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场景不仅发生在大院里, 也发生在周边很多个大队,十年过去, 很多下乡知青都断了回城的念想,在当地结婚生子。
夫妻双方都是知青的还好些,都是城里来的,哪怕一度对回城这件事死心,恢复高考的确切消息下来后,也能死灰复燃,迅速达成一致,一起备战高考。
但和当地人结婚的, 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消息下来后, 家庭内部就开始矛盾重重。
军区小学有个下乡后跟当地人结婚的知青, 因为想参加高考,而她丈夫不同意,两人争吵间打了起来,第二天来学校时脸上顶着一大块淤青。
其实说起来,这年头乡下打老婆的事挺常见,哪怕是妇联主任,见到也管不了,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妇联主任不管,军区小学的校长却见不得手下老师被家暴,问明前因后果,和老师个人的意愿后,当时就领着老师找到了她插队地方的大队部,让大队书记给主持公道。
最后男方给老师道了歉,并同意她参加高考,但老师并未因此原谅他,而是提出离婚,并收拾东西搬出他家,住进了学校教室宿舍里。
听说这件事后,孟秀珍忍不住心生感慨:“时代真是变了,过去几十年里我就没见过离婚的人,现在倒好,离婚跟买菜一样,走几步见一个。”
“以后会更多。”这才哪到哪啊,知青回城的政策还没下来呢,明年才是离婚高峰。
不但是离婚高峰,还是抛夫/妻弃子的高峰。
要是以前,孟秀珍肯定不会信这话,但这阵子看下来,她心里就不那么确定了,摇头感慨:“世风日下啊!”
感慨完又问:“妇联的人找你们谈话没?”
宋春雪和马副营长闹离婚那会,大家还觉得离婚是大新闻,议论起这件事来能兴奋得几天几宿不睡觉。但如今再说起谁离婚,大家都见已经见怪不怪,太多了。
持续担忧的只有军属安置办和妇联,她们安排了人,轮流给大院里一方报名参加高考,但还没有离婚的夫妻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他们有话好好说,别一言不合闹离婚。
苏婷报了名,所以她和贺东川也在名单上。
苏婷摇头说:“还没有。”
“估计就这两天,”孟秀珍猜测道,告诉苏婷一个消息,“她们好像已经找过你们家对门两口子。”对门二零一住着的沈璇也报名参加了高考。
苏婷不知道这事,摇头说:“不可能吧?我们两家门对门住着,她们找了沈璇夫妻,怎么会把我们漏下?”
孟秀珍信誓旦旦道:“怎么不可能?昨天我亲眼看到陈干事上的楼,咱们这一栋,就你跟沈璇报名参加高考,既然没来找你,那找的肯定只有沈璇嘛。”陈干事在妇联上班。
苏婷若有所思:“难道是聊完时间太晚了?”
“不晚,她七点出头过来的,走的时候才七点半,我听说啊,”孟秀珍难得不确定,特意强调道,“只是听说,不一定真。”
“嗯,你说。”
“我听说王主任和赵主任商量了一个名单,把你们这些报名参加高考的军嫂,离婚可能性从高到低排了个序,像陆营长那样离婚申请已经交上去的,排最前面,由她们两个主任去做思想工作,感情看着还行,高考报名开始后没有爆发过争吵,看着感情还算稳定的排在中间,由两个单位的干事挨个去做思想工作。”
苏婷问:“我和东川是?”
“像你们这种大院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妻,男人又明确表示过支持参加高考的,排在最后,做不做思想工作都行。”孟秀珍眼里流露出明晃晃的打趣。
虽然孟秀珍这番话很中听,但苏婷仍忍不住脱口而出:“这是你瞎扯的吧?”
跟苏婷正相反,她这话孟秀珍很不爱听,没好气地问:“我是那种喜欢瞎扯的人吗?这是我听军属安置办的干事说的,不保真,但瞎扯的肯定不是我。”
“那这名单肯定也不是王主任和赵主任列的。”苏婷嘀咕说,她可不觉得两位主任是这样的人。
孟秀珍也无法想象她们能干出这种事,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以前我不信,现在嘛,信了一半,不然陈干事跟沈璇夫妻俩谈完,干嘛不直接来你家敲门?”
苏婷猜测道:“也许她们分了工,给我们做思想工作的,和给沈璇夫妻做思想工作的不是同一个人。”
“也有可能,但话说回来,你们两家住一栋,干嘛不直接安排一个人给你们做思想工作?非得让人多跑一趟?”孟秀珍说着回过味来,“你不相信那个名单,其实是不好意思了吧?”
“我为什么不好意思?”苏婷反问道。
孟秀珍笑着说:“不好意思别人说你们是大院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呗。”
苏婷终于扛不住,恼羞成怒问:“你还想不想我借复习资料给你闺女了?”
孟秀珍家里也有个考生,正是她今年夏天高中毕业的女儿,因为听了苏婷的建议,她跟丈夫考虑过后,决定让闺女留了下来。
她女儿成绩不错,高中毕业后很顺利地在县里一家国营厂找到了工作。
当时孟秀珍高兴的哟,逢人就说这件喜事,这可是她闺女靠自身能力找到的工作,多有出息啊!
但等恢复高考的通知一下来,孟秀珍就傻眼了。
作为应届毕业生,她闺女参加高考的确比那些已经工作几年,甚至十年的更有优势。但毕业半年后参加高考,哪比得上毕业立刻参加的高考?
当然,恢复高考的时间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能掌控的,但如果没有急着找工作,她闺女就可以多复习半年。
可现在,因为刚进单位,她闺女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毕业后的这几个月里,她闺女基本没再看过书。
孟秀珍后悔啊,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应该着急让闺女找工作。
但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让闺女多上点心,好好复习,争取一次考上,为此她还特意让闺女从国营厂辞了工。
辞工这事,刚开始孟秀珍有点犹豫,毕竟这年头工作不好找,更何况那还是国营厂的工作,万一没了工作,闺女再没考上,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有了之前的经验,孟秀珍现在特别信任苏婷,就去找她取了经。
苏婷知道她闺女成绩好,便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让她辞工专心备考,今年考不上明年继续考,明年考不上后面再战,总有考上的时候,就算没考上大学,能上中专也行,毕业分配的工作,再差也不会比一线工人差。就算她实在没有继续上学的命,她能考进国营厂一次,就能考进去第二次。”
更何况,这种县级国营厂以后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为这样一份并不一定能长久的工作,放弃考大学的机会,苏婷觉得划不来。
于是,孟秀珍一咬牙一跺脚,就让闺女辞工回来了,在家专心备考。
因为跟苏婷关系好,所以得知她也要参加高考后,孟秀珍就让她跟自己闺女一起复习。
孟秀珍觉得她闺女怎么说都是应届毕业生,成绩又一直名列前茅,带一带苏婷,说不定能帮助她也取得好成绩。
结果两人才凑到一起学了半天,回来她闺女就问:“妈您是怎么跟苏姐姐说,让我跟她一起学习的?”因为苏婷没比她大几岁,所以她实在喊不出苏阿姨。
“我说你成绩好,你们一起学习,她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你啊。”孟秀珍说完问,“怎么突然问这个?”
她闺女闻言捂住脸,声音无力道:“苏姐姐基础比我扎实多了,我问她问题还差不多。”
孟秀珍惊住,连着问了两遍,才相信闺女没说谎。再找苏婷一打听,得知她过去虽然离开学校已经很多年,但一直没有放弃过学习,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打那以后,两人再凑到一起学习,就不是孟秀珍闺女教苏婷,而是苏婷借笔记和题集给她了。
因此苏婷这话算是掐住了孟秀珍的软肋,她说:“好好,我不说,不说。”
……
说来也巧,白天她们刚谈完这件事,晚上就有人上门给苏婷和贺东川做思想工作了。
并且来的不是普通干事,而是赵主任。
想到白天孟秀珍说的那些话,苏婷整个人都不好了。
虽然孟秀珍说她和贺东川是大院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们怎么着,也排不进离婚几率最高的那一拨吧?
念头刚闪过,苏婷就摇了摇头,她觉得自己被孟秀珍带沟里了,名单是不是真的还不一定呢。
不,应该说名单肯定是假的,王主任和赵主任性格都偏严肃,不太像是能想出这种乍一听好像没毛病,却怎么想怎么不着调的主意。
“苏同志,苏同志?”
苏婷回过神,坐直身体说:“赵主任您说。”
赵主任温声笑道:“别紧张,我过来只是想问问,你们之间关于你考上大学后的打算。”
贺东川也察觉出了苏婷的不对劲,凑到她耳边低声问:“你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些事,”苏婷摇头,看向赵主任问,“您想问哪方面的打算?”
“比如你打算考哪里的大学,考上以后,你打算怎么平衡家庭和学业,毕业以后你想去哪里工作之类的。”
其实赵主任并不想这么详细地过问军嫂个人的事,只是短短半个月,大院里就多了两对打离婚申请的夫妻,还有几对关系濒临破裂。
这数据看起来好像不多,但离婚事件频出,大院里剩下那些暂时看着还好的夫妻,未必不会被影响。
现在他们大院里的夫妻关系,就像一条绷紧的橡皮筋,随时可能断裂。
一旦大院里大规模发生离婚事件,影响到的绝不止军官个人,还有部队的安定,以及对外的形象。
因此,给大院里报名参加高考的夫妻做思想工作这件事,实际上是上面安排下来的。
能挽救的婚姻,好好做做思想工作,争取让他们打消离婚念头。做完思想工作作用不明显的,要赶紧上报。
至于那些暂时还没有爆发出问题的,也要了解清楚他们以后会不会出现引发婚姻关系不稳定的问题,力求做到对军官夫妻关系的稳定程度做到心里有数,以免出现大批夫妻离婚,措手不及导致应对不及时的情况。
得知是上面的要求,苏婷便没有隐瞒,把自己跟贺东川的打算都说了:“我打算报考沪市的学校,考上后,我会考虑在学校外面租个房子,先带慢慢住过去……”
赵主任打断问:“贺焱呢?”
“他明年小学毕业,就剩最后一学期,我和东川不打算再让他转学,想让他在军区小学读完,明年初中去市里上。学期内我们就住市里,周日休息东川过去看我们,可能住一晚,寒暑假回大院住。”
确定恢复高考后,苏婷和贺东川讨论过好几次未来几年的安排,其他的都好说,比较难办的是贺焱。
因为他马上就要小升初,让他转学去市里读书吧,怕他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影响成绩;让他留在大院,继续上军区小学,苏婷又怕自己不在,他一个人搞不定。
……虽然她在的时候也没干多少活,但至少天冷下来后记得叫贺焱起床,每天早上会去买菜,贺东川回来能直接做。
她和慢慢去市里后,贺焱肯定只能自己起床,并且一天三顿只能吃食堂。
几次商量,苏婷始终拿不定主意,最终决定问贺焱自己。
刚被问想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时,贺焱第一反应——完了,爸爸妈妈肯定要离婚了!
等弄明白事情前因后果,确定爸爸妈妈没打算离婚,贺焱才算松了口气,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
良久,他问道:“妈妈上学后很忙吗?”
“刚开始可能会比较忙。”
“妈妈一个人可以照顾妹妹吗?”
“我打算上学后把慢慢送到托儿所,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就好。”
主要是慢慢太小,衣服都需要其他人帮忙穿,把她留在家里,贺东川显然没那么多时间照顾她,只能带过去,送到托儿所,这样她能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孩子。
贺焱若有所思,问起第三个问题:“我只在家里读完小学,初中也去妈妈那边读吗?”
“对,这样最后一学期你不用适应新同学,考试能有更好的发挥,但我跟你爸爸又有点担心你一个人应付不过来。”
“什么应付不过来?”贺焱疑惑问。
“吃饭、穿衣服之类的。”
贺焱更疑惑了:“我会自己穿衣服啊,我还会洗衣服呢,而且饭不是去食堂吃吗?”他可是很全能的好吧。
苏婷失笑:“是是,你能应付过来,那你是打算在军区小学把读完最后一学期吗?”
“读吧,我也不是很想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