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却摇了摇头,“元春封了女史皇后娘娘都专门派人出宫报喜了,现如今……她若真是得了大造化,我们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
王熙凤私下里其实也想过,只是对面王夫人那张脸,她什么疑问都不敢说出口。
要知道距离去年她封女史,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满一年了。
“马上就要过节了。”王熙凤斟酌片刻,小心道:“我们府上也好将好事情都攒到逢年过节一块办,也许中秋节前后,就能得消息了呢?”
贾母点了头又摇头,“元春……她这么进去,是我豁出去一张老脸,生生求来的。”贾母长叹一口气,有些尴尬,“也不怕你笑话,这是算计了皇后娘娘才得来的体面。”
“若是选秀进去,元春不一定能进皇家,我这么一来一出,她必定要配个皇子。”贾母一瞬间像是老了许多,“只是现如今……我们怕是被皇后坑了。”
王熙凤不敢接话。
贾母又道:“她十六岁的时候都没被配给皇子,十八岁就更不可能了,更别提翻过年去她就十九了,你看看京里上上下下,有哪户人家的姑娘,过了十九还是姑娘的!”
贾母说着也伤心起来。
“老祖宗……”王熙凤欲言又止。
贾母沉浸在自己的心神里,像是没听出来,又道:“而且今日宫里姑姑前来,我去问元春,当时你也在场,你看看她那个表情,脸上半笑不笑,言语里对元春很是不屑,怎么看元春都不像是得宠的。”
王熙凤想起来她放在桌上的那个红封,又夏连眼睛都没斜一下,道:“一个是皇后宫里的人,一个是吴妃宫里的人,没交集也不算太奇怪。”
贾母看她一眼,“你说说,就说咱们府上,我屋里哪怕是个洗衣服的丫鬟,出去了有谁敢给她脸色看?”
王熙凤哑了声。
“我精心培养她多年。”贾母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模样也生的好,却——”贾母愤恨道:“想来就是她母亲,临进宫的时候跟她说了不该说的话,生生把元春的心说高了!”
王熙凤想起王夫人来,她俩一个姓,又是嫡亲的姑妈,不免又问了一句,“可是大姑娘进去,毕竟是贾府的血脉,我们也不能不管吧。”
“她如今,最多只能当个通房了。”贾母道:“正妃我从来就不敢奢望,就算是侧妃,也得有礼部和内务府的官员上门来议亲事定日子……”
贾母揉了揉脑袋,道:“正妃不能,侧妃也没了指望,她便只能当个侍妾了……她年纪又大了,怕是得宠也难……”
贾母捶胸顿足起来,想起好好的一个孙女儿,嫁出去也是一大助力,怎么就……
“我当初是猪油蒙了心!”
王熙凤刚放下心来,却听贾母又道:“我当初就该让她等着选秀的,她的模样如何选不上,到时候我再进宫去求一求,也能得一门好亲事。”
选秀难道就是什么好路?王熙凤心里暗暗叹了一声。
这年头多半都是自行婚配了,嫁到皇帝家里规矩多,又有外戚不得干政的牌子举着,父兄的官职也升不上去。
这年头,嫁入皇家还真不如当驸马去。
贾母说完这一大篓子话,拉着王熙凤的手道:“你回去问问,你是迎春的嫂子,按说明年她也十六了,该定亲了,看看你公公有没有什么主意。”
王熙凤心里一惊,直觉贾母想送迎春去选秀。
她看着贾母,只见贾母看着她道:“你公公形式荒唐,我生怕他将迎春耽误了。况且我跟他……怕是我去问他心里赌气。”
王熙凤心里纵有千万个不情愿,此刻也只能低着头答应了。
贾母拍了拍她的手以示鼓励,又扬声道:“鸳鸯,在我库里拿两匹新料子给你琏二奶奶做衣裳。”
王熙凤苦笑着接了东西,道:“老祖宗放心,我先回去问问我们家二爷。”
贾母笑着点了点头,“你办事妥帖,我很是放心。只是有一点,切记不能走漏了风声。”
贾母平日里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形象,然而说到“风声”二字的时候,眼睛里像是有光。
王熙凤觉得有些害怕,急忙点头,道:“老祖宗放心,过两天便有人请我去看戏,我回来再去找二爷问问,只说是外面有人打听便是。”
贾母笑着道:“就这么说。”她又恢复了慈祥老太太的形象。
王熙凤手里捧着这两匹料子,似有千斤重,回到了自己屋里。
平儿见状急忙迎了上来。
王熙凤一把抓着她的手,道:“去熬药来!晚上置办一桌好酒好菜,我要跟二爷好好聚聚。”
这么一会儿功夫,又夏坐着马车回到了平化街上。
她一见这个架势,就觉得不太对。
街两头都是侍卫,将路围了起来,这一点倒没什么,这条街上是王爷的宅子,按说是该这样的。
前头三王爷跟四王爷也是围了街,还生生将原本的住户逼走了。
但是……车夫跟喜和两个都不在跟前伺候着,这就有点不妥当了。
又夏急忙吩咐马车赶紧进去。
只是一进去,她不由得笑出声来。
王爷自己牵着马,在街上一圈圈溜着,而且王爷的表情……
“又夏姑姑。”瑞定一看见又夏,脸上的表情立即淡了许多。
他探头进去马车里道:“姑姑来了,这就让她送你回去,别担心了。”
黛玉被说中心事,鬼使神差般就瞪了瑞定一眼。
只是这一眼在瑞定看来一点威力都没有,他笑了笑,小声道:“明日在宫里等你。”
说完便将缰绳递给了跟着又夏一起过来的车夫,带着喜和上了自己的马车。等到又夏的马车出了平化街又过了一会,他这才吩咐道:“回宫!”
第065章
又夏坐在马车上,不由自主的打量着林黛玉。
居然让王爷下去牵马车了,这事儿不能让娘娘知道。
林黛玉方才已经被瑞定看了许久,这会心里还突突直跳,因此又夏这跟瑞定相比实在没什么杀伤力的眼神,她一点都没觉察。
只是又夏不敢看太久,抓紧机会暗示林黛玉两句,一会别说漏嘴,更重要的是明天别在吴妃面前说漏嘴才是。
这么一说,又夏倒觉得林姑娘是个聪慧的人,也算配得上王爷了。
转眼马车又到了荣国府。
林黛玉的表情一瞬间落寞下来。
又夏看在眼里,只是碍于身份,不便多说什么,心里轻叹一声,寄人篱下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荣府门里已经有两顶小轿等着了,又是一路抬着进了贾母的花厅。
只是跟走的时候相比,花厅了热闹了许多。
贾母看见又夏跟黛玉进来,笑道:“快吃午饭了,我这几个孙女是一直跟着我吃的,跟宫里的姑姑也没什么可避讳的,我便没叫她们进去。”
又夏不冷不淡回了一句。
贾母又道:“扶姑娘进去洗漱,一会出来吃饭。”
这次是紫鹃和雪雁上来,早上那个年长一些的丫鬟反而在花厅里伺候了,又夏看在眼里,越发的替林姑娘不值了。
“姑姑喝杯茶。”贾母道:“我知道宫里规矩严,也不留您吃饭了,您尝尝我们府上的茶如何?”
这就不好推脱了,况且还有两句话没说。
又夏坐下,接过丫鬟端来的茶杯,听贾母道:“这是我的二孙女儿。”贾母一指迎春,“翻过年去就十六了,性子最是柔和的一个了。”
迎春上来见礼,又夏忙站起身子。
贾母又道:“这是老三。”指着探春,“比黛玉只小一个月,性格很是爽快。”
又夏觉得不太对了,她回吴妃的娘家,都没被这么介绍过。
贾母依旧乐呵呵的,好像真的是在为自己几个孙女儿骄傲一般,“这是小孙女儿,虽是宁府的,不过也是我贾家人,小黛玉两岁。”贾母又笑,补充了一句,“她不爱动,整日坐在那里画画,回头您得空了,也请您来看看。”
又夏心下生疑,装作口渴的样子,端着茶杯不放手。
不多时,黛玉出来。
又夏站起身来,道:“娘娘见了姑娘很是喜欢,只是今日耽误的有些晚了。娘娘的意思,是明早一早再让姑娘进去一回,好好说说话。”
贾母大喜,道:“她能得了娘娘的喜欢,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这话听着有些刺耳,又夏道:“宫里事多,我这便回去了。”说完她又看了一眼黛玉,觉得她有点冷冰冰的,跟方才相比,像是换了个人。
“姑娘也莫要起来太早了。娘娘早起用了早膳,宫里还得请安,她腾出空儿来派马车接,怎么也得等到巳时初刻了。”
黛玉微微颌首道:“多谢姑姑提点。”
又夏看了一眼贾母,贾母也说知道了,又夏这才放心离开。
只是临走的那一瞬间,出于一个宫女多年养成的敏锐,她将厅里所有人的表情都扫了一遍。
年纪最小的那位姑娘嘴边挂着冷笑,早先被贾母说性子直爽的……也真够直爽了,瞪着眼睛一点都不带掩饰的。
至于年长的那位,脸上的忧愁倒是比林姑娘还多了三分。
这一家子人。
又夏想起早年淑宁公主还小,在宫里的时候。
跟她年纪相仿的公主有两位,一位德馨公主,一位媛嘉公主。
德馨的生母是李嫔,早早就死了,她借住在李贵妃宫里,媛嘉呢,她是皇后娘娘亲生的,自然是尊贵无比。
就这三个小姑娘,按说宫里短了谁的都不会短了她们的,但是直到出嫁,都还是为了多一匹布,或者谁的驸马官职高一些在争。
到现在又开始比谁能生儿子。
又夏叹了口气,林姑娘定是受了不少委屈。
“吃饭。”
见到又夏离开,贾母的脸色也没方才那么明媚了,她眼神一一扫过在座的四个姑娘,道:“先吃了饭再说。”
几人环绕着贾母一一坐下,林黛玉依旧是最近的一个。
荣国府里还有一家子人在吃饭。
就是贾母的大儿子,本该袭爵但是却被赶到东南角隔了一个院子出来居住的贾赦。
他心情很好,大中午的就要了几个下酒菜,短短一小会儿功夫,已经两壶酒下去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