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位的验粮员是个年轻小伙,长相憨厚。
不知道是不是临时被抓壮丁没有经验还是被被陈茶这一出闹怕了,检查很松,只要不太过分的都给过了。
陈茶他们顺利交完公粮,拿着空袋子到旁边去把多余的粮食卖平价粮。
双河县这边,还不允许私人买卖粮食,都是统共统销,价格很低,小麦按照质量等级稍有不同,均价大约在两毛六分九厘一斤。
陈茶和程樘只留了够吃的小麦,剩下全都卖了。
他们主要做买卖,小麦放家里占地方不说还容易生虫子招老鼠。
他们这一亩半地产了不太到六百斤小麦,自留了一百斤小麦,交了小二百斤公粮,剩下的三百来斤卖了八十二块七毛钱。
陈茶看着手里的毛票,直摇头:“农民真是太难了!”
程樘往她手里看了眼,“这也不是纯收入,要扣除浇地钱,化肥农药钱。其他人家还得扣除种子钱。”
陈茶默默算了算,“也就是说种地只能解决温饱呗?”饿不死,赚钱就别想了。
程樘点头。
百姓种地不就图个温饱?
陈茶不认同这种安于现状的态度,“我看钱榆村是一年种两季农作物,春种玉米或黄豆,冬种小麦。除了每年春秋收粮食要忙一段时间,其他时间完全有空做点小买卖什么的,何必巴巴守着这点地呢?”
“大约是因为习惯了吧?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再说多数人都没文化连基本算数都弄不明白哪敢做买卖?何况去做生意得要本钱吧?做买卖也不是稳赚不赔,你觉得在钱榆村谁赔得起?”
陈茶自小生在买卖堆里,她们那没什么地,老老少少懂事就开始做买卖,只是买卖大小不一。
所以特别不理解这边百姓的思维。
就像大家也不理解她,一个女人家家的不围着灶台男人转,天天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陈茶在骡子车旁边等着。
刘哥要卖的粮食多,光过称也得一会儿。
程樘过去帮忙了。
还在排队的李芳芳,看了看陈茶,犹豫了下还是朝陈茶走了过来。
第55章 、男人活好
“陈茶, 你真勇敢!我代表其他被苟大力刁难过的姑娘们谢谢你。”李芳芳由衷得道谢。
在陈茶来之前,李芳芳才是钱榆村的村花,每次交公粮碰见这姓苟的都得被占一下便宜。
像她这样的姑娘还有很多, 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更不敢像陈茶这样声张。
多数姑娘都一样把名声看得重, 觉得被占了便宜丢人的是自己, 更怕被人看不起不好找婆家。
而陈茶和她们不一样, 敢说敢想也敢做。
别人也许不知道, 但李芳芳很清楚,程樘既然在这里, 绝对不会让陈茶被欺负,所以应该是陈茶倒打一耙。
可她这举动却无意救了很多受过苟大力刁难的姑娘, 包括她。
哪怕是今天,其实李叔跟李芳芳很早就来排队了,只是李叔数了数人头, 算着到他们还是苟大力验粮,一咬牙拉着李芳芳又回到队伍尾重新开始排队,这才落到了程樘他们后面。
李芳芳也是没办法, 李叔伤了腰,李婶身体不太好,还有个弟弟才八岁也指望不上。
这一袋子小麦足足八十到一百斤, 万一需要晾晒,李叔一个人弄不了她只能来帮忙。
陈茶摇头,“不是我勇敢, 而是忍气吞声只会让苟大力这种人变本加厉。”小恩小惠她可以给, 这是做生意的习惯, 讲究和气生财少树敌多交友。
但是想非礼她, 那就别怪她不客气了。
李芳芳十分羡慕道:“这可不是光有勇气就够的,你很聪明。你跟我们这里的姑娘都不一样,难怪程樘那么喜欢你。”
女人都很敏.感,李芳芳也一样,她特别了解程樘,能清楚地感觉到程樘现在的变化,程樘对她和对陈茶是不一样的。
陈茶笑笑,没说话。
******
陈茶他们来交公粮,多装了一袋小麦,寻思回去的路上顺道去磨坊磨点面粉。
磨坊在钱榆村和李家庄中间的位置,紧靠护河堤,有一个挺大的院子,大门口的墙垛子上用油漆写了三个大字:加工站。
院里面还住着几十户人家,有各种各样的磨具。
磨面磨米什么都行。
今天大家基本都是这想法,所以磨粮食也需要排队。
陈茶闲着无聊,围着磨坊大院里面转了一圈,发现磨坊东南角的院墙外,有几棵桑树。
她兴冲冲地跑了出去。
这几棵桑树明显有些年头了,十分高大,枝繁叶茂。附近还有不少小桑树,看样子像是野生的。
满枝丫的桑葚还有点青,陈茶摘了一个有些酸涩,看样子还得过几天能才能熟透。
陈茶围着桑树转了几圈,像是寻到了宝藏,十分开心,回来问程樘:“程樘,那几棵桑树是野生的还是这磨坊的人种的?”
程樘往她指的方向看了眼,摇头:“不知道,大约是野生的。”他小时候就有。
“那太好了!”陈茶眼睛一亮,“那我们养点蚕好不好?这地方离咱家也不算远,还能多点收入。”
程樘纳闷陈茶怎么这么多赚钱的主意,于她而言赚钱就像吃饭一样似乎是种生存的本能。
但他喜欢看她一说赚钱就眼睛发亮,眉飞色舞的模样。
含笑点了点头。
说做就做。
陈茶趁进城进货的机会,去买了半张蚕卵纸。
双河县这边并不流行养蚕,很少有人家做这个。
陈茶跑了大半个城,才买到。
她小时候跟着外婆养过蚕,自己还是第一次当养蚕主力,没敢多买,也怕那些桑叶不够。
回到家,把留作堂屋的房间收拾了出来,当养蚕基地。
这事程樘帮不上忙,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她。不对,在种桑树这事上也支持她了。
陈茶想养蚕得有自己的桑树地,她提议把自家耕地里都种上桑树。
如果换了钱榆村其他男人,坚决不会同意陈茶这么做。
在钱榆村耕地就是村民们的生存之本,改种桑树这种不能吃不能喝的植物他们坚决是不肯的。
钱榆村的村民在陈茶眼里是极其迂腐,他们想守财奴一样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特别排斥尝试新鲜事物。
程樘却不怎么在乎,这地本就是陈茶要回来的,再说他们现在也确实不指望地里这点钱生活。
别说他做床垫赚钱,就是陈茶的小卖部一天的收入也能赶上一个出去打工的壮丁。
当然,就是没有其他生意,程樘也愿意支持陈茶。
自己的女人,就该宠着。
******
他们买来桑树苗往地里种的时候,钱榆村其他村民正在忙着翻地种黄大豆。
播种之前也是一道又一道工序。
第一步叫犁地。或人力或牲口拉着耕犁在地里走一遍,把带着小麦根的地层都翻下去。
然后就是耙地。耙是一个跟门扇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木框,木框上装着锋利的铁锥。
人站在耙的木框上或者压上石头之类的重物,也是靠人力或者用牲口拉着在地里来回过几遭。
旨在把土疙瘩都粉碎,把枯草麦根拖出来。
最后用铁耙在细细的搂几遍,把草根搂出来。
这才把黄豆种拌一点防止生虫的药,种进去。
种的话要用一种叫耧的农具,在钱榆村常用的木耧有一腿耧两腿耧。
一腿耧特别小,需要一到两个人,一般是一个人在前面拉,一个人在后面扶耧。
二腿耧要大一点,可以用牲口拉,人在后面扶着。
黄豆种装在耧中间的漏斗里,随着走动漏进地里,漏斗最下面还有一个铁片在黄豆种进去以后,会拖一层土盖上。
后面扶耧的人要掌握平衡保持耕种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发现有漏在地面上没遮好的黄豆,还得及时用脚从两边扒拉土盖上。
当然再有钱一点的就用机械,拖拉机头后面按个播种机,一天耕种几十上百亩都不在话下。
跟村民们繁琐的种植流程比起来,种桑树明显容易的多。
挖坑种树埋土浇水。
地头上就是黄河水十分方便。
平时也不怎么需要管理。
桑树苗也没花钱,提供桑树苗的地方回收蚕茧,就要求陈茶养了蚕卖到他们那。
在双河县这里,养蚕种桑的人是凤毛麟角特别稀罕。
陈茶又成了全村的焦点,钱榆村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行人干活干累了,凑在一起站在地头上看着陈茶指指点点。
“这程樘媳妇儿到底是哪来的?竟然种树不种粮食,他们不知道秋天要交提留款?”
“她不知道,程樘还不知道吗?我看就是懒!种树多清闲,种地多累?”
“那可说不定,这女的精怪着呢!说不定是个发财的门路!村委那墙上还用油漆写着着‘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呢!没准人家觉悟高响应号召呢!”
话是好话,就是说话的人阴阳怪气,硬是像嘲讽。
“你们也别都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要我说这程樘媳妇儿比咱们精明!大家伙都看不上程樘,又穷还坐过牢。可这陈茶跟着程樘过的日子苦吗?结婚穿的喜服三百多一件!动不动就上集买肉。睡的是什么席梦思软床。你们谁有这待遇?谁家闺女有人家过得滋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