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次日上午杨晚月和杨小云跟着中间人去逛了几所院子。
现在郭嘉刚刚恢复私营,没有私人老板能建得起正规厂房,甚至有好些国营厂都是在以前的老院子里工作的。
杨晚月的要求也不高,只求别像昨天都快成危房那样子的就行。
跟着中间人逛了一上午,又看了几个地方后,她就在北关胡同定下了一处院子。
这院子位置好,地方大,价格也适中,在她有能力建正规厂房以前当个过渡的地方还是很不错的。
杨小云在院子里来回穿梭,感叹道:“这房子比咱们住的地方还大!”
“那肯定啊,以后准备放机器呢,不大能行嘛!”
杨小云跑过来:“你一直说要买机器,到底买什么机器啊?”
上回她就问过,但当时杨晚月没说。
杨晚月解释道:“咱要把小月香辣酱做正规,延长保存期限,就得像罐头厂一样,把酱装进罐头里保存,这样保质期最少就是一年。”
“所以咱需要的是做罐头的机器?”
杨晚月点头:“对,罐头保存主要是杀菌和密封,瓶子咱可以向外面的厂子订购,但咱还需要杀菌和密封罐子的机器。”
杨小云皱眉:“可是这种机器只有大机械厂里才有吧,人家不会卖给咱们的。”
这个杨晚月知道,虽然现在政策有改变,但此时的国营厂还都属于计划经济,就算是厂长也没有权力买卖厂里的物资,所以是不可能接私人的单子的。
“所以我们还要再等!”
以后的政策会越来越开放,甚至再过半年南边就会出现经济特区,到时候想要买台机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等到什么时候?”杨小云虽然不解,但她总觉得晚月姐好像特别神,她说等那就一定能等到。
杨晚月想了想:“嗯…等到小月酱香饼的招牌挂满京市的大街小巷时就差不多了!”
这半年来,十家店铺已经让不少人尝到了甜头,甚至火锅底料都让大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赚到了钱,不少人还去找郑蓉想要直接进货卖火锅底料,不过都被杨晚月给拒绝了。
现在火锅底料的包装比较简陋,就是油纸简单的包裹,离开酱香饼店谁知道这底料是什么牌子,只负责代卖的人是不会帮忙宣传牌子的,不利于小月酱的宣传不说,把产品交给不认识的人,也没个合同约束,真要出什么事,说都说不清。
所以在前期她的主要销售点还是放在各个酱香饼店里,等以后包装完善,大规模量产时,才会考虑给其他人销售。
但不管怎么说,小月酱的牌子算是在小范围内打响了,这种成本小,来钱快的生意谁不想做,等明年来报名开店的人只会更多!
所以将小月酱饼的招牌挂满京市不是一句空话!
见杨小云还在沉思,杨晚月拍拍她的肩头:“行了,该走了,明天你父母就到了,咱得回去准备准备。”
杨小云回神:“好!”
东西之前就买好了,洗漱用品,被子褥子枕头,杨晚月和杨小云都准备的很充足,回去把堂屋里再支上两张床,也就差不多了。
第二天下午三人吃过午饭早早出发去了火车站,在出站口没等多久就看到了杨小刚他们的身影。
杨小云激动的尖叫一声:“爹娘,小刚小兰!”就朝着家人冲了过去。
老太太则震惊的看着李老汉夫妇,她揉揉眼睛怀疑自己是看错了。
直到杨晚月上前接过他们手中的行李,喊了声“李爷爷张奶奶”时老太太才回过神来。
“哎呀呀,老李秀娥,你们也来啦!怎么没人告诉我!”老太太嗔怪道。
杨晚月笑笑:“这不是要过年了,给您一个惊喜嘛!”
“好好好,太好了!”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拉住张秀娥的胳膊问东问西的关心。
“家里好不好?孩子们都好不好,地里庄稼怎么样?”老太太一连串的问题。
张秀娥笑着点头:“好,都好!”
这对姊妹以前就关系好,毕竟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而且李老汉夫妻俩没少帮助老太太和杨晚月。
后来杨晚月出去上班后,张秀娥也经常过去陪老太太说话解闷。
寒暄了半晌,杨晚月赶紧出声:“咱回家去吧,让李爷爷他们回去歇歇。”
“对对对,回家!”
现在市面上还不允许有私家车来往,杨晚月就带着大家去坐公交,几站路而已,很快就到了她们租住的小院儿。
家里都是准备好的,杨晚月和杨小云一回来就忙个不停,给大家倒热水洗手洗脸,堂屋的炉子上还炖着萝卜排骨汤,一人喝一碗,身子很快就暖了起来。
杨小云领着大家去参观院子,杨晚月在屋里准备包饺子的材料。
王桂英跟着杨小云在院里转了一圈,拉着她的手问道:“这是晚月租的房子?”
杨小云点头:“刚开始是晚月姐出的钱,后来我有钱了,就我俩一起出了。”
王桂英赞许的点头:“对,就得这样,你不能只占人家的便宜,自己一点都不想出。还有,你跟着晚月要勤快点,知道吗。”
杨小云颔首:“娘我知道的。”
“对了,你信上说跟着晚月做生意,到底是做啥生意的?”
在小杨家大队知道政策没那么及时,就连县里也没几个敢光明正大做生意的,所以杨小云第一回 在信里说自己做生意赚了钱的时候,王桂英可是担心了好一阵子呢。
因为害怕被别人知道了去,被人扣上一个资本家的名头,所以她也没敢在信里具体问问。
杨小云便把自己和杨晚月从暑假开始做生意的事情大致讲了一遍。
“其实事情都是晚月在负责,我就是跟着帮帮忙,反正我听她的。”
王桂英听完心里叹了口气,忍不住打量了杨小云一眼,想着也不知道自己这闺女这辈子是走了什么运,认识杨晚月这么个人物!
脑子灵,重情义,敢拼敢干,杨小云跟着人家半年时间就攒下了这么些钱。
参观完院子众人又回到堂屋洗了手便开始围着炉子一起包饺子。
老太太和张秀娥还在手拉着手说话。
“看到你现在过得好,我们也就放心了。”
张秀娥在火车站一见面,就知道宋老太在京市的日子过得不错,除了穿着打扮外,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不一样。
宋老太闻言笑道:“咋能不好,不愁吃不愁穿的,这日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你们老两口出来了,怎么没把孩子们带来。”
张秀娥摇摇头:“不能带,带了这个不带那个让孩子们生闲气,也麻烦人,就干脆一个都不带算了。”
张秀娥夫妻俩也是一大家子人呢,儿子闺女好几个,下面的孙辈就更多了,对于孙辈老两口尽量都是一碗水端平,端不平干脆就都不带算了。
虽然她这样说,但宋老太知道人家是怕麻烦自己,也不想过多占自己家的便宜,只好无奈的笑了笑:“你呀…”
她看看张秀娥身上打着补丁的衣服,拉她起身:“走,去我屋里,我给你找件棉袄换上!”
张秀娥不肯,宋老太就佯装生气的样子,最后只得跟着她回了屋。
杨小刚见老太太进了屋,才小声跟杨晚月说起小杨家大队那边的事情,当然,重点是杨永兴家子。
杨晚月听完后心里无动于衷,只是问道:“后来呢?”
杨小刚摇头:“不知道,我们出来时,杨永兴两口子和王翠莲还没被公安放回来。”
杨晚月冷笑,这一家子直到现在还幻想着自己能占到这个从小被抛弃被虐待的女儿的便宜,也是脸大了点。
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一家子完全是咎由自取!
正好这时老太太和张秀娥从里屋出来了,俩人便没再聊这个话题。
“呀,真好看!“杨晚月笑道。
张秀娥身上穿着宋老太的新棉袄,有些不好意思。
“我说不穿吧,老姐姐非要给我穿上,这多不好意思。”
宋老太笑道:“有啥不好意思的,以前你可也没少接济我。”
俩人说说笑笑的,好不高兴。
杨小云也在旁边对父母道:“等明天我领你们上街逛逛去,过年了,咱也得买几件衣服。”
王桂英一听忙道:“买啥呀,别买成衣,贵的很,要买就买点布料啥的,我给你们做就行了。”
王桂英做衣服的手艺是没得说,以前杨晚月还经常摆脱人家帮忙呢。
杨小兰刚来时有些陌生,过了会儿也熟了,蹭到杨晚月身边:“杨姐姐,周暖在哪?我想找她玩儿。“她以为还像小杨家大队时那样,大家都住的很近。
杨晚月笑笑:“明天吧,明天她就过来了。”
小杨家大队来人周幸川是知道的,不过周暖学习紧张,寒假还得在家里学画画,就没提前告诉她,省得她学习不专心。
杨小兰点点头。
又过了会儿,等郑蓉也下班回来了,杨晚月便张罗着下饺子。
饺子两种馅儿,猪肉大葱和猪肉萝卜,肉多菜少,大家吃的满嘴喷香。
杨小刚放下碗就抱着肚子感叹:“京市的生活就是好啊……”他在乡下一年都没沾过肉腥了。
杨小云看着他这副样子,嘲笑道:“现在知道羡慕了,谁让你当初不好好复习来着。”
杨小刚叹气:“考大学我是没机会了,也实在是学不进去。”
他看看杨晚月和杨小云:“你俩不是做生意嘛,我来给你们帮忙成不?不要工资,管吃管住就行!”
杨晚月还没吭声,杨小云先撇嘴打击道:“你说说你能干嘛,我们这里学历最低的可也是中专生呢。”
她说这话就夸张了,最起码郑蓉和何春菊的夜校得开春才能去上,离中专毕业证拿到手还有一段时间呢。
杨小刚一听瞬间打消了自己的念头,其实他也就是说说而已,毕竟他要是也出来了,家里就剩下父母和小妹,地里的活儿谁干啊!
杨晚月听着这两兄妹抬杠,笑笑不吭声。
其实她还真有想法让杨小云一家留下,毕竟王婶做衣服的手艺这么好,留在小杨家大队有些可惜了。
早早的吃过晚饭,杨晚月便领着大家去附近的澡堂了洗了个热水澡。
小杨家大队可没有澡堂子,夏天还好说,冬天实在难受的紧,也只能烧点热水擦擦,从温暖的澡堂出来后,连王桂英都有些心动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