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虽讨厌汉人,但想法并不会一成不变,你说是不是?”
两人对视的同时,彼此已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必勒格会继续劝巴衮向大燕求援,当然,齐玛赫赫也会吹一吹枕头风。
他是为族群,她是为女儿。
本该没有交集的两人,因为同一个目的,暂时联合在了一起。
很快,必勒格就离开了。
齐玛赫赫也离开了。
只是当她离开时,对面行过来一个人。
竟是裴洋。
齐玛赫赫对他露出一个微笑,就走远了。
似乎仅仅是巧合而已,但谁又知道呢?
.
巴衮最终还是见了卫琦和裴洋。
这期间他甚至离开王帐,和哲布图克图汗部的大汗又碰了一次面。
卫琦早就不耐烦了,若不是宝宝一直留他,说他答应过她,要留下来玩一阵子,裴洋也一直劝他多留几日,至少要把场面走完,他早就走了。
就在这时,巴衮见了二人。
不过是说一些大家彼此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这次巴衮的态度要比之前好太多。
与此同时,朝廷的一封诏令到了呼伦贝尔。
“朝廷命我去乌得,主持格拉图汗与哲布图克图汗两部归顺事宜,除此之外,中间还提到了一桩联姻。”
“什么联姻?谁跟谁联姻?”福儿好奇问道。
“格拉图汗部与大燕联姻。”
“格拉图汗部,这不是宝宝所在的部落吗?难道是宝宝?”福儿猛地一下站了起来。
卫傅点了点头。
“那有没有说联姻人选?”
卫傅摇了摇头:“诏令里面并没有细说此事,只是提了一句,只有去了后才知是怎么回事。”
“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去看看,看是不是小五和宝宝,别阴错阳差弄错了人选,小五的媳妇儿就飞了。”
第160章
说着,福儿便要去收拾行李。
卫傅失笑拉住她。
“你未免也太心急了,如此大的事,事关漠北两部归顺。按理说这种大事,该御驾亲自来,不知为何派给了我,可能考虑我离得比较近。但京城不可能不派人过来,各种琐事加赶路,至少得一个多月,而且家中还有许多事,我未做处置,等等吧,别急。”
福儿复又坐了下来。
“既然你说不急,那我就不急了。”
.
别说卫傅疑惑为何这种大事派给他来主持。
京城那边,也有人疑惑。
两部归顺之事,交由一个黑龙江将军主持,关键这个黑龙江将军还是个毛没长齐的小子。
早在正武帝升卫傅做黑龙江将军之时,朝中就有不少大臣有所微词,但不敢当面反对。
这才多久?
又是一样极其重要的差事落在对方头上。
能主持这样的大事,不说日后怎样,绝对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
陛下到底在想什么?
这样身份的人,能让他在青史上留下名字?就算为了做宽容大度,也做不了这种地步啊!
其实早在之前,私下就有人猜测,皇后是不是早就跟宣王有一腿,不然没道理当了前皇后,还能当现皇后。
这新帝也真是不讲究,皇后嫂子都敢大明大白地放在皇后的位置上,也不怕天下人嘲笑。
可还真没人敢当面嘲笑,背后嘲笑也几乎没人敢。
因为出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大臣嘴上不把门,喝醉了酒当着人面议论了两句,言辞中颇多贬斥,第二天就被锦衣卫下诏狱了。
没有缘由,不给罪名,反正人是消失了。
其家人也不敢申冤诉苦。
也因此,京城一时风声鹤唳,面上再无人敢提此事。即使私下议论,也都是跟较为亲近的人,或是腹诽。
但这种猜测一直没摁下去,反而如此猜想的人越来越多,及至看到新帝对前废太子的一系列处置,更是让人疑窦丛生。
也许短时间还看不出来,这么多年了,也该看出个子丑寅卯,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正武帝是为了显示仁义,所以对前太子宽容处置。
事后也证明了,竟被扔到那种犄角旮旯的极北之地。
可正武帝后来的做法,就再也让人看不懂了,即使从明面上来看,立功了就当赏,就该升官。
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能理所应当,前太子现在还在东宫,也不会被废了。
等到这次派人去主持漠北两部归顺事宜,青史留名的机会,但凡有点资格的大臣,都争得恨不得打破头。
最后正使的位置竟落在了卫傅身上。
于是,关于之前那个猜测,又延伸出了一个猜测。
会不会前太子就是当年皇后和宣王偷情生下的?
想想,宣王当年谋反哪有那么容易,即使外面兵马俱全,但内廷也需要有人策应。皇后就是个很好的人选,六宫之主。
也有些陈年往事被人回忆了起来。
例如当年前太子一直和宣王十分亲近,骑射功夫还是宣王教的,宣王每年即使在外面,都不忘给东宫捎些东西回来,年年不拉下。
这要不是亲儿子,能做到这样?
所以人家哪是谋反,不过是一家人团聚罢了,至于之后对废太子做出的一系列事情,也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这种猜测恰恰又合了正武帝明明年纪不小,也无子嗣,却至今不着急的情况。
这些年来,关于让陛下扩充后宫,早日诞子的事,朝廷一直就没消停过,可谓是老大难,他们说他们的,陛下就是不听。
其实人家已经有儿子,所以才不着急。
一些觉得自己猜到真相的大臣勋贵们,尽皆脸色复杂,讳莫如深。
这次主持漠北两部归顺事宜的副使,是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孟河。
接到这个差事后,其亲近官员同时也是其姻亲的田大人,登门造访了他。
“孟大人觉得,坊间传闻有几分可信度?”
其实不用明说,孟河就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事,而田文昌今日造访,未尝没有探探口风的意思。
因为这几年下来,也该看明白了。
这孟河当年就是宣王插在朝堂上的钉子,才会换了皇帝,依旧官运亨通,这几年正武帝也颇多倚重他。
“孟某若说不知道,田大人可信?”
田文昌自然不信,可看看孟河微微苦笑的脸,他又忍不住猜疑,难道他真不知?
到了他们这个位置,有些事点到即止即可。
该说的自然说了,不该说的,怎么都不会说,再往下追问下去,损的就是彼此的交情。
田文昌也没再继续说下去,而是又与孟河谈了些关于两部归顺的公务,之后就离去了。
等他走后,孟河叹了口气。
他是真不知,所以他很头疼等到了乌得以后,该如何和那位正使大人相处。
.
皇宫外传得沸沸扬扬,皇宫里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更何况,皇后现在有自己消息的渠道来源。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皇后羞愤且恼怒,但她还是隐忍了下来。
直到又过了几日,谣言愈演愈烈,正武帝依旧没有动静,皇后有些忍不住了。
“你明知道不是。”
“什么不是?”正武帝挑了挑眉,问道。
皇后瞪着他。
她太清楚他的性格了,他若想跟你绕圈子,可以一直这么跟你绕下去,你不说,他就不说,赌得就是谁更沉得住气。
可显然她是不如他的,毕竟事关己身。
“外面的谣言。傅儿并非我与你偷情所生。”说到偷情时,皇后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谣言止于智者,为何要去在意谣言?”
“可……”
可当初她初被封后时,也有各种流言蜚语,他却不是这么淡然对待的,而是以雷霆手段,及时制止了。
所以他到底想干什么?
还是说这谣言,本就是他纵容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