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福儿占了三成股,她又出了点银子,算是意思下。本来他爹不让她出的,说她出了地和砖,但福儿坚持。
重阳节那日,王大秀和王二秀回娘家了一趟,见家里在盖房子,二话不说又回家找人来帮忙了。
老爷子什么也没说,只让她们挑了自家信得过的人来。
姐妹二人也知道这一年大哥赚了不少钱,说是跟福儿合伙做生意,如今看样子,老爷子是打算把他们都带上。
于是都上心着呢,特意只带了男人和儿子,王大秀还带了小叔子和他家的两个儿子。
院墙很好盖,就是轮到盖屋时,由于王铁栓要求特殊,耽误了不少时间,但赶在十月头也把房子盖成了。
这期间有不少村民好奇王家怎么又在盖房子,听闻说是盖什么作坊,村民们皆是羡慕的咂咂嘴。
这王家自打他家那个小孙女回来后,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家里出了秀才,又出了举人。
不过羡慕也没用,倒也有人眼红,可之前县太爷亲自登上王家大门还历历在目,再说人家家里还有个举人老爷,举人是可以做官的,也没人敢轻易冒犯,顶多背后说几句酸话罢了。
等王家这边的作坊盖完,王铁栓就让两个妹子赶紧回家去,或是重新盖间屋,或是把以前的旧屋收拾先用了,等过阵子再来,他教他们怎么种洞子菜。
但不管如何,前提是一定要保密,毕竟这东西容易被人学去。
教王大秀姐妹两家种洞子菜,老爷子是问过福儿的。
这两家人品都有保证,再来人都不错,几次家里盖房,都是两家带着人回来帮忙,工钱都不要一分。
福儿之前盖房子,当时跟老爷子说给两家工钱,老爷子不让她管,后来也没给。开春的春耕,前阵子秋收,都是两家人来帮忙的。
王大秀姐妹匆匆带着家人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王二秀跟丈夫说:“瞧瞧,之前我让你来,你还不愿。”
“我哪是不愿?我这不是想趁着农活干完去找点活儿干挣钱,也没说不给大舅兄帮忙,之前秋收我不也来了,就是想挣点钱。”王二秀的男人忙跟媳妇解释道。
“我爹这个人啊,嘴里不说,心里可有数了,只要咱对他好,他肯定记得咱。这点子是福儿丫头的,若不是之前人家盖屋,咱们回来尽心尽力帮忙,老爷子可不好意思跟福儿丫头说带咱们一起做这活儿。”
说着,王二秀感叹道:“以后可经心点吧,你看大姐多敞亮,这次还把小叔子带上,老爷子也没说啥,瞅瞅你那两个兄弟,我都懒得说。”
“你说的是。”
“等这趟回去,咱们就在自家后院弄,反正分家了,但你记得这事不准跟你那两个兄弟提。咱好生赚两年钱,到时给大成和林子娶媳妇。”
“你放心,牵扯儿子娶媳妇,我肯定不犯糊涂。”
.
王铁栓既然敢带两个妹妹种洞子菜,自然不是没有酌量。
洞子菜是其一,关键是他有个杀手锏。
就在卫傅连番在科场上风光得意时,王铁栓这个做老丈人的也没闲着,因为福儿的提醒,他琢磨在家养蘑菇可是琢磨得快疯癫了,这是赵秀芬的原话。
没事就上山去挖点土回来,还全是腐土,大夏天还给后院那几间破屋里烧炕洒水。
中间费了不少心思,但总算琢磨出来了,如今菇子在王家是常吃的菜,都以为是王家人上山摘的,其实是王铁栓自己养的。
不提这些琐碎。
另一边卫傅在拿到何有道准信后,在家过了两个月的闲适日子。期间他甚至没少出去和同批举子们交际,也无甚事发生。
天一天比一天冷,福儿忙得是热火朝天。
她把做各种酱的手艺交给了她娘,还有牛肉丝的几种吃法,又趁着天冷后做了一批,打算让他爹卖洞子菜的时候,顺带往外卖点试试。
其实她的牛肉和大酱,不是没人买。
开始福儿还不知道,还是有人找到了李四,李四又找了王兴学,她才知道之前守贡院那批军汉,吃了她的东西后,觉得味儿很好,可惜想买却没地方。
为此,她才打算在去京城之前,把这一块的事弄捋顺了,她做一批,再把手艺交给她娘,不管她能不能回来,都不愁生意没办法维持。
是的,福儿打算跟卫傅一起去京城。
本来都不让她去的。
王铁栓赵秀芬是觉得长途跋涉,卫傅去赶考也就几个月,她何必自己去再把个奶娃子一起带上。
只有卫傅和老爷子知道福儿为何如此。
卫傅想不让她去,但福儿多的是法子对付他,又是胡搅蛮缠,又是撒娇耍赖,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总之,卫傅被她说服了。
自打卫傅考科举以来,老爷子从未他做事有任何言语,可这一次老爷子听说福儿也要去,找来了。
“想好了?”
卫傅道:“想好了。”
老爷子点点头:“想好了也好,去试试也行,这趟我跟你们一起去。”
卫傅还没说话,福儿倒说上了。
“爷,你一大把年纪跟着我们去做甚?”
老爷子敲了敲烟锅:“就当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什么?
这边的动静,不可能没人知道,可知道却是隐而不发,这是为何?
这趟卫傅进京会遇见什么?
未知太多了,所以福儿才不放心要跟去,如今老爷子又要跟去。
“爷……”
“不用再说了。其他人在家都有活儿忙,我又没活儿忙,去了若他有个万一,我也能把你带回来。”
这话把卫傅说得面露惭愧之色,把福儿说得当即不说话了。
等老爷子走后,卫傅握着福儿的手愧疚道:“是我连累了你。”
“行了,娃都生了,还说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既然当初都没让你死,去了肯定死不了,顶多让咱们再回来,你也别多想。”
.
老爷子去意已决,福儿和卫傅也劝不了。
后来卫琦凑热闹说他也要去,本来不想让他去了,他说帮忙赶车干杂活,老爷子就同意了。
于是一行四人凑了个双数,踏上去往京城的路。
当然,并不是他们四人单独走的,之前督学衙门那儿便定好了时日。
春闱在二月,若是过了年再走来不及,若是年根儿走,过年还在赶路,未免太凄凉。于是便定在十月底出发,路上走一个月,到京城刚好能在那过年,过完年准备春闱正好。
临行前,何有道带着督学衙门一众官吏亲自给众人送行。
这次建京显得格外出息,往年赴考春闱不过两三人,今年新晋的举子大半数以上都要去。
想想也是,路上包车马和吃住,还另给补二十两银子。就算去了考不上,当去京城玩一趟开开眼界也好。
大多数人都抱着这个心态,也因此气氛非但不悲壮,反而有几分喜气。
见到如此壮观的赴考场面,何有道喜极而泣啊。
他若早有这种觉悟,也不会连着两科挂零,也许早就调回京师了。
“本官在此,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定不负大人众望!”
旁边车里的福儿被逗笑了。
之前卫傅说这位何大人是个妙人,现在看来还真是。
一行车队离开了建京城。
无人发现,就在巍峨的城楼上站着两个人,目送着这一行车队离开。
“终于走了!”
“将军,你说他还会回来吗?”
老者脸上好不容易升起的喜气,就这么给扫兴没了。
他没好气地看了对方一眼,道:“回不回来,反正现在这瘟神走了!”
可不是送瘟神?
自打这位来到建京后,干出多少惊世骇俗的事,给他们增添了多少惊吓。
轻不得重不得,关不得放任不得,一开始不知上面是什么意思,日日想着、猜着、琢磨着、七上八下,夜不能寐。
现在还是不知上面怎么想的,但终于走了。
.
由于卫傅自备了车,督学衙门的车就多出一辆,正好可以用来放其他人的行李。
不过卫傅要了个车夫。
说是卫琦当车夫,但卫傅哪能真让他当车夫,他跟老爷子一起在外面骑马,若是累了就上车歇息,偶尔卫傅也会出去骑会儿马。
但由于他还肩负着春闱的重任,不宜做得太过显眼,因此多数是在车厢里看书。
一路上几乎乏善可陈。
由于他们这趟走的是大御路,沿途都有驿站,天亮启程,天黑落脚,偶尔中午也会碰到驿站或是茶铺,比起之前被流放的那趟可是轻松多了。
福儿不解,问为何之前他们出京时没走这条路,问过之后才知道这条大御路不是一般人能走的。
因为这条大御路是太祖皇帝命人修的,为当初问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良民可走,当官的可以走,急递铺可以走,但罪人不能走。
当时他们是罪人是流人,给辆车坐就不错了。
本来福儿还害怕寒冬腊月把大郎带出来长途跋涉,怕他路上会生病,谁知大郎适应良好。
一路上吃了睡,睡了玩,玩厌了就跟爹娘咿咿呀呀说话。
现在大郎半岁了,这个月份的孩子真是见风长,一天一个样儿。眉眼轮廓都长出来了,开始福儿觉得像自己的,现在越长越像孩子他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