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决堤,后续工作当然不是一个时辰能写完的,这么一开始,时间便过得很快了。
瑞定勾了个框架出来,刚写了前面几个部分,时间便到了。
“行了,一个时辰差不多了。”皇帝得到进忠的示意,站起身来让几人放下纸笔。
瑞定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抬头看看,其他几个人……除了太子一脸自信,剩下几个脸色都有点忐忑不安。
几人跟着太子向皇帝行了礼,一一出去了。
太子看看自己几个兄弟,笑道:“你们参政时日尚短,有些东西难免不知道,将来好好学着便是。”说完他笑了两声,“你们该出宫的出宫,六弟还是要好好学着点的。”
御书房里,皇帝拿着几人写的东西翻了起来,还没怎么看呢,海忠便带着高景林进来了。
“坐。”皇帝拿着几个皇子写的折子,坐到了高景林身边。
“你看看,太子这字,”皇帝拿起太子写的折子摊在前面,“这么大的人了,连墨汁都磨不好。”
“老二也是,”皇帝又道:“他俩一个磨的太淡,老二这个是太深了。”皇帝指着纸上的痕迹,“后来又添了水,不过几千字的折子,前后字迹深浅都不一样。”
高景林陪笑道:“皇子们平日里都有人伺候,想必不大做这事。”
皇帝哼了一声,“其他几个倒还看得过去。”
说着,高景林陪着皇帝看起几位皇子写的章程来。
第一个便是太子写的。
“不错,”皇帝一边看一边赞许道:“不愧朕多年教导。”
高景林探头过去,样子十分别扭,附和道:“开仓放粮,运药材去防止疫病,还有加派人手维持治安,以及免税等等都想到了。”
皇帝点了点头,又去拿瑞清的,只是有太子在前面,他的这一份看着就没那么好了。
不过瑞清虽只放了心在军队上,但是方才高景林说的几条他也都听见了,况且整日上朝,这些年听都听了不少,稍加润色也写了一篇还过得去的章程,还扬长避短的将着重点放在了维持治安上。
皇帝点了点头,没怎么点评就将东西放在一边了。
下来是老三的,也是从开仓放粮开始,又提了免除来年的各种税,又着重讲了派御史去江南体察民情。
“倒是也过得去。”皇帝略略说了两句,又道:“只是的确不如太子。”
高景林也是这般觉得,心里不免又对提出这个建议的曹大人多了几分忌惮。
老四的也是差不多,不过侧重点放在了疫病的防止上,说天气炎热,要尽早掩埋,多用生石灰等物。
皇帝夸道:“老四写得倒是很详实,这一点比前面几个都好。”
然后便到了瑞定写的这一份,皇帝看着看着,便皱着眉头沉默了。
他跟高景林两个面面相觑,“消息走漏了?”
皇帝说完便摇起头来,“不可能,密报是昨日夜里进宫的,连进忠都不知道朕就与你一人说过……可是瑞定又是怎么知道是河堤出了问题呢?”
高景林急忙辩解道:“臣也是今早才知道的,之后便是早朝了。”
皇帝点了点头,“兴许是巧合。”说完便和高景林两个继续往下看了。
然而越往下看,皇帝越是吃惊。
第115章 115
跟其他皇子的不一样,包括方才让皇帝攒了几句的太子交上来的东西,都只是说了要开仓放粮,要赈灾,要运送药材等等,而瑞定的这一份清楚明白的标明了哪一部分该什么部去管。
比方一开始的河堤决口,他便写了要尽快派遣工部负责修缮河堤的官员前去查探,要查明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导致河堤决口。
比方是水量过大?还是年久失修等等。
皇帝一边看一边赞叹,“这一条记下来!去年才修好的河堤,说是防百年一遇的洪水,今年怎么就决堤了!”
高景林急忙点头,笑道:“可见虎父无犬子,王爷这般周密,都是陛下教导有方的结果。”
可惜皇帝迫不及待往下看去了,没顾上高景林的高帽子。
下来便是开仓放粮,防止民变等等。
关于开仓放粮这一条,瑞定写的也比别人明白。
他说现如今是六月底,快到立秋,江南一带种的是两季稻,正好是第一季稻子已经收割,第二季正准备插秧的时候,所以这一段时日的粮食多半是够用的。
所以现在不如将重点放在防止疫病上,真正大规模开仓放粮,防止民变应该是在明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
于是他又提了个建议,让太医院选两个太医带队,一来是显示皇帝仁德,二来也能给这些太医们涨涨经验。
皇帝看到这里已经开始摇头叹气,捶胸顿足了。
高景林觉得皇帝的懊恼来的情有可原,但是深层次的理由……他却不敢细想。
比方……五王爷这张折子他看了都触目惊心,王爷知道这事儿的时间比他还短,早朝加上方才写折子的时候,最多两个时辰到头,他心思缜密,将其他几个皇子远远甩在了后面。
还是那种剩下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他一个的甩法。
高景林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他要是有这么个能干的儿子……他的爵位归属也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之后便是防止民变,这里又有两条建议,第一是江南文人多,所以去开仓放粮,协助灾后重建的官员口碑一定要好,对待这些自诩傲骨铮铮的文人态度也要稍稍谦卑一些,防止这些文人才子聚众闹事。
再一项便是可以让礼部安排京里的僧人尼姑们,比方大相国寺又或者观音堂的得道高僧们还有法师们去做法事讲佛法等等,以安民心。
折子写到这儿,也许是时间有限,后面的都只列了框架出来,不过一个是天下之主的皇帝,一个是内阁大学士高景林,只看了题目便能猜出瑞定的心思所想了。
这里面六部的职责清清楚楚。
甚至还说了可以让刑部带着铡刀去江南,放在布政司的大堂上,凡有克扣银粮的官员,一经查处,可以先斩后奏。
皇帝叹了口气,换了张严肃正经的表情,食指在瑞定的折子上敲了有敲,道:“虽然只淹了两三座城镇,不过也可以按照这个办,就当是……以防后患。”
高景林急忙说是。
皇帝又道:“消息不可走漏出去。”他盯着高景林的眼睛,“这五张折子一张都不能流传出去!”
高景林急忙跪下,道:“臣万万不敢!”
等到高景林出去,皇帝叹了口气。
瑞定才华惊艳,却是现在才显露,早年他干什么去了呢?
早年他被太子打压,所有的儿子们都被太子打压,皇帝略有心酸,想着他这么多儿子,到现在成才不过就这么一个。
还有无数在皇城里飘着……
“进忠,取火盆来,将这些东西都烧了。”皇帝道。
至于瑞安的折子,皇帝扫了一眼,觉得不过泛泛而谈,毫无出彩之处,已经不值得细细查看了。
但是这事儿还不算完,七月上旬还没过完,六部第一拨下江南的官员还没到,便又传来了消息。
这次真的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长江流域水位暴涨,一路下来已经淹了数十个沿岸城镇了。
皇帝坐在龙椅上大发雷霆,“工部的人呢!年年修河堤,年年都说能防百年一遇的洪水,怎么现在堤冲垮了!”
这时候谁也不敢劝,工部尚书一人跪在金銮殿里,在皇帝的暴怒之下瑟瑟发抖。
皇帝又叫拿了工部的花名册来,看上面负责修河堤的官员。
也算是贾政倒霉,他也是其中一个,还是唯一一个被革职,赋闲在家的。
这种角色就是用来背黑锅的,虽然他职位不高,说实话也做不了什么主,但是看看他的履历,皇帝赏的官儿,没经过科举,这两年考绩很差,从员外郎降到给事中,这些足以证明他没什么当官的天赋了。
皇帝暴怒之下亲自写了旨意。
“贾政永不复用,子孙三代不得为官!”
这东西也算是皇帝的墨宝,虽然得到它的贾家一点都不开心就是了。
王夫人哭天抹泪,贾政没了官,她身上的诰命就没有了,子孙三代不得为官,她那个很有出息的宝贝儿子贾宝玉的前途也不要想了。
她身上的诰命,要么靠着贾政,要么靠着宝玉,现在两下都没了指望,除了哭天抹泪,再没第二条路了。
贾母也是一样,口中直呼,“我的儿啊!我的心啊!”之类的话语,几乎要哭到背过气去。
她带着全部家当投奔了很有前途的小儿子一家,当然也是出于真心,她是真的喜欢小儿子,但是现在……
子孙三代不得为官,她是无论如何都看不到贾家再次出头的那一天了!
叫她如何不伤心,叫她如何不流泪。
宝玉算是现场唯一一个还能维持住的人,他劝了这个又劝那个。
“太太别伤心了,老祖宗莫要哭坏了身子。”只是没人听得进去。
贾政在一边垂头丧气,他自打搬出荣禧堂,便是一路的下坡,官位没有了,清客们一个个都请辞了,现如今更是永不为官。
他重重的叹了口气,刚想说话,便见他大儿子的遗孀李纨冲了进来。
李纨一进来便扑倒在贾母身前,道:“求老太太去见一见林姑娘啊!她现在是王爷正妃,王爷又管着吏部,只要王爷肯点头,老爷的官位就能回来啊!”
李纨泣不成声,只是还有后半句没说,就算老爷的官位回不来,至少要改掉圣旨的后半句。
子孙三代不得为官!
她的兰儿怎么办!
要是兰儿不能做官,她这么跟死人一般的活着,还有什么盼头!
子孙三代不得为官,她如何能撑到曾孙长大成人!
贾母眼睛一亮,王夫人眼里是又恨又盼,贾政一瞬间流露出了欣喜,可是想着这旨意是皇帝亲手写的,不免又沮丧起来。
李纨跪了贾母又去跪王夫人,除了黛玉,又提到了迎春。
“还有二姑娘,在六殿下府上做侍妾,唯一的侍妾,想来也是能说上话的。求老太太进宫见一见二姑娘,她是从我们府上抬进宫里的,饮水思源啊,老祖宗!”
李纨以头触地,不住的哭泣。
贾母想了想,渐渐止了泪,目光扫过这一屋子的人,叹道:“进宫只能我一人去了,你们现在……都是白身。至于去王府……”
贾母又扫了一圈,道:“你带着三姑娘先去一次,探探口风。”
李纨急忙答应了,贾母又跟贾政道:“你去几家国公府上,还有北静王府,你的那些同僚们府上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皇帝会下这样一道旨意。”
贾政也垂首称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