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安朝绮姐儿做个鬼脸,跑去问夏景行,“爹爹,娘亲怎么了?”
夏景行没想到这小子眼神这么敏锐,只能摸摸他的脑袋:“你娘心情不好,过几日就好了。这几日在家别淘气了。丢下儿子,吩咐丫环们好生照料夏芍药,又过去摸摸她的背,小声道:“我去前面看看,吩咐人盯着一点,别让人钻了空子。一切都会没事的,别怕。”见她点点头,这才往书房里去了。
**************************
冯九道在京兆尹任上多年,别瞧这职位不高,可是难度却不小。满京城扳着指头数过来,不知道有多少权贵重臣,偏偏这中间不少人是敌对立场,他要在无数蛛网一般的权贵重臣网中游刃有余,还要在齐帝面前保持清廉公正的好印象,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夏景行虽然不曾与他打过交道,可是用脚趾头想也知冯九道必然是有些能耐的,不然凭借着他毫无背景的出身,又岂能坐稳京兆尹这个位子。
他丝毫不敢轻忽冯九道,召了吴忠等众亲卫,分几路去查,除了要查那圆胖妇人与眯缝眼鹰钩鼻的汉子是否是夫妻,还有他们的底细,最好是能找几个认识这两人的邻居,以及跟那个枉死孩子玩过的小伙伴们。
最重要的是,牢房里那些□□的汉子们,其中必然有知道内情的人。只是他手中并无认识的官员,只能前往燕王府求助了。
燕王上次倒是查过崔连浩的案子,还与刑部一些官员合作过,比之他两眼一摸黑只认识军中将领,倒要强上许多。
他正要出门,恰逢秦少安带着柏氏急吼吼赶了过来瞧个究竟,只能让别的亲卫去查那夫妇俩的底细,吴忠先去燕王府寻求帮助。
“到底是怎么回事?任兄跟于兄于房屋园林建造上也颇有几分薄名,都是专攻这方面的,以前都不曾出过一点岔子,这次是怎么了?”
柏氏跟着婆子往内院去了,秦少安才进了正院与夏景行撞上就问了起来。
他在家里听到传言,这么一会子功夫就有不少耳目灵通的人家知道怀化大将军夫人建造的幽州会馆墙塌了,砸死了个孩子,会馆门前引起了□□,还是怀化大将军亲自前往才压下去了。
夏景行没想到消息传播的速度倒是快的惊人,竟然连秦少安都得到消息了,不消说肯定有人故意传播。不过这会子也没功夫去寻传播的人,就算是真要寻恐怕也不会是一时之功就能找出来的。
他苦笑一声:“还能怎么样,恐怕还是因着我的缘故。”他直觉此事与自己得齐帝信重有关。不然凭他一个边塞武将才进了长安城,就被委以重任,私底下不知道多少人嫉妒的眼睛发绿,唯恐找不到机会。既然没有机会,说不得就要创造个机会了。
秦少安不曾涉足官场,可到底是权贵人家里出身,许多事情还是有所耳闻,神色不觉间就郑重了起来:“你确定?!”见夏景行点头,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这些黑了心肝的!”
二人相对无言。良久,他才重振精神拍拍夏景行的肩:“明日大朝会,你可得挺住了,恐怕有不少人会来咬你!”
后院里,柏氏才见过夏芍药没两个时辰,再见她倒好似被霜打的匣子,蔫头耷脑,神情憔悴,着意安慰她:“此事也不是你亲自推倒了墙压坏了人,你也不必内疚焦心,况且案子既然报到了京兆尹,就凭着大将军的名头,冯九道也不敢胡乱判案,你别担心!”
夏芍药倒不担心京兆尹会胡乱判案,想来就算这事儿错在她这一方,了不起便是赔银子,顶多算是**,却不是故意坑害性命。只是她心中隐隐猜测若是成真,那才让人绝望。这时候倒盼着那枉死的孩子并非是那胖妇人亲生。
这事儿尚未查明,也不好向柏氏多说什么,谢过了她的好意,等送走了柏氏,素娥端了安神汤来,她喝了一碗才上床去睡。
夏景行在前院听得她已经睡了,还吩咐前去回话的榴花:“夫人今日受了惊,好生派人在旁边守着别走开,以防她做噩梦。”
秦少安夫妇离开之后,他还要亲往燕王府去,找燕王商量。
果然第二日大朝会,就有御史弹劾他数条罪状。
一个是为官者竟然纵容家人做生意与民争利;第二个便是管束家人不利,致使家人闹出人命;第三个最为严重,身为朝廷命官,家人闹出人命不想着依法办事,给予赔偿并查明案犯相关人员,竟然带兵对声讨的受害者亲朋故旧进行严刑拷打,致使多人受伤,又将这些人送进京兆衙门关押折辱。
条条桩桩,哪里配做朝廷命官?
齐帝在深宫,才闻此事,见下面不少言官附议,指责夏景行之罪责,他却神情坦然,自始至终都不曾争辩一句,倒也有几人据理力争,只道既然此案已经交到了京兆尹手上,想来冯九道很快便能审问清楚,又何必急于一时就要给怀化大将军定罪呢。
两方激烈争吵,又有不少官员也跟着起哄,齐帝冷眼瞧着下面闹成一团,等弹劾争吵的声音小一些了,才道:“夏卿,你可有话说?”
夏景行神色平静,仿佛方才被一群言官追着咬的不是他,“启奏陛下,微臣已经报官,京兆尹冯大人已经接了此案,在此案未有定论之前,微臣并无话说。”
“诸卿不必争吵,既如此,那就等京兆尹审完了案子,再行定论。”
齐帝见此,快速结束了这个早朝。
**************************
夏芍药昨晚睡的并不踏实,睡梦中还梦见那个鲜血淋漓的孩子,半夜被吓醒之后,夏景行揽了她在怀里,轻轻拍着她,她才重新睡着。等她一觉醒来,天光大亮,身边人已经走了。
绮姐儿捧着小脸坐在脚踏上,也不知道她坐了多久了。昨晚夏芍药睡的极早,她睡的时候绮姐儿都还未睡,半夜醒来孩子不在身边,说是跟素娥去睡了。
见她醒来,小家伙委屈的向她告状:“娘,哥哥不陪我玩儿,去曾外祖家了。”
夏平安在家里“养病”数日,是时候回国子监读书了。今儿一大早王老先生就派人来叫他,顺便问问会馆人命一案。
王家一门清贵读书人,消息不算灵通。还是左光熙给传了个信儿,天色已经太晚,王家也不好打发人过来问。今儿一大早派人来问,夏景行天色未明就已经上朝去了,夏芍药又在睡觉。夏景行走的时候吩咐过,不要打搅她休息,纵王家来人问也见不到她,只留在家里的亲卫透了几句。
来人带着夏平安直接去了国子监,往王老先生面前去回禀。夏平安才进了国子监的大门,恰碰上萧烨来上学,立刻欢欢喜喜跟着他跑了。
夏芍药此刻还不知道朝堂上已经闹翻了天,她睡了一觉才觉得精神好了许多,起床梳洗完了,耐着性子哄了女儿几句,准备往会馆里去。
素娥劝她:“夫人且在家里歇歇吧,反正此事自然有官府出面查清,又有大将军在外面处理,昨儿大将军还去了燕王府商议,相信此事很快就能查个水落石出的。”
夏芍药哪里坐的住,心里跟猫抓一样,总觉得不安。她手上从未染过血,这件事在夏景行他们眼中,虽然是人命案子,到底也算不得大事,可在她眼里就是大事了。
素娥到底拦不住她,最后只能跟着她出门,身边还有四名夏景行留下来的亲卫骑马护着。
昨日□□,差点将他的魂吓没了,只怕她再有意外状况。虽然嘱咐了丫环让她好好在家休息,但到底夫妻这么多年,也知道她的性格,万一她执意要出门,也要留下足够的人手保护她。
夏芍药坐着马车到达会馆的时候,见到一队京兆衙门的公差,还有不少施工的工人,以及会馆几位负责人。
她昨日也够狼狈,况且此事怀化大将军已经插手,且说过但凡有事便禀到他那里去,这些人便默认不必再找她。见她过来,俱十分惊奇,管事的过来与她打招呼,“夫人可好些了?”
“多谢记挂,好多了。这是……怎么回事?”
那管事的面上带了几分笑意:“任先生跟于先生昨儿等人走后,一直在拾砖头,发现一些奇怪的痕迹,倒好似有人拿东西凿了墙基,总归不是砌好了自然倒塌的,这才请了衙门的官差过来验看。”
夏芍药心中愈发沉重,就算是猜出来了这件事情不简单,可若真是人为——那个血淋淋的孩子 ,何其无辜?!
她过去的时候,任远博跟于文林胡子拉茬,眼睛里全是红血丝,许是一夜未睡,身上衣衫还是昨晚打架时候穿的那套,就连上面被人踹出来的大脚印子都还在。只不过神色倒是很精神,瞧见她似乎很高兴,还朝她招手:“夏会长快过来看——”
他二人身边还有四五名衙差也在边看边做记录,还小心将好几块砖头都拿到了一旁做为物证,她走过去瞧,果然那砖头一边有很深的金属弄出来的痕迹,非重力不足以造成这种印迹。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任远博与于文林的最新发现暂时替会馆洗刷了由于工程质量太差而酿成的惨剧,连带着事故责任方也不能再单纯的归咎于夏芍药。
既然有人为弄塌围墙的痕迹,且有京兆衙门的差役作证,案件的审问就着重放到了事故孩子的父母,以及引起暴*动被关进牢里的那帮人身上。
柴大与柴大媳妇住在城北的贫民巷子里,前去查案的差衙将周围邻居都问了个遍,据说周围邻居对这夫妻俩的风评并不好。
柴大媳妇生过一个孩子,名唤柴狗儿,到了三岁上被人拐走了,柴大媳妇哭了数月。柴大原来还往城里肉铺子里去做活,等孩子丢了找了数月之后,他便不再去做活,每日在家酗酒打老婆,勉强过得半年,家里捉襟见肘,日子打熬不下去了,柴大媳妇便半卷了门帘做起了皮*肉生意。
今年过完了年,也不知道柴大跟柴大媳妇从哪里将孩子找回来了,说是他们家走丢的柴狗儿。夫妻俩起先待这孩子也不错,还带出去裁新衣买吃的,后来柴大媳妇又开始卷起门帘做生意,柴大照旧酗酒赌钱,赌输了回来就打孩子,不给饭吃。
邻居们时常听到孩子的哭声,但柴大两口子将这个孩子看的很紧,寻常出门都是夫妻俩带着的。
也有邻居看不过眼,暗叹柴大两口子这是疯魔了,丢了孩子之后伤心的肝肠寸断,好容易找回来了,倒又忍心下狠手打。
冯九道问起柴家邻居:“大娘可确定这孩子就是走丢的柴狗儿?”
那老妇人摇头:“狗儿走丢只有三岁,这都过去了四年多了,且丢的时候是个白胖小儿,找回来瘦的不成人样,倒好似街面上的乞丐,哪里看得出来。”小孩子容貌变化快,隔个三五年就又是另外一番模样儿。
审问柴大夫妇,问及为何柴狗儿往会馆那条巷子去了,柴大便道:“我有个兄弟郑六就住在那条巷子后面,我们夫妻俩带了狗儿去郑六家吃酒,他家新添了个小闺女,哪知道狗儿好动,自己跑出来,就出事了……”
柴大媳妇的供词与柴大供词相同,并无明显的破绽。
冯九道办案老道,传了柴大夫妇来审,问完了话威吓两句,这妇人便坐在公堂上撒泼:“我儿被砸死了,大人不去追查凶手,不去抓那建房子的主人,偏要来审苦主,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平民百姓?”
她一个做暗*娼的早就不要脸皮,甚样事体都做得出,当着官差就敢撒泼,脱鞋扯襟子,满地打滚说是京兆尹官官相护,不替她家做主。就算是不替她儿子以命抵命,也该偿些人命钱,不然他们夫妇老了连个顶盆摔瓦的人都没有,唯一的儿子被砸死,这下是连半点指望也没有了。
冯九道气结,连拍了好几下惊堂木才将这妇人吓住。堂上站班的差役侧头还能看到她扯开的襟子里面穿着大红色的鸳鸯肚兜,胸脯鼓鼓将肚兜撑的满满,暗暗咋舌,这妇人大胆,敢在冯大人过堂的时候打马虎眼。
冯九道传了郑六夫妇过堂,果然那日正是他家小女儿的满月酒。他与柴大是旧识,认识也有好多年了,提起柴狗儿,倒叹息一回:“好容易找回来了,没想到还是没养住。”
问及柴狗儿找回来之后,柴大对孩子可好,郑六还道:“柴大原来也是个疼孩子的,只是自狗儿丢了之后消沉了几年,好容易找回来了,可狗儿在外面学了许多坏毛病,好好的孩子净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柴大两口子没少生气,也下手教训过……”
在没确实的证据之前,冯九道也不能将这夫妇俩给关起来,再说柴狗儿还在家里放着,天气渐热,总要找地方下葬。
放走了柴大两口子,冯九道便开始提审那些暴*乱的闲汉,结果却从这些人中查出几个可疑之人,其中有两人的亲戚在晋王府供职,另外一人的叔叔在皇后娘家府上做个体面的管事。
这几人咬死了自己就是路见不平,见到当官的欺侮平民,明明出了人命还想以势压人,这才为柴大两口子出一口恶气。
冯九道滑的跟条泥鳅似的,见事情扯上了皇后娘家跟晋王府,也不管此事与这两府可有关联,立刻便将此案转呈刑部。
齐帝万没料到此事竟然还能跟皇后娘家与晋王府扯上关系,原本只是个寻常的人命案子,没想到真查起来却是个案中案。他当着晋王的面儿虽然未曾说什么,但脸色黑的难看。
晋王自来不喜欢夏景行,总想着找机会折腾他;太子又因燕王与夏景行没丢脸,齐帝都看在眼里,可若是皇后娘家与晋王联手,岂不是说太子已经与晋王联手?
齐帝但愿自己多想了,只盼此事凑巧了,皇后娘家想着替太子出气,两下里凑到了一处,而不是他怀疑的晋王与太子来往密切。
自有了新的证据,言官在朝堂上便不再追咬夏景行治家无方,致使其妻建造会馆出了人命官司,转而开始用新的攻击方式,弹劾他明知官员不能经商,夏家却堂而皇之的做着生意。
其景实大齐虽然严禁官员经商,可官员亲眷以及家下门人经商的不在少数,坏就坏在旁人家里内眷至多经营着几家铺子赚些脂粉钱,可夏芍药却做的是大生意,都做到了商会会长,谁还会信她只赚着几个胭脂钱。
言官咬他的时候,夏景行还并未辩解,但咬到夏芍药经商一事,他却忍不住了,当庭站出来为老婆辩解:“启奏陛下,微臣当年落魄,流落到洛阳,身无分文,招赘入了夏家门。夏家世代经商,且在洛阳也属巨富之列,并非微臣为官之后才开始做生意。且后来微臣在幽州征战,夏家倾尽祖产,连祖屋花田都卖光了,筹措军粮,落得个一穷二白。夏家家主乃是微臣岳父,微臣开不了口让岳父与妻子不再涉足生意场,也做不了岳父妻子的主。”
有咬他的言官恨不得唾他一脸:啊呸!你都官至二品了,还连家里的主都做不了,唬谁呢?!
他不提夏家筹措军粮之事,有心想为他开脱的人还想不到这上面去,经他自辩之后,立刻便有人为他辩解,从夏家的大义说到了门第,以及夏景行招赘的身份,他上面还有岳父当家,夏家门里自然轮不到他当家作主。
招赘之事,原为世人所不齿,但凡不是走投无路,或者起了攀附之心的,岂能走上招赘这条路。
只是夏景行今非昔比,他如今位高权重,深得齐帝倚重,手握京畿重兵,旁人在指摘他招赘身份的同时,不免要掂量下他的地位。
况且镇北侯府是个什么状况,南平郡主的泼辣长安城人尽皆知,打起来都敢挠个镇北侯满脸开花,想当年怀化大将军不过是个空有气血之勇的少年,走投无路之下入赘也在情理之中。
有狠咬夏景行的,就有为他辩解的。咬人的一方提出怀化大将军为官却纵容家人经商,以权谋私,此等公私不分的人实没有掌军资格,应另选贤能为圣人分忧。而辩解的一方却从怀化大将军的出身战功乃至入赘的夏家都是精忠报国之士入手,论证了他实乃是为君父分忧的良材美玉。
齐帝算是看明白了,下面这些咬人的言官最终目的并非是夏家人经商,还是剑指京郊大营的掌军之权。想到这些攻讦夏景行背后之人的用心,他眸色沉沉,从晋王扫到了二皇子,若是太子解禁,想必这里面还有他的一份功劳。
他好容易相中个可堪大用的人材,只因不是他们阵营的,这些人不但不考虑夏景行为国为君分忧的能力,还想着将他拉下马来。
想到这里,齐帝怒火中烧,当庭发怒,下旨将咬的最凶的两名言官拖出去重责,并且在朝堂上逼问其余臣属:“若是朝廷需要,你们可肯将所有家财尽捐?”
被问及的朝臣噎了一下,想当众表态愿意为了朝廷粉身碎骨捐尽家产,又怕被齐帝当了真,万一皇帝陛下心血来潮,张口便收了他全部家产……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去!
犹豫的当口,齐帝又去问下一位,接连问了三四位大人,大约大家都有从众心理,前面的人没有应下来,后面的也放弃了这个大出风头表忠心的机会。不得不说,大家的担忧是相同的。
齐帝震怒:“既然众卿都舍不得家产,还要质疑别人实际做出来的牺牲,怎么还好意思在朝堂上攻讦夏卿?朕今日才知,原来众卿的忠君爱国都停留在口头上啊?!”
他这话算是有些重了,方才被问及的朝臣们齐唰唰跪了下来,才要为自己寻个完美的借口,齐帝又道:“若真有忠君捐财之心,也别嘴上说说,拿出实际行动来。”
跪下来的众臣不觉后背冒出了冷汗:陛下您玩儿真的?!不带这么表忠心的!
历来表忠心都是嘴上说说,还有谁拿万贯家财来表忠心的?
傻么?!
让他们口头表忠心一点也不难,身为官场中人,能站在朝堂论政,谁没个舌灿莲花的能为啊。只是让他们将全幅身家捐出来——别玩儿了回家洗洗睡吧!
齐帝几句话就封住了众臣的嘴,当庭下了一道口谕,朝中众臣若想公开做生意,参照怀化大将军家中标准,一则招赘,当家主事的乃是妻族;二则捐款,款银必须倾举家之力,且不得低于夏家当年所捐之数。
达到这两项标准,请自由的……做生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