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三人请你前来,实为此篇策论。”
杨瓒抬起头,见刘健自身后架上取下一只木盒,盒中尽是今科进士的文章。其中一篇,即是杨瓒交给谢丕,又经谢丕送至谢阁老手中的农商策论。
“此文甚好。虽有冒进不足之处,却不乏可行之议。”刘健道,“尤以南北粮秣运输最善。”
杨瓒想过多种可能,始终没有想到这种。
李阁老亲往“抓”人,不问金尺,不问牙牌,也不问他在乾清宫中的“无状”,更不问今日天子不上早朝,改上午朝的因由,只问这篇农商策论?
说不通,无论如何都说不通。
抿了抿嘴唇,脑子里缠成线团,额际一阵阵抽痛。
无论想得通还是想不通,无论三位阁老真实意图为何,最好的应对办法,唯有问什么答什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至万无一失,至少不会犯下大错。
深吸一口气,杨瓒起身,恭敬道:“南北粮秣运输,下官确有几分浅见。然钝口拙腮,有言不逮意之处,还请阁老见谅。”
“无碍。”刘健道,“关系国家经济,当直言勿讳。”
“如此,下官斗胆。”
策论写在入值翰林院之后,弘治帝大行之前,距今已两月有余。大致的内容,杨瓒都还记得。关乎漕运的观点,今日看来,实在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翰林院抄录之余,杨瓒曾翻阅过早年文卷。读到漕运相关,更借户部观政之机,向户部郎中请教。得悉内情之后,心中生出诸多情绪,委实难以言喻。
国朝开立以来,官场自有一套规则,上治下法,延续百年。别说他当时只是翰林院七品编修,换到今日的从五品,也轻易触碰不得。
本以为,短时间内不会再论究此事。未料到,内阁三位相公竟向他问策。
真意也好,另有玄机也罢。
总之,机会当前,不抓住就不是杨瓒!
杨瓒知道,今日说出这番话,势必会得罪不少人。然有朱厚照令谕之事当前,多得罪些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得罪多了,也就习惯了。
按照弘治帝驾崩前布下的棋局,杨瓒想要继续在庙堂生存,能走的路只有一条:孤臣,直臣!
思及此,杨瓒心下更定。暗暗握拳,整顿思绪,梳理出条理,开口道:“不敢瞒三位阁老,下官常于翰林院翻阅卷宗,又至户部观政数日,于漕运之事渐有了解,知粮秣草豆,兵甲马匹,往来运输多借水路。”
“下官斗胆,以济宁州为例。”
话至此,杨瓒稍停,见刘健三人都听得认真,方继续道:“济宁州为要害之地,设南北二闸。置闸官吏目专管水闸开闭之事。”
“闸官品级不入流,位卑职轻。往来官豪行于水上,擅自开闭水闸,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船停要道,几日不行,对闸官呼来喝去,犹如皂吏一般。”
“其肆无忌惮,有己无人,何等可恶!”
以上绝非杨瓒揣测胡言,王忠拔升户科给事中,不久前既有上言,直言济宁州豪商无视闸官,私自开闸,阻滞舟运,拖延边军粮饷,其后更打伤吏目,请朝廷严办。
士农工商。
闸官再不入流,也是朝廷选派,手握官印,代表朝廷的脸面。
一介商人擅自开闭水闸,运舟行船,阻碍边军粮秣,已是有罪。呼喝闸官,打伤吏目,更见嚣张。
杨瓒可以肯定,这个济宁豪商必有“官方”背景。不是有族人在朝廷做官,就是金银通天,在府州根基牢固,得地方庇护。
杨瓒举出济宁之例,三位阁老都陷入沉默。
刘阁老眉间的川字纹更深;李阁老手端茶盏,迟迟不饮;谢阁老则是眼神微凝,颇有些动容。
“水运闸官倒在其次。”杨瓒顿了顿,话锋突转,“各府州县欺上瞒下,私设关卡,盘剥行商庶民,实比官豪霸占河道更为严重。”
闸官位低,官豪霸占水路,只要朝廷肯下决心,几道敕令便能解决。而官府借繁多明目设立关卡,征收杂税,盘剥百姓,却是遍及全国各地,积弊已久,难以解决。
“下官查阅往年卷宗,独一县之地便有诸多条目,其盘剥之厉,遗害之深,实是触目惊心。”
杨瓒声音渐沉,说到最后,想起殿试时的侃侃而谈,不觉羞惭。
当日大言商道,十句中有七八句脱离实际。
商能富国不假,然重农抑商的国策早已制定。重重矛盾深埋,牵一发而动全身。想凭一己之力撼动全局,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大明的时日越久,杨瓒对此的感触越深。
想做一番事业,就要面对多方阻力。积累不足,贸然触动某方势力,巨浪拍下,只能是粉身碎骨,薪尽火灭。
文渊阁中,杨瓒抛却顾忌,出言有章,侃侃而谈。
期间,刘健三人都是凝眉深思,没有轻易打断。
到了后来,杨瓒将整篇策论的观点详叙一遍,有更正亦有加深。涉及豪强权贵,更是直言不讳,压根没有丝毫避忌。
三位阁老见识过大风大浪,也因杨瓒的话眉头微跳。
这位不及弱冠的杨探花,确是干国之器,足令人刮目相看。
自殿试之后,杨瓒难得如此痛快。
待他说完,三位阁老并未多做点评,只点了点头,唤书吏将他送出文渊阁。
头脑冷静下来,杨瓒难免有些后怕。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话出口再不容收回。观三位阁老的态度,算得上有几分满意……吧?
怀着不安之情走进内阁,一番侃谈,又揣着满腹心事离开。
杨瓒走在街头,扫过路边高挂的幌子,耳边流过熙攘人声,仍有不确定之感。
殊不知,在他离开后,刘健三人对坐半晌,忽然同时抚须而笑。
“年纪尚轻,到底有些莽撞。”
“马负图言此子古板,有‘夫子’之象,我观却是不然。”
“哦?”
“貌似规行矩步,不露锋芒,实则胸有乾坤,有将相之器,王佐之才。”
“宾之此言是否有些过了?”
“不过。”
李东阳摇头,笑道:“先时,我等均不解先帝为何赐下金尺,如今我已是明了。不知希贤兄同于乔可解深意?”
刘健和谢迁先是微愣,其后双双恍然。
先帝深谋远虑,金尺当赐此人!
三位阁老只问策论,于杨瓒怒抽刘瑾,劝说少帝之事半句不提。貌似什么都不晓得,实际已是了然在胸,半点不落。
接下来几日,朱厚照记挂京卫演武,老老实实上朝,半点没犯熊。
宣府大同军情稍有缓解,增援的京军已抵大同,仗地势和火器之利,击退鞑靼数次进攻,将鞑靼主力逼回牛心山一带。
杨瓒至翰林院点卯,每次遇到谢丕和顾晣臣,都能听到类似的抱怨:太子殿下忽然对兵书兴致浓厚,经史子集全都丢到一旁,捧着《孙子》和《六韬》问个没完没了。
“不瞒贤弟,为兄实是被陛下问得拙言,日日回家苦读兵书,实在是……”
谢丕苦不堪言,顾晣臣亦然。
以诗词文章扬名的状元榜眼,捧着兵书苦读不辍,画面委实太美,常人难以想象。
如果谢迁看到,会不会以为自己的儿子要弃笔从戎,正如当年被王守仁气得肝疼的王状元?
作为“始作俑者”,杨瓒默默退后两步,下定决心,今后到翰林院点卯,见到谢状元和顾榜眼一定绕道走。
必要时,值房都可以换一换。
又五日,天子除服。京城的酒楼茶肆重新热闹起来。
吏部批条终于下来,许杨瓒回家省亲。
杨土高兴得蹦高,杨瓒只能苦笑,身负皇命,不查清丹药之事,一天都不能离开京城。
“四郎,真不能走?”
“不能走。”
杨瓒狠心摇头,杨土垂下头,再无心蹦高。
诏狱中,顾卿正翻看校尉呈上的口供。
宫中的道士僧人俱被押入诏狱,连日审讯,多数熬不住,胆子被吓破,几乎是问什么答什么。
供词足有百页之多,牵涉在京道士十一人,番僧十九人。西番灌顶大国师、宪宗信任的真人一并牵连在内。
更甚者,有僧道供出,太医院内藏鬼蜮,诊治先皇病情,方子虽然对症,用的药却有问题。
此事非同小可,非但顾卿不能决定,连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都无法轻下论断。
“来人。”
放下供词,顾卿唤来一名校尉,令其迅速往杨瓒府上,将人请来诏狱。
“杨侍读问起,便言事情已有眉目,请来相商。”
“是。”
校尉领命离开,不到片刻,另有一名百户匆匆请见。
“千户,数名番僧道人纠集狱外,意图不明!”
番僧道人纠集?
顾卿沉吟片刻,当即按刀起身,道:“随本官来。”
他倒要看看,这些僧道聚集诏狱,意图为何!
诏狱门前,数十名僧道盘膝而坐,或执拂尘,或敲钵盂,念诵经文声不绝。
百姓不敢靠近,多围拢在四周。
随人群数量增多,有虔诚信徒认出僧人中有西番大国师,道人中有宪宗皇帝亲敕封号的陈真人,当即跪地伏面,口中念念有词。
京城之中,诏狱之前,从未出现过此等场面。
僧道不动不怒,只是安坐在地,一味念经,纵然是锦衣卫也轻易奈何不得。
丹药之事尚在暗查,僧道勾结藩王,只有口供,尚无实据。
诏狱前的僧道,虽有居心叵测之徒,亦有德高望重之辈。无凭无据,锦衣卫也不能当场抓人。否则,六科和都察院的上言能淹没乾清宫。
见顾卿现身,番僧中一人眉眼稍抬,暗黄的眼底闪过狠意,嘴角现出一抹讥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