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九卿,武将功臣,同样心情复杂。
今日被摘乌纱之人,多为三品以下官员,无一名六部主官。天子能知晓一名八品照磨贪钱,如何会错漏正二品的尚书?
唯一的解释,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行刑!”
奉天殿前,石阶之下,十一名犯官只着中衣,被按在地上。
锦衣卫持杖,大汉将军报数,中官监刑。
犯官不停挣扎,惊骇欲绝,声音渐渐沙哑。传入殿中,愈发变得模糊,听不清楚。
啪!
第一杖落下,求饶声陡然变作惨叫。
啪!
第二杖落下,惨叫拔高数阶,不绝于耳。
啪!
第三杖落下,少数几名犯官,竟碍不住,当场晕了过去。
真晕还是假晕,无人计较。
锦衣卫在场,自有办法让人清醒。
禁卫没有半分留情,一杖接着一杖。到后来,只闻报数,听不到一声惨叫。
立在殿中,文武百官手脚冰冷,如同身受。
第十杖落下,犯官多已脸色惨白,晕死过去。中衣下摆却未见血痕。
非是行刑人留手,实是用了暗劲。
这些人中,有一个算一个,贪墨之数皆以千计。甭管投入诏狱,还是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会审,都是死路一条。
流放戍边?
怕还比不上砍头。
上法场,一刀了结,好歹痛快。流放南域北疆,路途遥遥,依这些官老爷的身板,十有八九会死在路上。
侥幸抵达,遇上土官作乱,鞑子扰边,必须和边军一样,举起腰刀,扛起长矛,戍卫边防。
问题是,走路都成问题,能扛得住鞑子的冲击?
综合起来,结果还是一个死。
廷杖行毕,大汉将军入殿禀报。
朱厚照坐回龙椅,摆摆手,道:“送刑部大牢关押。”
既要警告众人,投诏狱不如送刑部。
正好让六部官员天天看着,日日回想,觉睡不好,饭吃不香,一月瘦十斤,才算出了这口气。
顺便也告诉“逃过一劫”的诸位爱卿,朕的钱气势好拿?
不是不办,时候未到。
不想和昔日同僚狱中作伴,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
“遵旨!”
得天子口谕,大汉将军行出殿外,传达圣意。
禁卫齐声应诺,抓起犯官手臂,拖着就走。
抬着?
想得美!
不打个血肉模糊,甭想有这份“待遇”。
犯官被拖走,耳边不再有惨叫声,奉天殿内仍是一片死寂。
朱厚照高坐龙椅之上,扫视群臣。
说啊,之前不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很能说吗?
更引经据典,弹劾杨先生狂妄,痛骂江浙卫军贪婪,顺便刺朕几下,直言朕不察,用人不明。
现下里,怎么都哑巴了?
“诸位卿家。”
四字传入耳中,同往日未有区别,甚至不带怒意。群臣却是生生打了个寒颤,不敢抬头。
“江浙设卫之事,诸卿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
兵部官员当先反应过来,刘大夏未在朝堂,左右侍郎同时出班,平举朝笏,支持在江浙海岛设立卫所。
“陛下圣明!”
不支持,等着被拖下去打吗?
两人之后,礼部侍郎王华出班,朗声道:“双屿岱山等处,隔越大海,小大岛屿星罗棋布。其有天然海港,可为人员船只藏匿。群贼恃险,不服朝廷,藏身于此,出则劫掠商船番贡,入则上岸为祸百姓,祸积久矣。”
此言出口,奉天殿中又是一静。
先出列的兵部侍郎额角频跳,一个礼部侍郎,竟比兵部官员更晓此事,是要当面扇巴掌?
无视同僚怒目,王华继续道:“更有匪者,交通流民,勾结奸商,私贩鱼盐,肆意劫掠。遇官兵巡检盘问拦截,不悛者甚众。”
“有民商户之家,暗藏双桅大船,表为民,里为贼,买通贪吏,祸患更甚!”
“临海之地,有鱼盐芦管之利,似为富庶。然利不予民,仅丰地方文武豪商。”
接连几句,不只兵部,都察院众人脸色也变了。
“自成化年间,连年地动天旱,地产不丰。匪徒生乱,百姓不敢出海,渔获骤减。”
“地瘠民贫,朝廷宽仁,减免粮税。府州县衙门,有贪利者,阴奉阳违,违背上意,摊派杂费,民生更艰。”
“黎庶无田可耕,又失故业,为逃避差粮徭役,逃离原籍,流于海上,为匪徒所挟,为盗亦成必然。”
王侍郎陈列条目,言之有物。
朱厚照端正神情,李阁老敛起双目,同刘阁老互递一眼。
王华之子,兵部主事王守仁,随钦差南下,屡次立功。
前番有人弹劾杨瓒,王守仁也被波及。王华始终没为儿子说话,原来是等在这里。
和他人争执,打嘴仗,只能算“守”。
天子意明,处置贪墨之人,重提设岛卫之事,正可用来釜底抽薪。
长髯遮掩下,李东阳微现笑意。
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许多人八成忘记,这位王侍郎可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一路从翰林院做到正三品,岂是易相与之人。
口舌争锋,不过下品。
陈列江南之事,表忠圣意,顺带告上几状,可谓一举数得。
稳赢不输,立于不败之地,何乐不为?
李东阳猜中九分。
王华早在思索,只把王守仁摘出去,行得通,却不可为。
想要儿子彻底无事,必须保住杨瓒。
言地方官吏贪污不法,民生多艰,致匪盗四起,钦差剿匪,举发地方,才能名正言顺。支持天子设卫,才是预防星火再起,造福百姓。
朝臣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杨瓒。
只要保下杨瓒,自己的儿子自然无恙。九成以上,还会升官受赏。
思定之后,王华没有轻动,一直引而不发,等待时机。
打蛇不死反受其累。
欲杀毒蛇,必中七寸!
今日早朝,天子发落贪官,重提设卫之事,王华立即知晓,机会来了!
兵部侍郎出班,王华没能料到。但有其做引子,他欲行之事,必会更加顺利。
果不其然,王侍郎一番话落,朱厚照面现愉悦,颔首道:“王卿家所言甚是!”
“谢陛下!”
王华行礼,继续道:“臣斗胆以为,为灭贼患,宜于江贼出入之冲增设巡检司,于海贼盘踞之地设卫筑墩,移卫所官军巡防。”
“善!”朱厚照点头。
“其次,宜行文巡按,并布告江浙福建三司,各府州县衙,清查流民,鉴别匪贼。首恶必诛,胁从查其罪状。逃亡者,弘治十六年至今田税,悉与免除。被海匪裹挟者,交银赎罪,可就地附籍。罪重者,当以徭役代刑,铸造地堡城台,充戍卫之列。”
“如此,则庶民无负,百姓无累,盗匪可息,浙海可平。”
“大善!”
朱厚照喜出望外。
王华所言,句句切中要点。
设立岛上卫所,重录户籍,实为主旨。增添陆上巡检司,安置流民,则为填补。如项施行,匪盗可息。
前者,两者俱有提及。后者,杨瓒却未能想到。
究其根本,杨瓒终究踏入官场不久,不比王华经验老道。
何况,王华还是状元。
杨瓒被点探花,总有几分运气在内,王状元及第,实打实全仗自身学问,碾压一众英才。
能教育出王守仁这样的神人,做爹的不是心有七窍,也是学霸范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