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监将贾赦领到马车门口,掀了帘子让他上去。
“王爷!”贾赦惊道,只是心里虽然吃惊,但是声音控制的很小,也就是三五步之内才能听见。
瑞定冲他微微一笑,“上来,我有话问你。”
贾赦慌张极了,几乎是手脚并用,也不知道是怎么爬上去的。
瑞定眼睛里发出光来,嘴角微微翘起,道:“你上次说……荣府正堂是你弟弟再住?”
贾赦精神一震,连忙点头,看见瑞定就跟看见亲爹一样,道:“当日我父亲过世,刚刚过了头七,母亲便让我那二弟搬进了荣禧堂。”贾赦说的咬牙切齿。
“说我不知长进,住进正堂怕是辱没家风,带坏荣府子弟。又说我那弟弟有先祖遗风,应该是他住正堂。”
瑞定眯着眼睛,“你就没想着去哪里说一说?”
贾赦颓废着塌了肩膀,“母亲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里里外外都暗示,若是我不听话,便要去大堂上告我不孝。”
“不住正堂我还是荣国府的主人,若是被母亲这么一告……我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贾赦整个人几乎都缩成了一团,“横竖就这么混着,他仗着母亲撑腰,可是母亲还能给他撑几年呢?”
瑞定轻轻摇了摇头,道:“你就没想过你母亲不会去告你?”
贾赦脸上的表情愈发的难以形容了,“那会我父亲刚死,我心神大乱,之后才反应过来这都是她要给小儿子铺路,只是……我是个酒囊饭袋,他却是得了皇帝亲口夸奖过的。”
贾赦说到贾政,语气越发的愤恨了。
“当日父亲临死之前,想着我袭爵,他什么都没有,便上了折子,给他求了一个工部主事之衔,这些年过去了,他也不过升到工部员外郎而已。”
“话里话外还说自己原本是想科举出身,还嫌弃父亲耽误了他!”
贾赦一肚子的苦水。
“他不过一个假正经而已!”
“官升不上去是因为父亲临终的折子,皇帝给他安排到了工部。他说自己书读的好,应该是去翰林院的。”
“住在正堂是因为要孝顺母亲,不忍让母亲伤心。”
“他大儿子死了,也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不是因为被他逼的寒冬腊月在院子里读书。”
“大姑娘去宫里当差,也是因为母亲的吩咐,他无奈的很,一点也不想当皇亲国戚。”
“小儿子十五了,还天天在内闱厮混,童生试都没过,也是因为要孝顺祖母,不忍祖母一人孤单。”
贾赦冷哼一声,“他是一点错儿都没有的。”
瑞定听了这一番话,虽觉得有点故意演戏的成分在里面,可是也明白贾赦忍了这许多年,怕是再也忍不下去了。
他抬手过去拍了拍贾赦的肩膀,等他平静下来。
这时候,又夏已经进了贾府。
一开始是王熙凤出来迎接的,可是下人不知道,她却能看出来。
这一位上了年纪的宫女,身上是有品级的。
“不知这位姑姑怎么称呼?”
又夏在宫里待了多年,板着脸很是能唬住人,况且当初瑞定说的时候她也听见了。
别说她跟异雀的关系究竟如何,至少出了宫她们都是宫女。
又夏扫了王熙凤一眼。
就是那种扫过去让人完全不觉得自己是个活人,好像跟隔壁的座椅板凳没什么区别的扫法。
“我的名字是主子们叫的,你称呼我一声姑姑便是。”
王熙凤一口气没上来,脸色差点变了。
虽然现在贾琏还没袭爵,但是身上好歹也有一个正五品的同知之位,她也算是官太太,正五品的诰命头衔,却被一个宫女如此甩脸。
就说这是个苦差事!
王熙凤又暗暗埋怨起贾母来,又想这次一定要怀上身子,借着养胎的功夫先把这一堆子事儿躲了。
等到尘埃落定,八字有了一撇再说。
况且老太太不过一句话,得罪人的事儿都是她干的,她的好姑妈也整日的念佛,表面上看着是什么都不管了,只是时不时叫她来问话,说这个该怎么办,那个又该如何处理。
王熙凤盘算一遍,笑道:“姑姑您坐,我们小孩子家家的不会说话,我这就去请府上的老太君来陪您。”
又夏道:“老太君年纪大了,怎好劳动,还是我去见她才是。”
说着,又夏便跟着王熙凤站了起来,道:“你带路,我这跟着一起去。”
王熙凤急忙左右不停的使眼色,平儿跟鸳鸯一起跑了。
又夏跟着王熙凤出了正堂,看见前面慌慌张张的两个丫鬟,道:“府上的规矩,还得好好教。”
王熙凤一震,笑着说了句,“您说的是。”
又夏在宫里的时候是低着头伺候人的,出了宫代表的是娘娘跟王爷的体面,头挺的比谁都直,再加上她到现在连笑影都没露出一个来。
唬得王熙凤心里七上八下,平日里的伶牙俐齿是一点都说不出来了。
而且……又夏在宫里练出来的功夫。
走路平稳,步伐跟尺子量过的一样,每一步的距离都是一样的,步子的频率也是一点不差,跟她走在一起,原本也能用的上“端庄”的琏二奶奶,竟然在走路间都有了几分慌张。
鸳鸯和平儿这会儿已经跑到了贾母屋里。
鸳鸯是来报信儿的,至于平儿,是王熙凤的耳目,一来是怕这边说了什么不利于她家奶奶的言论,二来完完全全的听上一遍,晚上也好跟她家奶奶商量具体该怎么办。
“老祖宗。”说话的是鸳鸯,“宫里来了个很是厉害的姑姑,二奶奶正带着朝您这边过来呢。”
贾母忙站起身来,道:“鸳鸯你去黛玉屋里看看布置好了没有,平儿扶着我,我们去花厅。”
又夏进了贾母花厅的时候,贾母已经坐在上首了。
又夏前去行礼,口中称呼道:“老太君。”
贾母笑眯眯的道:“还不快给姑姑上茶。”
“姑姑请坐。”贾母指了指她下首的椅子。
又夏面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嘴唇也紧紧抿着。她坐了小半个椅子,丫鬟端了茶上来,她抿了抿便放下,直视贾母。
“昨天异雀回宫,说林姑娘病了。娘娘怕她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又不会说话,特意差我前来看一看。”
“怎敢劳动宫里娘娘。”贾母也有些心慌。
异雀是王爷的宫女,这个一看便知。
只是王爷现在还没经正式的册封,使不了有品级的姑姑,所以这一位上了年纪,身上又穿着特制宫女服饰的姑姑,必定是娘娘宫里出来的。
“林姑娘本是江南人士,来了京城水土不服,长长生病也是有的。”
贾母听了这一句,心下稍稍松快了一些,但是又夏下一句话,让她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里。
“只是按照昨日您府上人的说法,这两三年了还没好,怕是中间还有点什么别的。”又夏说话一点都不客气,“如果不是您府上的人伺候的不好——”
贾母倒抽了一口冷气。
“——就是林姑娘体弱。”
贾母急忙道:“她自娘胎里带来的不足之症,我这天天给她吃的人参养荣丸,这两年已经好了许多了,只是换季,难免病的重些。”
“嗯?”又夏表示疑惑,看着贾母道:“您给她吃人参养荣丸?”
贾母急忙点头,“这是补身子最好的药了。”
又夏眼睛一眯,想起现如今天天用山参补身子的元春,道:“说句犯忌讳的话——”这话说完她眼睛将屋里所有人都扫了一遍,贾母知道这是暗示不能传出去,道:“您放心,我府上的丫鬟都是嘴严的。”
“宫里也有一位自娘胎出来便不足的皇子,我在宫里伺候多年,多多少少也知道药理。”又夏端起茶杯重重摔在桌上,“林姑娘来您府上才多大?这药太医说过,不能给小孩子吃!”
贾母被吓的一颤,道:“姑姑,这药是黛玉小时候便开始吃的,来我府上便接着吃罢了。”
又夏上下打量着贾母,像是什么都明白了一样,道:“宫里的太医五天请一次脉,开的方子多是三天的,再长也超不多五天,林姑娘来您府上两三年,吃了两三年一样的药?您就没请个大夫给她再请一次脉?”
贾母冷汗直流,道:“这补身子的药……”
半响没说出话来。
又夏道:“我知道了。您差人带我去看看林姑娘,我看完便回去跟娘娘回话。”
贾母头上的汗流的是越发的快了,
若是这般将人放了出去,她们阖府上下,没一个能落得着好。
况且这姑姑这样厉害,万一被瞧出破绽来,黛玉又应对不利,她们可真要丢大人了。
想到这儿,贾母起身道:“老身陪姑姑去看看。”
又夏点头,道:“那就烦劳老太君带路了。”
从贾母的大花厅出来,往前一个院子,便是黛玉的正房。
黛玉还依着鸳鸯的吩咐躺在床上装病。
又夏跟贾母两个进屋,一进来她便扫视了一圈。
“即是受了风寒,怎么门窗全都开着?”
屋里伺候的丫鬟,从雪雁到紫鹃,没一个敢说话的。
鸳鸯上前一步,小声道:“这是看着太阳已经升起来,略略开上半刻钟透个气。一夜没开窗户,屋里满是浊气,怕是对姑娘身子不好。”
贾母笑着看了鸳鸯一眼,心说关键时候还是鸳鸯靠得住,等会等到这姑姑走了,便赏她个什么好东西才是。
又夏又去书房看了看,这一看,她觉察出不对来了。
瑞定早先送了东西给林姑娘,吴妃也跟她说过两次,只是言语里说的都是瑞定给一个姑娘送什么镇纸、墨锭等等,怪没道理的。
但是却没说送的什么镇纸,又夏也以为不过是平常物件。
只是今日一看,这镇纸……吴妃究竟知不知道呢?
又夏顿觉心神大乱,想回去先跟吴妃将这事儿说了。
只是脚步还没踏出书房,她闻见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跟异雀昨天闻见的一样,瑞定书房里点的香。
八重樱是庆阳伯府的产业,又夏是知道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