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厚照,夏福终于咬牙,也从袖子里取出一个荷包。
解开系绳,赫然是几块硬糖。
朱厚照眼神变了。
“你藏了糖?”
夏福低头,事实上,不只藏了一袋。另外一袋,已在大明门外和彩舆中吃掉。
正有些后悔,怕天子不喜,耳边却传来几声畅快大笑。
“陛下?”
“朕和梓潼必定合得来!”
一边笑,朱厚照一边拿起硬糖,自己吃一块,往夏福嘴里塞一块。
咬着糖,豆蔻之年的小皇后脸色更红。
吃完了糖,朱厚照精神更好,又从袖子里取出一个荷包,里面装的却不再是糖果糕点,而是一张描绘在薄绢上的海图。
“朕记得梓潼说过,祖上曾随船队出海?”
夏福点头。
“可认得此图?”
“回陛下,妾不认得。”夏福摇头。
“这样啊。”朱厚照有些失望。
“妾的兄长或许认得。”
“哦?”
“妾家中藏有类似海图,年少时,臣妾曾看过几张。妾父亲还曾教导三位兄长,祖宗传下的本领绝不能丢掉。哪怕一辈子不能登上海船,随船队出海,海图和认图画图的本事也要传下去。”
说着,夏福自颈上取下一块雕凿成方形的香木,正反两面,均雕凿着简单线条。
“这块木牌是祖上传下,是从海外得来。听妾父亲说,木牌两面的图案合起来,能找到一座小岛。”
朱厚照立时起了兴致,拿起木牌,凑到火烛前细看。
奈何年代久远,纹理有些模糊,非专业人士,怕是看不出个五四三二一来。
“除了海图,国丈还会些什么?”
“妾的父亲会造船。”
“造船?”
朱厚照很吃惊。
“不是真船。”夏福解释道,“用木头雕凿,小臂长短,船身和桅杆都能拆卸,妾的长兄手艺更好。”
听着夏福的话,朱厚照眼睛更亮。隔门唤谷大用和张永,将暖阁内的木船取来。
“陛下,开门不吉。”
“从窗户递。”
谷大用张永:“……”
无语半晌,两人互看一眼,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天子有命,还能怎么着,唯有遵旨。
北镇抚司内,灯火通明。
钱宁等人已归京几日。牟斌看过物证,亲自审讯过疑犯,仍迟迟没有动作。
赵横两人带回的腰牌路引,直指晋王。
钱宁带回的人证,却咬出了安化王府长史。
不得不承认,闫璟的计划算得上周密,可惜百密一疏,漏算了执行的人。招买人手期间,竟住到之前留宿过的客栈,被伙计认出来,身份不可能不泄露。
事涉两名藩王,牟斌不敢轻动。
再三审讯,确定疑犯没有说谎,遣心腹给东厂送信。得王岳回信,没着急禀报天子,亲笔写就一封密函,附上名帖,遣人送往长安伯府。
因有所顾忌,和王岳达成一致之后,这封信件才送到杨瓒手中。
看过信中内容,杨瓒脸色雪白。
事涉藩王,顾卿重伤?
第九十二章 钦差南下 一
大婚翌日,内赞女官请开内殿,发现天子同皇后面对面,横躺在喜床上。俱和衣而卧,睡得脸色潮红。
一艘近一米长的木船,放在两人中间。
未装好的桅杆仓顶散落船身四周,女官当即皱眉,狠狠剜了张永和谷大用一眼。
若是伤到陛下和娘娘,看你们如何交代!
两人唯有苦笑。
天子下令,如何能不从?
小心上前,瞅见地上的几个荷包,忙不迭捡起。里面还有点心渣,必是天子用过豆糕,随手扔到一边。
“咱家记着,尚膳监那老东西没备过硬糖……”
谷大用话说到一半,立即被胳膊肘拐了一下。
抬起头,张永正一个劲的使眼色。
“快点收起来!这个时候棒槌,等着麻烦找上门不成?”
内殿中只有皇帝和皇后。不是天子的东西,自然属于皇后。
天子藏豆糕,皇后藏硬糖,大婚之夜不行夫妻之礼,反倒玩了整夜木船,当真是天下奇事,世间少有。
内廷众人必须闭紧嘴巴,半个字都不能漏。
女官捧着木盒,为白帕发愁。
内赞看着懵懂坐起,一边打哈欠一边揉眼睛的皇帝,连贺词都憋回了喉咙里。
这叫什么事!
自曾祖辈起,就开始做皇家内赞。纵然是被万氏迷惑的成化皇帝,也没这样。
当着众人,夏福力持镇定,想到昨夜种种,不禁咬着嘴唇,俏脸通红。
若是被两宫知晓……
思及此,红色乍然退去,指尖微抖。
内侍捧上青盐牙具,夏福仍僵硬坐着。
朱厚照关心问道:“怎么了?可是有哪里不妥?”
“陛下,妾……”
看到女官手捧木盒,将一方叠起白绸装入,夏福指尖抖得更厉害,脸白如雪。
大婚之夜没有圆房,如何向两宫解释?
昨日之前,太皇太后、太妃和皇太后先后教导她,身为一国之后,面对天子,当戒之、敬之、无违圣命。更应早日绵延皇嗣,传续皇统。
“万春、长春宫内,天子少有召幸。皇后应勉尽职责,早日诞下皇嗣。”
越想越是心焦。
害怕被皇太后斥责,又有几分对太皇太后和太妃的愧疚。
怀着这种心情,夏福如何能泰然自若,得体去见两宫?
朱厚照蹙眉。
“真有不妥?”
“陛下,妾无事。”
无论心里想什么,都不能当着女官内侍的面说。
大婚后五日,帝后都将同宿,夏福暗暗握紧粉拳,还有四天,必不能再如昨夜一般!
夏福虽然行事稳重,到底年纪还小,遇到问题很容易钻牛角尖。故而,为了责任,为了不辜负两宫期望,竟决意将天子扑倒。
这样的夏皇后,同历史上完全不同。
究其根本,杨瓒将朱厚照教歪,歪掉的天子,转眼给皇后脚下松了松土。
少年天子,妙龄皇后,共同携手向前,狂奔在长歪的大道上,再也不回头。
对大明而言,究竟好还是不好?
只有历史和时间能给出答案。
帝后洗漱完毕,朱厚照具冕服,夏福着礼服,登上御辇宫车,出了乾清宫。
两人先入华盖殿,受在京宗室八拜。
随后,天子入奉天殿,受群臣朝贺,皇后往仁寿宫,诣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亲手奉膳。
膳毕,入坤宁宫正位,受内外命妇恭贺。
按照祖训,这样的场合,吴太妃本不应出席。然其出身不凡,曾为成化帝元后,又掌宫务多年,太皇太后特下懿旨,在正殿中为吴太妃设立座位,即在张太后对面。
张太后虽有微词,碍于太皇太后旨意,又是儿子的大好日子,只能按下。
见仁寿宫来接吴太妃,干脆起身,带着女官宫人一同离开清宁宫。
媳妇不是自己挑的,却也是个好孩子,必能同儿子好好过日子。
再者说,自己头上还有一层婆婆,何必同儿媳妇摆款。惹来太皇太后不满,再冷了儿子的心,实是得不偿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