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他便是本应死于蛮夷之手的谢知方。
这一切要从叁年多前说起。
将谢知真自虎穴狼窝中救出之后,谢知方往江南递了两封信,一封走正儿八经的驿站路子,另一封则动用了经营已久的关系网。
前一封信里陈述了季温瑜的恶行,求太子替他姐弟二人主持公道,后一封信除了述说此事,多加了几句话——
若太子只收到这一封信,说明季温瑜在中间做了手脚,此人狼子野心,手段了得,不可不防。
太子和季温瑜感情深厚,自然半信半疑。
他回到长安的前一日,谢知方骑快马先行迎上去,坐小船登上龙舟,和他私底下见了一面。
参与掳掠谢知真的匪寇一五一十地招了供,另有七八位借说媒之名欺辱谢家的媒婆捆成粽子,缩在小船里瑟瑟发抖,由不得太子不信。
他沉吟良久,起身向谢知方致歉:“此事是阿瑜对不住你与惠和妹妹,也是孤教管不力,孤回宫之后细细查问他,必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谢知方却摇了摇头,道:“殿下尚且不知亲自教养大的弟弟是个怎样狼心狗肺的小人,他所图的不止我姐姐,还有整个江山社稷。”
季温珹闻言面色微变,道:“阿瑜身有异族血脉,父皇一向不喜欢他,想来不会传位于他……”
“他那样的下流货色,自然不会走正统路子。”谢知方轻蔑地笑了笑,见季温珹面露不豫之色,神情又严肃起来,“微臣知道疏不间亲,本也不敢奢望殿下相信这一切,只求殿下生出些防心,给我时间慢慢证明。”
他提出苦肉计,打算借此机会离了季温珹门下,改投宁王。
这样一来,既可令季温瑜志得意满,露出更多破绽,也可打入宁王阵营,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免得太子糊里糊涂地中了阴招。
太子颇为信任他,闻言难免心动,却又担心他的安危:“明堂,你实不必如此,我虽能力有限,护住你和惠和妹妹,不让阿瑜再动你们半根汗毛,自问还是做得到的……”
“微臣所求不止平安二字。”谢知方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微臣视殿下为兄长,因此也不怕殿下笑话——我对我姐姐生了男女之情,想要光明正大地娶她为妻。待到事成那一日,我想法子更名改姓,换个身份,求殿下看在我肝脑涂地的份上,成全了我的一片痴心。”
太子瞠目结舌,半晌没有言语。
两人皆心知肚明——他坦诚此事,不止是陈述孤身涉险的动机,更是将足以令他身败名裂的把柄主动交到太子手里,做了忠心不二的投名状。
如此,便是有一天东窗事发,为了谢知真的名声,他也不敢供出幕后主使之人。
若侥幸事成,他真的娶了亲姐姐,因着这么个软肋在,终其一生,都得乖乖听太子差遣,绝不敢有二心。
太子苦笑道:“明堂,你就这般相信我吗?”
这一次,他没有用“孤”,而是用“你我”相称,语气里带了几分无奈。
“臣没有别的路子可走。”谢知方端端正正地叩了叁个头,“殿下仁义温厚,心怀天下,将来必能成为一位彪炳千古的明君,臣愿做殿下的马前卒,为您出生入死。若不幸身死,还请殿下看在我的面子上,多多照拂我姐姐,若侥幸生还,求殿下务必成全。”
太子无法,只得应下。
之后,谢知方和太子在宁王面前唱了一场好戏,顺势痛殴了季温瑜一顿,狠狠出了口心间恶气。
他顺利投入宁王麾下,短时间内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在辽东混得风生水起,好不风光。
在季温瑜派人秘密监视他的同时,诸多棋子也被他悄悄撒了下去。
玄诚道人、像姐姐的替身、一个个披着宁王党的皮却被季温瑜暗中收买的官员将领、南疆煽风点火的探子……究其根本,皆效忠于他。
他颇有耐心地找出季温瑜扶植党羽、大奸似忠的重要证据,使人一一送于太子,太子渐渐心寒,明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与“好六弟”虚与委蛇,兄友弟恭。
一晃眼叁年过去。
收到姐姐书信的那个晚上,他气怒攻心,抄起宝剑带领众人追杀夷族大皇子,走到半路敏锐地嗅出不对劲。
他强行逼迫自己冷静下来,推断出季温瑜即将有大动作,当机立断,决定借此机会金蝉脱壳,改换身份。
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大半精兵已对他唯命是从,他使手下悄悄地擒了宁王心腹,挑了个身形相似的换了衣裳铠甲,捆在马上,往马臀狠狠刺了一剑,其余数百名兵士亦如法炮制。
果不其然,行出去不过一里地,但见地动山摇,火光四溅,尸块横飞,血流遍野。
也是苍天有眼,就在他决意带其余人等和敌军死战之际,天边忽然刮起一阵沙尘,狂风呼啸,遮天蔽日。
他前世里在辽东所待的日子更久,应付这种天气颇有经验,见状立时安抚了众人,命他们脱掉铠甲铁盔丢在地上,做出副身死的假象,寻了个隐蔽的山洞躲避。
紧接着,他绕道往南疆向何钦求援,请他调精兵强将随自己回长安保护太子。
因着担心谢知真受惊,他使人往临安送信,言简意赅地交待了自己死遁的计划,让她配合自己回长安操办丧事,莫要让旁人看出端倪,免得耽误了大事。
操办丧事是假,把她哄回长安是真。
至于林煊那边,因着营中人多眼杂,他害怕露出什么端倪,便暂且瞒着,求个逼真,大不了以后大局定下,落几个白眼,挨两句骂。
可人算不如天算,宁王、季温瑜尽在他掌控之中,唯独漏了个忽然得马上风的父亲。
信使和急匆匆赶回长安的谢知真擦肩而过,险些铸成大错。
此时的谢知方不知就里,归心似箭地纵马疾驰,来到谢府门前时,却又近乡情怯。
他犹豫片刻,果断舍了正门,自熟悉的院墙跳进谢知真的院子,脸色一阵欢喜一阵纠结,万幸有面具遮着,无人察觉。
从南疆日夜赶路回来的路上,他已经想好应对谢知真的策略。
姐姐已另有所爱,心心念念着要和别的男子成亲,“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幻想彻底破灭,如今的他,只有一条路可走——
撒泼耍赖,卖惨诉苦,拿自己在辽东叁年的辛苦和果断放弃二品将军的牺牲说事,胁迫她就范。
他将太子的殷殷叮嘱抛之脑后,满脑子都在思忖如何在不气哭她的前提下放狠话,无所不用其极地唤起她的同情和愧疚。
实在不行,他还可以暂且答应“二男共侍一妻”,再找个机会在大婚之前,神不知鬼不觉地让那个姓裴的“意外身亡”。
姐姐是吃软不吃硬的,可太软了又会被她推回到好弟弟的位置上,这个分寸实在很难把握。
谢知方在院子里演练起来,口中念念有词:
“姐姐,我被火药烧伤,如今容貌丑陋不堪,再也没有好人家的女儿愿意嫁给我,你不做我娘子,我便只能孤苦终生了……”
“不,不对,爷只有这张脸拿得出手,若是姐姐真的信了,嫌弃我怎么办?”
他清了清嗓子,又道:“姐姐,我得了个见不得人的毛病……无论别的女子多么美貌妩媚,底下那物事都硬不起来,只有想起你的时候才会……”
“呸呸呸!姐姐若是问我怎么如此了解别的女子,我该拿甚么话答她?何必给自己挖坑?”
他在这里唱念做打,一个人说得热闹,忽听一声尖叫,装满水的木盆“砰”的一声跌落,洒了一地。
青梅看清他狰狞的鬼面,吓得面无人色,手软脚软地往后退,叫道:“鬼……有鬼啊!”
谢知方对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自腰间取下太子赐予的令牌,信口胡诌道:“我奉太子之命特来向谢大小姐传旨,劳烦姑娘替我通报一声。”
青梅勉强稳住心神,见令牌上的蟠龙活灵活现,颤着嗓子道:“小姐……小姐不在屋里,今儿个是我们家少爷的头七之日,她在祠堂设斋守灵,说是要等少爷的魂魄回来……”
谢知方意识到不对,追问道:“你家小姐是几时回长安的?”
青梅抖抖索索地报了日子,道:“我们家老爷得了……得了急病,小姐赶回来侍疾,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少爷的死讯,自那日一直哭到现在……”
谢知方心道不好,哪里还顾得了那许多心机手段,连正经的路都不走,一路翻墙过瓦,几个起跳便来到了祠堂门前。
头簪白花的美人依旧穿着孝服,跪在蒲团之上,在弟弟的牌位前上了叁炷香,往供桌上摆了几碟亲手所做的精致小菜,样样都是谢知方爱吃的。
她挑亮两侧的长明灯,拿起厚厚的信封,拆开颜色陈旧的火漆,自叁年多前,弟弟写给她的第一封信开始看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