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光不满地撇嘴:“陈兄居然这么说我,唉你不知道,他……”
“咳咳……”陈聿修突然轻咳出声,见面前两个自顾自讲小话的人,刷地一下整齐偏头看过来。对着这样的目光,他也能不惊不动:“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一言出后,周泉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压根没听懂。郭临幼时跟着父亲读过《论语》,倒是隐约记得这是孔子在教导自己的学生子贡莫要说人坏话。
刚刚她和世子正打得难解难分,江岸边却来了两个年轻公子观战。她打斗中匆忙瞟上一眼,发现其中竟然有陈聿修。连忙拉着世子停了手,上前招呼。听二人也是来江边游玩赏景,便叫阿秋在草地上铺了垫子,摆上点心,请二人坐下小憩。
世子估计还记恨着小时候输给陈聿修的事,听他又搬古籍来论,便哼道:“你怎知周兄就是要说你坏话?说不准在人家是准备夸你呢……”
周泉光深以为然,连连点头:“就是,陈兄你也忒小气了。”他嗫嚅几句,突然想起什么,仰头道,“前几日羽林军的兄弟跟我说你金屋藏娇,带着女人孩子回府,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兄弟我一声,你还敢说你不小气?”
“竟有这样的事?”郭临起了好奇心,“唉,讲讲。”
周泉光摇头晃脑,满脸得色:“我是听守城门的羽林军说的,据说那日,陈兄独自一人,掩人耳目地坐着苏府的马车,偷偷带外室回家,经过城门恰好被他们查了个正着……唉,你怎么了?”
“咳咳……”郭临侧头将呛住的酒水吐出,一张脸涨得通红,面前伸出手朝周泉光摆摆手示意无事。好不容易咳完,她掏出手帕擦了擦唇角,偷偷抬眼瞅向陈聿修。对方却是一副早已预料的表情,正眼含着笑意默不作声地看着她。
周泉光见郭临恢复如常,连忙拾起这个大话题:“据说当时那个女子怀抱着婴儿,矜持地坐在马车内,哄着怀中幼子。听到陈兄与人谈起她,便娇羞地垂下了头……”
“周兄!”郭临伸手打断他。她终于知道宫中的那些谣言为什么每次传的神乎其神,夸张得不行,却又无比详尽仔细了。眼前这位少傅说起八卦的本领,他认第二还真没人敢居第一,“周兄你看,你说的那事距离现在也快有一个月了,而陈兄到今日都未曾公布婚讯,可见是假的。你就别再多说,害他羞涩了!”
羞涩?!周泉光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番陈聿修的脸,那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怎么也看不出羞涩的影子。
“对了,你怎么知道是一个月前的事啊?”周泉光不解地问道。
“啊哈哈哈……我和陈兄关系这么铁,他……当然和我说过嘛哈哈……”郭临哈哈干笑。
世子闻言,举起的杯子停在了唇边,抬眼看向郭临。怎么回事,阿临和陈聿修要好?我怎么不知道?
周泉光还欲再说,郭临当即打断他:“说起婚讯,既然碰上了,就索性早些发个口头帖,好沾些喜气。在下身边的这位世子爷,五月廿一大喜之日,还望二位驾临楚王府,参加婚宴。”
世子一惊,含着的酒水径直喷出,他抬起胳膊猛擦了擦嘴,急道:“喂,干嘛那么早告诉他们!”
“不早啦!”郭临笑着拍了下世子的肩,“今天王妃娘娘都把姚易要去帮忙了,可见帖子这几日就要下了。”
“可是……”世子蹙眉,“可是现在这个局面,不是成亲的时机啊。”
他这话一说,众人俱是一凛。如今庆王下葬不久,德王也不知犯了什么事被皇上禁足,朝中人人如履薄冰,担心他一倒不起,朝局动荡。有的暗地里卯足了劲为德王奔走,还有的则日夜祈祷不要被牵连。在这种气氛中办婚宴,确实有些特立独行啊!
郭临脑筋转了转,就舒心了:“安心吧世子爷,你成亲的日期,定然经过了王爷的肯首。王爷敢肯首,那自然是陛下默许了。连陛下都同意了,还会有人说什么吗?”
周泉光恍然大悟:“正是这个理!”他扬起酒杯,“不光要办,还要好好地办,风光大盛地办!来,为了世子爷即将到来的成亲之日,干一杯!”
郭临给每个人的杯子斟满酒,四个人在温暖闲逸的江岸风光里,纷纷举杯,大笑起来。
陈聿修微眯着眼,望向世子浅笑道:“祝世子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馨。”
世子手里的酒杯被三人轮番碰过,他看着他们一一仰头喝下,目光换来换去,最后落在了笑意慢慢的陈聿修身上。
他怎么总感觉陈聿修刚刚和他说的那些话,是他两认识以来,说得最诚恳真心的一次呢?
他看着面带微笑凝望郭临的陈聿修,眉头几乎要打成一个结。
☆、第60章 长风送行
身上虽然只穿了件薄衫,但策马奔腾之时,仍能感到贴身的汗意。
德王以贪污的罪名,撤去了吏部侍郎一职,迁回淮南封地,若无皇上御旨,终生不得进京。
今日,正是启程的日子。
自他禁足以来,身边的人死的死、关的关。皇上是一旦定下了主意,便会决绝到底。眼下负责护送他回封地的侍卫,也是由东宫的太孙指派。
东宫的人,少有没在他手下吃过苦头的,因此对着失势的德王,一圈侍卫态度就没好过。其中一人见他还站在路边不肯移步,唾了一口,叉腰蛮横道:“我说德王殿下,您就是在这儿望穿了眼,陛下也不会收回圣旨,派人接你回宫的。您还是识相点,早些出发,到了晚上我们也能找个好地儿歇息。”
德王纹丝未动,依旧望着京城的方向。
那侍卫登时不悦,伸手就往德王的肩上拍:“喂!”
手还没挨到肩,德王就突然转过头。侍卫被他那凌冽的眼神一吓,刚刚壮好的胆儿刹时间烟消云散。那手停在半空,怎么也不敢再拍下去。
德王突轻笑出声:“此时就得罪本王,不觉得太不划算了吗?”
“你还以为你能翻身……吗?”侍卫吼到最后,越来越没底气。他原地转了转,终于想到一个能说的事:“你到底在等谁啊?”
德王也没计较他的称呼,只是淡淡地回答道:“你等着看吧,会有人来送我的。”
原来是说舒贵妃娘娘,侍卫想着。心下觉得既然太孙也没有硬要求他们特殊对待德王,也就别做太过。遂摆摆手,往队伍走去:“再多给你一刻钟。”
德王回过头,看着道路尽头遥遥出现的一个小点,嘴角微微上扬:“何须一刻钟……”
烈阳下的微风拂过脸颊,醉人的温暖。郭临坐在马上,对跪了一圈的侍卫,严词道:“本官有要事询问德王殿下,问完就走,不会耽误你们太多时间。”
侍卫长连连点头:“大人请便,只要今日能出发就行。”
郭临挑眉一笑,翻身下马。立马有侍卫上前帮她栓马,郭临走过侍卫长身边,右手微抬,一个鼓鼓的锦囊就落到了侍卫长的怀里。
侍卫长暗自掂了掂,侧头朝郭临讨好一笑。郭临也不再多言,径直朝着德王走去。
“兄弟们到那边树下乘凉去。”身后的侍卫长大喊着招呼侍卫们。
道旁这块地,须臾就只剩下两人。
“下官会来送行,殿下似乎早有预料?”郭临环着胸,靠在路边的树上。
“不错,即使你不来,你的副官也会来。”德王的眼睛精亮无比。
“殿下既然这般爽快,想必是知道下官的来意。”郭临并不理会他那种自得的语气。
德王偏了偏头,玩味道:“这我却是不知道的。”
狡猾的狐狸。郭临眉梢微颤,不动神色地地观察着他。
德王摊开双手,抖了抖袍袖,仰头朝向太阳。那副闲适悠然的样子,像是在出门郊游一样,他懒懒地道:“你看我此时,可像被贬封地的罪人?”
“殿下就像一朝得志的仕人,此等行事风度,下官一向很佩服。”郭临不阴不阳地道。
“可我之所以会输,便是因为我行事有极大的疏忽。”德王转过身,面目深沉如水,“小看了你,是我的第一个疏忽。”
郭临一怔,干笑几声,拱手道:“荣幸。”
“没有先下手杀掉赵王,以致害死四弟,是我第二个疏忽。”
郭临抬起眼,默默地看向他。
“而我最大的疏忽,是忘了揣摩父皇的心思。”德王一双眸子在阳光下灼灼发亮,他直望向郭临,哂然一笑,“无论是我、七弟,甚至是现在住在东宫里洋洋得意的太孙,都不是父皇心中最好的继位人选。”
郭临一愣,不解地皱起眉。
“萧将军府自始至终都是父皇另眼相看的地方,只有出生在那里的孩子,才是他最喜欢的。”德王说完,仰面轻叹一声。
“不,你错了。”郭临忍不住脱口打断道,她望了眼德王,“赵王已经死了。”
“嗯?”德王面上露出些微的诧异,“这怎么可能……”
郭临想起昨晚七皇子过府时讲的那些话,低声道:“是陛下亲手杀了他。”
德王垂首思虑半晌,还是摇了摇头:“不会这么简单的,萧家对于父皇的影响,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
他抬头看向郭临,见她并不作声,突然没了说下去的兴致。他转身面向道旁的旷野,尽头隐隐可以看到朱红的城墙。他抬起手指向那边,表情由忿恨转为哂笑最后变做大笑。接触到郭临探究的目光,他索性直白道:“你看,京城没了一个我,却仍然能死掉一个赵王,可见局面丝毫没有变简单。日后也只会越来越激烈,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最后登上皇位的只有一人,哈哈哈哈哈……”他说道最后,仰天长笑起来。
远处的侍卫注意到德王的笑声,个个面带着疑惑望过来。
德王缓缓回过头:“最后究竟是谁胜出,本王会在淮南,拭目以待。”
他一句说完,竟毫不拖泥带水,直接朝着侍卫身旁的马车走去。
郭临神色复杂地注视着他的背影,再无言语。
马车终于摇摇晃晃地启程,队列前的侍卫骑马经过郭临身边,依次探身朝她行礼。
郭临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德王的马车渐近,她才微微侧了侧眼。
“停下。”马车内的德王突然出声。
郭临抬起头,看见德王掀开车窗上的帘帐,低着头看向她。
“此去经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郭大人英姿。”他朗声一笑。
就为了说这?郭临有些不耐地蹙眉,扬起手就要告辞,耳里却听见德王的声音:“听说贵府的小公子,是叫……郭玉锵?”
郭临一怔,猛地抬起头。德王却已经收起了问话时神情,摆出一张淡漠的笑脸:“郭大人,保重。”
马匹重新扬蹄,队伍一排排从郭临身前走过,扬起一层薄薄的烟尘。
郭临望着渐行渐远的车队,眉头越皱越深。
——————————————————————————————————————————
有多久的顺风顺水,就会有多久的波荡起伏。不过这次,好像稍显平静些。
德王犯罪被贬,连带入罪的出乎意料,仅仅只是嫡系的亲属。舒贵妃被降为修仪,手中的后宫管理之权也尽数交到了萧淑妃的手里。其父舒阁老离朝还乡,还有和他们关系亲密的少许官员被牵连。除此之外,整个朝堂竟再没有任何动静。
曾经和德王、庆王交往甚密的人们,在担惊受怕了近一个月后,终于敢稍稍歇了口气。朝政也在这片诡异的气氛中,极为迅速地恢复了平静。
时间匆匆又走了一月,夏至刚过,天气已经热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仿佛是因为燥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快些遗忘掉不愉快的回忆。早朝时皇子一列,只站着孤零零的一个七皇子,却也没人觉得奇怪。大家在相谈之间,已经理所当然地忽略掉了曾经最受关注的三皇子德王和四皇子庆王。他们讨论最多的,除了政见行事逐渐成长的太孙,就是有封王升官之象的七皇子。当然,还有一人,那就是即将成亲的楚世子。
楚王到底有多得帝心,从世子的成亲一事就能看出。原本定在四月的婚期,因为庆王的死后延了一个月余,到底还是大肆操办了起来。
王妃本来是不希望这么快办,横竖谢家的嫡女已经定下了,又不会跑。就怕皇子刚死他们楚王府就办喜事,到时候落人口舌,反倒不美。她为此进宫请示,萧淑妃特意转达了皇上的意思,让她就在五月下旬办,无需多顾忌。
王妃心里有些忐忑,便叫人快马加鞭送信到琼关问问楚王的意见。数日后,王爷回信:“遵皇兄之意即可”。
这下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王妃一面安排收拣宫中赏赐下来的东西,一面拉着郭临、昌荣,在京城的市集中闲逛。看到好的,定的要将之前差的换下,务必要求世子的婚宴完美无缺。
实际上婚宴所需的一应物品早就备齐,万无一失了。楚王府和谢家都是大家,这点东西怎么可能还用不上好的。只是王妃头一次接触到儿女婚嫁之事,心中难免有些微的惆怅。人一停下来,就容易想七想八,担心世子有了老婆忘了娘。
然而她的这些小心思,老大粗的世子压根看不出来。数月来被母妃日日念叨成亲,已经吓得他看见王妃就躲。好在昌荣心思玲珑,说不透蠢笨的大哥,便拉着母妃出门散心。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陪逛兼保镖的郭临。
皇上为了世子的婚事,也特意给身为义弟的郭临批了十天的假。也是最近大家心忧久了,难得安宁。朝堂之上,也没有人对此说什么闲言碎语。
郭临每日除了大包小包陪着王妃昌荣逛街,就是听着王妃那些想对儿子说,却又说不出口的唠叨。连听上几日,纵使是颇有修为的人,也多少有些受不了。不过再看到因为她休假而更加忙碌的金真和白子毓后,她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这日午后,王妃又在一个胡商店铺里看上一个花样新式的银杯,想给世子的婚宴全部换上。但店家说这批杯子目前仅有二十件货,再赶出来送到京城最快也要一个月。王妃赖在当场好一会儿,才不情不愿地放弃。
昌荣对这个耍孩子脾气的娘亲毫无办法,只能拉着她到城中最出名的酒家清风楼去小憩。
郭临这几日连番跟着跑,也跑出了经验。头一天便在清风楼订好了雅间,有备无患。不一会儿,三人便坐在了观景位置最好的雅间,吹着透进窗格的江风。午后的斜阳中暖暖的带着一丝丝凉气,格外的舒适闲逸。王妃顿时感觉郁结的心情疏散了不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