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我做错了吗?”
话到最后,卫傅终于发出了疑问。
显然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如他表面显示的那么平静。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垂手可得,得是什么样的定力,才能拒绝这种诱惑。
此时的卫傅,半靠在福儿的怀里,宛如一个迷茫的少年。
福儿却一把推开他的大脑袋,道:“行了,你别说了,你不就是想让我留在宫里,开解开解母后,把我当解忧草来用了是吧?”
“我有些担忧母后的状态。”
福儿叹了口气,拉着他站了起来,替他理了理身上的官服。
“行了,你的意思我懂了。去办你的事吧,娘娘这你不用担心。”
“那我去了。”
.
去做什么?
去给皇后擦屁股。
卫傅没好意思当着皇后的面说,她以为万无一失的计划,其实有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不可能是他那位皇叔会忽略的。
既然不可能会忽略,为何他那位皇叔会中计?
这也是卫傅为何能‘悬崖勒马’最主要的原因。
幸亏事情造成的影响还不大,那些王公大臣只是被短暂地管控了不到两个时辰,如今都已悉数归家。
至于已经放入关的人马,卫傅也没让他们退回去。
而是借着暂代摄政之权,给镇守居庸关的曹毅发了道命令,算是把入关的人马过了明路。
人马在入了河北后,就直往京城而来,如今就明晃晃的驻扎在京城之外。
这一连串的举动,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可卫傅并未插手朝政,他甚至没为难任何人,也未调动调整拱卫京师重地的任何兵力,就是弄了一批人马放在那。
似乎仅仅就是皇后怕正武帝倒下后,有人居心叵测对其不利的一种威慑手段。
这种手段并未妨碍到朝政,正武帝倒下后,如今朝政由内阁及六部负责运转,各家各府的生活依旧如常,没有人丢官,没有人丢命,老百姓照旧安居乐业。
只有极少一部分人知道,京城之外驻扎了这样一批人马。
偏偏在如此敏感的时机下,即使有人感觉有些不太舒服,也不敢提出异议。
如何提出异议?
但凡有点异议,就是居心叵测。
皇帝是倒下了,但皇后还在那儿,皇后肚子里还有个孩子。皇后不放心文武百官,只放心亲儿子,所以让亲儿子护持在身边,你一个外人能说什么?
关键是这个亲儿子疑似陛下私生子,关键就算这个不是亲的,皇后肚子里还有一个亲的。
哪怕陛下就此殡天,皇位还是需要有人继承,而继承人就落在皇后肚子里。
若是皇后诞下一个儿子,幼帝年幼,皇后可能作为太后垂帘听政,皇后一个妇人,能做什么?指不定还是大儿子代为摄政。
即使皇后没生下儿子,只生了女儿,按照规矩,大臣们会在皇帝同血脉近亲中挑一个继承皇位。
正武帝的近亲有谁?
当年废帝上位,也是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仅留下一个宣王在身边。后来宣王上位,废帝一脉虽没有死绝,能挑头的那个就是皇后亲儿子。
所以说什么呢?
人家一家子的事,肉就算烂了,也在锅里,轮不到外人去分一口。
所以即使有人察觉到了异常,也都充傻装糊涂着。
你们爱咋滴咋滴吧,与我们外人无关,可不想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于是当下的局势,就保持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情形下。
.
至于福儿,这几日她一直待在坤元宫。
这几天坤元宫里充满了笑声。
都是孩童的笑声。
笑到皇后哪怕想抑郁会儿,都没功夫。
“祖母,你为何不吃饭?娘说祖母肚子里有小宝宝,当年娘怀妹妹时,每天都要好好吃饭,不然妹妹不长个。”
“她还不长个?她吃得比我还多。”
三郎嫌弃地看了妹妹一眼。
嫌弃归嫌弃,看到圆圆又流口水了,他还知道给妹妹擦一擦。
“祖母,你要是不用饭,孙儿们哪有颜面自己去用饭,这是为不孝。”弟弟们的歪理说完后,站在后面大郎使出杀手锏。
最终皇后还是屈于孙儿,选择了让孩子们陪着去用膳。
她吃不吃不要紧,大郎他们正在长身子,可不能不吃。
饭罢,几个孩子们都去午睡。
皇后也该午睡了,只是她身边还有个烦人精。
“你今天又打算给我讲什么故事?”
由于皇后情绪低落,似乎为了给皇后开心,没事福儿就来给她讲故事。
零零散散,讲的都是她身边发生的或是她知道的故事。
大前天讲了老爷子的故事,前天讲了牛大花和她二叔的故事,算是老爷子故事的延续,昨天讲了王二妞的故事。
王二妞和翁俊民和离了。
当年第一次见到翁俊民时,福儿便不喜欢这个人,觉得他狗眼瞧人低,还喜欢吹嘘,王家人也不喜欢翁俊民,但无奈王二妞喜欢。
王二妞为自己的喜欢和不听家人劝,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她刚嫁到翁家时,因为王家那会儿还是个农户人家,翁家公婆觉得王二妞高攀了自己家,对她颐指气使。
所以王二妞在翁家过得并不好,可她碍于颜面,不敢告诉家里人,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后来王家富裕起来,家里出了官,翁家人才渐渐改变态度,可这时候翁俊民又出事了,他看中了勾栏里的一个妓子,闹死闹活非要娶回来当妾。
就因为这事,王二妞终于醒悟了,在家人的帮助下和翁俊民和离了。
福儿曾让她来黑城,王二妞并没有去,而是带着两个孩子留在黑山村,靠着跟大哥一起做生意,如今自食其力,过得很好。
讲老爷子的故事时,福儿特意隐去了姓名,只以从前有个将军代称,牛大花就成了爱慕将军的村女。
不过皇后何许人,只听村女为了二儿子,把小孙女送进了宫,后来当爷的千辛万苦才找回来,就知道福儿讲的是自己家里的事。
她倒是心大,竟然一点都不记恨家里人,还能跟他们和睦相处。
昨天下午,皇后就是伴随着这个疑问入睡的。
她今天又要给自己讲什么故事?
……
今天福儿讲了永淳的故事。
只是在这个故事里,故事里那个小公主并没有死,而是想开了,愿意跟哥嫂离开去过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故事里,一切都那么美好。
不用顾忌沙哈里部和大燕的关系,不用顾忌什么父子什么爱情,永淳放下了所有,只带走了孩子……
皇后歪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听着听着,有些不忿了起来。
她是不是以为自己傻?听不出故事的原型?
明明说的是永淳。
永淳的事,皇后是知道的,由于处于会盟期间,朝廷不可能不做出回应,最后正武帝还给了永淳一个封号,让她风光大葬。
当时皇后知道这件事后,只是有些感叹,她依稀还记得当年永淳还天真烂漫,未曾想结局如此惨淡,更没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故事。
昨天讲了她二姐,今天讲了永淳,她到底想干什么?
想着,皇后又瞧了福儿一眼。
……
福儿也不是光讲故事的,而是手里还拿着一个针线活做着。
她的针线并不好,反正皇后瞧着她做着做着经常会被针扎了手,她却不以为意,继续做着。
神色淡然,气质无端自现。
这是她儿子看重了十年的女子。
十年了,就只有她,没有旁人。
皇后不知道爱是什么,她打小出生名门,母亲和家族只教会了她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如何做一个贵女,并没有教会她什么是男女之情,什么是爱。
后来她当了太子妃,夫妻的举案齐眉不过持续数载,便败给了人心。
曾经她以为夫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就是爱,后来她发现不是。
后来她发现儿子喜欢一个宫女,但她知道那也不是爱,只是喜欢罢了,就像喜欢一个玩意,也许过一阵子这种喜欢就没了。
谁知这份喜欢,经历了阴错阳差,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沉淀了十年,也许这就是爱了吧?
皇后甚至隐隐有些嫉妒眼前这个女子。
从容不迫,气定神闲,定是极自信、极安稳、极幸福,才能有如此气度。
“你跟我说这些故事,到底想说什么?”
福儿抬起头来,看向皇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