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两宫均知,消息瞒不了多久,必须早日寻回天子,否则朝中必将生乱。
城门卫卒回报,天子往通州。
李东阳三人不敢冒险,同厂卫分别调遣人手,派往北上的几条必经之路。
“日夜兼程,必能寻到天子!”
金吾卫领命,往通县寻来。领队者,非是问话的姚谦,而是金吾卫佥事,庆平侯世子顾鼎。
为加快行速,金吾卫都是一人三马,几同八百里快骑。
问明天子方向,顾鼎立即下令,换乘马匹,尽速赶往通县。
“沿途搜寻,必要追上天子!”
“遵令!”
彼时,朱厚照一行已抵达县城。
“我等往定武卫办事。”
城门前,卫卒查验腰牌,确认无误,一行人即被放行。
通县靠近京师,谓之神京门户。城内驻有卫军,歇脚的商人也有不少。街道两旁,饭楼茶肆不缺,酒馆客栈林立。
靠近城西,两座挂着红灯笼的青楼楚馆格外醒目。此刻,正门窗紧闭,不见夜间喧嚣。
“陛……老爷。”杨瓒打了个磕碰,硬是改口,“时辰不早,可先到客栈歇息,明早赶路。”
“也好。”
朱厚照精神头不减,奈何体力有限。能撑到现在,已是相当不容易。
护卫得令,立即下马,熟门熟路寻到一处客栈,唤来伙计牵马。
“两间上房,一间通铺。备好热水饭食,快些。”
伙计答应一声,引众人在一楼坐下。少顷送上热水,摆上几盘切好的熟肉,又端来拳头大的馒头,满满的大碗热汤。
食物不算精致,却是分量充足。
让伙计取来小碗瓷勺,张永舀起半碗汤,自己先用,又切下小半片馒头,几口下腹。确定没有问题,方摆好碗筷,为朱厚照盛汤。
“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
推开小碗,朱厚照抓起一个馒头,狠狠就是两口。端起汤碗,吹了吹,直接往嘴里倒。
护卫翘起大拇指,陛下果真有太宗皇帝之风!
朱厚照咧嘴,吃相更加豪迈。
张永石化当场,险些皲裂。
杨瓒转过头,眼不见为净。
吃自己的馒头,喝自己的汤,让熊孩子豪迈去吧。出门在外,只要不出岔子,没得事事担心。像张公公这样,早晚发际线后退,脑门亮成灯泡。
用过饭,朱厚照和杨瓒到上房安置。
护卫包下整间通铺,却无人歇息,而是分散到客栈内外,确保天子安全。
跟踪商人的护卫尚未返回,谷大用也没消息,朱厚照心再宽,也有几分没底。躺在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冷不丁坐起身,套上外袍就往门外走。
张永守在榻下,听到动静,吓了一跳。
天子不歇息,这是要去哪?
“陛下?”
“朕去见杨先生。”
朱厚照脚步不停,转个方向,几步站在杨瓒门前,举起手,想了想,没直接推开,而是敲了敲门。
张永下巴坠地。
天子竟然敲门?
不是他大惊小怪,皇宫之内,哪里是朱厚照去不得?从小到大,压根就没有敲门的概念。
听到声响,杨瓒披衣起身。
刚穿上鞋,眼前就一阵发晕。摸摸额头,不像发热,倒像是低血糖。
稍歇一会,强打起精神,拉开房门。
“见过陛下。”
“杨先生还没休息?”
“……”说休息了,这位能走人吗?
无奈扯扯嘴角,杨瓒侧身让开,道:“陛下,请进。”
瞧见杨瓒脸色,朱厚照皱眉。
“杨先生可是身体不适?”
“回陛下,臣无事,只是精神有些不济。”
走到桌旁,茶水已凉,不好给天子用。
“奴婢取热水去。”
张永先一步出言,退出上房。心中想着,瞧这情形,一时半刻,陛下怕是不会歇息,需准备些点心。不晓得客栈厨下有没有霜糖。
室内,朱厚照坐到桌旁,闷声道:“朕睡不着,想和杨先生说话。”
“臣洗耳恭听。”
“朕,”朱厚照抓抓头,“朕想着,这次出来,的确有些莽撞。”
哦?
杨瓒诧异。
他想过多种可能,唯一没想到,天子会突然反省。
“朕也知道,偷跑出京城很不应该,可朕不得不如此。”
朱厚照很没形象的趴在桌上,道:“朕想仿效父皇,做个明君。也想像太宗皇帝一样,荡平草原,创万事基业。”
杨瓒没出声,也没必要出声。
“朕知道,内阁不赞同朕意,杨先生也存担忧。但朕不是胡闹。朕读史书,学资治通鉴,知道困在宫城里的皇帝,都是什么样子。”
“不知民生,不晓民事,一切只能听旁人之言。即使被蒙蔽,成为世人眼中的傻子,即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依旧以为万民承平,天下太平。”
“朕不想做这样的皇帝,也不能做这样的皇帝。”
朱厚照声音渐低,表情中有坚毅,也有迷茫。
“杨先生,朕偷跑出京,不是胡闹。”
“朕想亲眼看一看,皇城之外究竟是什么样。朕想知道,太宗皇帝当年是如何深入草原,剿灭北元。朕更想知道,同太宗皇帝相比,朕到底相差多远。”
“结果,”朱厚照扁着嘴角,将头埋进胳膊里,很是郁闷,“朕连搭个帐篷都做不好。早知道,朕应该先学学,再出京。”
杨瓒无语。
看着趴在桌上,耳朵通红的天子,无奈瞬间变成无力。
捏捏鼻根,忽又觉得好笑。
归根到底,眼前到底是个孩子。和孩子置气,他也活回去了?
“陛下,”杨瓒缓和声音,道,“陛下有为明君之志,先帝知晓,必当欣慰。”
朱厚照动了动,仍没抬头。
“此番陛下出京,确有不妥。但如陛下所言,非是为了胡闹,阁老知晓,当会体谅。”
“果真?”
“臣有八分把握。”
刘健和谢迁不敢保证,李东阳听到这番话,绝对会动容。
“陛下强国爱民,臣等皆看在眼中。臣相信,早晚有一日,陛下能得偿所愿,饮马草原,扫平鞑靼,中兴我朝,创不世基业。”
朱厚照抬起头,看着杨瓒,道:“杨先生信朕?”
“当然。”杨瓒笑道,“陛下聪慧绝伦,有百龙之智。臣确信,陛下必会为一代明主。”
“杨先生莫要夸朕。”
朱厚照红了耳根,表情中的兴奋却是掩饰不住。
“臣实心实意。”杨瓒继续道,“然臣有几言,欲上禀陛下,望陛下莫要生怒。”
“杨先生尽管说。”朱厚照坐正,道,“朕知道,杨先生是为朕好,朕绝不生气。”
“谢陛下。”
杨瓒站起身,肃然神情,道:“陛下志为明主,实乃万民之福。然好事多磨,陛下年方舞象,未及弱冠,正当积累磨练,实不必过于心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会走就想跑,岂会不跌跟头。
塍蛇无足而飞。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朱厚照有恒心,有毅力,何须急在一时半刻?
潜心学习政务,积累经验,如同磨剑一般,十年不出,藏锋于鞘。一旦亮剑,必震慑世人,血流五步。
许久,朱厚照没有出声。抿了抿嘴唇,忽然站起身,行礼道:“谢先生教我!”
正如杨先生所言,他虚岁方才十六,着哪门子急?小王子已过而立,将届不惑。旁的不提,就是熬,也能熬死这老小子!
见朱厚照听劝,杨瓒再接再厉,开始给少年天子灌输厚黑学。
“陛下,您有优势,而虏贼却无。”
“优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