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过后,苏婷没有跟着上楼,打个招呼客套客套就差不多了,太热情反而让人多想。
这套房子的确不错,一来租客少,虽然其他房间不会一直空着,但从他们联系上周教授后,他询问的诸多信息可以确定,他对租客有要求,不会什么人都租,就算六户都住了人,租客人品也能得到保证。
二来房子离学校近,步行十分钟就能到学校,巷口就有早点铺,想出门坐车也方便。而且这边都是国营厂职工房,来往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人,算清静的。
三来房子虽然是共用厨房,但三楼的两居室跟苏婷租的格局差不多,阳台能做饭,当然他们并不是很需要自己做饭,学校吃有补贴,还能便宜点。
另外里面有浴室,方便洗澡,虽然煤炉煤球就得他们自己想办法,但这对陆铮来说不难,多花点钱的事。
经过短暂的商量,段晓兰和陆铮决定租下这套房子。
这年头租房没那么麻烦,至少合同是没有的,看上后一手交钱,一手交钥匙,再去街道那里登记下就行。
要离开时,段晓兰去二楼敲了门,房东是苏婷介绍的,他们要离开肯定得上门打声招呼。
门响不到三声就被从里面打开,苏婷并两个孩子站在门口,笑着问:“房子看得怎么样?”
“我们决定租下三楼的两居室,就在你们楼上。”段晓兰说完,又跟两个孩子打了声招呼。
“阿姨好,”两个孩子喊完,看到后面站着的周教授和陆铮,继续喊道,“叔叔好,爷爷好。”
苏婷脸色一僵:“不能喊爷爷,喊伯伯。”
虽然周教授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看面相就知道他没那么老,四十多肯定不超过五十。
认真来说,这个年纪是可以喊爷爷的,但谁都想被叫得年轻点,就像她在大院住着,碰到比她大的军嫂,不管对方是四十岁还是五十岁,她都会喊人姐,再不喊同志。
不止她,他们大院里的军嫂都是这么喊的,这也导致他们大院里的称呼有些混乱,就像她喊孟秀珍喊姐,而江雅喊她姐一样。
但称呼再混乱,也比得罪人要好。
平心而论,如果江雅跟着孟秀珍的称呼,喊苏婷阿姨,她哪怕不会生气,背地里也会多照几次镜子。
她觉得自己年纪还不大啊,怎么就成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的阿姨了呢?
苏婷纠正了两个孩子的称呼,周教授倒是很和气,笑呵呵地说:“没事,称呼无所谓,喊爷爷也行。”
虽然他这么说,但兄妹俩还是听苏婷的话改了称呼:“伯伯。”
他们说话时,贺东川也走了过来,跟三人打招呼。
这房子是苏婷和贺东川一起来看的,所以周教授认识他,而且这年代的人在面对军人时天然带着尊敬。
看到他,周教授脸上的笑容可比刚才大多了,主动跟他握手道:“进来的时候看到门口停着的车,我就想是不是贺同志你过来了。”
“我送小苏来报名。”贺东川说道,“你们有其他事吗?要不进来坐一会?”
周教授很愿意跟贺东川多聊,但顾忌着段晓兰和陆铮,没有立刻答应,两人注意到他看过来的眼神,说道:“没事,只是这会不会太打扰了?”
“不打扰,以后大家就是邻居,多往来才好。”苏婷笑着招呼大家进屋坐。
这边是租的房子,苏婷他们也才刚住进来,条件当然不如驻地大院的家,至少客厅里没有沙发和茶几,凳子也好悬才凑齐。
不对,没有凑齐,因为凳子不够,兄妹俩被苏婷赶紧房间玩了。
茶具倒是齐全,这些他们家里都有多的,暖水瓶也是直接从家里拿的。但这边没有斗柜,客厅里就一张小方桌,靠墙壁放着,置物吃饭两用。
没办法,刚搬进来,很多方面只能将就再将就。
苏婷往翻转放好的玻璃杯里倒入茶叶,贺东川则拿着暖水瓶往里注入热水,完了拿到个人面前,没有茶几,他们只好围着饭桌坐。
在家住惯了,住到这里后总觉得少这少哪,不太方便,但在三人看来,他们已经把屋子收拾得很好了。
周教授接过茶杯便说:“你们这收拾的不错。”
贺东川说道:“基本都是小苏收拾的。”
这是实话,年前那阵子他工作忙,只来过市里两次,一次看房子,一次跟着苏婷去旧货市场淘了这张饭桌,并五张板凳回来,家里的卫生基本都是苏婷做的。
陆铮也注意到了桌椅,问:“你们这些家具是从家里搬来的吗?”
“不是,去旧货市场淘的。”贺东川想到他们要住进来,问,“你们也想买家具?”
陆铮说道:“有这想法。”谁都不想隔三差五搬家,既然要常住,家里只有床和衣柜肯定不行,还得再添些家具。
不等贺东川开口,周教授便说:“你想买家具,去旧货市场,里面要是没有,就去废品回收站,运气好也能碰上好东西。”
在淘家具这方面,周教授可是很有经验的,毕竟他这套房子分隔出了六户,如果要租出去,里面什么都没有肯定不行,多的不说,一张床、一个衣柜是要准备的。
还有像苏婷他们这样带孩子,不想一大家子挤着住,又不想麻烦的,还会特意让他多准备一张床。而这个钱虽然是由他出,但房租也会跟着上浮几毛钱,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么多床和衣柜,周教授肯定不可能直接去供销社买,就算他舍得钱,也没有那么多票。找人打也不是很划得来,总不能房租没收到,他先倒贴大几百。
所以这些床和衣柜,他都是去这两个地方淘的,拿回来修理好后找人洗干净,重新刷一层漆,看起来跟新的差不多。
陆铮说:“成,我们这两天去看一看。”
“我们待会也要去旧货市场。”
周教授问:“你们还要添东西?”
“想看看有没有斗柜。”贺东川说道,顺便再看看有没有其他需要的家具。
虽然段晓兰和陆铮也想去看看,但他们没有提出跟贺东川一起去,他们进来前也看到了停在门口的车,猜测是他开过来的。
既然有车,他们去旧货市场八成会开车去,他们这会提出想一起,有占便宜的嫌疑。
而且他们待会还要去街道登记,然后回招待所把行李都搬过来、收拾屋子。跟这些事比起来,添置家具算是最不用着急的事。
坐了十来分钟后,三人提出告辞,毕竟他们虽然认识,但谈不上很熟悉,能找的话题就那么多。
反正以后多的是打交道的时候,不急在今天,再加上大家都有事,实在没那么多时间对坐着干瞪眼。
三人离开后不久,苏婷和贺东川也带着兄妹俩出门了,四人直奔旧货市场去。
……
这边的旧货市场挺大,有两层,每层有两三百平。不过楼上没必要去,东西都是放了好几年没人要的,楼下倒是时不时能有好东西,特别是像家具,基本都在楼下摆着。
不过能不能碰到好家具,全靠个人运气,像苏婷他们运气就不错,刚过去就碰到工作人员拉了一车家具回来,而且都是半新的。
听工作人员说,家具主人是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其他城市,家具带不走,邻居家又都不缺,才会折价卖给旧货市场。
光听这话,就知道有多难得,这年头谁家不缺家具啊,有些穷的人家走在路上看到一块光滑点的木板,都能拿回去用上。
不缺家具的,基本只有机关单位的家属院。
苏婷他们运气好的另一个点是,今天不是周日,来旧货市场淘东西的人少,算上他们一家四口,也就刚过一只手。
另外一位顾客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身上衣服洗得发白,一看就知道家里日子不好过。想想也是,家里日子好过的,没几个人会来旧货市场。
苏婷他们会来旧货市场,主要是因为房子是租的,而且她存了买房的心思,不知道能在这住多久。
虽然就算要买房,她也会尽量买离得近的,到时候能把家具搬过去。但如果是自家的房子,添置家具她肯定要考虑尺寸匹不匹配,大了或者小了,都影响观感,折价卖掉吧又太亏。
比较起来,还是买旧家具比较划算,搬出去后折价卖到旧货市场也不心疼。
也因此,看到被卸下来的家具,那位大姐虽然有些心动,却克制住了过来仔细看的心思。相对的苏婷则没考虑那么多,很快挑中了一个斗柜,询问工作人员价格。
除了斗柜,拖来的还有梳妆台、书桌、沙发和茶几,工作人员报完价后,贺东川问:“要不要都买了?”
苏婷闻言吓一跳:“都买?”
贺东川点头:“反正这些平时都能用得上。”
这些家具,其实他们自己家里都有,但贺东川和贺焱还在家里住着,而且苏婷寒暑假还要回去住,所以他们没考虑把家具搬到市里来。
当然,还有个更现实的原因,他们租的房子不够大,放不下这么多家具。
这会苏婷一琢磨,也摇头说:“我们租的房子哪放得下那么多家具?”
贺东川思索道:“那梳妆台不要,把书桌买了?沙发问问能不能拆开卖,可以的话买一张,跟茶几一起,这样以后家里来客人也不至于没地方坐。”
苏婷是搞创作的,书桌经常能用到,就算今天来旧货市场没碰到有,他们肯定也要想办法买一张,或者找人打一张。
比较起来,梳妆台有没有就比较无所谓了,反正买面镜子放在书桌上也能用,苏婷并不是很讲究这个。
沙发和茶几也一样,如果没碰上,贺东川不会琢磨要买,但碰上了,且客厅有地方放,他觉得买一张回去未尝不可。
苏婷有点心动:“……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拆开卖。”
见她同意,贺东川说:“我找人问问,同志。”抬手招来一名工作人员。
要是一般人招手,工作人员真不一定会搭理他们,可谁让贺东川穿着军装呢。倒不是怕他们,一般人都会对公职人员比较客气。
所以人不但来了,说话也挺客气:“同志您要什么?”
“这个斗柜、书桌、茶几怎么卖?”贺东川边说,边指向几件家具。
工作人员诧异问:“您都要买?”
“对,我们刚搬家,都需要。”
“那你稍等,我问下价格。”说完,对方就去后面找人了。
他是老员工,正常来说旧货市场里的东西,价格他都清楚,但这一车家具不是刚卸下来嘛,要怎么卖,他真不知道,得问问领导。
没一会,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跟着出来,走到他们面前后,伸手和贺东川打招呼:“同志你好,我是这里的主任,听说你要家具?”
“你好,我们的确想买一些家具。”贺东川说着,伸手点了点自己要的东西,又问,“我还想问一下您沙发能不能拆开卖?”
中年男人皱眉:“拆开?”
贺东川说道:“嗯,我们家比较小,沙发全买回去怕放不下,如果能拆开,茶几和沙发我就都要了。”
刚卸下来的沙发跟他们家里的不太一样,他们家的沙发偏中式,主沙发很大,能坐三个人,旁边还有个单人椅。
而这套沙发偏西式,上面有垫子,外面套了层沙发布,坐着比较舒服,但是比较小巧,顶多坐两个人。但是除了主沙发,它还有两张单人椅,所以也是能坐四个人。
“你们这里是旧货市场,来的人很少会选择成组的沙发,我把主沙发和茶几买回去,剩下两个单人沙发你也可以成套卖,”贺东川说完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您另有安排就算了。”
这个另有安排,指的是有人预定了这套沙发,中年男人想用这套沙发做人情,想成套留下。
中年男人看到沙发后,的确眼前一亮,考虑过这事。
但很快他想到,这沙发他用不上。
怎么说他都是个主任,他能求上门的人家,级别都不会低,相应的家庭条件也会好些,不缺沙发茶几。就算他真要送沙发茶几,肯定也要送新的,二手?送了怕是要得罪人。
至于家里亲戚有没有需要沙发的,肯定有,但舍得花钱的却少,说不定知道消息后会打着让他白送的主意,或者让他把价格定的很低,半卖半送。
这可不是他多想,真有亲戚打过这主意。
很多人都觉得旧货市场里的东西,都是别人不要的,或者来源不明,进来不需要钱票,所以不太愿意在这些东西上面花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