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月断水》!百年前横扫江湖的樊家绝技?众人倒吸一口气,目光都死死地盯在那本册子上。不敢想象这本师祖都惋叹可惜的秘籍,会重新出现在樊家。宗主浑身一颤,伸手就要去取。一只牛皮皂靴“啪”踩上册面,头顶是幽冷辗侧的厉问:“你应不应?”
宗主咽了口口水,蓦地大声道:“全听尊使的!”
五日后,那两个力大无穷的新罗人,随着郭临悄无声息地潜回皇陵。
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以自己的性命为诱饵,至高彻辰于死地……
“呔,两条命换他一条,也算值了哈哈!”常继放下酒杯,长长地吁了口气,呼出酒气顿时萦绕周身。他先前便喝了不少,如若不然,根本不能缓解等待郭临时,那坐立不安的情绪。他侧眼望向郭临,斟酒笑道:“等我侄儿顺利登基,论功行赏,我常家不会忘了郭将军啊。至于那姓高的其余手下,就还请郭将军……嗝,多多担待。”
“常大人……”她轻轻地抬眼,注视着那壶嘴下抖动的水线,“高彻辰有这么可怕吗?”
常继捂住打颤的右手,放下酒壶,又打了个酒嗝,蹙眉道:“唉别提了,你以为常家倒了八辈子霉,这高彻辰一入京城为官就靠上我们了?”他摆摆手,“还不是我们好控制。以为还和十多年前一样……一声令下,我们二话不敢说就派人助他追杀师父。现在想想,连亲师都杀的人,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郭临静静地饮下一口酒水:“……你是说,你协助他杀了他师父?”
“折了常家多少的武士,不然,哪容个小小七皇子在我们面前嚣张……”
“常大人,”她的声音似从极幽极寒的地方传来,冰冰冷冷刺得人生疼。常继揉了揉眼,却怎么也看不清她的样貌,“你可还记得被追杀的人叫什么吗?”
常继下意识地回道:“好像叫什么云,我想想……”他撑着眉头,恍惚记起楚王带着琼关兵马赶到汴州时,那一声悲怆的厉喝:“景云兄——”他那时躲在屋檐后,吓得几乎屁滚尿流。谁能想到楚王会为了一个江湖人,居然在无圣旨下达的情况下就离开琼关。如果勾结漠北势力一事被楚王发现,不止他会死,他郑国公府全家都逃不过。
那一刻临界生死的滋味,仿佛此刻又再次浮上了心间。他忍不住搓了搓胳膊,正要说话分散下注意,却陡然瞧见郭临唇角一抹诡异的笑色。
“多谢你,常大人。我还不知,原来苦寻多年的漏网之鱼便是你们……”她缓缓抬袖,一道幽光泛起,“家父郭景云,已在地府恭候多时。”
“唰”地一声,房梁上戒备的护卫已经俯身冲来。郭临猛地掀起几案扔去,护卫变招不及,情急空中腾身。脚方沾地,手臂陡然一紧,已被郭临捉住。她只猛力一掼,那条胳膊顿时“咔嚓”一声脱臼。另一名护卫趁机弯进她斜后方的死角,挺剑来刺。郭临轻笑一声,似背后长了眼般,千钧一发之际翻身而上。那把青锋长剑不偏不倚,插在了手臂脱臼的护卫身上。
常继呆若木鸡地望着她轻巧地解决自己的手下,半晌还醉晕晕的。郭临擦了擦剑,忽道:“你胆子小,你属下胆子更小,五个护卫跑了三个,只有两个敢冲上来。”她回眸朝他一笑,“不过不要紧,我马上会送他们去陪你。”
她上前抬手轻巧一划,随后转身走出房门。门外的日光照在常继身上,伴着他轰然倒下渐隐渐散。
*
李延将信将疑地打量了下门口带口信的神武军,奇道:“军爷说老爷午时就回了京,可小的确实不曾收到传信,也没有见过老爷……眼下未时都过了。”
神武军愣了愣:“那将军会去哪?他日落前该赶回皇陵的啊!”
李延不知怎地,心里突然涌起一丝不祥的预感。他迟疑片刻,道:“会不会是去了宫中?老爷与隔壁陈丞相关系一向好……”
“不可能!”神武军斩钉截铁,“末将方才便是从宫中来的,再说丞相已在凌烟阁已经待了一天没出来了,若有消息宫中该早就知道了。”
说话间,李延已吩咐下人牵来马。他笨拙地翻身上马,眉头紧锁:“还请军爷去一趟周老丞相的宅邸,小的也去另一处找老爷。这当头,可千万别出什么事才好……”他叹息一声,策马朝秦府奔去。
光德坊东南隅的京兆府内,衙役们正三三两两的归家,堂内人渐稀少。金真整理好手边的案宗,规整地放在京兆尹的案桌上。回头望见同僚书案上随意乱放的状纸,他摇头叹息一笑,走上前去收拢纸张。
却在这时,有人拍上了他的肩。
他怔怔地回头,郭临正笑吟吟地站在他身后。他不由惊声道:“大人……哦不,将军你,你怎么在这儿?”
她偏头笑了笑:“没什么,来看看你罢了。”
金真凝眉瞪眼,这时才发现郭临发髻微散,领口略松。黑衣腰间一截湿濡濡的,还在往地上滴……血!?他猛地抬头,大喊一声:“大人!”
郭临再也忍不住,一条血线顺着紧抿的唇角淌下。她捂住侧腰的伤口,跌倒在案桌脚。桌上茶杯落地,“砰”地一声摔成米分碎。金真慌忙蹲下,战战兢兢地扶住她,声音已有了哭腔:“大人你怎么了,谁,谁伤的你啊?”
沾满鲜红的手紧紧地抓住他的胳膊,郭临喘着气抬眸直笑:“这世上……哪里还有人……伤得了我……”
金真几乎要急得哭出来,他想要出去喊人,可是胳膊被拽住根本动不了。郭临吐出一口血沫,望了望京兆尹位置上干净整洁的几案,淡淡地笑:“金真你还是这般老实勤恳,也罢,我便送你一件礼罢。”
她艰难地从袖口掏出一把匕首,颤抖着塞入他的手中,捏着他的手帮他握稳。金真泣不成声,可无论他如何推拒,手背上的那股力量仍然靡坚不摧。
“你擒了我,交到刑部去,罪名就是……杀了常氏十七口人。”
金真瞪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盯着她,太阳穴突突直响:“大人,这不是真的,这不是真的……”
“我曾发誓,此生必要仇人尝尽家破人亡之苦。”门外凌乱嘈杂的脚步声越靠越近,她垂下眼,木然望向身边一地的茶杯碎片,“如今办完了,也到了我履行承诺的时刻……”
“咚”地一声巨响,来人踹开了院门,厉声高喊:“来人,捉拿杀人罪犯郭临!”
☆、第132章 悲悬虚渊
脚步一步一步加快,弯进紫宸殿的宫苑后,更是片刻不停。
“丞相大人,您等等奴才……”
他在殿门口站定,一把拉开门。刑部尚书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在大殿:“……这样肆意杀人灭门,只要大齐王法还在,就容不得他胡作非为!臣叩请陛下将罪臣郭临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四壁幽暗,无论是哪儿的空气都是冰冰冷冷的。郭临闭着眼,靠在墙上,宛如一尊不动如山的雕像,任凭后背渗过衣襟的凉意徐徐袭来。
此处是刑部最深的牢狱,专门关押最穷凶极恶的犯人。就她所知,那位关在她斜对面,正不对朝着这边扔石子的披头散发的男人。便曾是抢夺民女,无恶不作的濠州一霸。
“噗”地一声轻响,石子砸在了她的额头,留下一道淡米分痕迹。那男人一顿,登时拍手大笑起来。她缓缓睁眼,凝视那枚滚落在怀的石子。突然伸手拾起,屈指一弹。
那石子从铁栏上回弹,发出“砰”的巨响,瞬间命中男人的眼睛。男人呆呆地抬手捂上眼睛,下一秒便倒在了地上,厉声嘶嚎:“啊——”
郭临重新闭上眼,声音冰冷:“再出一声,废的就是你一双招子。”
牢中重归平静,幽冷的气氛重新包裹住这里。她听见踩在水洼上的脚步声。
“郭临。”
她蹙眉抬眼,仿佛稍稍有些不适应十日以来的首次灯火,木然望着举起油灯的那只手。刑部侍郎万辰垂着眉,神色复杂地看着她。可背后十几双眼睛盯着,他根本不能在此和郭临闲话,只叹道:“郭临,陛下命我们将你移入天牢。”
她扶着墙壁站起身,走动时叮铃声不断。男人捂着一只眼瞧着她目不改色地经过牢门,白皙的手脚上拖着巨大沉重的镣链,顿时惊出他一身冷汗。
青天白日的阳光比灯火更加刺眼,郭临眯了眯眼,寻到囚车的方位,径直走去。到登车时,万辰终于还是忍不住,上前扶了她一把。她略有些诧异地回头,却听他轻声道:“腰间的伤可好?”
她阖眼淡淡一笑:“多谢你找的大夫。”
万辰摇了摇头,不顾身后护卫的咳嗽示意,执意说完:“是大人的护卫姚易,在下官府门前跪求了三日。我……”他深吸一口气,“我相信有这样忠肝义胆手下的人,绝不会滥杀无辜。”
郭临回过头,没有说话。她弯腰钻进囚车。
*
“不错,”刘御史也站了出来,老态龙钟的声音异常坚定:“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他郭临纵然是朝中重将,也消解不了今时此日犯下的罪过。陛下,莫要让杀人者逍遥法外,寒了一众臣子的心啊。”
君意沈死死地捏紧拳头,急促紊乱的心跳,从听说郭临灭了常家满门那一刻起就没有减缓过。他甚至来不及去想常家灭亡对朝局的影响,对他的影响……他只知道,无论如何郭临做了什么,无论她是否有罪,他都不愿她死。可是现在的情况实在不妙,太孙一系的大臣还未开口,中立一派已经纷纷站出来指责郭临的罪过,其中更是不乏年老功高的重臣。如此下去,就算皇上有意保她,也保不住啊!
“父皇!”他站出一步,瞬间数十道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他艰难出声,“或许,郭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得不行此非常之事。儿臣请父皇,先审问后再行定夺……”
“魏王殿下的意思,若郭临有足够的理由,他就可以不经刑部、大理寺,随意致人死地喽?”
“若是他并无难言之隐,殿下又当如何?”
“陛下中风之症才将渐愈,殿下就要陛下亲自审问这种恶徒,未免太不孝了!”
君意沈捏紧拳头,刚要辩驳,就听“啪”的一声,一本奏书从被扔了下来。
奏书翻滚落定,殿中登时再无声响。皇上嘶哑的嗓音自帷幔后缓缓响起:“吵完了?”
众臣连忙跪地,大气不敢喘。君意沈心一横,咬牙躬身道:“父皇,郭将军十三岁参军,自琼关之战、南蛮征讨上立下赫赫军功。又为京兆尹四年有余,守护城中安宁得百姓称赞,从未出过差错。儿臣以为,此事必有内情,还请父皇三思,莫要折损我大齐一员大将!”
“大将?”皇上突然重复一声,须臾冷笑。帷幔后人影晃动,徐公公见状,赶忙上前将帷幔挽起。众臣第一次看到了大病初愈后的皇上。面容依然是削瘦的病态,但那威严目力病中更甚从前,“我倒要看看,没了郭临这个大将,我大齐是否就无将可用!”
“……就是,依臣看,杀人灭门这是有了反心啊!”太孙一系的官员终于找着了插话的时机,“陛下,必须要将郭临抄家诛族!”
皇上负责徐公公的手在御座上撩袍坐下,意外地没有驳斥。官员们见状,更加肆无忌惮地贬恶起来。
君意沈呼吸一窒,撑在地上的手缓缓握紧成拳。他侧头望向角落那个凤池紫炮的修长身影,头一次将希望放在了对方身上。可那人,却还是静静地站着,仿佛根本不知周遭的一切。
他咽了咽口水,压下心中的怒火。猛地站起身,大声道:“父皇,儿臣担保郭临绝不会有反心,因为她是女……”
“吱呀”一声,殿门倏然大敞。众臣不约而同地回头,惊讶地望着那只皂色靴子迈进殿内。
太孙一身灰袍,面色惨白得毫无血色,一夜之间颓瘦得如同非人。他垂着手,一步一步走进殿中。那脚步,不轻不重,却似稳稳地扎在所有人的心间,不断悲鸣回响。
“麒儿……”皇上咳嗽几声,面上带了一丝怜悯。
太孙执着地行至御座前三步,才并脚停下。他似在竭力抑制周身颤抖,好一会儿才稍稍平息,抬头看向皇上。漆黑的眸子一派水色,他嘶声啼哭:“皇爷爷……”
皇上刚站起身,太孙已“扑”地跌倒在地,哀嚎着吐出血来。徐公公一惊,赶紧召集太监上前扶住太孙。又是递水,又是招太医,好一阵忙碌。
太孙奋力推开身边的太监,跪伏在地膝行到御座台阶脚,猛地磕了个响头:“皇爷爷,孙儿如今唯有一愿,就是将那郭临千刀万剐,以慰我常氏十七口人在天之灵!”
满殿默了一默,他怯怯地仰起头。皇上的目光不知何时已从他身上移开,望向了殿内一角。
“陈爱卿,你可有话说?”
陈聿修僵直的身子动了动,他靠着壁柱,缓缓抬袖拱手。嗓音好似一潭死水,无波无澜。
“郭临,论罪当诛。请陛下,将她……打入天牢。”
*
囚车缓缓驶入朱雀大街,这是□□的必经之路。她从前目送过镇国侯,如今的自己也算尝到滋味。
周遭逐渐聚集起了百姓,他们纷纷抬头望向车中那个发髻散乱的人,却不知道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面对。
郭临做了四年的京官,后有靠山前有宠信,凡事不惧,最对得起的就是他们。所以这也几乎是百姓们头一次,对当街□□的罪犯保持沉默的原因。可那常家在他们心中也并非大奸大恶之辈,一夜之间,被曾经和气护民的京兆尹灭了门,他们实在无法理解。
“郭临你个杀千刀的混蛋,伤我亲人,给我下地府去吧!”人群中终于有了第一声厉吼,随后骚动起来,喝骂声不断。她轻轻哂笑,鸡蛋砸碎在了身上,她也兀自不动。闭了眼,便好像再与世界无关。
“……阿临。”
纷杂的叫骂声中,一声沉稳朗健的声音是如此的突兀。惊得她瞬间睁开了眼,急急地跪直身,朝出声处寻去。
耸动的百姓间,那个屹立当中雄壮如山的身躯,和将她从年少的绝望边缘救回时一样,还是那般威严凌人,仿佛倾天的风雨都能挡下。郭临捂住嘴,泪如雨下。
她怎么也想不到,楚王会在这里……看着他一手教导起来的义子,在这里遭万人唾骂。
十天……才十天啊!王爷是怎么赶回来的?她像是一瞬回了神,拂去身上的鸡蛋菜叶,凝神施展内功,隔绝愤怒的人群扔来的秽物。清风拂过,额前发丝尽开。她还是那个郭临,稳重刚强得让王爷骄傲的郭临。
“王爷……阿临不孝,有负您多年教诲养育之恩。”她抓着栏杆,哀声号啕。从计划杀掉高彻辰开始的清冷假面,在此刻彻彻底底地破碎。她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可却没想到,楚王会为了她,违抗圣旨也要赶回京城。
楚王眸光晦涩,久久地盯着她。郭临心中大恸,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悲愤,朗声大哭。“王爷……请将阿临逐出王府吧!”她摇头哀涕,唇齿不住打颤,“阿临配不上楚王府的家风,配不上你们的期望。但重来一次,我还是不会放过仇人,所以……王爷,娘娘,但望保重!”
她肃跪在囚车里,向着楚王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王妃挽着楚王的胳膊,掩袖拭泪。楚王凝眉闭眼,长长地叹了一声。
囚车终于带着人流逐渐走远,王妃眨着泪眼,摇了摇楚王:“献哥,咱们去把阿临救出来吧。那孩子太苦了,我不信她会无缘无故杀人。”
“纵使你我不信又如何,”楚王眉头紧锁,轻轻地把她揽在怀里,“可我们能叫天下人相信阿临吗?能让皇兄……相信吗?”
“那你就让她去死吗?”王妃气愤地推开他,“我不管,阿临就是我亲生的。我就不信我的武功还救不出她!”
楚王幽幽地叹息,摇头道:“没法的,她此时去的,是天牢啊。”
“天牢……”王妃愣愣地转过头,可路的尽头,早已没了囚车的影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