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老人的话,知青们又是同情又是好笑,识字当然能吃饱饭了!城里的工厂,可是只招文化人的!最低也要小学毕业!可听到老人接下来的问题,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傻了眼。
犁地?他们……不会。他们只在课本上看到过,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从来没有干过。
“那插秧呢?”
“那割稻子呢?”
“那施肥呢?”
一连串的问话,砸的知青们是头晕眼花,呐呐无言。他们能说什么,直接说他们不会?虽然他们确实不会,可就这么说出来,有点丢人啊。
见知青们沉默着答不上话,村民们唏嘘一片:“什么都不会怎么帮助我们建设啊?”
“就是,这什么都不会还来,不是闹着玩儿呢吗?”
看着村民们嫌弃的目光,知青们都有些慌乱。这……怎么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啊!他们下乡支援农村建设,这群村民们不该感恩戴德吗?这么难为他们是什么意思?他们在城里念书,怎么可能会乡下这些地里的活儿呢?
没错,在这些知青眼里,村民们问这些问题,摆明了就是为难他们!
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魏晓楠开口:“我们虽然不会,但我们可以学!”
边上几个知青们都点头。
就是!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这些东西书上都有,他们只是没有动手干过才不敢理直气壮的说他们会而已!种田能有多难?这些不识字的村民们都会,难道还能难住他们不成?
见魏晓楠开口打破了尴尬的局面,杨建军赶忙打圆场,生怕再像刚刚那样,让知青们下不来台。
“魏知青说得好!虽然知青们现在还不会,但我相信,他们在经过学习以后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话是这么说,可实际上,杨建军心里也打鼓呢!对他们村来说,这是第一批知青。可实际上,其他村在之前,就有过知青了。碍于情面,他们不好直说,但从其他村长的嘴里,杨建军隐隐悟到,这群知青可能不好管教。
如果可以,他其实不想要这群知青。他们什么都不会,却要照分粮食,甚至村里为了安置他们,还要建造知青院。
想到这儿,杨建军拿起喇叭,说道:“大伙儿知道,这知青们住的地方没有建好。这段时间,知青们就要住在咱们老乡家里了!”
杨建军歇了一口气,刚刚安静下来的村民们交头接耳,又念叨起来。
隔壁大婶碰了碰宁母的手:“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宁母皱了皱眉,有些不乐意。他家虽然条件不错,可要说多余的房间,那也没有了。家里的孩子们都是跟着他们爸妈说的呢!前两年到是想过再建两间,可后来因为旱灾那事儿,也搁置了。现在家里唯一一个空着的房间就是她闺女的了,让这群陌生的知青住她闺女的房间?宁母不愿意,再说了,指不定长清什么时候回来,到时候没地方住怎么办?
杨建军在上头也看到了村民们的不乐意,可是没有办法啊,这总不能让知青们睡大路上吧?他们南方也不像北方,听说北方睡炕,一张炕上能躺好几个人。他们南方睡得就是普通的木床,一张床至多只能睡两个大人。
歇了两分钟,杨建军重又拿起喇叭:“我是村长,我做个表率,我家腾出一间房,可以住两个男知青。”到时候让他两个孙子跟他爸妈挤挤,一张床睡两个男知青有些挤,那也只能让他们忍忍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最终看向了人群中村里干部的家属们。村长这话也挺明确了,意思就是让村里的干部们都跟他一样,做个表率,接纳知青。
宁家长子是村里会计,次子是小学老师,家境又不错,是注定躲不过的了。只是宁母心里还是不太舒服,就在这个时候,她感觉自己的手被人碰了碰。
回头一看,是谢兰兰。宁母有些惊讶,转念一想又觉得挺好:“出来看热闹的?也好,我看你最近是越来越不喜欢出来了,以前还跟那些小媳妇们聊聊,现在也不了。出来走走总比老是待在家里好。”
谢兰兰笑了笑,她跟她们没什么好聊的:“妈,你看这个……”她挑挑眉,指向那些知青,上面村长杨建国正期待的看着他们。
宁母不太愿意接纳他们,脸上也带着情绪。
“妈,大哥是村里头的干部,反正是躲不过的,不如咱们先说。”谢兰兰知道,这样是没用的,上辈子宁母也不乐意,可最终知青也还是住进来了。
宁母有些惊讶儿媳的劝说,但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说不定最后分不到他们家呢?
“妈,村长看着我们呢!”谢兰兰瞥了一眼上头,“我们要是先说,就可以挑一挑那些知青。要是真的让村长分,到时候分两个男知青到家里怎么办?到时候真是哪哪儿都不方便。”
说的也是,宁母有些犹豫,正在这个时候,隔壁的大婶打了打她的手:“我看兰兰说的对!你先挑,挑个女知青住你家可比搞两个大男人方便多了。”
两个人都劝,宁母也就不在迟疑,她举起手:“我家可以腾出一个房间,就住一个女知青。”
一个女知青……杨建军皱了皱眉,他本来想着宁家条件好,可以住两个的。算了,宁家那婶子主动带头,他不能不给面子。
“好,宁家住一个女知青!还有谁家愿意?”
这时候,也有些人回过味儿来了,剩下三个女知青很快被挑走,最后四个男知青被分别分到了三户人家。
安顿好知青,杨建国也松了一口气。总算结束了,剩下的事情就等明天吧。
第64章 :借住
如同上辈子一样,宁母挑的是最小的那个女知青钱燕卉。她长的白白嫩嫩,因为年纪小,眼里带着不知世事的懵懂。可以看出来,她初到农村,有些不适应。看到宁母和谢兰兰,她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漂亮的脸蛋上青春洋溢。
“宁婶好,这位姐姐好。”她眨巴眨巴自己的大眼睛,看向谢兰兰。她刚刚听见村长说宁家,所以她叫这个大婶宁婶肯定没错。不过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看年纪,应该是媳妇或者女儿。
宁母看着这个小姑娘,心里的不乐意少了很多。果然小二媳妇儿说的对,挑了这么个白白嫩嫩的闺女可比招惹两个大男人到家里好多了。
“走吧,婶儿带你去我家。这个是我二儿媳,你叫她兰兰姐就好了。”宁母的笑容真心很多,也和蔼许多。
“好呀,谢谢宁婶!兰兰姐。”钱燕卉笑弯了眼,甜极了。
隔壁大婶看的都忍不住觉得喜欢,谢兰兰也觉得,这个小姑娘实在可爱。尤其是那双清澈透亮的眼睛,一笑就弯的像月牙儿一般,和小禾苗儿像极了。
一路上,钱燕卉不停地张望着。农村的路边,没有城里那样的整齐好看。大部分都是土胚房,黄黄黑黑的。就连走的路,也全是土路,现在天晴还好,要是下雨天,少不得踩一脚的泥。看着看着,钱燕卉的心中生出一股恐惧来。
她,以后就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好几年吗?
她看了看宁母,只希望宁家的家境能够好一些。除了这些土胚房,她也看到了几栋泥瓦房。虽然泥瓦房还是比不上她家,可总比那些看起来就又脏又破的土房子好多了。
事出突然,宁母先前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宁长清的屋子里还放着许多她出嫁前的东西。但既然要让女知青住进来,宁母只能把东西收拾收拾搬进了自己的屋里,然后换上了干净的床单,让人住了进去。
宁长清的屋子算是宁家最好的一间房,采光好又大,里头的家具一应俱全。里面的柜子桌子之类的,还是上好的梨木做的。当年,宁家老宅很多雕刻精美的家具通通都被宁爷爷烧了。唯有几件不那么精致的普普通通的被宁爷爷留了下来,后来全都放进了他最疼爱的孙女房间里。
钱燕卉打量着这件屋子,看上去还可以,衣柜桌子之类的基本家具都有,而且不算很旧,整间屋子看上去也挺干净的。她把自己装的鼓鼓囊囊的行李袋打开,把最近要用的东西一件件放好。至于一些暂时用不上的,就不拿出来了。等知青院建好,她就要搬过去,拿出来到时候还得收拾。
快吃晚饭的时候,宁长平回来了,手里还拎着一袋子粮食:“这是钱知青的口粮,一共是六十斤,这两个月钱知青就跟我们一起吃饭。”
宁母上前接过袋子,埋怨道:“你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要不是杨婶儿叫我,我还不知道这事儿!”
宁长平也是今天去了村里才想起来这件事的,他前几天就知道了,忘了说。笑了笑:“妈,我忙忘了。”
宁母本也不是真的怪他,没说什么,把粮食放进了厨房里。不说其他的,这六十斤的粮食确实让她心里舒服了不少。旁人不愿意接受知青,也有这部分的原因。一个大活人住进来了,他们吃饭总不能让人看着吧?刚刚经历过饥荒,他们都把粮食看的比命还金贵,现在冒出来一个人要在家里白吃两个月的粮食,他们能高兴才怪了。
谢兰兰照旧做饭,虽然多了一个知青,但也就是吃往常的饭菜。高粱番薯粥,玉米面的馍馍,中午蒸的咸鱼和咸菜坛子里面掏出来的咸菜。
伴随着烟囱袅袅升起的炊烟,宁长安带着两个孩子往家走去。小禾苗儿牵着哥哥的手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偶尔一回头,就能看见目光柔和的爸爸。
一进家门,小禾苗儿就拉着哥哥迫不及待的冲进了厨房:“妈妈,小禾苗儿回来啦!”
谢兰兰亲了亲女儿软乎乎的小脸,两年过去,小禾苗儿长大了不少。个头高了,没小时候那么圆乎了,长开了不少,变得漂亮了。但总体来说,还是之前那个漂亮可爱的小丫头。一头乌黑泛着光泽的头发谢兰兰犹豫了好久,最终宁愿费点事,也舍不得剪了。
宁长安看着他们飞奔过去,无奈的摇摇头,自己把手里的两个书包放回屋里。还没进堂屋,迎面撞见一个小姑娘,宁长安一愣。
钱燕卉也是一愣,眼前这个男人一身书香气息,一点也不像是会出现在这里的人。
“你是?”
宁长安一愣之后就已经反应过来,今天在路上他听到了村民们讨论知青的事情。明白这个姑娘应该就是暂时住在他们家的知青了。他点点头:“我是宁长安。”
宁长安……钱燕卉露出一个笑容:“你好,我是钱燕卉,是来借住的知青。”
“你好。”礼貌的回了一句,宁长安侧过身,避过她,进了里屋。
后来吃饭的时候,钱燕卉才知道,原来刚刚那个男人是宁家的次子,宁婶的二儿子,而自己住的,则是宁家大女儿宁长清的房间。桌上那个看上去比较成熟稳重的男人也是宁家的大儿子,宁长平。
钱燕卉在家的时候,吃的都是细粮。现在看着桌上的饭,根本吃不下去。试着尝了一口,粗粝的口感让她皱眉,强行咽下去的时候只感觉划拉嗓子。尽管因为长途跋涉,她已经很饿了,可是看着这样一桌子饭,她还是没有胃口。索性她走的时候她妈给她带的吃的还有点,晚上就吃那个吧。心思完全不在吃的那上面的她偷偷的看宁长安,只觉得他很像学校里的学长,一个高知识分子,而不像一个农村人。
第65章 :干活第一天
吃完饭,钱燕卉就直接躲进了房间里。一边吃着她妈妈给她装在包裹里的饭,一边心头隐隐有些后悔。
她妈妈其实是不同意她下乡的,应该说,她家人都不同意。可是当时她抱着支援农村建设的伟大理想,和同学们一起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做贡献,根本听不进去家里人的话。如果说在路上时她心里只是有一些忐忑,甚至还对在农村的日子抱有期待的话,现在那些情绪通通都没有了。
想到刚刚那些农民说的犁地插秧之类的,钱燕卉咬咬唇,她妈妈说她下乡要干活的时候她还不以为意,觉得是她妈妈为了阻止她下乡才危言耸听,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后来村长也和他们说了,他们肯定是要下地干活的,女孩子也一样。钱燕卉看了看自己白皙的手,又想到路上看到的村民们那双指甲缝里还带着黑泥的手,后悔涌上心头。
她本以为自己是来教农民们认字,指导他们种田的,可结果,她们竟然要和那群村民们一起下地!
钱燕卉躺在床上,不停的想着如果自己现在在家里,应该也已经吃过饭了,然后就一家人出去散步……
其他借住在村民们家中的知青跟她的情况也差不多。赶了几天的路,路上一直吃的都是干粮。本以为今天可以刚刚吃一顿然后休息休息,却没想到村民们家里吃的粗粮他们根本吃不惯!尤其是三个年龄比较小的女知青,几乎是食不下咽。也就是年纪最大的魏晓楠好一点,勉强吃了一碗粥和一个馍馍。面对着陌生且和自己想象中一点也不一样的场面,几个知青心中都或多或少的萌生了退意。
晚上躺在床上,更是哪哪儿都不舒服,折腾了大半夜才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杨建军在田埂上等知青们过来。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着天已经大亮,却还有两个知青没到,杨建军的脸已经彻底黑了下去。
看着杨建军难看的脸色,钱燕卉在心中庆幸,幸好早上谢兰兰叫了她,否则昨晚也很晚才睡的她恐怕也得迟到。杨建军虽然生气可不会对他们怎么样,但在这么多人面前第一天就迟到多丢面子啊!
终于,迟到的两个知青姗姗来迟,是两个借住在同一家的男知青。他们也有些不好意思,脸皮微红:“对不起,村长,我们迟到了。”
毕竟是刚来,杨建军再生气也不能骂他们,因而只是不轻不重的道:“今天是第一天就算了,如果后面再这样,是要扣工分的。”
说完,就看向站在一起的十个知青:“现在人都齐了,我也正好把规矩都跟你们说说。你们到村里来,国家是不发口粮的,你们的口粮,你们要自己挣!就跟咱们的村民们一样,下地干活挣工分,然后我会根据你们的工分给你们发粮食的。”
知青们脸色一白,没想到自己竟然连吃的都要下地干活才有。似乎下乡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登时,几个家境不错的知青就在心里盘算着这次下乡家里带了多少粮票过来,够吃多久。
杨建军没在意他们在想什么,继续道:“你们现在不会种田,我会安排人教你们的。除了在地里干活,还有其他的活计,有比较轻松的,但是工分少。到时候会有人跟你们介绍的,现在你们就跟着他们去学种田吧。”
田地里,早已经有了许多村民们在干活。
知青们面面相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跟着村民们一起下了田。
等到了中午,一群知青们聚集在一起,当时就有人哭了:“我要回家!我不要再呆在这里了!”
钱燕卉年纪最小,此时也红着眼眶,一上午的劳动,让她腰酸背痛,只是教养让她没办法像那个女生一样抱怨。毕竟,当初,是她自己要下乡的。
年纪最大的魏晓楠和另一名年长的男知青劝了他们一会儿,就都散了会借住的人家吃饭去了。他们都知道,干活这么累,如果不吃饭,他们下午根本撑不下去。
这天中午,钱燕卉下定决心,要好好吃饭,即使饭再难吃,她也要忍着吃下去。可等菜端上桌,她惊讶的发现,好像还不错?中午吃的是主食是米饭,虽然米黑黑的,但闻起来意外的很香。钱燕卉试着吃了一口,虽然没有她在家里吃的精米好吃,但比起昨晚,要好上太多了。菜也不错,有新鲜的蔬菜,肉则是年前腌的咸货。钱燕卉不太吃得惯,就盯着素菜吃。
这顿饭,虽然吃的算不上有多么满足,可好歹吃饱了肚子。
谢兰兰没去上工,对于知青们第一天的狼狈并不清楚。但没过两天,她就听说了有知青晕倒在了田地里。
听说是几天没吃饭,白天还要干活,所以受不住了。
联想到钱燕卉第一天来时晚上的表现,她一下就明白了,是城里的知青们吃惯了细粮,看着一桌子粗粮就吃不下去了。而晕倒的女知青,正是被分配到一户比较穷的人家去的那个。因为穷,所以他们家的饭菜并不好。他们吃惯了,甚至还觉得香,可对于毛瑶来说,简直就是地狱。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毛瑶躺在床上,哭着喊。
魏晓楠劝了一阵没效果,便冷了脸:“别闹了!”
毛瑶的哭声静了一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