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白子毓送她下马车时的话,心底再无一分犹豫。定睛直望郭临,道:“双宁不怕,双宁一定会照顾好姐姐……阿,是少爷!”
郭临微微一怔,侧头和阿秋对视一眼,竟一齐笑出来:“乍一听,这话倒和你头次被王爷送来我身边时说的一模一样。”
“哎呀可不是,”阿秋面露追忆之色,“一晃居然十多年都过去了……”
“好啦,二位小姐,再说下去,我上朝可是要迟到了!”郭临嬉笑一声跳下床,拿起朝服抖开套上。
阿秋拉着双宁,细声示范着指点她帮助郭临系带。
晨光渐明,屋外已有鸟雀振翅啼鸣。郭临提了提前领,双手一伸,推开了房门。望着往昔四年间日日看惯的庭院美景,她英眉微扬,抬着肩膀活动了胳膊,朗声吩咐道:“阿秋,这屋后的窗下还躺着两个不长眼的东西,你待会叫李延过来看看。若是还有气,就交给白子毓,若是服毒了……”她回过头,狡黠而笑,“那便在郊外找地儿埋了吧,也省的老白为难。”
“啊……?”阿秋瞪大了眼,愣仲半晌方才领悟,“哦哦,是刺客啊……”
“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有,”郭临大步往外走去,凌风飘来的嗓音肆意张扬,“不过嘛,来多少杀多少,权当练手,也总有他人才用尽的时候。”
大门口不出所料地停着一辆马车,郭临拉起红着眼行礼的李延,拍了拍他的肩膀。一把跳上马车,掀开车帘坐了进去。
陈聿修眼皮未抬,只将小炉上温好的茶水细细地倒入杯中,伸手递来:“喝一口,先暖腹。”
郭临就着他的手喝下热茶,一口暖流漫开全身。车夫喝驾而起,车身幽幽晃动起来。她挽住他的胳膊,忽地一笑:“聿修,你我这样,算不算是将相联手,只手遮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陈聿修摇头浅笑:“你倒是把御史参的本都给想好了。”
“参本,呵呵……”郭临握过他的手,袍袖之下,五指收紧,“想参,随他们去,我如今还会怕么?”
“阿临,”陈聿修垂下眼,半晌出声,“你准备好了么?”
车帘颠簸着被风扬起,已能隐约望着前方朱红的宫门。“说起来,人生二十来年,祸闯过不少,而做的最好的细数之下却只有一样……复仇。”她仰后靠在车壁上,眸光微阖,“可惜今时不同往日,敌人不是简单的刀剑便能解决……纵然要为三千弟兄复仇,却也不能贸然出手。不止是顾惜自己这条好不容易捡回的命,顾惜你们……更是不愿大伙拼死护下的江山,就此乱在我手中。”
说话间,马车已经停下了。骏马磨蹄嘶鸣,车夫跳下马车,搬来脚凳,见车内仍无动静,却也乖觉地没有出声。
“这也是最后的仁慈了。”她深吸一口气,“聿修,前路荆棘……你可愿陪我?”
陈聿修取过一旁叠好的披风,抖开披在她身上。他细细地理好衣襟,朝她温柔一笑。
勤政殿上,皇帝负手缓行,一步一步地走上御座。
“臣等叩见陛下!”
大臣们举臂在前,躬身俯下。然而片刻后,廷上却是一道细弱的疾呼:“放肆……尔,尔等缘何不跪?”
众人抬额望去,前方金銮御座下,左右文武首列。两道绯紫身影长身而立,挺直的背脊间,朝服纹饰显耀夺目。凤池蜿婀,麒麟威昂。徐公公身后的小太监方探指喝问,却似后怕般地倒退一步,低下头再也不敢抬起。
“末将的膝脚,从不跪愧对功臣的朝堂。神武军三千血命不清,何言国安,何言民幸?”郭临振臂高喝,一双利眸缓缓抬起,含笑盯住御座。
大殿上一片诡异的死寂,文官不少探头看了眼陈聿修的背影,四下对视,重有低下头去。徐公公仓皇侧颜,望见皇帝靠在御案上的手掌微微战栗缩紧,旒玉轻晃。他忙转过头,冲堂中使了使眼色。
“那你是说,只要一日不能揪出所谓的内奸,你郭临就一日不跪陛下?”刘老御史朗声发问,大步走出列。
“呵呵,今日威盛天下的大齐,却不敢揪出陷害功臣的内奸。传出去岂不叫四方之人笑话?”郭临负手回身,挑眉嗤道,“不知道的,还要以为这内奸,正是大齐处心积虑,包庇……”
“竖子放肆!朝堂之上,岂容你胡言嫁祸!”
“哦,末将还未说是谁在包庇,刘大人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帮人认罪了?”郭临轻轻一笑,踱步走到刘老御史身旁,“阴山大雪,绵延万里。十日追寻,不说冻伤难眠,不说饥寒交加。单单是白茫茫的雪,便能灼伤将士们的双眼。便是神武军未亡在青山,也为此一役交付了一生的伤残。尔等日日在这金碧椒暖的大殿指点江山,论策是非,却忘了这是将士们用性命铸就的安荣。你有何脸面,在此阻扰我为他们正名复仇?”
一声更比一声沉重的喝问落地,刘老御史再无话说。郭临长吸一口气,转过身来:“陛下!”
御案上的手顷刻握掌成拳。却在此时,一人快步出列,跪伏在地:“臣门下侍郎关成尉请陛下捉拿内奸,还昔年神武军一个公道。”
“臣尚书右丞贾谊叩请陛下!”
“臣门下左散骑常侍陆杰叩请陛下……”
“臣……”
呼啦一下,仿佛是洪流的开关打开。文官列队下,无数人举着笏板走出,跪在了殿中。愕然几乎盖过了震惊,除了一个接着一个的请愿声,竟是诡异的寂寥隔绝着众人。
周泉光站在队列末尾,透过渐少的官帽,望向最前方的那个身影。直到此时他方领悟,蛰伏两年,归权纳奉……便是为了今日,为了郭临回来之时,成为她身旁的砥砺支柱。让这普天之下,再无一人,可以俯视她。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不知是叹息这场最深的算计,还是心酸一无所知的自己。然而……“臣归德中郎将周泉光,叩请陛下,明察此案!”
望着黑压压跪伏一地的人群末尾,周泉光撩袍下拜。躬背的武官制袍格外醒目,蒋穆微微咬牙,侧头和父亲蒋昱对望一眼,看到父亲瞠目摇头的凌厉神色。他蹙眉闭目,袍袖下的双手越握越紧。他猛地睁开眼,大步上前:“臣羽林军统帅蒋穆,愿为惨死边关的同袍伸冤!”
声音掷地诉毕,满堂静的落针可闻。郭临一人立在最前,而她身后的那些人,仿佛携着三千将士的威严。纵然还有不少并未跪请的大臣,可陈聿修正好轻轻巧巧地挡在其中。皇帝死死地盯住他,却只能看着他将他的援权隔绝。
“好,很好……哈哈哈哈!”皇帝忽然仰头笑起来,越笑越大。“啪”的一声巨响,却是他一掌拍在了御案上。“朕又没说不给郭爱卿公道,害死神武军的内奸,朕当然要查……”
说完,他阴翳地瞟了徐公公一眼。徐公公一哆嗦,扬起拂尘高声道:“宣瀚海都护苏恭翎——”
“且慢!”郭临扬臂喝止,冷笑一声,“陛下何意?”
徐公公怯怯地望了望皇帝,见他未发一言,只得道:“陛下正是为郭将军查案,这苏恭翎……”
“呵呵,查案?苏恭翎是朔州守军将领,还望陛下告知,他与我神武一案,有何牵连?”
皇帝缓缓抬眼:“朕已经知晓,当年你们全军覆没,走了错路,便是这苏恭翎虚假报行,才会……”
“哈哈哈哈……”郭临嗤笑喝道,“陛下好快的手,一日不过便揪出了人来。敢问陛下如何肯定,是苏恭翎做了内奸?朔州军素来远离京城,如何会与此战前往营救的神武军结仇?”
“是意沈替朕查出的。”
皇帝望着郭临勃然变色的脸,缓缓笑道:“原来他自两年前重建神武军时便察觉了不对。苏恭翎在朔方多年,而见神武军一夕到来,连战连胜,立下赫赫功勋。一时心绪不忿,便设下此计。让你们走错了路,到了朝廷废弃的驿站,被突厥包围歼灭……而今看来,果然是他在从中作祟。继而在你等死后,篡夺了功名官升一阶,统领瀚海都护府……”
“魏王……”郭临深吸一口气,捏紧拳头。
一个清泠优缓的嗓音响起:“苏恭翎老将军,年轻时曾在先帝手下任将,平定三王内乱,北抗突厥数十载,是两朝威名老将。臣不认为郭将军戴罪立功之身取得的功名,值得老将军用一生的清名去换。”陈聿修一字一句,说得清晰又悠然,仿佛只是在讲一个故事,“更何况,老将军有一子,襁褓中时死于突厥人掠杀。便是老将军真想夺了郭将军的功名,也断不会借恨之入骨的突厥人之手。臣以为……魏王殿下的查案,太荒谬了。”
郭临侧眸望去,见到他噙在嘴角的浅淡笑意,心中大定。仰头喝道:“既然如此,那便请陛下将魏王殿下和苏恭翎一道宣来殿上吧,末将正好听听,这番荒谬的审案。”
徐公公捏着拂尘杆的手用力发白,他已不敢去看身旁皇帝的神色。右肩隔着层层宫服,如芒刺针扎。
一道零碎的巨响,皇帝霍然起身,一掌扫落案上的笔架,沾着墨的笔杆一直滚到郭临的靴前。
“郭临,你这是在质疑朕的权威?”皇帝眯起眼,厉喝尖锐刺耳,“谁给你这个胆子,来这里造反。”他须臾一声冷笑,唇角斜着挂在脸上,“其实,你是不是郭临……还待评说,朕想着,应该先叫几个侍中来给你验明正身。”
郭临浑身一震,不可置信地瞪向他。皇帝眸光阴霾,嗤笑着回望她。
“报——”慌乱的脚步从殿外一直走入殿内。
小太监“噗通”一声跪下,手中高高捧着一本折书,颤声道:“陛下,方才楚世子入宫,将楚王的卸甲呈书递交上来。”
“……什么?!”皇帝瞪大眼,踉跄一步,几乎跌在御座,“这怎么可能,二弟他……”
他一掌拍在扶手:“究竟怎么回事!”
“楚王,楚王病缠体弱……太医诊断他已再无法驭马动武,臂力腿脚只如常人。世子说,王爷不愿让陛下为难,守护琼关的重任,就交给下一代了……他如今只求告老还乡,请陛下圆他唯一的心愿。”
郭临涩声长叹,缓缓阖上眸,盖住湿濡的眼眶。义父……用尽最后的能力,在为她铺路。
楚王辞官卸甲,整个朝中,武将便独她一人为大。纵然只是为了国本威望不会动摇,皇帝也不会再轻易出手让她横死。
因为她已是这大齐,唯一的一品大将。
☆、第170章 太孙玉锵
黄叶转枯,枝头逐渐凋零。城内冷索萧条,已是冬月光景。
西市繁华的商街不远,一处热闹的小馆。郭临穿着灰夹长袄,坐在门口摆放的矮凳上拍着沾灰的靴面。路过的行人见到她,扬手招了招:“郭将军早啊。”
她结果老板递来的鲜汤馄饨,回头一笑:“早!”
天色大亮,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有汉子方一进馆,瞧见她径直大咧地坐来对面:“郭将军今日又没上朝啊?大齐上下,独您这般自在!”
郭临瞟他一眼,提起酒壶倒了一碗热乎米酒递去。那大汉乐呵呵地接过,也不客气,仰头便饮。
十多天前,楚王卸甲离京。世子奏称尽孝,恳请一年之期伴在父母身侧,护卫他们云游四方。自此之后,皇帝派来刺杀她的人手果然少了许多。反倒是她伤怀与楚王、王妃的告别,行事没有再如那日的咄咄逼人。只是偶尔还会穿了朝服,跟着陈聿修一道站在首列,打着哈欠冷眼地看众臣战战兢兢地请奏。
神武一案,苏恭翎被关进了刑部大牢,大理寺重新立案调查。前日大理寺少卿出城,往朔方查案,仪仗声势浩大。听说还派了太常寺的官员,去将朔方百姓自建的神武祠休整加建。
这些日子,郭临闲来无事,时常换了常服走在街头,似在回味过去京兆尹时的岁月。百姓们比起朝臣,接受得更快。到底战死、复活都是听说来的。活生生的人站在眼前,才最真切实在。有胆大的当面问她战场惊险,她捻去血腥的不谈,讲了讲并州水淹三军。
御史参她向无知百姓传广战争机密的折子在御书房堆了老高。凌烟阁中议事,陈聿修轻描淡写道:“郭将军是太闲了,陛下不如让他继续统军。”
一句话便堵了回去。御史是消停了,朝上却议论渐起。不是在说魏王殿下一手重建的神武军可能不保,便是说起,被陛下送到皇觉寺祈福的小太孙,要回京了。
“听说今晚宫中盛宴,百官到场,为太孙接风洗尘?”喝汤的功夫,早憩的邻桌客人们也凑了过来,小声道,“圣上也是偏心,将军都回来这么久了,也不见为将军设宴……”
郭临笑了笑,没有说话。思绪幽幽飘回昨晚……“筵席上只能为你争出半刻时间,见了玉锵有话快说。”白子毓丢下这句话,就匆匆走了。
纵然只有这些,她也已经很感激了。白家毕竟是举族投靠的皇帝,他身为少主,背着一族人的身家性命,能为她做到这个地步,已是仁至义尽。
夜幕尚未完全降临,郭临仪装完备,坐在马车上。见陈聿修的马车从侧旁驶过,她挽起车帘吩咐几句,车夫听命,挥鞭驾车跟在后面。
“紧张吗?”她垂眼看着身旁双宁,微微一笑,“不用怕,宫中不过就是一处地方。到时候跟在我身后就行,记得称呼别错……”
“是,少爷!”双宁用力点点头。片刻又绞着手帕,踌躇发问:“少爷,双宁一直听你们说‘玉锵’……是指宫中的太孙殿下么?”
“不错,他是太孙,也是我的义子。”郭临摸了摸她软软的额发,眸光渐渐温和,“他只比你小了几岁,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也不知道,他如今长成了什么模样?”
“少爷。”帐帘外车夫低声唤道。
“什么事?”
“前边街旁停着魏王府的马车,丞相传话来,问少爷需不需要停车一见。”
郭临抚在双宁头顶的手一顿,缓缓收回。“不必了,宫中一样能见到。”
“是。”
两辆马车奔驰不歇,顺畅地穿过街道。扬起的风吹皱了道旁的停驻的马车车帘,谭伯听着那车轮渐远,放下窗帘,抬首蹙眉:“殿下。”
长袖之下,捏着扇柄的修长手指已然发白。
宫灯一盏一盏朝后掠去,双宁碎步跟在郭临身后,看着两旁不断有人朝这边躬身施礼,慌忙跟着俯下头。
“说起来,自升将军后,还未来过麟德殿参加宫宴。”
陈聿修闻言含眸一笑:“你不过是不习惯昔日的老臣不见,换做是自己,行到何处,都为人瞩目罢了。”
郭临嘻嘻一笑,不远处有人喊了声“丞相大人”。陈聿修望见是凌烟阁的侍从,便抬脚行去。郭临望着他的背影,半晌眨了眨眼,收回神思。牵起双宁的手,继续朝前走。
“见过郭将军。”
“嗯。”郭临随意点头,正要往内走去,横地一道身影插来:“且慢。”
“御前不可佩剑,尔……啊郭将军?!”挡路的青年羽林卫待看清郭临的脸,惶恐下拜。
“一品大将可佩剑面圣的规矩,你们一向没怎么碰过,本将不怪。”郭临清清嗓子,缓声道,“只是日后本将宫中行走,你们上上下下再来拦个十几二十回,误了本将的事……”
“小人不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