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娇先是和如雪说了两句话,然后问春燕在招待所住的怎么样。
春燕老实的点点头,说还可以。
其实现在招待所的条件确实还可以,因为现在很多考生都住在招待所里。为了方便,也是为了多挣点钱,招待所里的厨房都成了开放厨房。
只要给点钱,家长就可以进去用厨房里的东西。比如给孩子们烧掉热水啊,不想去国营饭店,自己在厨房给孩子们做点吃的啊,这些都可以。
春燕妈就用了三毛钱,获得了厨房的使用权。高考这两天里,她都可以在厨房里给春燕做饭烧热水。虽然肉疼,但是春燕妈仔细想想,觉得也是值得的。
没等多久,考场开了,顿时,考生们一窝蜂的往里挤。宁明娇和春燕几个,自己明明没挤,硬生生被别人带了进去。
等到宁明娇回过神来的时候,头发都被挤的半散了。
找到了自己的考场,宁明娇进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头发重新扎了一下。
打量一下周围,考生总共有三十个人。年轻的,有像宁明娇这样,十几岁的男孩女孩;年纪大的,也有看上去四十多的,只有一个,是个男人。更多的,也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大部分都是知青。
不管年龄多大,这些人脸上无一例外的,都带着紧张。这是改变他们人生唯一的机会,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宁明娇心态还算平稳,也被感染到了几分。明明离开家的时候就准备好了东西,还是又在考场里检查了一遍。
进了考场大概十几分钟,监考的老师就走了进来。
声音严肃的说了一遍一定要遵守考场纪律以后,就开始分发试卷。
第一场考的是语文。
宁明睿报的是理科,宁明娇和如雪报考的也是理科,春燕报考的文科。不过不管报考的是文科还是理科,第一场考的都是语文就是了。
然后下午是数学。从明天开始,他们考的科目就不一样了。理科考物理和生化,文科考政史和地理。至于报考外语的,和文科生一起考文科,然后在第三天加考一场外语考试。
语文这种科目,就没有不会的。不管学习如何,总能写上几个字。所以上午出来的考生们,心态大多平稳,没有崩溃的。
但是下午可就不一样了。
数学,虽然在第一年放宽了难度,但是依旧难倒了一大批的学生。
前面都还好,出卷老师也考虑到了大家的情况,出的全是基础题。后面却一连出了三道难题用来拉分,筛选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少人做到最后三道题的时候,都崩溃了。
不过这也算是出卷老师的仁慈了,好歹有了前面的基础题打底,即使考不上大学,分数也不会太难看。
宁明娇做了一下最后三道题,发现都是辅导书上的题目,自己都做过了,便毫不犹豫的写下了答案。
而这套辅导书,宁明棋,宁明睿,如雪和春燕都做过。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应该都能做的出来。
两天考试,很快就过去了。
不少人出考场的时候,面如死灰。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这么多年没看过书,几个月的时间,并不能让他们看完所有的书。更何况,还有人没有书,只是不死心来碰个运气的。
面如死灰都是心态好的了,还有些人,直接就要考场门口,哭的声嘶力竭。有觉得一下子压力消散,发泄情绪的。也有觉得自己考的不好,难过伤心的。
不过这些都和宁明娇他们没什么关系了。虽然题目在宁明娇看来不算难,但是心情紧张造成的疲惫,却是没有办法消散的。
第253章
最后一天下午回家的时候,谢兰兰没有问他们考的怎么样。毕竟,就算照上辈子来说,成绩也不会差的。
而且两个孩子都很累的样子,谢兰兰让他们赶紧回自己屋里睡一会儿去了。不过看这饱满的精神,应该是没有大问题的。
看着他们进了屋里,谢兰兰转身去了厨房。这两天他们都辛苦了,她晚上做点好吃的给他们补补。
熬了鸡丝粥,做了麻辣鸡,凉拌了点黄瓜和莴笋,然后还给他们一人煮了一个鸡蛋。
但其实,宁明睿和宁明娇根本没睡,没过一会儿就从屋里出来了。他们本来也并不觉得高考有特别紧张,只不过因为来来回回的在考场和家之间奔波,所以才会觉得疲惫。
而且考场的条件并不算很好,这两天又热,他们在考场,一个个热的汗流浃背的。更加上,一出汗,考场里的味道也不太好闻。
如此种种的身心折磨加在一起,这才让谢兰兰觉得他们很累。回来休息了一会儿,喝两口水,其实也就好了。
看谢兰兰做饭还有一会儿,宁明睿和宁明娇就先洗了个澡。
大锅谢兰兰在煮粥,宁明睿用炉子给妹妹烧水,自己直接用的井水冲的。虽然有点凉,但不得不说,在夏天,是真的痛快。
等到两个人都收拾好了,谢兰兰就让他们赶紧吃饭。
饭桌上,宁长安问他们感觉自己考的怎么样。
之前为了避免他们紧张,宁长安和谢兰兰都是一句没问的,只让他们好好休息。虽然,宁长安和谢兰兰都觉得,他们俩根本不紧张。
宁明睿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声音和平时说话没有什么区别:“考的还可以,基本上没有不会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要是让其他考生听到,只怕吐血的心都有了。
没有不会的?难道还能考满分不成?
宁明娇不像宁明睿这样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但是明显也没有太在意。
“和哥哥差不多吧,应该能考上京城大学。”
宁长安点了点头,也没有多问。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春燕家里和路家。
春燕奶奶看了看春燕的表情,看上去没有什么大变化,这是考的不错了?但是春燕奶奶也没问,准备先让她休息休息。瞧瞧,这几天在招待所,待的都瘦了。
还是春燕看奶奶憋着的样子,自己说的:“奶奶,我考的应该还不错,考上大学应该是没问题的。”
春燕奶奶听了连连点头:“好,那就好那就好。”
春燕见奶奶高兴,自己也笑了。说起来,能考的好其实还要感谢娇娇呢!有两道题目都是后来娇娇给她的那本辅导书上的原题,如果不是看了,她不一定能做出来。
路家那边,路宏量对于如雪到底能不能考上,其实并不太在意。
他的内心,很矛盾。
如果如雪考上了,那肯定要去京城的大学。那他要跟着去吗?雅雅,也在那个城市。曾经发过誓,再也不去那里,可现在,还是心动了。
如果如雪没考上,那也不打紧。反正他这辈子也挣了不少钱了,之前如雪在源水县这个小县城里轻轻松松的活一辈子是够了。
这么一想,路宏量把心思放坦。走一步看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还早呢,没必要想这么多。
晚饭的时候,路宏量还是问了一句:“如雪,你觉得考的怎么样?”
如雪自觉考的不错,也是这么和路宏量说的:“考的不错,好几道题目,妈妈寄过来的辅导书上都有。”
听如雪这么一说,路宏量也没有再问了。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了。
现在的志愿,是在高考分数出来前就要填好的,这就非常考验考生们估分的能力了。不过好在,答案很快就出来了,宁长安也托人拿到了一份。
四门考试,一门一百分,总共加在一起就是四百分。
宁明娇和宁明睿宁明棋,如雪选的都是理科,就不用担心文科政史的简答题分数出入大。但是语文作文是个变数,数学和物理的步骤也有可能扣分。保险估计,还是要多扣几分的。
这么一算,宁明娇和宁明睿都觉得,自己的分数应该在380左右。如雪稍微低一点,370这样。而事实上,这三个人的分数,都已经是极高的了。
谢兰兰听到他们的估分,都吓了一跳。宁长安有些惊讶,不过倒也没有怀疑。
至于宁明棋,他的分数就没有宁明睿他们那么逆天了。大概在310左右,不过这也是不错的分数了。
春燕考的是文科,有的地方扣分没办法算。她是个稳妥的性子,对了半天的答案,最后给自己的估分是350左右。
这个分数也不低,毕竟一些简答题之类的题目,写的再好总是要扣两分的。文科的分数本来就因为科目的不同特性要低理科一点,这个分数虽然看上去比宁明娇他们低上二三十分,实际上也不少。
分估完了,该填志愿了。
这也是一大坑,因为你不知道,你想报的那个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尤其今年是高考恢复的第一年,你连个往年分数线想要参考一下都没有。
这个时候,有点人脉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只要你家里有认识的大学老师,就可以让她帮忙问问,看看各个学校的分数线大致在哪个范围。
这一点宁家倒不用太担心。毕竟,他们认识王雯。让王雯帮忙打听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宁明睿,宁明娇,春燕还有如雪,这四个人不用说,肯定是想报京城大学的。而且他们的分数线,应该都没有问题。
宁明棋的分数低了一点,对于想上什么大学也没有特别的意愿。最后他打算等一等,等谢兰兰打听到各个大学的分数线以后再决定。
没过两天,王雯的消息就来了。京城大学的理科分数线大概在360左右,文科应该要低上二十多分。
这下不用说,四个孩子立马在志愿上填上了京城大学。
宁明棋也根据分数线,选了一所离家稍微近一点的大学。
第254章
知青院里,一个男知青手上拿着几张纸,神情激动的跑了进来。
等在院子里的知青们,一窝蜂的全围了过来:“怎么样,拿到标准答案了吗?”
跑进来的男知青扬了扬手里的纸:“就这个,咱们快对着答案看看,估个分吧!”
答案只有一份,可知青却有二十个,根本不够分。最后只能把答案放在桌子中间,大家一人抄一份,然后回屋里慢慢估。
这份答案是男知青拿回来的,所以他就不抄了,但是现在围着这么多,他也没办法估分,急得抓耳挠腮的。
知青院里的知青,无一例外的全都去参加高考了。他们实在没办法放弃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把握。上了考场后一道题都做不出来的也不是没有,但是总要自己拼一拼。
有些家里寄过来书的算是幸运的,好歹还有书看。有些知青家里抢不到书,就只能自己去看别人的书了。可是书这个东西,别人也要看,也不可能一直给你。
他们只能拿着别人的书抄,抄了以后自己再回屋里慢慢琢磨。如此一来,时间就更加紧张了。而且虽然高考即将来临,但是地里的活儿,他们还是要照干的。
知青们得到了高考的消息以后,明显的懈怠了很多。迟到的人甚至比他们刚来的时候还多,更有甚者,来了不干活,在地里面站着看书。还有些人,直接和村长请假,说身体不舒服。然后再也没好过。
一开始一两个知青这样,杨建军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后来知青们见他们一天到晚的看书,心里羡慕嫉妒,自己也跟着效仿。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知青都是这样。
这可把杨建军气坏了,他放了狠话,让知青们一个个还像之前一样干活。否则的话,就算他们考上了大学,他在档案里加上一笔,他们也上不了。
这一下,可把知青们吓住了。
不是开玩笑的,杨建军确实可以这么做。每个知青的档案里面都是他们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学历之类的,全部在里面。他们来到小杨村以后,档案也就在杨建军手里了。
如果杨建军想这么做,那完全可以在档案里说他们偷奸耍滑,更甚至,可以写他们不勤劳奋进。在这个年代,得了这样的评语,即使再好的成绩,也不会有大学的录取的。
知青们一个个的蔫了,每天又像平常一样的上工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