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知。”
几天的时间,足够杨瓒想明白。
“臣谢陛下隆恩。”
“恩。”朱厚照笑道,“杨编修同父皇所言一样。”
留下这句话,朱厚照不再继续说,背着手,潇洒走远。
杨小探花站在囚室里,眼睁睁看着门锁落下,毫无办法。
话只说半截,究竟是心宽还是故意?
朱厚照离开,诏狱外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役自不会多留。牟斌亲自护送太子殿下回宫,王岳和戴义先后得知消息,当即遣人告知宁瑾。
宁瑾知道了,弘治帝自然也就晓得了。
在乾清宫暖阁觐见的三位相公,或多或少听了一耳朵。
刘健和谢迁不得不佩服李东阳,人老成精,不服不行。
李东阳淡定得很。
说他老狐狸,这两位又年轻多少?
“不变操履,不露锋芒。深才高德,养志蕴气。彻见其性,实乃诚和陶然。”
评语出自弘治帝之口,流入三位阁臣之耳,再无他人知晓。
清宁宫中,吴太妃读完一段经书,问道:“什么时辰了?”
“回娘娘,将届申时中。”
“这个时候了?”缓缓舒一口气,吴太妃捻熄檀香,道,“有些日子没出门了,不能再不见人。”
轻扶起吴太妃手臂,女官道:“娘娘可要去西苑走走?四五月的节气,正好赏绿。”
吴太妃却是摇头。
“去仁寿宫。”
“仁寿宫?”
“别多问,走吧。”
“是。”
吴太妃轻易不出殿门,年历浅的宫人少有知晓。
仁寿宫里的王太后,却比吴太妃更像是个隐形人。
既非天子生母,又不如吴太妃一般,对太子有养护之恩,生生被万贵妃压制了二十年,虽未入冷宫,也不比废后好上多少。
今上登基,吴太妃退居清宁宫,王太后避居仁寿宫,都是非宫中大典不轻易露面。相比坤宁宫的热闹,愈发显得清冷寂寞。
听到吴太妃来访,王太后微有些吃惊。
丝毫不摆太后架子,亲自出殿门相迎。
天顺年间,两人同选东宫。成化帝登基,吴氏为后,王氏为妃。
万氏盛宠跋扈,吴后被废,王氏被朝臣推上后位,却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了过了二十年。
如今相对,乌丝均已雪白,桃李之华不再。恩怨消散,被天子冷待的寂寞酸楚,唯有彼此才能明白。
“见过太后。”
“你这是要折煞我吗?”
王太后眼圈微红,直接称我,而不称哀家。
“宫规不可废。”
吴太妃坚持行礼,王太后无法,拧不过,只能等吴太妃起身,亲自引她回到常居的静室。
“太后娘娘也念《道经》?”
“常日无聊,道可静心。”
“一晃二十年过去,心还不静?”
“想静,却是骗不了心。”同吴太妃一样,王太后也是一身道袍。只是按照太后规制,更精美些。
“你好歹是顺心一回,我却在瓮子里憋屈了二十年,二十年啊!”
这些话,王太后不能同宫人说,只能藏在心里。吴太妃的来访,彻底引出埋藏多年的委屈。
“顺心一回,换来冷宫独对寒月。”吴太妃苦笑,“早年间,我也不是不后悔。”
“你后悔,我却是羡慕。”似陷入了回忆,王太后喃喃道,“我这二十年,哪里还像个人。不是冷宫,胜似冷宫。到头来只恨自己懦弱,不能顺心一回。”
吴太妃没有接言,等王太后自己回神,才道:“早些的事,能放下也就放下吧。我这次来,是有事同您商量。”
“何事?若是大事,我怕是帮不上忙。”
“坤宁宫的事,太后娘娘可知道?”
王太后点点头,道:“皇后的性子,若是能扳正,也不至于闹到这个地步。可到底是太子生母,天子的发妻,不能总这么关着。”
“天子的意思,是早些为太子择亲。”
“太子?”
“对。”吴太妃道,“太子实岁十四,虚岁十五,翻年便要束发。若陛下有心,当会提前为太子行冠礼。为东宫选妃也该尽早。”
沉吟片刻,王太妃道:“你来寻我便是为这事?”
“不敢瞒太后。”
“可……”王太后有些犹豫,“不问皇后?”
吴太妃摇头。
王太后微微叹息,“你我都避了几十年,如今又要搅进去,何苦。”
“苦不苦,都不能推。”吴太妃轻声道,“太后若是见到天子,便知我为何要如此。”
“天子?”
王皇后面露惊容,吴太后再次摇头。
四目相对,两柱檀香渺渺升起,描摹成一副虚幻的图景,须臾飘散。
“好吧。”
许久,王太后终于点头。
吴太妃松了口气,为太子选妃,不经皇后,却也不能由一个废后做主。王太后出面方才名正言顺,堵得住旁人之口。皇后能就此警醒些,也是太子之幸。
相比吴太妃,王太后却是面露苦笑。
躲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躲不开。
第三十四章 清算
朱厚照藏不住心事。
回宫之后,连续几日都是面容紧绷,努目撑眉,生人勿进,和平日的太子殿下大为迥异。
谷大用知道内情,给张永高凤翔几个透了消息,太子正积着怒火,务必要事事小心,七万别燎起火头,不好收场。
“丢了脸面是小,失去太子宠信,哭都没地哭!”
刘瑾被排挤在外,自然不晓得朱厚照因何生怒,战战兢兢的在殿前伺候,喘气都不敢大声。
原本,跟在太子殿下身前的八个内官,他不排第一也是第二,极是得宠。自从背着太子去过坤宁宫,挨了一记窝心脚,别说夸他,能扫他一眼都是开恩。
为此事,谷大用和张永几个没少讥笑,文华殿中的宫人中官也学着捧高踩低,刘瑾的日子愈发难过。
先时在文华殿,哪个中官见到他,不是笑着问一声“刘公公”。现在倒好,连殿前的小黄门都对他爱理不理。
更让刘瑾恐惧的是,司礼监和内官监的掌印均视他为眼中钉,不除不快。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抓到他的错,将他押入囚牢。
这一次,可没有坤宁宫的钱女官来救人。
越想越是害怕,越害怕越是会想。
刘瑾惶惶不可终日,临到端午节前,竟是瘦骨嶙嶙,脸色蜡黄,活似生了大病,差点被挪出文华殿。
经过医士诊治,刘瑾好说歹说,证明自己没病。又趁机在太子面前哭了一场,言是为天子忧心,方才至此。
“殿下仁孝,忧心陛下,眼瞅着瘦了一圈。奴婢着实心焦,却是不能近前。奴婢犯了错,该罚,可奴婢委实挂心殿下!”
话说得粗俗,有些颠三倒四,却更显得真诚。偏偏朱厚照就吃他这一套,想起刘瑾平日里的好处,语气不由得软了一分。
“起来吧。记着教训,莫要再犯。”
“奴婢遵命。”
“孤去文华殿,刘伴伴跟着吧。”
听得此言,刘瑾面上感激涕零,心中却道:只要能得回太子殿下的信任,早晚有翻身的一天!
谷大用和张永在一旁看着,心里着急,却是毫无办法。
待朱厚照离开文华殿,瞅着没人的当,张永将谷大用拉到偏处,着小黄门远远的守着,两人凑着头,一阵嘀咕。
“姓刘的果真狡猾!”
“长此以往,难保殿下不会心软。”
“必须得……”
小黄门离得远,听不清两人的话。单看两人的表情,就让他生生打了个哆嗦。忙转过身,专心拔着石阶下的矮草,再不看偷看一眼。
乾清宫中,弘治帝用过药,正翻阅奏疏。
宁瑾捧上温水,小心道:“陛下,太医院又换了方子。”
“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