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长安看着她不自觉撅起来的嘴,偷偷笑了:“我看你中午吃的少,怎么了?不舒服?”
“没有。”谢兰兰语气不好,根本不想理他。
“哦,”宁长安应了一声,然后自顾自的说,“上午放学的时候,有个小孩子摔了一跤,头摔破了,有点严重。是钱知青班上的,她不知道怎么办,校长也不在。我就让她看着其他被吓到的孩子,然后我把那孩子送去卫生所了。刚刚我俩也就是在门口才刚刚碰见的,我也没想到这么巧。”
不得不说,宁长安这么解释了一下,谢兰兰心里舒服多了。
宁长安要是不说,她只以为他们是从学校一路一起走回来的呢。原来也只是在门口碰见了而已,而且,确实是有特殊情况。
心里舒服了,谢兰兰撅起的嘴微微上扬,但出口的话里却轻飘飘的:“谁要知道你干什么去了?”
宁长安闷笑一声,也不拆穿她:“好了,睡觉吧。”
心里没了事,谢兰兰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宁长安看着她安静的脸,心里感叹:能让她吃一回醋可真是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了,也就这一次!
知青院里,钱燕卉躺在床上,心里着实不太平静。
今天宁家的菜,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她以前在家的时候,也吃过海鲜,但都是一点点,一家人一道菜,也就是尝个鲜而已。可宁家,今天足足做了一桌子。而且,她以前在宁家,可没见过这么多。她仔细回想了一下,也就吃过几次鸡蛋紫菜汤,一次腌鱼,一次虾皮粥而已。之前她就觉得那个腌鱼味道有点不太一样,现在看来,应该是海里的鱼。
宁家的条件好她是知道的,可是条件再好,也不该能有这么多海鲜才是。村长家条件也好,村子里条件好的不止宁家一家,怎么就宁家有海鲜吃?看来一定是宁家有什么特殊的渠道。
而且,自己在宁家住的时候,宁家也一直都在防备她。至于到底是谁在防备她,钱燕卉心里很快就浮起一个影子。
这时,同屋的女知青好奇的问道:“燕卉,你今天中午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啊?”
钱燕卉没有再想下去,苦着脸一副很累的样子:“你不知道啊,今天中午我班上有个孩子摔倒了。”
“摔倒了?”女知青吃了一惊,“严不严重?”
钱燕卉摇了摇头:“不算太严重,但头磕破了,流了血。”
女知青“啊”了一声:“那怎么办啊?”
钱燕卉眼里闪过一丝不耐烦,但还是继续跟她说话:“宁老师把那个孩子送去卫生所去了,我在学校里看着其他的孩子,免得再有和他一样摔倒的。”
女知青“啧”了一声:“宁老师还挺好的嘛!还帮你把孩子送去卫生所了,是知道你有点害怕吧。”
钱燕卉连忙道:“哪有……”
第97章
日子过得太快,没两个月,又是新的一年。
这个年,让村子里又热闹了起来。这几年风气都有点不太对劲,平时大家做事说话都小心翼翼的,生怕犯了忌讳。也就是过年,才能正大光明的热闹热闹。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的吃食,虽然这年头好吃的不多,可村子里依然飘着一股子食物的香味。
趁着这股子香气,老房子那边,曲爷爷把偷偷藏起来的一点吃食也拿了出来。
也是不久之前,曲爷爷才知道,原来村子里有一个人,竟然是他从前的老兵。那天曲爷爷来的时候他就认出了曲爷爷是他曾经的老首长,但是当时形势严峻,他就没说出来。就是家里的老婆子,他都没说。
而且他年纪大了,以前在战场上受了伤,行动不方便。要是他来找曲爷爷,难免会被别人看见。他家里就老两口,两个儿子都在死在了战场上,现在唯一的一个孙子,也当兵去了。所以现在趁着孙子过年回来的这几天,他让孙子拿了点粮食过来。
曲爷爷本来是不想收的,要是让别人发现了,他也就算了,却不愿意连累老兵。可那个年轻人是个轴的,也不说话,就在那里站着。曲正阳没办法,只能收了下来。
心里更是无比感动,这个时候,能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来帮助他,也就是他们了。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当初刚刚出事的时候,他想把孙女寄养在战友家。可和他关系好的战友不是和他一样身陷囹圄,就是根本不愿意。现在,一个早就退伍的老兵,却给他最大的帮助。
这个年,曲正阳过得也是心里热乎乎的。
这两天因为过年了,村子里养的猪也宰了吃肉了,所以畜生棚不需要再打扫。万月歇在家里,几乎是躺在床上就下不来了。她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很,打扫畜生棚虽然比下地干活轻松些,但也不是个舒服的活儿。平时靠着一口气她还能撑着,现在一下子停了下来,她反倒是撑不住了。
见曲正阳拿了个麻袋回来,她坐在床上问了一句:“这是什么东西?”
曲正阳把老兵的事情和她说了,万月也不由得感叹一声老兵真是个好人。
曲正阳把麻袋里的东西一样样的拿出来,到最后,已经是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只见先是一个盆儿,里头装着蒸好的包子馒头饺子之类的,全都是白面的。老兵有国家补贴,两个儿子每个月都有补贴,平时老两口也没地方花。这次他们用孙子当借口,一下子买了很多白面,做了许多包子馒头之类的,一大半都送了过来。现在正是天冷的时候,东西多点也能放。
而且,他们考虑到了老首长和别的人住在一起,肯定不好做,所以送过来的都是做好蒸熟的,只要热一热就能吃。曲正阳拿出来的时候,还有些温热。他把门窗关好,从盆儿里拿了一个包子给万月,又递给孙女一个,末了,自己也拿了一个包子吃起来。
包子是肉馅儿的,特别实惠,馅儿占了包子的一大半,皮儿薄得很。吃了小半年的糠麸,再吃到这个白面包子,三人都觉得美味无比。曲正阳狼吞虎咽的吃完一个,又吃了一个馒头,还想吃,但又忍住了。只是把盆儿放到了床边,让万月和曲曼丽想吃就拿,他自己去看麻袋里还有什么。
曲正阳又从里头拿出了药油,雪花膏之类的东西。这些都是实用的,药油他们一把年纪了,干活的时候难免不小心扭到哪儿,用药油按一按揉一揉会好很多。他们冬天一大早的就要去干活儿,脸被冻得生疼。他倒是还好,本来就皮糙肉厚的,曲曼丽待在屋里不出去也还好。就是万月,她皮肤嫩一些,脸上很多小口子,洗脸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疼。
最后拿出来的,是一床厚厚的棉花被。外面用陈年老旧的絮裹了一层,里面才是白花花新打出来的棉花。就算是有人把棉被拆开了,也只能看到外面,根本想不到里头还有一层。
曲正阳拿着被子久久不能言语。
老兵一家不仅帮了他们,还方方面面替他们考虑到了。各种细节都办的周全的很,一点破绽也没有。经历过一次,才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可贵。曲正阳下定决心,以后要是有机会能回去,一定要提拔老兵的孙子。刚刚那个年轻人,他看着,身姿挺拔,是个好苗子!
这个年,本来应该惨淡,却因为老兵一家人的好心,让他们也过得有滋有味。
万月本来就是身子虚,又累的太过。现在吃了点好的,又休息了些日子,也能下床了。但她的腰也还是被搞坏了,吃力了腰就会疼。
老兵送的东西实在是不少,所以一直到年后他们重新去上工了,依然还有剩了。不过这也是他们一直不怎么舍得吃,每天还是煮点粥,然后就着包子馒头的吃。不然就是再多,也吃完了。
每次吃的时候,他们都关紧了门窗,因为年久失修,门窗难免透风。他们怕味道散出去叫隔壁的人发现了,每次都拿了布条把门框的缝隙堵的死死的。说起隔壁,几个月下来,他们的接触也不是很多。那几个男人,曲正阳很是不喜。他是个军人,又阅人无数,一看就知道那几个男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那个女人,看上去挺不错的。但为了避免麻烦,曲正阳也没有和那个女人多接近。
想到这里,曲正阳忍不住苦笑。他最终,也还是对着现实低了头。
曲曼丽长大了一岁,也能帮着做更多的事情了。做饭什么的基本上也接手了,但是冬天的衣服,曲奶奶还是不许她洗。只准备等到了夏天,就两件汗衣,可以让她洗。
曲曼丽看着爷爷奶奶这么辛苦,早就盼望着能多分担一点,只恨不得自己能一下子长成大人。
第98章
年后,村子里又来了一群人。
上次谢兰兰为了躲曲曼丽特意带着宁明睿去谢家躲了几天,这次倒是不需要了。所以,她也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群人的惨状。
一共是七个人,三男三女,一个半大小子。七个人无疑都十分憔悴,看着衣服也脏兮兮的,只挎着一个小布包。其中似乎是有两对夫妻,只是让人奇怪的是,那个半大小子和六个大人都很生疏的样子,不像是哪个人的孩子。虽说曲曼丽也是孩子,可她是被曲正阳带下来的,跟其他孩子是不太一样的。
照例是一次会议。
村子里的人大多淳朴又善良,对着曲正阳他们只是不接触,却也没有故意为难的。所以会议对他们来说,并不像平时看热闹那样。反倒,如果不是强制了要来观看,估计一半人都会选择不来。当然了,也免不了会有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者是心里阴暗的,喜欢看这样的场景。
会议开场是一番老生常谈的话,不知道说过多少遍,村民们都不太感兴趣。但他们不得不假装认真的听着,在适当的时候鼓掌。
村长又说了一通,这才满意。然后吩咐底下的人一些事后,就离开了。
台下,一个人窜了出来,紧跟着社长离开的方向追了过去。在一众散开的村民里,并不显眼。
杨建军照例把这群人带到了老房子那里,老房子多的是,就是再来几十个人都住的下。
“这就是你们住的地方了。”杨建军指了指面前的房子,又指了指隔壁,“先前来了一批人,和你们一样的,住在隔壁。”
七个人里头,半大小子始终一个字没说过,只看着听着,那两对夫妻也都没说什么。就那个女人,很有些没眼色。
她瞪大眼,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我们就住这个地方?”
杨建军看了她一眼,不满的道:“不然呢?你想住哪儿?”
看她还想说话,杨建军不耐烦的沉下脸:“猪圈旁边还有个小屋子,要不你去住那儿?”
猪圈旁边的小屋子?一听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地方,猪圈旁边肯定是又臭又脏的。女人闭了嘴,不说话了。这个房子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想来也知道比猪圈好的多。
对于听话懂事的,杨建军不介意稍微照顾一点。比如曲正阳来求他,他就给万月安排了个不那么累的活计。但像这种还认不清自己身份,想找事儿的,杨建军可不惯着他们。
接下来,就是分住处了。
杨建军看向那两对夫妻:“你们两个就分别去住那两个小房间吧。”
至于剩下来这一男一女并一个孩子,不如叫他们住大屋算了?
杨建军还没想好,就听见旁边一个女人颤抖的声音:“言言?”
一直没有任何反应的半大小子一下子抬起了头,表情激动:“妈!”
女人正是第一批和曲家人一起来的大学教授,她看着激动的少年,终于确定了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她本来只是看着身影觉得眼熟,试探着喊了一声,却又觉得儿子不可能会出现在这里,没想到竟然真的是的。
女人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一下子落了下来。儿子怎么会来这里?那个禽兽,竟然连个孩子也不放过吗?
被称作“言言”的少年,也是控制不住的掉下了眼泪。他从来不敢奢望,能够碰见妈妈。他看着眼前熟悉的女人,却害怕是幻觉,犹豫着不敢上前。
女人却再也忍不住,一把冲过来把儿子抱进了怀里。
杨建军看着母子重逢的一幕,有些惊讶又有些触动,脑子一转,有了主意。
“好了,别哭了。”他打断了母子二人的凝望,“你们是母子俩是吗?那王雯你就从那里搬出来吧,和柴良言还有她一起住吧。”
杨建军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先前那个对房子表示不满的女人。然后又看向剩下的那个男人:“你去隔壁,跟先前的两个男人住一起。”
大家当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当然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杨建军点了点头:“粮食待会儿会有人给你们送过来的。”然后就离开了。
王雯这段时间一直跟两个男人住在一起,哪哪儿都不方便。更何况,那两个男人都不是好的。不会注意避嫌也就算了,甚至还偷偷的想占她便宜。王雯一直没让他们得逞,但也被恶心的够呛。现在能搬出来,还是和儿子一起住,当然是高兴极了。
而柴良言,此时看见了妈妈,即使是在陌生的地方,也不觉得害怕了。赶紧帮着妈妈搬东西,其实也就两件衣服,其余也没什么好搬得。
把衣服拿过来,王雯拉着儿子的手,母子俩先是抱头痛哭了一番,然后才擦干了眼泪叙话。
“言言,你怎么也来了?你爸爸呢?”王雯心疼的摸着儿子的脸,不过几个月,当初圆润的儿子就瘦了这么多。
柴良言听到妈妈提起爸爸,强忍着伤心道:“爸爸本来和我一起的。但中途,我们两个被分开了,现在爸爸去了哪里我也不知道。”
王雯听了又是难过又是心疼,有心想问一问儿子是不是丈夫举报了她,话到嘴边转了几转,最终还是没有问出来。
“没事儿,你爸聪明又能干,一个人肯定没事儿的。”
说着说着,王雯的眼角又湿了。丈夫的确是聪明,可就是个文弱书生,从来没过过啥苦日子,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撑过来。
第99章
另一个女人看着母子俩的样子,不耐烦的同时又有些羡慕。这个时候,能和亲人在一起,别的不说,起码心里头有个盼头了。
多少人,不是因为身体上撑不过去,而是因为心理上的打击,不想撑过去。只想着都这样了,那还不如死了算了。有个相互扶持的人在身边,就是再苦再累,也不怕了。
王雯也是这么想的。
本来这半年几乎要摧毁她所有的坚持,要不是心里还记挂着丈夫和儿子,她早就寻死去了。家里三个人都被牵连处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留下四个老人听闻这样的噩耗,也不知道该有多伤心。愧疚和痛苦沉沉的压在她的心上,让她几乎要撑不过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