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戎身负重责,当在中军。”顾卿坐在马背,与顾鼎平视,抱拳请命,“末将愿为前锋。”
嘶——
顾鼎再次牙酸。
他是总兵官,顾卿是副总兵,的确不假。但他是金吾卫佥事,顾卿是锦衣卫同知,更加不假。
品级比他高,却自称末将,比起不叫“兄长”,更让他头皮发麻。
果然被坑的次数多了,疑心也随之加重?
“既如此,便依顾同知之意。”
顾卿领命,当即点出五百骑兵,均单人双马,斥候更是一人三马。卸下累赘之物,仅携兵器和两块硬饼,连水囊都丢在身后。
“口渴无碍,沿途有雪。”
听到此言,顾鼎不发一语,仰头望天。
以边军的条件要求京卫,是否过了点?
顾卿挑眉,既奉皇命至北疆御敌,自然要按照边镇的规矩。全照京中章程,还打什么仗。
“军情十万火急,末将先行一步!”
话落,顾同知挥鞭打马。
朔风卷过,骏马打个响鼻,扬起前蹄,猛然一跃,跨过地上一截断木,如黑色闪电一般,破开白色雪幕。
黑色铠甲,盔缨鲜红,一息千里,片刻只余一道残影。
“跟上!”
“驾!”
五百骑兵,三十是侯府伯府护卫,当先策马扬鞭,紧追顾卿而去。余者不甘落后,鞭声接连炸响,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雪原。
彤云之下,纷飞的大雪似被煞气凝结。飞溅的碎冰,刹那聚集成片白雾。
“加速!”
顾鼎拉紧缰绳,望着消失在雪中的背影,不禁忆起戍卫北疆时日。
蓟州风冷雪寒,顾侯以罪臣升任卫中指挥,顾鼎顾卿却不得袭职,从军之后,仍要从兵卒晋身。
顾鼎戍卫城池,日夜轮值,每遇游骑扰边,都要拼命。
顾卿自请为夜不收,迎风冒雪,潜入草原,几番九死一生。
不过几年时间,记忆竟变得模糊。
几乎记不清,究竟有多少次,他重伤昏迷,艰难闯过鬼门关。也想不起,兄弟自草原归来,有哪次不是身染鲜血,满面煞气。
堂上到底拍碎几张桌子,抽断多少根马鞭,已不可追溯。
仔细想想,他和兄弟鞭不离手,和亲爹绝对有莫大关系。
被抽的次数多了,自会产生烙印,以为鞭子是人间利器。以致心慕手追,步上亲爹“后尘”,也算不上出奇。
摇摇头,抛开突生的杂念,顾鼎唤来随军主簿,命其督粮车殿后。亲率两千骑兵步卒,倍道而进,往镇虏营方向飞驰而去。
“遵命!”
主簿应诺,留下一百步卒,三百车夫,驱赶骡马,牵引数十辆大车。
顾鼎扬鞭,骏马超尘逐电,速度丝毫不逊于顾卿。
骑兵尚能赶上,步卒则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两条腿如何能追上四条腿?
可惜,顾总戎半点不体恤下属,径直策马扬鞭,背影越来越小。
众人不敢抱怨,更不敢拖延,为免军法处置,只能咬紧牙关,奋力迈动双腿,拼老命向前追赶。
走急奔马,潜力无穷。
被逼到份上,两条腿跑出四条腿的速度,硬生生看愣同袍车夫。
“我的个乖乖,眼花了不成?”
坐在大车上,主簿惊掉下巴,连乡音都冒了出来。
这是四体不勤,三五日方才一操的京卫?
转念一想,万事皆有因,必定是心忧北疆战事,爱国之情使然!
志士,英雄!
主簿顿生豪情。
“我等也不能落后!”
将兵志坚,杀敌心切,何愁危急不解,鞑靼不灭!
“快,跟上总戎!”
“是!”
车夫甩起长鞭,声声鞭花炸响。
骡马嘶鸣,几十辆大车同时加速。一辆接着一辆,压过相同的辙痕,茫茫大雪中,竟压出一条五米宽的长路。
此时,镇虏营外墙被泼上一层火油,十几名身穿圆领灰袄,梳着发髻的明人,怀抱不知名的细木,被鞑靼扬鞭驱赶,如走投无路的羔羊,跌跌撞撞跑向城下。
距离尚远,但有千里镜在手,城下人的表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少不一,神情中都带着绝望,却不似寻常农人。
“这些人不像边民。”
杨瓒面现疑色,将千里镜递给谢丕。
两息之后,谢状元和顾榜眼得出同样结论。
“难不成是鞑靼截下的行商?”
“未必。”
“为何?”
“蓟州战事传出两月,这个时候,岂会有商人往北?”
虽说富贵险中求,危险系数也不能太高。
这个时候往北,要么被鞑靼抓住,要么被视为奸细。下场都可能是脑袋搬家。
为了金银,当真不要命了?
“这些人九成是商人,却不是当下北上,更不是被鞑靼截住。”
城下之人愈近,杨瓒眯起双眼,嘴角牵起一丝冷笑。
“两位仁兄应未忘记,潮河所和密云后卫如何被破,磨刀峪和墙子岭,又是如何落到鞑靼手里。”
“贤弟是说?”
谢迁看向城下,眉头骤然拧紧。
“他们是叛国之人?”
“十有八九。”
“这……不可能吧?”
卸磨杀驴,未免太快了点?
“为何不可能?”杨瓒侧头,笑意未达眼底,“鞑靼骑兵闯入我境,连下数堡,定对边军怀轻视之意,以为强悍无敌,密云怀柔如探囊取物。这些商人,自然没了用处。”
不客气点说,都成鸡肋。
在京城时,见过朵颜三卫的朝贡使臣,对草原上的邻居,杨瓒粗略有几分了解。
壮汉们最注重实际和现实利益。
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评说,全都不在乎。
按照惯性思维,这些商人尽过“带路”之责,又被官府抄家,全国通缉,如过街老鼠,纵能活下去,也无法继续行商走私。
再无多大用处,留着也是浪费米粮,不如发挥点余热,做探路的炮灰。
作用不大,浪费边军几支箭矢也是好的。
昔日情分?
因向草原走私才破家灭门,走投无路?
壮汉们分毫不予理会。
真金白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情我愿的事,什么交情不交情!
这样的事,谢丕顾晣臣不屑,却不是不能“理解”。经杨瓒三言两语,看向城下,表情中都是讽意。
“背国之人,该当如此下场!”
如果朝廷不义在先,无辜被官员欺压,还情有可原。
分明是先借互市走私,后为鞑靼刺探消息,以毒粮坑害边军,私绘布防图,出卖边民百姓,欠下血债累累。
事发之后,全族获罪,不知醒悟,反倒一股脑的怪罪旁人。
这还是人?
就算是山野禽兽,也知感恩。
吃着国朝的粮,却一刀刀割下国朝血肉,饲喂恶邻,这不是汉奸,什么是汉奸?
“放箭!”
被言官攻讦鞭挞如何?
被同僚弹劾叱骂怎样?
被史官录为罔顾人命又如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