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做的这些事,皇叔可知道?”
顾硕骤然变色。
卫傅却笑了,从他被废之始,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弄清楚当下的局势。
而镇国公也不傻,当即洞悉了其中真意。
自打他女儿又被立为皇后后,初时朝堂上无人敢致一词,可渐渐的,朝堂上依旧没有针对皇后的任何言语,但请新帝广纳后宫的声音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多是以子嗣及江山社稷为由。
可镇国公就是这么当上外戚的,他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些人在打什么主意?
说白了就是换了新帝,功臣们要瓜分利益,朝堂在之前就被瓜分了一遍,现在这些人把主意动在了后宫上头。
想想,一个官能当多久,又不能像爵位一样世袭传承,指不定什么时候摊上事,但若是家中有女儿在后宫,女儿又诞下皇嗣,加官进爵不说,还等于拿了一道免死金牌。
所以为何不干?
可新帝对扩充后宫之事,初时置之不理,后来直接拒了,于是皇后就成了众矢之的。
只是皇后在宫中,阴谋算计用不到他身上,于是动到镇国公府头上了。
也是黎家太急了,他们心急于出现卫傅这个变数时,所以想迫不及待解决掉他。殊不知其实还有人比他们更急,正好镇国公主动送上门,何不利用一二,一石几鸟。
第81章
“顾硕,你——”
镇国公显然已经怒到了极致。
可怒到极致也没用,他总不能就在这里,在礼部一巴掌拍死顾硕。
顾硕此时才是真正的图穷,但匕没见。
但他已经不要脸面了。
“镇国公现在怒这些可有用?当下是说服您这位外孙尽快打消上告的念头,才是最重要。不然你可好好想想,到底是我顾硕倒霉,还是你黎家倒霉!”
顾硕是会倒霉,但黎家更跑不掉。
因为一开始就是黎家要对付自己外孙,才会唆使顾硕下手。
顾硕顶多是个从犯,是时他还可以推脱是镇国公胁迫,是顾忌皇后,他会受到何种惩罚且不提。
黎家这个主犯,竟敢妄动社稷之根本新科会试?
天下悠悠之口,那些落第士子是最经不起煽动的,一点关于科举上的不公,都会被他们闹得天下皆知,就算到时候正武帝看在皇后面子上,也不得不处理黎家。
“傅儿……”
弄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镇国公,在一阵脸颊抽搐之后,第一次在外孙面前露出示弱之色。
卫傅怅然,苦笑。
“外公,你现在来说这个晚了,我娶了天下最胆大妄为的女子。你们把我关在这里,她找不到我,定然会闹得天下大乱。”
.
不是一定,是肯定。
此时大理寺门前,聚集了许多人。
许多百姓都是来看热闹了,眼看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女子,领着一群穿着举人服的士子们往大理寺来,就知道肯定是出大事了。
三法司分别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主官刑名,大理寺主管驳正,都察院负责监察。
本来大理寺是不接受普通案件的,只管审核刑部报上来的刑名案件,但由于常有冤假错案发生,于是在大理寺衙署前设了‘鸣冤鼓’,准许天下人前来鸣冤。
但前提是案子足够大,且属实,若是你丢了头猪,跑来大理寺击鼓鸣冤,是时不光猪找不回去,还要吃板子下牢狱。
所以普通百姓都知道,大理寺的鸣冤鼓不能随便鸣,一鸣就是天下知的大案要案。
此时大理寺的鸣冤鼓前,就站着一个模样俏丽的女子。
看其年纪也就不过二十,怀里还抱着个奶娃子,也不知是什么的冤案,竟把人逼成这样了。
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福儿见差不多人够多了,用披风把大郎裹了起来,主要是帮他蒙上耳朵。
而后持锤便击。
“咚、咚、咚、咚、咚……”
……
大理寺位于棋盘大街西侧。
棋盘大街贯穿从正阳门到宫门这一段路,大街两侧林立各府部衙署。
大理寺旁边是京畿道司,京畿道司旁边是都察院,再旁边是太常寺,大街的正对面是礼、户、吏等部,而再往前就是宫门所在了。
之前突然涌来许多百姓,就引起了各府部衙署看门人的注意,此时锤击鼓响,响声更是响彻整个棋盘大街。
怪不得说大理寺的鼓敲不得,一敲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鼓声恐怕宫里都能听见。
“咚、咚咚……”
鼓声沉闷,而悠长。
吏部有人道:“这是大理寺的鸣冤鼓?”
至于刑部的堂官,已经出来看动静了。
甚至在礼部后侧的兵部和工部都有耳闻,其内正在办事的官员俱都停下手里的动作,遥望大理寺的方向。
“咚、咚咚……”
皇宫,紫宸殿。
一身龙袍的正武帝抬头,露出兴味的颜色。
“这是大理寺的鸣冤鼓?”
一旁太监不确定是不是也不敢答,只能道:“奴才这就让人去看看。”
.
与此同时,大理寺卿鲁成方已经来到大门前。
按照规矩,若有人击响大理寺鸣冤鼓,大理寺卿必须当众接受案件。
“你乃何人?为何击响鸣冤鼓?”
福儿扔下鼓槌,侧身,从身后一举子手中接过一张诉状。
“民妇乃建京举子卫傅之妻王多福,民妇丈夫新科会试考卷被人恶意篡改,故意打落,民妇丈夫于今晨前往礼部具呈上告,谁知却在礼部失踪,下落不明。民妇乃一介柔弱女流,苦寻丈夫不得,无奈只能来此求助大人替民妇找寻丈夫。”
就你?
还柔弱女流?
哪个柔弱女流能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挥舞着大锤击鸣冤鼓。
不过在外人来看,福儿确实是个柔弱女流,不可怜能抱着孩子来上告?多可怜,多凄惨!
反正在建京一众举子们来看,是极为可怜的。
当初福儿既然说闹大,自然不是没有成算,卫傅怎么说也是建京来的举子,一路上众举子同行,来了后虽各居一处,但三五不时都有聚会。
发生了这样的事,她自然要去求助这些举子们。
这些举子们也没含糊,一听说解元郎在礼部丢了,又听说他考卷被篡改,都是义愤填膺,福儿手中拿的诉状,就是其中一个举子帮忙写的。
而且这些举子们住的地方,也不光建京一地的士子,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跟来的几十号举子,除了建京一地,还有其他地方的人。
而且随着消息扩散,越来越的士子正在往大理寺聚集。
想想,人家找到证据的是一例被篡改了考卷,谁知道背地里还有多少?这可是关系到切身利益之事,由不得这些人不上心。
“学生乃新科贡士龚宏志,学生不才,忝为新科贡士。学生自认德薄才疏,不如卫兄许多,卫兄乃我建京所辖三省解元,没道理学生都中了,卫兄没中。学生甚为不解,且不光学生一人不解,众人皆不解,今日除了是来寻卫兄,还想请大人给予解惑。”
龚宏志有理有据说道,说完躬了躬身。
“对,解惑。”
“卫兄人呢?堂堂一个大活人,怎可能在堂堂六部之首失踪?!”
“这位同考只是按朝廷律法具呈上告,怎么人就不见了?让人孤儿寡母苦寻不到?”
这些士子们虽言语含蓄,没有一人直言卫傅是被礼部的大人给关了,但恰恰是这种言语才诛心。
鲁成方一听到建京,再听道‘卫傅’二字,人已经被惊得不轻,谁知后面还有更大的惊吓。
这些士子一人一句,哪是在找人,分别是在控诉新科会试有舞弊之嫌,才会活生生一个人,不过去趟礼部人就没了。
如此多的士子聚众闹事,别说他一个小小大理寺卿,来几个六部堂官也扛不住啊。
鲁成方略微斟酌了下道:“此事如何,本官尚未派人去查明,不如上告的各位进里面稍后片刻?”
一听说‘上告的各位’、‘进去’,一众举子尽皆迟疑。
无他,士子虽有评论时政之权,但说要上告却要另处。
来大理寺上告,可不是不需付出代价的,他们都有功名在身,且这并不是自己的事,让自己作为上告人,未免担的风险太大。
福儿本就观察着当下局势,见有人迟疑,当即掩面哭道:“民妇是万万不敢进这衙门里的,民妇丈夫就是因为上告,进了衙门人就不见了,如若民妇再进去不见了,谁又来救我们夫妇俩。民妇就在这里等,等大人去查明,若大人查明是民妇诬告,民妇该被下牢下牢,该打板子打板子,但民妇不进去。”
人群里有百姓插言道:“你让人家进去干甚?进不进去,也不影响大理寺查案啊。”
“就是就是!”
“好好一个大活人,进了礼部就不见了,礼部都能不见人,指不定这大理寺也会不见人。”
鲁成方被气得脸颊赤红,却又无可奈何。
“罢罢罢,你在此等候吧,本官这就去命人查。”
这时福儿擦擦眼泪,又道:“大人命人去要人,对方肯定矢口否认,而说人失踪和考卷被篡改,也仅是民妇一口之言。民妇丈夫的朱墨卷不在民妇手中,被他带去了礼部,如今人和证物都在礼部不见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