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尚宫见娘娘可能实在难受,忙示意一旁的宫女端了一盏茶来,又亲自递到福儿手边。
“娘娘,喝些茶。”
福儿接过茶,对胡尚宫感激地笑了笑。
借着喝茶,她活动了几下筋骨,由于有胡尚宫的遮挡,倒没让人瞧见去。
这期间,命妇的朝拜并未停止,依旧在礼官的唱声‘跪’、‘拜’、‘起’中,行着大礼。
福儿正喝着茶,眼角瞅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不禁偏了偏头。
“娘娘?”胡尚宫弓着身小声问。
福儿还想去看,可对方已经跪了下来,自然看不见了。
“没事,我好像看到个熟人。”
胡尚宫接过茶盏,递给一旁的宫女后,才不着痕迹地去看下面的几个正行着跪拜礼的命妇。
就在福儿认出‘果真是谢玉琴’时,胡尚宫也认出了对方。
她下意识去看了看皇后,谁知福儿却又收回了眼神,就仿佛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
……
虽然皇后并没有再看自己,但谢玉琴莫名就是知道皇后认出了自己。
她心里既慌又怕,以至于朝拜大礼结束后,她跟着其他人一同出了殿都没自觉。
恍惚中,脚下似乎踩到了什么,直到自己摔倒,谢玉琴才恍然发觉她是踩到了自己的裙摆。
有宫女扶起了她,并问她有没有摔伤。
谢玉琴看着一旁其他命妇诧异的目光,羞得面红耳赤。
“我没事。”
她强忍着疼,低着头匆匆走进人群里,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
.
朝拜大礼终于结束了。
但事情并没有完,因为宫里还要摆宴款待这些王公大臣和命妇们。这是一贯的老习惯,所以福儿只能借着更衣的功夫,歇上一会儿。
十多个训练有素的宫女拥簇着福儿,为她摘去凤冠,脱下后服,又帮她换上一身比后服轻便一些的礼服。
同时为她打散发髻,重新梳一个稍微简单的发髻,换一顶轻的凤冠。
这期间,福儿什么都不用干,坐着让人服侍便是。
很快镜子中的人又换了一副模样,还是依旧的雍容华贵,但没有方才全套朝服那般严肃。
宫女半跪着给福儿戴护甲时,胡尚宫来了。
胡尚宫先跟福儿说了,等会儿宫筵在哪个宫殿里进行,作为皇后的福儿要去哪个宫殿露面,之后自然而然把话题转移到谢玉琴身上。
胡尚宫作为在宫里待了几十年,历经三朝的老人,自然不会明晃晃就说谢玉琴如何。
而是以方才有个命妇在殿外摔了一跤为引,顺势把谢家以及谢玉琴近十年的近况,都一一告知了福儿。
这就是为何有人能当尚宫,有人只能当个小宫女的原因。
有些人就是能迅速摸清楚主子的心思,想主子所想,福儿心里不过刚刚好奇上,胡尚宫就能迅速把她想知道的事递上来。
不过胡尚宫岁数也不小了,头发都白了。
看着比十年前老了不少的胡尚宫,福儿想到当年自己被胡尚宫引着去见皇后,想到在坤元宫外碰见贵妃,她至今还记得甄贵妃鞋尖上那颗光晕吞吐的明珠。
想到当年自己之所以会进东宫,其实和胡尚宫也有些关系,自然而然又想到当年,谢玉琴来东宫退亲,轻蔑地说她只是个通房奴婢,卫傅出来护着她的场景。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啊……”福儿感叹道。
可不是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谁能想到当年她并不看好的一个小宫女,历经过年,竟然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恐怕那位施谢氏也是难以接受,才会大庭广众之下摔那么一跤。胡尚宫在心里感叹着。
宫女来报:“娘娘,尚宫,到时辰了。”
福儿叹了口气,在胡尚宫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走吧,去赴宴。”
.
当晚,累了一天的两人,终于能脱下沉重的衣裳,沐浴后换上清爽松软的寝衣,躺在床上。
就这么躺着,什么也不干。
懒懒地躺了一会儿,福儿活过来了。
“这皇帝和皇后真不是人干的,我现在总算明白你那个皇叔为何要带着娘娘跑了。”
“怎么说话的?”
说是这么说,卫傅却一点都没有责怪的神色,他躺的姿势比福儿更不像话,四肢摊平,一动都不想动。
“我说的是实话嘛,不然人家好好的皇帝不当,扔给你跑了。”福儿侧过身来,趴在他肩头上道。
卫傅侧过身来,打了她屁股一下。
“那照你这么说,皇帝是个苦差事?”
“你是皇帝,那肯定要问你,反正皇后是个苦差事。”福儿道,“你是不知道,今儿我坐在上面,那些个命妇个个偷偷地瞧我,还以为我没看出来。”
“人家瞧你是觉得你漂亮,觉得你威风。”卫傅调侃道。
“威风是挺威风的,就是累得够呛。”
福儿又抱怨起皇后全套朝服有多沉重,真就不是人穿的。
卫傅笑着看她胡说八道。
说着说着,她突然又来了精神。
“对了,你猜我今儿看到谁了?”
“谁?”
“谢玉琴。”
之后,福儿把看到谢玉琴,以及胡尚宫告诉她的关于谢玉琴和谢家的事,讲给了卫傅听。
卫傅倒不奇怪这件事,因为他早就知道施嵩的妻子是谢玉琴。
“我听胡尚宫说她在殿门外摔了一跤,出了个大丑,她是不是害怕我报复她啊,被吓到了?”
“那你会报复她?”
福儿睨了他一眼:“你把我当什么了?我报复她做什么?”
“那当年是谁拿棍子要打人家的?”
“那谁叫她嘴那么臭!退婚就退婚呗,还跑到门前来说!”
其实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转头再来看看,谢玉琴能进宫,肯定是有人默许的。
默许的那个人不用说,自然是正武帝。
反正福儿是挺看不懂太上皇这个人的,你说他这个人坏吧,他确实干了不少招人恨的事,你说他是个好人吧,他又经常干那些扎人心窝的事。
就像谢玉琴退婚那事,让人跑到东宫门前来退婚的是他,转头又让谢首辅告老的也是他。
福儿不懂太上皇,但并不代表卫傅不懂,他那个皇叔是把谢玉琴当成他的磨刀石了。
之后二人再未说谢家的事,又或是谢玉琴,就仿佛这个人只是个过客,不过是想起来了提上一句罢了。
二人又说了些别的闲话,就睡下了。
作者有话说:
看到这一章的宝贝儿,请倒回去看昨天那一章,也就是190章。
我看有亲说我写得太简略了,直接跳过了卫傅教子后,和怎么把福儿封后的过程,所以我熬夜大修了一遍,加了很多细节和新的剧情进去。
(其实卫傅为何能一封圣旨解决问题,以及为何没出现君臣对抗的原因我都给了,我觉得不用细写大家就能明白,是我错了,我认真地审读了一个小时,发现确实有些简略,缺少一些过渡转折和细节,因此显得有些生硬。)
但v章一旦更新,字数不能有太大的变动,所以看过190的妹子可能会觉得本章前半部分的剧情有点脸熟,那是因为190章的一部分剧情挪下来了,190进行了新的补充。
这一章同样有新情节的添加,在后半部分。
第192章
连着数日,宫里都是一片熙攘繁忙之态。
几乎每天都有赐宴,除了赐宴外,还有外藩宴。
每年的大朝会之时,都有外藩的贡使进京朝贺,尤其今年是新帝登基改元的第一年,更是众外藩贡使云集,以示对宗主国皇帝的尊重。
交趾、琉球、暹罗等周边小国,每年都会来‘上京’朝贡。由于他们距离京城路程遥远,几乎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年会派出两支队伍前来朝贺。
这支队伍还未回去,另一支队伍已经在路上,以确保不会错过大燕的重要节日,诸如皇帝万寿、皇后千秋节以及年节、元宵节等,以示尊重和敬畏。
当然他们付出的辛劳也不是没有回报,每次前来朝贡,大燕的皇帝都会根据他们的贡品,赏赐下价值高于贡品数倍不等的回礼。
除了这以外,他们还会带上本国的商品,前来大燕售卖。
既是朝贡,也相当于是通商。
由于之前和罗刹国定下通商协定,如今两国也是友好关系。所以这次罗刹国的使节也在其列。
除了罗刹国,漠西卫拉特也派出了使臣,另有漠南漠北诸部派出的贡使。
可谓是一片繁荣,万国来朝。
这次卫拉特汗国派出的使臣是卫璠,估计乌格也是心中有些酌量,才会派他前来。
曾经的三皇子摇身一变成了漠西贡使,此事引来了许多大燕官员的诧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