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号左右。”
杨晚月和周幸川开学时间基本一致,杨小云报考的师范和他俩也差不多。
沈军川道:“那趁着这段时间让小川陪着你们好好在京市转转,有些地方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去!”
周幸川点头:“好的。”
吃完午饭,沈军川还要忙工作,又和老太太聊了几句,就离开了四合院。
午饭后老太太得回去睡午觉,杨小云昨晚做火车太兴奋,几乎一夜未睡,直到此刻也撑不住了,本来说好去故宫的也没去成,和杨晚月打了声招呼,就匆匆回房补觉去了。
杨晚月倒是不困,收拾好厨房后,拉了张椅子出来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周暖拿了画板出来画画,周俊逸趴在旁边的小桌子上老老实实的写作业。
周幸川倒好茶出来,就看到这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有点像是在小杨家大队的时候。
“怎么不过来?”杨晚月转头就看到周幸川站在正房门口。
周幸川回神,走过来问道:“喝茶吗?”
杨晚月摇头:“不喝了。”
“对了,你姑姑一家今天怎么没来?”
周幸川闻言愣了一下,上回人太多,造成她紧张,这回周幸川提前告知了姑姑,不让她过来。
他清咳一声:“他们最近有点忙。”
杨晚月点点头,没再多问。
周幸川搬了椅子坐在她旁边:“明天想先去哪玩?”
“故宫吧,反正时间充足,不用赶时间,一天一个景点慢慢来。”杨晚月说道。
她上一世刚进入大学时,为了跟同学打成一片,一起出去旅游时就跟过旅行团,从那以后她就很讨厌跟团玩,主要是特别赶时间,出去玩简直像是在打仗,为了赶时间,景点安排的又多又密,走马观花的逛一圈,好像看了,又好像没看,出去一趟累得要死,完全没达到休假的目的。
从此后,她再也没参加过那种活动。
周幸川倒是被她懒洋洋的态度弄得有些想发笑。
“怎么了?”杨晚月发现他悄悄勾起唇角,立刻问道。
周幸川摇摇头:“没事,对了,开学后奶奶怎么安排?要不就让她住在这里吧,左右邻居都是很好相处的人,熟了以后也有话聊。”
杨晚月摇头:“不行啊,太远了,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等过几天就搬过去。”
周幸川闻言惊讶的看着她:“你什么时候租的?”
杨晚月思索片刻后,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就上回来开会的时候,抽空跑了一趟。”
周幸川闻言有片刻失语,这么说,她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确定会恢复高考,并且也知道自己一定会考上那两所学校?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杨晚月解释道:“我之前开会时听好些人说有恢复高考的可能,我就想着提前做准备肯定没错,要是真的恢复的话,我首选的学校就在那里,要是不恢复或者说我没考上那两所学校的其中之一,我顶多也就损失一点押金,也没什么的。”
杨晚月其实当初租房子时就是想好了要带奶奶过来的,但她得住宿舍,总不能让奶奶过来的时候露宿街头吧,且住招待所又贵又不划算,所以她才提前租了房子。
只是当初她也没想到此刻会来周幸川家的四合院小住,早知道这样的话,她就是现在去找房子也来得及。
周幸川点点头,算是接受了她这个说法。
杨晚月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她原本撑着精神还想跟周幸川说会儿话,不过片刻后就彻底没了声响。
周幸川转头,发现她已经睡熟了。
“杨姐…”周俊逸忽然扭头找人。
“嘘…”周幸川小声道,“杨姐姐睡着了,你小点声。”
周俊逸“噢”了一声,指着课本用小气音道:“这道题我不会做。”
周幸川看了一眼:“你先做别的,待会儿我再教你。”
他说完起身去屋里拿了毛毯和书出来,将毛毯轻轻搭在她身上,才去看周俊逸空出来的题目。
杨晚月一觉醒来,太阳还在当空挂着,周幸川就坐在她旁边,安静的翻着书。
“醒了。”
杨晚月坐起身伸个懒腰:“我睡了多久?”
周幸川看看手表:“才三十分钟,你昨晚在火车上肯定没休息好,要不再回去睡会儿?”
杨晚月摇头:“睡多了晚上睡不着。”
见周幸川手里捏着书,她凑过去:“看得什么?”
一看是一本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他大学报考的就是建筑系,看来对这方面是真的很喜欢了。
周幸川见她不怎么感兴趣,便收起书:“要不出去转转?”
杨晚月回头看了一眼,老太太和杨小云都还没起来。
她点点头,正准备起身,外面大门被敲响。
周暖跑去开了门,韩秋夫妇大包小包的走了进来。
杨晚月和周幸川连忙起身。
周幸川看向表哥表嫂手里的袋子:“这是什么?”
韩秋笑道:“都是妈准备的,她听说杨同志的奶奶来了,怕你不会照顾老人,准备了好些东西,非让我拿过来。”
周幸川赶紧接过来:“回去替我谢谢姑姑。”
韩秋拍了拍他的肩膀。
杨晚月也道了谢,接过何春菊手里的东西跟着周幸川进了厨房,出来时见韩秋在外面逗周俊逸玩,表嫂站在一边看着,表情却有一些奇怪。
周幸川也看到了,不过他没表现出什么,面色如常的走过去跟韩秋夫妇说笑。
韩秋还有事,夫妻俩待了一会儿就走了。
三人在四合院休整了一天,次日起了个大早,他们今天准备去看升国旗,顺便逛故宫。
老太太和杨小云都是第一次看到升旗,整个仪式庄严肃穆,老太太和杨小云看得热泪盈眶。
然后从这天开始,周幸川领着她们逛遍了京市的大街小巷。
从故宫博物馆到天坛,再到颐和园等等地方,一天一个景,每天不重样。
跟着周幸川逛京市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刻意找讲解,他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说出几个典故出来。
而且不光看景,京市里好些胡同里的小吃他也门儿清,除了还没恢复营业的,几个人几乎吃遍了京市现有的美食。
从香山上下来后,几人还提前去了杨晚月和周幸川的学校逛了一圈,现在还不到开学时间,学校里除了工作人员外几乎没什么人。
从学校出来,杨晚月领着大家去了她之前看好的房子。
房子离学校很近,走路十多分钟就到。
房东也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她的丈夫前些年去世了,孩子们在下面的工厂上班,本来说要接她去过去一起住的,但她不愿意,就一直一个人住在院子里。
从去年开始,政策稍微放松了点,老太太就起了出租房子的心思,毕竟不管钱多钱少,总能补贴一点家用,没想到刚好就被杨晚月给碰上了。
杨晚月租房子的时候也是考虑着她一去上学就留奶奶一个人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遇见这房子,不管是位置,还是房东都合适,当即就给了押金定了下来。
几人跟着杨晚月到了一户门前,杨晚月就看到房东在门口跟人闲聊,她上前去喊了一声:“二奶奶。”
房东一看到她就笑:“唉,你过来啦,走走走回家去。”
她转头跟说话那人道:“亲戚来了,我先回去了。”
这说辞是之前俩人商量好的,虽说现在政策宽松,但老太太还是胆小,怕被人举报什么的,就告诉杨晚月在外称是亲戚过来借住的,杨晚月就答应了。
房子之前杨晚月看过,虽说给了押金,但房租没给,这老太太还生怕她突然不租了,现在看到杨晚月带着人过来,当即就笑得合不拢嘴。
她领着几人进了院子,边走边说道:“我想着到了咱俩约定的时间,你也该过来了,前几天又把院子收拾了一遍,干净的很,你看看。”
这院子虽说不算大,但也分了前后院,房子还被改造过,前后都有进出的门,前后院中间也隔了一道墙,中间的院门一关,就和两家人一样。
房东住后院,前院杨晚月打算全部租下来,等将来开学,她和杨小云过周末也能有个去处。
杨晚月挽着奶奶,主要是给奶奶看,只要她满意就行了。
老太太自然是满意的,但她心里也有担忧,悄悄拉了杨晚月过去一边,小声道:“你们都住宿舍,我一个人不用住这么好的房子,房租肯定贵,你再给我换一处吧。”
要是其他原因杨晚月还考虑一下,但这个杨晚月不同意:“房租您不用担心,我有钱!”
老太太急了:“你能有多少钱,先前攒的工资还得留着上学用,不能乱花!”
杨晚月笑笑:“您忘了,我上学不花钱,而且还有补助呐!”
“那也不行!”
老太太死活不同意,这房子要是在乡下也就算了,可这是在京市,她就算再没见识,也知道乡下和这里根本比不了。
杨晚月无法,只好把随身带着的存折掏出来,掀开递给老太太:“您看,我真的有钱!”
老太太平日节省惯了,之前在乡下,虽然杨晚月每个月都给她零花钱,但乡下连个花钱的地方都没有,一年也花不上一块钱,也从来没有看过杨晚月的存折,此刻一看,可不得了。
“你,你哪来这么多钱,是不是…”她想问问孙女是不是做了不好的事情,可话到嘴边,她问不出口,她知道,她孙女就不是那样的人!
杨晚月笑了笑:“没有,这些是我的稿费,我之前不是跟您说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嘛,这都是报社打给我的。”
老太太拿着存折的手都在颤抖:“那,这么多?”
杨晚月点头:“您就放心住吧,等以后我还要给您买房子呢,以后我肯定让您过上好日子,比小杨家大队里所有人过得日子都好!”
其实她现在的存款也能买得起京市的小房子,只不过现在政策还不允许,而且如果买了房,她手头也就不宽松了,所以买房的事情还得再等等。
“好好好…”老太太点头,再不说拒绝的话。
第159章
交了房租,定下房子,一行人从小院出来。
“等明天把行李搬过来,看看缺什么东西再添置一点,就能住人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