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奴婢有罪!”
两人扑通跪在地上,同样眼圈发红,碍于宫规,却不敢陪着流泪。
朱厚照越哭越厉害,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的愤怒和委屈一并哭出来。推开中官递上的巾帕,直接坐到地上,哭得直打嗝。
此情此景,杨瓒既是心酸,又是无奈,还有一丝好笑。
朱厚照的确被宠坏了,事不顺心,隔三差五就要犯熊。可熊孩子也想勤政,也想做个明君,为国解除边患。
束发之年,意气风发,怀揣满腔抱负,想做出一番事业。
结果,本该成为助力的朝臣,却是冷眼旁观,甚者,兜头泼下几盆冷水。
杨瓒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片面,但他不能不这么想。
为国也好,私心也罢。
归根结底,朝臣的利益,尤其是文官集团的利益,自始至终联结在一起。必要时,难言三位阁臣不会站在朱厚照的对立面。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朱厚照初登基便遭遇如此挫折,被朝臣百般辖制,不得伸展拳脚,他会有今后的诸多举动,或许不难理解。
虚岁十五的孩子,正处于人生最叛逆的阶段。
失去慈父,外患难解,要一肩扛起万民江山,还要和朝臣斗智斗勇。试问,需要多好的心思素质,才能游刃有余,不生出反社会心理。
现如今,杨瓒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
该怎么选择?
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选择最难走的一条路?
叹息一声,杨瓒滑下圈椅,陪朱厚照一起坐在地上。
“臣有一言,陛下可愿听?”
“咯……杨先生,咯,尽管说……咯!”
“陛下可读过《旧唐书》?”
“朕听刘学士,咯,讲过。”
“郓州孝友张公艺的典故,陛下可曾听过?”
朱厚照摇头。
“臣不才,便将此典说于陛下。”
杨瓒盘膝而坐,忽略朱厚照脸上的泪水,缓声道:“《旧唐书》载,郓州孝友张公艺,九代同居,合家百人,父慈子孝,伯埙仲篪,夫妻和睦,姑嫂无争,合家兴旺,其乐融融。”
被杨瓒的话吸引,朱厚照转移注意力,渐渐忘记流泪。张永送上温茶,半盏下腹,打嗝也开始好转。
“北齐时,张家得东安乐王旌表。隋文皇年间,邵阳公再表其门。唐麟德年间,高宗皇帝封禅泰山。过郓州时,特驾临其宅,问其治家之法。”
说到这里,杨瓒刻意顿了顿。
“陛下可知张公如何作答?”
朱厚照摇头,“朕猜不到。”
“忍。”
“忍?”
“张公请纸笔,书百余‘忍’字,奉与高宗皇帝。”杨瓒双手交握,手肘搭在膝上,“高宗皇帝有感,悦而流泪,亲赐‘百忍堂’之号。自此,郓州张氏多以此记入祖训。”
朱厚照陷入沉思,似明白,又似不明白。
“陛下,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过急,亦不可懈怠。分寸之间,需把握好尺度,方为成功之道。所谓百忍成金。过于急切,事定难成。耐心分毫,或可事半功倍。”
“杨先生之言,朕明白。”朱厚照垂下头,一下下捏着手指,“可朕忍不了。”
遇上有问题要参,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参的言官,神仙都会暴发。
“臣并非劝陛下不分大小事,一味忍让。”那是懦弱。
朱厚照皱眉,更不明白。
“臣之意,乃是请陛下注大事放小节,遇事不要急躁,能忍上几息,多想片刻。待千机在胸,把握朝中,分贤良,辨庸碌,方可大鹏展翅,扶摇万里。”
理想不能脱离现实。
和言官争执,非可取之道。
朱厚照要做的是沉下心来,充实自身,积蓄力量。
实事求是的讲,以现在的朱厚照,别说朝臣不放心,便是杨瓒也不敢打包票,这位会始终如一,不会再突然犯熊。
杨瓒站起身,恭敬行礼。
“陛下仁厚刚直,胸有韬略,心怀黎庶。臣相信,陛下必为一代明君,复太祖太宗盛世,育天下万民!”
杨瓒的话,在朱厚照脑海里久久回荡。
十五岁的少年,顿感热血沸腾。
“朕谢杨先生教诲!”
站起身,朱厚照拱手行礼,诚心实意。
杨瓒连忙侧身,口称“不敢”。行动间拉动腰伤,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杨先生的伤可要紧?可要多养些时日?”
“陛下,臣无大碍。明日即可上朝,后日便可入值弘文馆。”
正是趁热打铁的时候,别说带伤上朝,就是爬,也要爬过金水桥。
朱厚照仍不放心,遣谷大用送杨瓒出宫,同时召太医院中专精跌打损伤的御医,一同前往长安伯府。
杨瓒谢恩,步态沉稳的离开暖阁。刚下石阶,立即单手扶腰。先时不觉得,如今后反劲,痛得走路都有些困难。
周瑛这一脚,杨侍读彻底记下了。
“杨侍读,可要咱家备软轿?”
“公公好意,瓒心领。不过几步路,还撑得住。”
他一不是耄耋老人,二不是国朝功臣,三不是一品大员,没有在宫内乘车轿的道理。
张永出于好心,朱厚照基本不会计较,八成还会夸张永做得好。但杨瓒不能冒险,更不能落人口实。
见杨瓒态度坚决,张永只能打消主意,令小黄门扶着杨瓒,尽量抄近路出了奉天门。
北镇抚司内,锦衣卫指挥使牟斌坐在上首,翻看过寿宁侯的供词,勃然变色。
“安化王暗中窥伺京中消息?”
“是。”
“庆云侯府也牵连在内?”
“属下已遣人至侯府搜查。然经一场大火,怕是难查出什么。”
牟斌没做表示,重新翻阅供词,不落一字。
“东厂也知道了?”
“回指挥使,东厂奉旨护送寿宁侯建昌侯往泰陵。属下欲问话,自然避不开。”
“恩。”
牟斌点点头,将供词收起,道:“这事牵涉太深,安化王那里,暂且莫要惊动。多派几队缇骑,再和东厂通个气,让当地的镇守太监多注意。若安化王有异动,立刻飞马报知京中。”
“是!”
“庆云侯府……”
牟斌话没说完,堂外忽有校尉来报,北城千户所千户求见。
“何事这么急?”
“回指挥使,庆云侯府世子拦截顾千户府上马车,击伤翰林院侍读杨瓒,脚踏先皇御赐金尺,现已被押入诏狱,等候发落。”
“什么?!”
牟斌陡然起身,两步走到来人身前,虎目圆睁,“所言确实?”
“回指挥,有东厂番子和五城兵马司官军可以作证!”
“好!”
牟斌猛的挥拳,兴奋难掩。
堂上的千户额头冒汗,生怕指挥使过于激动,控制不住力道,拳头落在自己身上。
听是“庆云侯府世子”,顾卿已面现冷色。
来人道出“翰林院侍读”后,顾千户当即握紧刀柄,冷气包裹全身。不提他人,牟指挥使都没忍住,很不威严的搓了搓胳膊。
几人正要前往诏狱,传旨的丘聚赶到,当众宣读天子敕谕,其后更对牟斌耳语两声。
“本官知道了。”
得到牟斌的保证,丘聚满意离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庆云侯府必将吃下教训。
庆云侯不上疏喊冤便罢,敢出声,最好的下场也是被降级削爵,贬成白身都有可能。
现下可没有周太皇太后护着,在位的也不是孝宗,而是正憋了一肚子火气,被杨瓒一番开解,仍需要渠道发泄的少年天子。
被抽昏扔进诏狱的周世子,尚不晓得,自己惹了不该惹的人,闯了不该闯的祸,主动将把柄送到锦衣卫和东厂手里,非但出不了诏狱,更要面对带着冷气走路的顾千户。
总结起来:周世子必将被修理得瑞光千条,恨不能时光倒转,打死不出侯府半步。
第五十五章 疑惑
周瑛从黑暗中醒来,双颊青肿,手脚发麻,脑中似有锣鼓敲击,一阵阵的抽疼。
双眼肿得睁不开,只能靠鼻子和双手摸索四周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