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不忿,可是面上,钱燕卉却要忍着不能透出一点点的不对劲。宁长安本就已经对她不满了,现在,她更不能露出什么马脚。
经过今天这一出,钱燕卉也明白,是自己操之过急了。毕竟宁长安不是一般的男人,如果宁长安真的像一般的男人一样,看着漂亮的女人就移不开眼,那她也不会看上他了。这么一想,钱燕卉又觉得心气顺了顺,也不那么急躁了。
反正,看样子她待在小杨村的日子还长着呢。她徐徐图之就好,太过着急反而得不偿失,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这么一想,钱燕卉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没有刻意接近宁长安,甚至明白宁长安避着她,轻易不往宁长安很前凑。
宁长安看着她仿佛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心里的防备更浓了。他不觉得,自己的感觉是错的,也不觉得,钱燕卉是真的放弃了。他只想,是不是钱燕卉又想出了什么别的点子。
躲着钱燕卉几天以后,宁长安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只能渐渐地和钱燕卉又恢复了正常工作上的交流,但更多是一句都没有了。
倒是谢兰兰,看宁长安这样子,好笑的宽慰他:“你自己心里没有那种心思就行了,她怎么想的,你又哪里能管得住呢?”
宁长安皱着眉,实在是这种被盯着的感觉太不好了。明知道身边有个人对自己有企图,可是却拿她没办法,甚至说都不能说,这样太憋屈了。
谢兰兰拍拍他的肩,其实谢兰兰心里也不好受。这有个女人盯着自己的丈夫,拿她没办法还天天看着她和丈夫待在一起,这哪个女人受得了?好在她相信宁长安,不然恐怕他们家现在就已经鸡飞狗跳了。
现在也确实没有好办法,只能自己小心防备着点了。
话说宁长安和谢兰兰小夫妻俩不好受,那头的宁母心里更不好受。
自从听了王家大婶说的话以后,宁母就一直魂不守舍的。她当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做出对不起儿媳妇的事情。毕竟儿子对媳妇的喜欢,那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王家那个小孙子有口无心?还是只是巧合?又或是有什么隐情?可偏偏,这样的事情她连个能说的人都没有。
宁父看出了老妻有心事,问了两句后,他心里不觉得有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会是那种人,看着宁母纠结的样子就道:“长安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你要是真不放心,问问长安就是了。要我说,那肯定不是真的。”
听着宁父肯定的口吻,宁母心里稍稍松了松,又追问:“你怎么这么肯定,一点都不怀疑?”
宁父笑了,指了指宁长安的屋子:“要真有什么,他俩能这么安静?早闹起来了。”
宁母皱了皱眉:“小二媳妇应该是不知道的。”
宁父笑自己的老妻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这么天真:“那天王家婶子是在哪儿和你说的?是在家吧?这么点地方,你们说什么,小二媳妇听不见?那天晚上,小二媳妇明显脸色就不对劲了。”
这宁母还真是没想到,现在回想一下,还真是这样。一下子心里就松了一口气,但是很快,宁母就又不高兴了。
儿子没和儿媳闹起来,说明这事儿不是她想的那样,这当然是好了。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卉卉,为什么会和儿子抱在一起?
钱燕卉自从到了宁家,宁母就一直很喜欢她。要说把她往这方面想,宁母是真的不愿意。可是,宁母不得不这么想,毕竟,她再喜欢钱燕卉,也不想让钱燕卉破坏儿子的婚姻。
第二天,宁母还真的找了宁长安问。宁长安也没替钱燕卉瞒着,直接就说了,是钱燕卉故意往他怀里倒得。
宁母本还想替钱燕卉辩解辩解,也是想劝劝自己,没想到宁长安一句话就叫她说不出话来了。
“妈,我难道是傻子吗?”
确实,宁长安四十岁的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会看错呢?宁母再也找不到借口,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宁长安也没再说什么,他知道,他妈心里是最不好过的。这段时间,他妈几乎是把钱燕卉当成闺女看的,结果这个闺女对着她已经结婚孩子都十几岁的儿子起了心思,这让她怎么受得了?
如宁长安所想,宁母想通了整件事以后,连着好多天都蔫蔫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她后来在宁长安走后想了想,觉得好似事情早就已经有了苗头。钱燕卉还在家里的那段时间,好像就特别喜欢听她说长安的事情。后来,时常来家里,好像每次留下来吃饭的时候,长安都在。再然后,她进了学校,离长安越来越近。
原本,宁母还对钱燕卉进了学校很是为她高兴,还特意嘱咐了宁长安要好好照顾照顾她。现在这么一想,只觉得不寒而栗。
对着谢兰兰的愧疚,对着钱燕卉的生气,让宁母萎靡了好一阵。
要是早知道这样,宁母宁愿家里来一个大男人,也不愿意挑了钱燕卉来家里住。
乔莺莺不知道怎么回事,还问了两句。倒是宁长平应该是知道一点,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乔莺莺后来再也没提过。
一直等着宁母自己缓过来,在家里,绝口不提钱燕卉的名字。不像之前,总记挂着,让人来家里吃顿饭。
钱燕卉再想来家里,宁母也是不冷不淡的,连话都不愿意和她说了。钱燕卉是个聪明的人,看着宁母的样子,就知道她必然是知道了。顺了两次见宁母没什么反应以后,索性也就不来了。宁母见她这样,心底最后一丝疑惑也消失了,只当做从此以后都没认识过钱燕卉。
也就是这个时候,谢兰兰突然想了起来,上辈子,莫不是也是这样?钱燕卉后来和宁家一点联系也没有,也是因为她对宁长安的心思被宁家人发现了?
越想越觉得是这样,只是上辈子她没注意过这些,现在也不能确定了。
第140章
因着这个怀疑,谢兰兰好几天都不高兴,宁家的气氛也不是很好。马上就是端午节了,宁长安想了想,拉着谢兰兰去了县城里,置办点端午节要的东西,也散散心。
因为前几年的事情,县城里可谓是人人自危,连供销社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现在这几年缓过来一点了,但仍然没有太大好转。谢兰兰他们进供销社的时候,竟然都没看见什么人。
因为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即使进来的是一对穿着简朴,看上去就知道是农村人的夫妻,售货员也还是给了个笑脸。要是换做以前,除非结账,否则对于这样的人,她们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她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除开一开始的笑脸,也没有其他的动静了。任由宁长安和谢兰兰随便看。
小杨村的习俗,端午节的时候是要吃粽子的。粽子包起来也是有讲究的,要用荷叶包。里面用的是糯米,馅儿一般是枣子,桂圆,红豆之类的。也有肉馅儿,但是小杨村这边,还是习惯吃甜口的。
这是讲究人家的,也有家里条件不好的,就用点糯米混点红糖包,也就算是甜的吃过了。毕竟,小杨村这边,没什么人种桂圆枣子之类的,这种果子都是要买的。红豆倒是有的,但也很少,一般是秋收,留不到来年端午的。
宁长安和谢兰兰两个人在供销社逛了一圈,却没看见有桂圆枣子之类的卖。问了售货员以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来迟了,早就卖光了。
兴许是因为人少,售货员也乐意跟他们多说两句:“这几年来的本来就少,一般来了以后一天就没了,像你们今天来的,就太迟了。要是想要,那一个星期前就该来买的。”
竟然是这样,宁长安想了想,也回过味儿来了。这几年知青不停地下乡,从一开始的鼓励到后来的几乎是强迫,也能了解到是国家的粮食吃紧了。这样一来,农村也多是种的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而不是这类果子。种的少,分下来的自然也就少了。
谢兰兰本来对着来买东西还提起点兴趣,现在见东西没买到,心里也不大高兴。本来就不怎么高兴了,现在更是觉得扫兴。
宁长安见她这样,神秘兮兮的带着她穿过了好几个巷子,才停了下来。
谢兰兰看了看周围,巷子安静幽长,但这是县城里很普通的一个巷子,她不知道这有什么稀奇的。
她看向宁长安,宁长安却示意她别着急。确定了身后没有人跟着以后,带着她插进了以后拐弯处,顿时,谢兰兰就看见了好几个人。
他们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站着,有的人面前放着麻袋或是口袋,有的人面前什么都没放,但同样的是,他们的神情都是警惕的。见宁长安和谢兰兰进来,他们都是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番,然后又放松下来。
没过一会儿,一个穿着灰色褂子的男人走了过来:“想换什么东西吗?”
宁长安笑着点点头,跟他一副十分熟稔的样子:“是啊,这不是马上就要端午了么?就想着看看有没有桂圆枣子之类的,老张你有么?要是有的话,我拿糯米跟你换怎么样?”
那个被他称作老张的人笑眯眯的:“有,当然有了,走,去我家,我给你拿去。”
谢兰兰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跟着宁长安又出了巷子。他们跟在老张的后头,往一处房子里走。最后,老张停下了脚步,进了屋里,他们两个人则在外面等着。
也就是等着的这段时间,谢兰兰听宁长安解释,才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在找这个老张买桂圆和枣子,只不过现在的形势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所以他们只说是换。说是老张,其实宁长安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也不过是随口扯得罢了。这个地方,每天都有很多像老张这样的人,等着别人从他们手上买东西。因为这是见不得人的,公安知道了会来抓的,所以,这里也叫做黑市。
这里卖东西的人很多,种类也多,什么都有,比供销社的东西都丰富。但是也需要碰运气,有的时候,就没有。在这里,买东西比供销社要贵一点,但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要票。城里人买东西都是要票的,一些人家有钱但是没票的,想吃什么就会来这里买。反正他们都有钱,贵一点不打紧,只要能买到就好了。
不过在这里,也有风险。公安一直盯着的,时不时的就会过来查,也有人举报。所以宁长安和谢兰兰进来的时候,大家都盯着看。后来见是一对夫妻,就放松下来了。因为夫妻两个,是公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有的人虽然是卖东西,但手上是什么都不拿的。要是生意谈拢了,就带着人去拿。就比如今天这个老张。
谢兰兰听了,也明白了。私人买卖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允许,但是富贵险中求,为了钱,总有人会做的。
两个人说着说着,老张也从屋子里把东西拿出来了。他们站在院子里,大门紧闭,为了防止突然有人进来,还特意上了栓。
宁长安把准备好的钱递过去,老张数了数,满意的把用布袋子装好的三斤桂圆三斤枣子和四斤红豆递给了宁长安。
拿到了东西,宁长安又问,还有没有糯米和红糖。家里的糯米还有,但是做完这一顿糯米,估计就不剩了。红糖也快没有了,如果老张有的话,就一起买了。
老张眉开眼笑的连连点头:“我这里啊,什么都有。”
说着,就又进了屋子里。
后来回去的路上,谢兰兰算了算,这些东西算着比起供销社大概每斤贵了七毛钱左右。算上票,也贵了差不多三毛钱。也不算太多,他们还是能吃的起的。
买完东西,宁长安又带着谢兰兰去国营饭店吃了一顿好吃的,然后两个人又在城里赚了好一圈。
这样,谢兰兰确实觉得神清气爽了很多。
第141章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的,宁长平就把早就准备好的艾枝在家里的每道门上都插了两只。这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有的地方还有划龙舟这样的习俗,但是小杨村倒是没见过。
家家户户都包起了粽子,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甜香味。宁家之前特意准备了不少材料,今天做的粽子种类多,数量也不少。
负责包粽子的是宁父和宁母,谢兰兰和乔莺莺给他们打下手。说来也奇怪,宁父不会做饭,更是秉持着君子远包厨的想法,很少进厨房。可偏偏,每年端午的时候宁父都会亲自下厨包粽子。而且你别说,宁父包的粽子竟然是比宁母包的还要更好些。
谢兰兰也曾好奇过,问了宁长安,可最终也没问出什么东西来。好像宁长安也不太清楚,谢兰兰又不好去问宁父或是宁母,只能把这个疑惑埋进心里。
这个端午节,又是宁父照例下厨包粽子,就连宁母,大多也是在旁边给他递东西。宁父自己包的很漂亮,看宁母包的,总觉得不够好看,就时常嫌弃。宁母好笑又好气,索性不包了。按照她的话来说,就是累死这个老头子,让他嘚瑟。
宁父才不在意宁母的话,手里拿着已经在水中煮过的荷叶,悠哉悠哉的包着粽子。那荷叶在他手中格外听话,由着他怎么折,将那白生生的糯米包裹起来,一点儿也不漏。
他包了大概五六个,宁母就把包好的粽子放进谢兰兰已经烧好的水里,然后在锅里慢慢蒸熟。
宁家每年包的粽子个头都大,是冲着当饭吃的目的去的,一般像宁长安这样的成年男人,两个就够够的了。谢兰兰,一般只吃一个就饱了。像小禾苗儿这样的小姑娘,半个就差不多了。
因为大,所以里面放的馅儿也不少,这样吃起来来好吃,有味道。这馅儿也是宁父亲自调的,别人都做不出这个味道,就连宁母都不行。所以每年,宁父包的粽子都格外受宁家人欢迎。
今年,谢兰兰想着老房子的王雯,特意多买了点糯米和材料,就是为了让宁父多包几个,然后送去叫王雯他们也尝尝。谢兰兰若是往那边走,那一准儿今天下午就叫人传遍了整个村子。可小禾苗儿就不一样了,她人小灵活,轻易不会被人看见。
小禾苗儿和柴良言的关系一日好过一日,听妈妈这么说,眉开眼笑的揽下了这个活儿,蹦蹦跳跳的往老房子那儿跑过去了。
就算谢兰兰不说,其实小禾苗儿也有这样的想法。她知道王姨和良言哥哥平时吃的都很不好,爷爷包的粽子一向好吃,她本来也想送一点给他们尝尝的。只不过谢兰兰不说,她可能拿过去的就少一些了。不想现在,妈妈给她塞了个布袋子,里面足足装了五个呢!
六个,谢兰兰也是仔细算了的。王雯和她差不多,得吃一个,一个屋子里同住的另一个人,避的开别人,总避不过她,也得给她尝一个。俗话说得好,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柴良言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差不多也得吃个两个左右的。至于剩下的那两个,就是给他们晚上吃的了。
谢兰兰知道他们一年到头的吃的都是那些糠麸之类的,那东西只能填饱肚子,却不好吃。她送两个粽子过去,不说给他们解馋了,总让她们甜甜嘴。
那头,王雯收到小禾苗儿送过来的粽子,也很是惊喜。今天是端午,村长特意说了,只要他们把活儿干完了,就可以回去了。因此,王雯和姚叶两个人互帮互助着,尽早的把活儿干完了,现在正在屋子里歇着。
王雯本想留小禾苗儿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一想这儿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让人瞧见了还麻烦,就让小禾苗儿回去了。
等小禾苗儿走了,王雯拆开布袋子,一股香喷喷的甜味儿扑鼻而来。
姚叶眼睛一亮:“王姐,好香啊!”
王雯往袋子里一打量,就知道谢兰兰这是把姚叶也考虑进去了,心里很是感动。她拿了一个粽子递给了姚叶:“吃吧。”
姚叶道谢之后接过粽子,迫不及待的就要吃了。一打开外面的粽叶,香味儿更浓,姚叶顾不得刚出锅的粽子还有点烫嘴,一口咬了下去。
王雯笑着看她,看她吃的香甜,自己也拆了一个粽子捧着吃了起来。
姚叶狠狠地咬了两口,许久没有被满足过得口舌在这一刻终于再次享受到了美味。因为馅儿多,她只咬了两口,就露出了里面的枣子,红彤彤的,好看又好吃。
“王姐,这是谢姐给你送的吗?”
王雯吃的比起姚叶就显得斯文的多,虽然她也馋了很久,但她依然小口小口的细嚼慢咽。她对着姚叶点头:“是谢姐送过来的,刚刚那个姑娘,是谢姐的女儿。”
姚叶了然的点点头,她听王雯说过小禾苗儿。但从来没见过。今天是头一回见,下次就认得了。她没把注意力放在小禾苗儿身上,此刻,她满心都是粽子。一边吃着,她一边羡慕道:“王姐,谢姐对你可真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