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婷想换个笔名连载《三火打工记》,也是王静芳犹豫的原因之一。
连续两部作品爆红,一颗榴莲这个笔名俨然成为了连环画界的新星,积累了不少读者,《知青》连载完结已经小半年,到现在出版社仍能收到不少苏婷的读者来信。
人们总是更愿意信任认识的人,读者看连环画时也会更愿意看已经成名的连环画家的作品,而如果是新风格,他们也对已经成名的人接受度更高。
有之前的号召力在,《三火打工记》就算不红,应该也不至于寂寂无名,连载结束后出版也不会是问题。
说完见苏婷面露犹豫,王静芳又说:“其实我很支持你把笔名换成本名,但我觉得,《出桃源村》和《知青》也是你的作品,我们没必要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你说是不是?”
王静芳一直觉得苏婷笔名不太好,不够严肃,能换成本名,她举双手双脚赞成,相信读者们也都能接受。
其实苏婷换笔名并不是为了跟之前的作品完全切割,而是觉得这个故事跟之前的风格相差太大,所以才想分开连载。
至于新笔名为什么用本名,这就要从一颗榴莲这个笔名说起来。
一颗榴莲是苏婷前世的微博名,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当时特别馋榴莲,但舍不得买。
用它当笔名完全是为了蹭热度,她在微博连载的条漫是突然爆红的,等她反应过来要改名时,人已经红了。出版社也担心改了名字粉丝不认识她,就建议她用微博名当笔名。
用了好几年,苏婷对这个不太正式的名字有了感情,所以穿越后投稿时将其沿用了下来。
但穿越到这世界快两年,买过那么多期画报,苏婷看到其他作者用的不是本名,就是取得像本名的笔名,有点被影响,再取笔名时不太好意思再玩梗,就也打算用本名。
不过一颗榴莲这个笔名苏婷仍打算继续用,她想好了,以后画风严肃正经的故事就用这个笔名连载,偏儿童文学风格的故事就用本名连载。
唔,好像有点反了,但管他呢,她高兴就好。
苏婷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打算都告诉了王静芳,并说:“这两个笔名,短期内我不打算对外曝光,所以……能过稿最好,不能过稿就算了,我再想想其他办法。”
不过稿能有什么其他办法?无非是换家画报,继续投而已。
如果苏婷是新人,或者之前的作品反响平平,王静芳可能不会太在意她往其他画报投稿。但事实恰恰相反,苏婷之前两部作品都红了,只要她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水平,以后说不定能成为画报的当红连环画家。
而且翻完这个故事后,王静芳不得不承认,虽然风格不是现在流行的,但这个故事的确生动有趣,让人看着看着,忍不住会心一笑。
沉思良久,王静芳说道:“这样吧,我把稿子带回去给主编看看,尽量争取两期连载,如果反响好就继续,不好的话可能会中断连载,你看行吗?”
苏婷知道这是王静芳能给出的最大让步,想了想说:“行。”
……
谈完正事,苏婷就跟贺东川约会去了。
不管在哪个年代,约会总离不了三件事,看电影、吃饭、逛商场。
当然,这年代商场叫百货大楼,吃饭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才能准备的约会项目,不但要钱还要票,电影可选的也少,而且基本都是战争片。
苏婷对战争片是真没什么兴趣,但电影放映过程中她没睡觉,而是侧着头盯着贺东川看。
虽然贺东川出生时,鬼子早被赶出华夏大地,国内大部分地方已经解放,但他成长过程中,国家经历过好几次外部战争。
当兵后,贺东川自己也上过战场杀过敌人,因此他看战争片,感触比普通人更深。
电影放映过程中,他的表情根据剧情变化,时而舒展,时而凌厉,时而控制不住要紧下颚。
看着看着,苏婷伸出手,趁着黑暗中没人注意,握住贺东川的,并凑到他耳边说:“都过去了,以后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强大,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
贺东川侧过头,在昏暗光线中看向苏婷。
她迎着自大荧幕上投下的光线,微微仰起头,光线对比下,她的眼睛越发黑白分明,目光中盛满了笃定与希望。
贺东川紧紧握住苏婷的手,说道:“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贺东川不知道苏婷说的是未来,只以为这是她的愿景。
苏婷听出了贺东川的意思,却没有解释,如果贺东川能活过明年,他会看到这一天,如果……
苏婷握紧贺东川的手。
没有如果,他一定要活下来。
……
离开首都前,王静芳给苏婷带来了好消息,《连环画报》的主编同意给出两期位置连载《三火打工记》,如果反响好,就一直连载到完结。
反响不好会怎么样,王静芳没说,但两人都心知肚明。
收到王静芳电话的第二天,苏婷他们就要回平川岛了。
贺父工作忙,没时间送他们,但和年前一样,安排了警卫员开车送他们去火车站。程晓曼则调了班,跟王姨一起坐车去火车站为他们送行。
这时候火车站管的没那么严,只要买站台票,就能一直送到火车站台。
贺东川给程晓曼和王姨各买了张站台票,两人跟着一起进了候车厅,等火车到后,又跟着进了站台。
首都是大站,火车停靠时间比较长。
进站台后他们没急着上火车,因为程晓曼还有话要交代:“上了火车,要注意看好行李,饿了渴了,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别省着。”
虽然这些话,在家的时候她和王姨就交代了很多次,但苏婷仍笑着应好。
程晓曼继续说:“到了平川岛,遇上难题记得跟家里联系,我跟你爸爸都在,能帮你们的肯定帮,你们别硬撑着,知道吗?”
这话虽然是对着苏婷说,但程晓曼看的却是贺东川。
她这儿子啊,哪都好就是嘴硬,遇到困难从不肯跟家里张嘴,早几年有一次他出任务受伤,出院了他们才收到消息。
当时程晓曼气得够呛,恨不得连夜打电话去骂,后来她也果真骂了他一顿,结果他电话里答应得好好的,转头还是我行我素,报喜不报忧。
如今有苏婷在他身边看着,她终于能放心不少。
明白母亲的意思,贺东川有些无奈,等苏婷答应后指着她说:“我都听我媳妇的。”
程晓曼满意地笑:“知道听媳妇话就好。”
还没告完别,火车就响起了呜呜的汽笛声,乘务员下车催人,该交代的都交代过很多遍了,程晓曼就没再耽误时间,给了苏婷一个拥抱说:“上车吧,到了榕市,方便的话记得给家里来个电话。”
“一定。”
苏婷说完又给了王姨一个拥抱,说道:“你们在家也要保重身体。”
贺焱看到,也分别给了程晓曼和王姨一个拥抱,再三强调道:“你们要想我,不能忘了我哦。”
两人失笑:“放心,忘记谁也不敢忘了你。”
乘务员见他们还在说话,过来提醒道:“马上要发车了,要上车的乘客赶紧上车。”
贺东川左手提起行李,右手抱起闺女说:“马上来。”完了又扭过头,对程晓曼和王姨说,“我们上车了。”
“去吧。”程晓曼挥挥手,长叹一口气说。
一家四口先后上车,火车连接处人多,他们上车后直接往车厢里面走去,等找到票上对应的床铺,贺东川边将慢慢放在床上,然后提着行李塞到行李架上。
刚放好行李,贺东川就听到喊:“爸爸妈妈你们看,奶奶和王奶奶还站在那里!”
苏婷和贺东川顺着他指的方向往外看去,果然看到程晓曼和王姨手挽着手站在站台上,她们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只能一个窗户一个窗户地逡巡着。
苏婷拉开窗户,冲着外面喊:“妈,王姨你们回去吧!”
听到声音,两人顺着看过来,看到他们的身影,脸上染上笑意,伸出手用力地挥舞起来。苏婷和贺焱见状,也跟着挥舞起双手。
不止他们,车厢里,站台上,经历分别的人都在努力朝对方挥舞双手,直到或者开动,将对方彻底带离视线。
看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苏婷在心里默念:
再见了。
第71章 作家
“小云又去买画报啦?”
“对。”郑云笑着应了声, 骑着自行车穿过狭窄的弄堂,在最里面一处院子门口停下,推着自行车进去。
锁好自行车, 郑云拿起车筐里放着的画报, 迈着轻快的步子上楼。
这是栋老房子,最初一栋是一户, 建国后房子被收归公有,后来又被用作国营厂职工房, 原本三层的洋房里, 塞进去十来户人家。
郑云家是五十年代末分下来的,当时她和哥哥年纪都小,家里只分到了两间屋,是里外的套间。
这些年里,她父母对房子进行过两次改造, 改造后一室一厅变成了三室一厅,但每间屋子都很小, 放张床,再放个小衣柜就没什么剩余空间了。
以前吧这房子也够住,但随着她哥结婚生子,本就狭小的房间就显得更拥挤了。
所以侄子出生后的这一年里,她嫂子一直在给她介绍对象,盼着她能早点结婚搬出去,腾出个房间来,不管是放东西, 还是以后孩子住都便宜。
郑云刚进门, 迎面就撞上了她嫂子, 对方问:“你去哪了?我正找你呢, 今天中午要跟徐同志相看,吃饭地点定在祥云饭店,你别忘了。”
“知道,没忘。”
郑云语气有些不耐烦,提着画报匆匆进屋。
她嫂子见她这模样,气得胸口不断起伏,但最终没敢撕破脸,只低声嘀咕:“我看你是看画报看傻了!”
看画报看傻了。
随着年龄增大,总有人这么说她,郑云都习惯了,这话也对她造不成伤害。
郑云当没听到嫂子的话,进屋后锁上房门,便躺在床上打开了《连环画报》,直接翻到最后一页看目录。
这是她这两年养成的习惯。
最初她只是《连环画报》的忠实读者,没有特别喜欢的作者,所以拿到画报都是从头看起。
但这两年她喜欢上了叫一颗榴莲的作者的连环画。
因为一颗榴莲仅有的两部作品都是中长篇连载,所以拿到画报后,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喜欢的故事,她慢慢养成了先看目录的习惯。
虽然一颗榴莲的第二部 作品已经完结半年,但郑云并没有改掉这个习惯,因为她想第一时间知道一颗榴莲有没有新故事连载。
和过去半年一样,答案是没有。
郑云心里有些失望,想如果下一期仍没有一颗榴莲的新作品,她就要写信到出版社,问问作者是不是封笔了。
怀抱着这样的念头,郑云将连环画报翻到第一页,从头看起来。
作为连环画的忠实爱好者,郑云早已经看出了经验,翻开一篇连环画,基本看完开头,就能猜到故事的结局。
也因此,这两年郑云明显能感觉到自己对连环画的热情在消退。
这也是郑云喜欢一颗榴莲的主要原因,这个作者的剧情发展很容易让人感到意外,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