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晚月点头:“算是吧。”等以后买了房子才算是真正安家了,不过现在解决了一件大事,也是值得高兴的。
回到周幸川的四合院,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吃过晚饭杨晚月本打算回房休息的,在院子里被周幸川叫住。
“怎么了?”她回头。
周幸川站在她面前,忽然拉她的袖子往角落里走。
到了墙角两人站定后,周幸川忽然递给她一个信封:“就当是我借给你的。”
杨晚月没接:“里面是什么?”
周幸川把信封塞到她手里:“拿着吧,别客气!”
杨晚月捏着信封有些哭笑不得:“没客气啊,但是我真的不需要。”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担心她没钱花,这会儿总不能让她再把存折给周幸川看吧。
“我有钱!”她这句话说的认真极了。
“真的?”周幸川怀疑的看着她。
杨晚月颔首:“当然是真的,如果没有我再管你借,我不会逞能的。”
周幸川这才放下心来,主要是今天那房子肯定不会太便宜,她上班时间也不久,他害怕她负担不起。
杨晚月把信封还给他,顺便问道:“你哪来这么多钱?”
现在最大的面值是十元大团结,她刚才一捏信封的厚度,那里面最起码得有千把块左右,周幸川才上班几个月,应当不会有那么多钱的
周幸川含糊道:“是我外公那边留给我的。”
杨晚月明白了,立刻闭嘴,没再多问。
*
有了房子,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几人没事就出去闲逛,一点一点把需要用到的东西都给买回来,周幸川成了苦力,每天都负责帮她们扛东西回去,不过他这苦力当得甘之如饴,没有一点怨言。
最后终于在开学前,几人把房子拾掇的像个样子。
正式开学前几天,杨晚月就带着奶奶和杨小云搬到了学校附近,次日上午先去了杨小云的学校,陪她报到,中午三人回到小院吃了顿午饭,下午才提着行李来京大报名。
本来杨晚月不想让老太太跟着跑的,东西她和杨小云两个就能拿得差不多了,大不了多跑几趟,反正两个人的学校都不远,不过老太太不同意,她怕人家报道都有家长陪同,杨晚月和杨小云身边一个大人都没有,会受别人欺负,所以说啥都要跟着来。
三人进了学校,杨晚月找到经济系的报名的地方,把录取通知书递过去,报完名后根据安排先去宿舍放东西。
她的宿舍在三楼,到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两个女生在了,估计也是刚到不久,正在收拾东西打扫卫生。
见她们三人抱着东西进来,两个女生停下动作,其中一个笑着打招呼:“来了。”
杨晚月也含笑:“你们好,我叫杨晚月。”
“你好你好,我叫付丽萍,这位是刘燕,我俩都是经济系二班,你也是二班的吗?”
杨晚月摇头:“我是一班的。”
几人寒暄几句,便各自忙着铺床整理卫生。
宿舍是六人间,锈迹斑斑的双层铁床,斑驳的墙面,一扇小窗户,没有阳台,卫生间和水房都在外面,满满的年代感,对于从后世来的杨晚月来说,条件其实不怎么好。
不过她有心里准备,在现在很多人肚子都吃不饱的年代,没有那么多讲究。
杨小云帮着铺床,老太太拿了提前带过来的毛巾到处擦洗。
很快收拾好,付丽萍起身拍拍衣服,问杨晚月:“我俩要去领书,你现在去不?”
杨晚月点点头:“去。”
老太太手腕上带着杨晚月新给她添置的手表,她看了一眼时间道:“那你们去吧,我先回家,今天晚上还回去住不?”
杨晚月点点头:“回去住。”
这两天都是报名时间,趁着还有时间,杨晚月打算再陪老太太多住几晚,毕竟是新地方,怕老太太一个人不适应。
送走杨小云和奶奶,杨晚月跟着两位同学去领新书。
路上三人闲聊,杨晚月得知付丽萍和刘燕老家都是云省那边的,离得还挺近,在火车上碰上后,就一路结伴来了学校。
老乡之间,关系自然亲近些。
到了领书的地方,前面已经排了挺长的队伍,三人跟在队伍后面排队。
杨晚月刚站定忽然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回头就看到李青朝她跑了过来。
“李青?你怎么在我们学校?本来还打算等报完名去你们学校找你呢。”杨晚月惊喜说道。
李青走得时候给了她家里的地址,不过她来京市的时候还没过正月十五,不好在年里上门,就想着等开学后再去学校找他,反正他们相互都知道对方录取的学校,而且离得也很近。
李青也很高兴:“我陪云华来报名,就知道肯定能遇上你。”
“张云华?他也来京市了?”杨晚月惊讶道。
张云华走后他们之间就没啥联系了,知道他参加了高考,却不知道他考得是哪所大学,毕竟中间隔着几千公里,在这个年代,人和人之间不刻意联系的话,基本无再见的可能。
李青点点头:“对,而且还和你一个专业呢!”
说着,李青抬头,正好看到张云华抱着新领的书过来:“云华,这边。”
张云华也看到了杨晚月,抱着书走过来:“晚月,又见面了。”
杨晚月笑,真是挺有缘分的,她没想到张云华会报考京大,更没想到他也报考经济系。
“张云华,好久不见。”
“对了,你在几班?”杨晚月问道。
“一班,你呢?”
杨晚月笑道:“我也是。”
张云华挑眉,其实他当初听李青说杨晚月也被京大经济系录取时还稍稍有些意外,他以为杨晚月会报考医学类的专业。
“上回你寄来的书我还没感谢你呢,晚上出去吃饭吧,我请你们,正好周幸川在隔壁,也是今天报到,还有杨小云也在,咱们几个能在京市重聚,真是缘分啊!”
李青闻言“唉唉”两声:“不行不行,该我来请,我是本地人,哪能让你请客。”
杨晚月笑道:“跑不了你的,这回我请,主要是感谢张云华借我书,下回再给你机会请客。”
李青点头:“那行吧,走着。”
杨晚月看看前方队伍:“云华还得去放书,你们忙完后在大门口等我,我很快就过去。”
等张云华和李青走远了,付丽萍和刘燕拉着她问了起来。
“刚才那是谁啊?”
“是以前到我们队里插队的知青。”
付丽萍闻言道:“知青啊,那你们相处的可真好。”
付丽萍和刘燕都是农村来的,队里也有不少知青,不过相处的一般,平时都不咋说话。
杨晚月笑笑没吭声。
等领完书后,她回到宿舍把自己的东西放好,就飞快的离开宿舍往大门口跑。
到了一看,周幸川也已经在了,正在门口跟俩人聊天。
见她跑得飞快,远远的就喊她:“跑慢点!”
杨晚月跑过来:“我不是怕你们等着急了嘛,对了,你什么来的?”
周幸川拍拍她的背给她顺气:“我刚到,本来想去找你的,正好看到张云华和李青。”
杨晚月点点头:“走吧,咱先回我那儿去。”
俩人率先迈步,张云华和李青落后一小步,张云华小声问李青:“他俩什么情况?”
李青看看前边说笑的俩人,不管是表情还是动作都很亲近,和在队里时亲近多了。
他摇摇头,迷茫道:“我不知道啊。”
自从周幸川和张云华先后离开小杨家大队后,已经一年多没见过面了,按理说,和杨晚月也应该是没见过面才对,但此刻看俩人彼此熟悉亲近没有一点隔阂的样子,李青也不解了。
到了杨晚月租住的小院,杨小云和老太太见到俩人过来都十分惊喜。
特别是老太太,听说杨晚月和张云华还是同班同学,嘴里直喊着太巧了,真是太巧了。
张云华和李青也没想到杨晚月上学会带着老太太。
更何况当初谁都没想到,几人此刻还能在京市齐聚。
热闹过后,杨晚月本来打算请大家出去吃的,不过李青嚷嚷着好久没吃到杨晚月的手艺了,遂改为在家吃。
天气冷,杨晚月便提议晚上吃火锅,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家里粮食不缺,都是杨晚月提前买回来给老太太准备的,就是菜得每隔一天去买,吃个新鲜。
定好吃火锅,他们便兵分两路,一路在家生火准备现有食材,一路去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
杨晚月要去买食材,周幸川自然要跟上,不过除了他俩再没人去了。
杨晚月穿上外套,回头好奇的看着李青:“走啊,你刚才不是还说要一起去嘛?”
李青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了,不去了,我还得留在家里生火呢。”
杨晚月看向杨小云:“你去不?”
杨小云倒是想去,可她就是再迟钝,经过这段的时间的相处,也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她可不想去当电灯泡,立刻摇头。
得,那张云华也不用问了。
最后还是杨晚月和周幸川俩人结伴出了门。
菜市场离小院不远,不过这都下午了,菜也没那么新鲜了,而且此时也不像后世,不管什么季节,想吃什么蔬菜都能买得到,如今京市的冬天,蔬菜也就是大白菜白萝卜等,但好在其他的干货种类挺多。
难得大家聚在一起,杨晚月买了不少东西,白菜萝卜这些都不用说了,其次还有豆芽,腐竹,粉条等等火锅必备的食材,还买了块冻豆腐,才转去卖肉的摊子。
周幸川跟在她身边,提在手里的篮子都快装满了。
杨晚月又买了些五花肉和羊肉,把手里以前攒下来的票用得差不多了,俩人才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杨晚月盘算着待会儿火锅要怎么做,就她了解的,李青和杨小云老太太周幸川等人都是能吃辣的,张云华虽说是海市人,但小杨家大队那边爱吃辣,这么多年,他口味也有改变,一般辣的食物都能面不改色的吃下去。
周幸川捏着手里的篮子,余光扫向旁边的人,好像自从张云华出现后,她就特别高兴的样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