞑靼。
小王子拍死,还有南疆。南疆处理干净,海外番邦顶上。
海外番邦也没了,美洲大陆、澳洲的领土就在前方。
总之,不怕不做,就怕懒惰。
天子想玩,没关系。
和自家人玩,难以发挥最高水平,走出国门,玩向世界,才是真正的高格调。
海图在手,倭国当可作为第一块踏脚石。
所谓居仁行义,在真金白银面前,也要退一射之地。
只不过,之前没发现,顾榜眼这样的老实人,竟也喜欢八卦。开口就言国君不好读书,狎妓游玩,除了八卦,很难有第二种解释。
消息来源,无需多想。
三人皆出身翰林,上千份的卷宗,随意翻翻,就能找出不少好料。
顾晣臣讲得详细,不只是朱厚照,杨瓒和谢丕也听得入神。
谷大用取来海图,铺开在案上,内容之详尽,怕是倭国将军和朝鲜国君都要咂舌。
这两张海图,杨瓒都看过,自不会惊讶。
谢丕和顾晣臣是初见,愣了足有五秒,方才回过神来。看看海图,再看看杨瓒,目光中满是怀疑。
乾清宫中竟有太宗皇帝年间的海图?
看陛下表情,八成早翻过几遍。
海图如何得来,陛下兴致由何而起,解释一下?
早闻杨贤弟熟知海外方物,在弘文馆讲习时,多有提及。此间若无瓜葛,简直天方夜谭。
谢状元顾榜眼目光灼灼,似欲在杨探花身上戳出几个窟窿。
杨瓒眯眼轻笑,对两人拱手,很是光棍。
被瞪两眼又不会少块肉,喜欢怎么瞪,从哪个角度瞪,大可随意。实在顶不住,干脆瞪回去。
眼睛大,一对二,照样不惧!
三人以眼厮杀,难分高下。
空气中似有刀光剑影。
讲习停下,自然引来朱厚照不满。
海图取来,怎么都闭口不言?
“杨先生,谢卿家,顾卿家?”
“陛下恕罪。”
连问三声,三人齐齐拱手,动作整齐划一。
朱厚照嘴抖。
杨先生不同常人,他早就知道。只是没想到,谢卿家和顾卿家也是如此有性格。
难怪能够同登一甲,入朝后更相交莫逆。
想起弘治帝留下的名单,忆起亲爹临终前的叮嘱,朱厚照不禁慨叹:能得三位贤臣辅佐,朕心甚慰!
殊不知,真相总是距离期望很远,少年天子同三位能臣的思考回路,压根不在一个频率。
所谓美好的误会,即是由此而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