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花当即不说话了。
.
不提这边福儿和两个哥哥谈做生意的事,另一边卫傅也该进贡院了。
不过这一次他进贡院和之前不一样,因为福儿和两个哥哥打算去贡院门口卖吃食。
会起这个念头,也是出于机缘巧合。
之前王兴学说吃罢饭和福儿商量生意,福儿是个手上闲不住的,就边给卫傅准备吃食,便跟两个哥哥商量。
商量中,王兴学打趣福儿,说他有个朋友每次逢上贡院开考,就在贡院大门前卖帽子和鞋。
要问为何这种东西能在贡院门前卖?
这还要说到,入贡院时是不能衣衫不整的,不然就是有辱斯文,不让进门。
可当天赶去贡院的人太多,又是黑灯瞎火的,人挤人,自然就有人被挤掉了帽子或是鞋。
但这时你已经到了贡院门前,还能转头去买帽子鞋吗?当然不能,可你衣衫不整又不让进怎么办?
不光卖鞋和帽子,还卖符合规制的笔墨和砚台,例如之前王多寿跟福儿提到的空心笔杆的笔,薄得塞不进小抄的砚台,空心的蜡烛之类的等等。
搜子搜身时,碰见‘可疑之物’,会现场砸开来检查的。
可破损的笔和砚台没办法用怎么办?
于是就滋生出这样的一门生意。
因为是独门且不能缺少的生意,考生不在门外补上,意味着三年白费,只能咬牙去买,所以这些东西也卖得极贵。
而这种生意不是随便给人做的,一般都是守贡院的衙役或兵丁自己做,又或者给自家亲戚做,反正得有关系和门路。
王兴学这个朋友,就是有个亲戚在建京卫里当把总,于是才能做上这门生意。
说是亲戚,其实也要上供,所赚大半都要送给别人,但因为实在太赚了,即使上交大半,也能赚不少。
“你做的这几种吃食,又能放又好吃,要是能拿到贡院门前卖,肯定生意不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福儿当即挑起眉毛,王兴学看看妹妹眼神,也挑起眉毛。
两人对望几眼,王兴齐还在寻思弟妹在对看什么,王兴学突然道:“这事我得去问问。”
福儿道:“二哥,我跟你一起吧,我还想买点大料。”
第67章
怕大郎中间醒了哭,福儿把大郎抱了上。
王兴学驾着马车,拉着二人离开了黑山村。
一路进了建京城,王兴学先去找他那个朋友。
他这朋友姓李,人称李四。
本是个街油子,‘街油子’是当地哩语,指的是一些成日混在街上无所事事的年轻男人。他们既不像地痞那样欺压百姓胡作非为,但成天不干正事,又是城里人,对城里各行各档都熟悉,于是才有了这个浑称。
李四也不是不干正事,只是他干的事杂,有点类似掮客,什么赚银子干什么,王兴学就是卖皮子时跟他认识的。
掮客这行当,经常两月不开张,开张吃俩月,李四穷的时候,管王兴学借过银子,王兴学二话没说就借给他。
李四也觉得王兴学这人豪爽,不是个小气的,做事也有板眼,不坑人,所以两人交情还不错,经常在一起喝酒、泡澡堂子。
王兴学和福儿找到李四时,李四也正打算出门,一问之下才知道他是出去跑这次到贡院门口摆货摊的事。
据李四说,他那个亲戚换了个上级,所以不敢做这活儿了。
但据他了解到的是,他那个亲戚换了个人来做这事,据说对方上供比他要多一成,所以他亲戚才打算找借口把他换掉。
他回来左思右想,不甘心这生意被人抢了,打算照着多加一成,把生意抢回来。
“那狗日的真黑,多交一成,等于是跳蚤腿上剃肉,只能赚个辛苦钱。但我不能让他给我挤掉了,这生意不能丢。”
王兴学清楚李四为何这样,李四今年倒霉,生意做得不顺畅,除了开年帮他做成了一单皮货生意,几乎没谈到其他大买卖。
之前院试时,他才做了一笔,把上半年欠下的饥荒刚还上,还指着八月再赚一笔,养老婆孩子一家人子。
不过如此一来,去贡院卖吃食的这事,还得等李四把自己的事谈好了再说。
李四见王兴学驾了马车,让他帮忙捎趟路送他过去,王兴学也没拒绝。
因为车厢里有妇人,还有孩子,李四就同王兴学一起坐在车辕上,两人边走王兴学就把想卖吃食的事说了。
这李四倒也爽快,说只要他的事能谈成,就把他们一起捎带上。
只是这次上供的银子要多交一成,让他们自己算算能不能赚到钱,不然几个人白辛苦一趟也没意思。
福儿在心里算了算,吃食不同鞋帽笔墨纸砚这类物什,是自己做的,花费不如李四进货本钱的大。若是不管本钱如何,只把卖的钱上交六成,剩下四成还是能赚到一些钱的。
不过现在说这个太早,毕竟李四自己的事都还没谈成。
.
李四的亲戚住在城北,临着建京驻军建京卫所在之地。
李四先上了对方家里一趟,可惜人不在,据说去衙署里去了,李四只能又往建京卫的衙署去。
看得出他不是第一次来这里,还算熟门熟路,进门的时候和守门的兵丁打了声招呼,人就让他进去了。
本来王兴学还以为他这个亲戚是假亲戚,这样瞧瞧倒真像有点亲戚关系。可哪家的亲戚这么坑?想来估计是八竿子以外的亲戚,才会如此。
他想等李四的信,就驾着马车在外面等他。
过了一会儿,李四出来了。
“我日他先人,这次算是黄了!上供是其次,这次抢我生意的人是我这亲戚新纳小妾的娘家弟弟,我家这点亲戚关系,可不如人家近。”李四满脸自嘲道。
王兴学安慰他道:“既然不行,那就算了,我送你回去。”
他正驾着马车打算走,这时从衙署里出来了一辆马车。
所谓民不与官争,王兴学打算等对方走了再走,谁知那辆马车行到他们的马车前,却突然停下了。
车窗帘子被掀开,露出一张娇美的芙蓉面。
竟是一个让人看不出岁数、衣衫华丽的美妇人。
福儿一直透过车窗往外看,见此也撩起车窗帘子。
“真是你啊福儿,我看着这车眼熟,”丽嫔隔着窗子道,“你怎么在这?”
“我和我哥来这找人。”
福儿也没想到竟会碰见丽嫔。
隔着马车说话也不方便,两人便下了车,去了一旁说话。
福儿问道:“你怎么在这?你还好吧?那个永平呢?”
丽嫔笑盈盈道:“他这趟回来就升官了,从靖安堡调到了建京卫来当协领。官虽还是小了点,但对我还行,待永平也还好。他家里的夫人是个病秧子,我不与夫人争,日子过得还不错。你呢?没想到你竟生了,这孩子就是太……”
福儿点了点头。
“给我看看?”丽嫔伸出手来。
福儿知晓她生养过孩子,应该是会抱孩子的,就把大郎递了过去。
大郎这会儿醒了,因为吃饱了,也不哭,含着大拇指吸着。
“长得真好,长得像他。”
丽嫔美目中是无限惆怅,似乎通过大郎,看到了以前还在宫里的时候。不过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她从头上拔了根金簪子,往大郎的襁褓里塞。
福儿不要,往外推。
丽嫔板着脸道:“这碰见得巧,我也没准备,这点东西你别嫌弃,就当是给孩子打个长命锁,你要是不要,就是嫌礼轻了。”
“我怎么会嫌礼轻,只是……”
福儿无奈道:“罢了,我替大郎谢谢你的心意。”
丽嫔见她收下,露出了笑容。
“对了,你来这是不是要办什么事?要是有什么能帮忙的,尽管说。”
福儿犹豫。
她方才倒是听丽嫔说了,说马千总现在升成协领了,协领比李四那个做把总亲戚的官大,她还是知道的。只是她犹豫要不要开口,若是开口,会不会成了挟恩图报?
“怎么?你我的交情,你还不好意思开口?”
丽嫔睇着她。
见此,福儿也不好再矫情了,大大方方说了打算去贡院门前摆吃食摊的打算,只是位置让人挤了。
丽嫔倒也听明白了,应该是她能办的事。
“你等等,我进去帮你问问。”
说着,她再度上了马车,马车掉头又往衙署里去了。
等人走后,王兴学走过来道:“福儿,这位夫人是谁?”
因为有外人在,且丽嫔的身份也不能透露给别人,福儿只推说是以前在京城里认识的人。
一旁,李四双目发光地盯着福儿看。
“学子,没想到你这个妹妹还是个本事的,竟然认识这样的人。”
福儿大窘,道:“还不知事能不能办成呢。”
过了一会儿,丽嫔出来了。
她还专门又下了马车,交给福儿一块木牌子。
“我问他,他刚升上来,下面弄得这点事,他还不清楚,后来问了问,这次贡院还真是他们负责把守……到时你拿着这块木牌子就能进去。”
福儿赧然道:“谢谢你了,也不知这事有没有给你添麻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