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到北疆,京畿之地一样可以屯田。
他xxx的,都来给朕翻地!
知晓民生疾苦,百姓不易,看还有谁站着说话不腰疼!
倭国的银矿石不断运回,朝鲜的大米一车车不断。双屿截获的走私船成倍数递增——当然,是在海域内动手,还是走出国门拦截,压根不在朱厚照考虑。
总之,少年天子不缺钱,不缺粮,底气相当足。有耐心,也有信心,和满朝文武耗下去。
今日的朱厚照,早非吴下阿蒙,驭人的手段越来越纯熟。
恢复圣祖高皇帝之法,是为肃清朝中,不是饿死两班文武。
识趣的,抛开不该有的心思,职业生涯无损,有好处还能分一杯羹。顽固不化,固执己见,死不悔改,别怪他下狠手收拾。
按照杨先生教导,扇完巴掌给颗甜枣。
只不过,朕给的甜枣,大可接着。不给你,若敢伸手,举刀就剁,谁求情也没用。
忙碌大半日,众人坐在田边休息。
朱厚照放下水囊,正撕开麦饼,忽见几名中官从陇头跑来。
“陛下,宫中大喜!皇后娘娘诞下……”
“什么?!”
听到此言,朱厚照蹦起来,不等中官说完,已是嘴角咧开,跑出几步,飞身上马。
“陛下!”
张永谷大用和刘瑾几个忙抱起大氅,快步跟上。
文武立在田中,面面相觑。
最终,目光集中到三位阁老身上。
宫中大喜,天子走人,他们是该跟上贺喜,还是留下继续翻地?
第一百五十三章 赏赐
朱厚照一路疾驰回宫。
至奉天门前,禁卫不敢阻拦,立即避让两侧。想起宫中传出的喜讯,不禁咧开嘴。
皇子诞生,皇统有续,乃国泰之兆,举国同庆。天子一时高兴,宫门跑马,应无大碍。
这样的喜庆时候,御史给事中也不会没事找事,泼天子冷水。
张永、刘瑾和谷大用几个紧追在后。
见天子纵马驰过宫门,来不及减慢马速,只能咬紧牙关,猛然拉紧缰绳,任骏马扬起前蹄。在嘶鸣声中,翻身滚落马下。
张永谷大用身手最好,勉强站稳。刘瑾丘聚差了些,倒退两步,双腿发软,险些坐到地上。
“快!”
天子之外,无人敢在宫内策马。御前大伴、厂公提督也不行。
满朝文武不扫天子兴头,未必不会找宦官的茬。故而,几人不得不小心,万不能被抓住把柄。
“快着些!”
不敢耽搁,张永谷大用随手扔出腰牌,一人抱着大氅,一人捧着玉带,两条腿奔出四条腿的速度,身后似有烟尘扬起。
刘瑾丘聚晃了两晃,取腰牌的动作稍慢,片刻落在二十步之外。
禁卫接住腰牌,没等说些什么,四个公公都只剩背影。
百户总旗互相看看,心生佩服,难怪能在御前伺候,腿脚功夫果真了得!
奉天殿前,朱厚照翻身下马,丢开马鞭,撒丫子开跑。
见此情形,殿前卫惊吓不小。天子就这样单人匹马,从皇庄奔回?
欲上前“护驾”,朱厚照却挥挥手,不耐烦撵走。
“别挡朕路!”
朱厚照脚步匆匆,金翼善冠歪到一侧,顾不得伸手扶,径直歪着帝冠,迈开大步,跑过三大殿,穿过乾清宫,直奔坤宁宫。
皇后早间发动,两宫得知消息,接连赶至,守在殿前。见李院使从内殿走出,立即上前询问。
“皇后如何?”
王太皇太后性格持重,纵然焦急,好歹能够稳住。
张太后则不然,情急之下,差点伸手抓衣领。
李院使惊吓不小,忙不迭倒退两大步,同两宫太后拉开距离。动作异常交矫捷,混不似须发皆白,年逾古稀。
“回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安好。”
诊脉之后,确定皇后是足月生产,开出一副汤药,备好老参,交代医女稳婆小心应对,几名太医便退出内殿。
两宫却不放心,尤其是张太后。
老话说,女人生产,半只脚踏入鬼门关。
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没有孩子,未必知晓其中凶险。张太后有亲身经历,想起当年,听到内殿传出的声音,更觉忧心。
“不成,哀家得去看着!”说话间,已穿过殿门,直奔寝室,瞬息不见踪影。
女官宫人没能拦住,匆忙跟上。
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面面相觑。半晌,王太皇太后下定决心,拉了拉吴太妃衣袖,低声道:“咱们也去看看?”
吴太妃没说话,直接点头。
无视宫规,太后太妃齐入内殿,宫人中官集体傻眼。
寝殿中,隔一扇牡丹花屏,夏福散开发髻,半躺在榻上。
两名宫人捧来托盘,热腾腾的细面,金黄的荷包蛋,切成段的青菜,满满一碟艾油,瓷瓶装的陈醋,混在一起,光闻味道,就令人口舌生津。
张太后没那么多顾忌,绕过屏风,坐到榻边,亲自执筷,挑起细面,喂到夏福口中。
“多吃点才有力气。别看粗陋,最顶饿。”
夏福很听话,太后喂,她就吃。
有女官低声道:“太后娘娘,不合规矩,还是奴婢……”
“什么规矩不规矩!”张太后瞪眼,干脆端起碗,道,“儿媳妇生孩子,哀家还不能喂碗面?”
女官冒出冷汗。
话虽不假,但宫规如此,当真不成啊!
“太后娘娘,奴婢斗胆,这是规矩。”
张太后压根不理。
作为正德帝的亲娘,执拗起来,能哭得弘治帝头疼。遇到皇后生产,决意守在榻前,岂是女官几句话能够劝住。
僵持熟息,女官落败。
张太后将宫规踩在脚下,碾得粉碎,大获全胜。
“好孩子,别怕。”
放下筷子,张太后握住夏皇后的手,拂开黏在她额前的一缕黑发。
“哀家陪着你。”
“谢太后娘娘。”
夏皇后眼圈泛红,声音哽咽。
年纪轻轻,初次生产,性格再稳重也会害怕。
见皇后这样,张太后愈发心软,令人搬来圆凳,坐到榻边。
“放心生,哀家就在这。”
“谢太后娘娘。”
“好!给哀家生个大胖孙子。”
“陛下想要公主……”
“那就两个都生!”
“是,媳妇努力!”
“好孩子!”
伺候的女官宫人,严阵以待的稳婆医女,听到婆媳这番对话,都是风中凌乱,满头黑线。
大明的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天家最尊贵的一对婆媳,就是这般混不吝?
想想当今陛下,再看皇后肚子,女官宫人齐齐咽了一口口水。
即将到来的小殿下,怕是不好伺候。
事实证明,宫人预感没错。
待小皇子长成,用杨御史的话来形容,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非条件所限,亲爹熊遍欧亚,儿子能熊出地球。
张太后坐镇,夏皇后立即有了主心骨。
经此一遭,婆媳关系产生飞跃式发展,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都没能料到。
整碗面下肚,阵痛愈发剧烈。
夏福没能忍住,发出一声痛呼。
隔着屏风,王太皇太后和吴太妃顿时一惊,张太后反而愈发镇定,连声告诉夏福,忍着点,省着力气,必要时再用力!
三名稳婆相当无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