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晚月想了想,问道:“王婶要是可以长期留在京市生活的话你愿意吗?”
王桂英一听就愣住了,连杨小云都朝她看了过来。
“在京市生活?那不行吧,我又不会赚钱,可不能给你和小云添麻烦!”
杨晚月笑了笑:“你的做衣服手艺就可以赚钱啊。”
“做衣服?”
王桂英不解,她是会做衣服,但队里的婆婆媳妇都会做啊,而且现在成衣卖的多贵啊,县里百货大楼的成衣铺子卖的衣服根本就没人买,大家都是扯布回去自己做。
杨晚月闻言解释道:“当然不是做普通的衣服,要是决定开成衣铺子的话,肯定是要做有一些设计的服装,不过现在也不急,你可以回去好好想想,等哪天真的想过来京市的话再说。”
王桂英不懂什么是设计,但她相信杨晚月,闻言忙点头:“行!那我回去想想。”
等到第二天一早,周幸川就领着周暖姐弟来了,周暖和杨小兰也有两年没见,俩人刚见面时还害羞的躲在大人身后笑,不过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手拉手说起了悄悄话。
周俊逸则被王桂英揽到怀里打量了一番,感叹道:“这孩子养得真好!”
“可不是嘛,这要是在外面我都不敢认了。“杨满仓接道。
现在的周俊逸和以前和大不一样了,白白胖胖的,一身军绿色的儿童军装,还带着个小军帽,整个人往那一站,神气极了!
杨晚月和周幸川闻言相视一笑。
“这个给你。”周幸川递来一个东西。
杨晚月接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部相机,里面甚至贴心的连胶卷都放好了。
现在相机可是很珍贵的,属于有钱也买不到的那种,得需要票才行。
“这是我在海市买的,你带大家出去玩的时候可以多拍点照片,给大家留个纪念。”
杨晚月惊喜的摆弄着手中的相机,其实现在广场上也有专门的国营照相馆师傅在那给游客拍照,不过价格可不便宜,而且还得排队,现在有了这个相机,可算是省下不少事儿了。
她举起相机,笑道:“谢谢你。”
周幸川揉揉她的头发:“客气啥!”
接下来年前这几天宋老太没事就带大家出去玩,冬天天冷,可去的地方不多,但升国旗是必看项目,再冷也得去,□□故宫等地方也挨个逛了逛。
再就是去商场逛,顺便买年货。
杨晚月抱着周幸川给的相机给大家拍了不少相片,特别是□□光广场前那张,拍得特别好。
王桂英夫妇和李老汉夫妇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年三十,杨晚月买了礼品和周幸川一起去看望他的父亲。
沈军川见到她过来十分高兴,问了问她的学业和生意,还关心了老太太的身体。
见到她带来的礼品,他爽朗道:“下回来别带东西了,咱都是一家人了还那么客气干啥!”
杨晚月撇了一眼旁边倒茶的周幸川,笑着点点头:“好的沈伯伯。”
周幸川放下茶壶清咳一声。
吃过午饭,又坐了会儿杨晚月便起身告辞了,周幸川送她出去时,遇上了一个和沈军川差不多年纪的人来过找他,见到周幸川还拉着他说了几句话。
目送他进了自家大门,周幸川才转身:“走吧。”
俩人结伴出了二道门,周幸川问她:“冷吗?”
杨晚月点点头,把手放进他大衣口袋里,让他握住给自己暖一暖。
“不高兴吗?”她问。
周幸川笑了下:“当然没有。”
见她还盯着自己,周幸川收了笑,解释道:“是我爸不愿意。”
沈军川现在位高权重,他年龄不算大,妻子又去世这么多年,组织上就想给他介绍一个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奈何几番劝解,沈军川就是没松口。
杨晚月想了想:“还好现在有周暖姐弟,要不然你家确实挺冷清的。”
周幸川自己又不爱住在南边,觉得束缚太多,要是没有周暖姐弟俩,偌大的房子只有沈军川一个人住,确实是孤单的很。
周幸川知道杨晚月的意思,他伸手将她揽在怀里:“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确实有一点抵触,毕竟我母亲去世的那么惨烈,但如果我父亲真想续弦,我也不会阻止的,但现在让我去劝,说实话,我做不到!”
提起他的母亲,气氛一时有些凝重。
杨晚月笑了下:“行了,长辈的事情咱就别想那么多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说到底,这事情的拍板人是沈军川,他不点头,谁劝都没用。
周幸川点头,忽然又叹了口气:“唉,要是你能早点嫁给我就好了…”
杨晚月愣了一下,抬头看他:“你是在我跟我求婚吗?”
周幸川的脸“腾”一下烧了起来,转过脸小声道:“不够明显吗?”
杨晚月就没见过这么会害羞的男生,这还没怎么样呢,耳朵就都红透了,她伸出手硬是将他的脸给掰了过来,踮起脚尖在他的唇上碰了下,笑着道:“一点都不明显!”
周幸川没忍住,笑了起来。
杨晚月没让他送,自己坐公交车回了京大附近的小院儿,刚进去,就听到堂屋里大家正在谈论他俩的事情。
王桂英边包饺子边八卦的问老太太:“晚月和幸川啥时候在一起的?在一起多久啦?”
他们过来这几天周幸川经常上门找人,大家就都看出来了。
宋老太还真认真算了算时间,末了她道:“得有七八个月了吧。”
“那时间也不短了,婚事定下来没有?”张秀娥也好奇问道。
宋老太摇了摇头:“没有,这不是俩人还在上学呢,也不着急。”
王桂英见宋老太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她反而急了:“咋能不急呢,幸川条件那么好,得赶紧定下来才放心!”
自从上回队里进了小车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后悔当初没跟周幸川交好呢,听说他父亲可是大官,哪怕在京市也应该是很抢手的。
不过这话宋老太就不爱听了:“小川条件是好,但我家晚月条件也不差呐!”
王桂英一想,这倒也是,孩子永远是自家的好,王桂英显然是更亲近杨晚月的。
不过也就是因为她更亲近杨晚月,才想着让她早点定下来,省得别人来抢。但是这种事情还得看孩子们的想法,想想没着落还不着急的杨小刚和杨小云,她也就不再提了。
走到帘子外的杨晚月刚巧听到这番话,想想刚才周幸川哀怨的眼神,她不由自主的笑了下。
“你干啥呢,站在门口不进去。”郑蓉去厨房拿东西,回来就看到杨晚月站在门口傻笑。
杨晚月回神:“没啥。”
京市这边正月初一有烧香祈福的风俗,这种风俗前些年被禁止了,今年才刚刚恢复,郑蓉是本地人,知道去哪里烧香最好。
所以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就领着大部队出门赶庙会去了。
大年初一天气不错,出来一路上都有队伍敲锣打鼓,还有杂耍等各种表演,十分热闹。
杨晚月掏钱给大家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拿在手里,李老汉和张秀娥还有杨满仓都觉得糖葫芦是小孩吃的,说啥都不肯接,被杨晚月硬塞到了手里。
到了广场上,杨晚月拜托路人帮忙,给大家举着糖葫芦的样子拍了张的照片。
几个大人窘迫的举着糖葫芦的模样可好玩了。
一直到过完正月十五,京市该玩的地方都玩了,该买的东西也买齐全了,杨晚月几人才送大家伙去了火车站。
本来过完正月初五李老汉夫妇就打算着要走的,硬是被杨晚月给拦了下来。
“京市不好玩嘛?好不容易来一趟,咱还有好多地方没去呢!”
京市是好玩,但老两口心慌啊,这段时间杨晚月给他们添置了太多东西,钱流水一样花出去,老两口在队里什么时候见过这阵势,可不就得心慌嘛!
杨晚月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赚钱不就是为了花的嘛,要不然她前段时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拼死拼活的那么累干嘛!
最后还是宋老太出面,才把给他们留住了。
此时站台上,宋老太拉住张秀娥的手:“回去路上注意安全,到家了让小刚写封信告诉我一声。”
“唉唉,好,孩子们忙,你自个儿也得注意身体。”
这边俩人絮絮叨叨的说着话,那边杨小云杨小兰姐妹俩已经哭成了泪人儿。
“爹娘,要不你们别走了吧。”
王桂英也红了眼眶:“说什么傻话,不会去家里的地咋办,小兰也得回去上学呢。”
杨小云擦擦眼泪,她知道,她就是舍不得。
杨晚月交代杨小刚:“路上多照顾李爷爷一家,上了年纪坐火车不好受。”
杨小刚点头:“我知道的。”
“对了,还得看紧小兰,现在火车上可是不太平,有拍花子的,你多注意点。”
杨小刚颔首:“放心吧!”
周幸川帮忙他们的行李给扛了上去,看看时间也到点了。
“快发车了,大家都上去吧!”
再依依不舍也总有分别的时候,在周幸川的劝说下,大家一步三回头的上了火车。
“呜呜…”火车鸣笛,“哐当哐当”地声音响起,几个人站在原地目送火车走远,一直到火车完全看不见影子后杨晚月他们才依依不舍的转身。
杨晚月给他们买的是晚上的火车票,还专门托周幸川弄来了卧铺,十二个小时的火车,睡一觉起来也就差不多到站了。
上午十点,杨满仓一家,李老汉夫妇就背着大包小包的进村了。
刚走到队口就引来了社员们的关注。
“呀,老李你们可回来了,咋去那么些天啊!”
“京市长啥样啊?好不好玩啊?”
“这提的都是什么呀,京市带回来的好东西吧!”
现在虽然过完年了,但地里还没化冻,也没什么活儿,不用上工,大家都空闲的很,刚好他们从京市回来,可不就得围住问问嘛。
见李老汉身上扛着两包东西,就有人羡慕道:“这是晚月买的吧,可真大方,都买的什么呀。”
有关系好的则拉住张秀娥打量她身上的新衣服。
杨晚月给老两口都添置了新棉衣,此时众人一看,那真是,羡慕都不知道该从哪羡慕,只恨自己当年瞎了眼,怎么就没看出来这丫头长大后是个有大出息的,要不然,还轮得到李老汉夫妇去献殷勤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