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这时候听到外孙宁景世竟然搞了这么一出,南平郡主派来的人向他报信,就连向来偏疼长女外孙的他也忍不住勃然大怒:“你们夫人整日做些什么?统共一个儿子也看不住,就任由他胡闹?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跑来添乱!
镇北侯府的下人觑着他面色难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夫人让小人务必请了王爷过府,大公子带人进府讨人,还报了京兆衙门,务必要将世子抓捕归案,我们夫人实是没法子了,这才想请王爷去平息此事!”
若是宁景世在他面前,晋王将他脑袋拧下来的冲动都有了。此时此刻,他对外孙的心情倒与夏景行对宁景世的心情难得的取得了一致。
——都恨不得敲开他的头盖骨,瞧瞧里面都装了些什么。
前两日他与太子还就夏平安失踪一事猜测过好几次,都要猜想绑人的这位到底是何方神圣,今日谜底揭晓,晋王情愿自己还被蒙在鼓里,也好过此时此刻心浮气躁之下前去镇北侯府与夏景行应对。
晋王这些日子不敢松懈一丝一毫,有心不管此事,但若是真让夏景行闹的大了,到时候引起各方注意,被有心人注意到了晋王府的动静,后果不可预料,因此只能沉着脸前往镇北侯府。
南平郡主见到晋王,顿时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父王您总算来了!快替女儿做主,女儿被人欺上门来,偏偏阿宁不在家,连申辩都无从申辩。”
其实不必南平郡主为儿子辩解,晋王在初初听到此事的时候就已经相信了宁景世能做出此等事情。输红眼的赌徒卖妻鬻子都属寻常,更何况只是绑了侄儿讹钱。
但作为宁景世的外祖父,晋王总要装模作样调查一番,并且还要力证外孙清白。
宁谦见到晋王,好歹还记得这是自己岳父,上前来见礼,夏景行却坐着纹丝儿不动,呵呵冷笑两声:“晋王爷这是跑来以势压人了?还是准备包庇宁景世?”上来就撕破了脸,半点情面不留。
他今儿打定了主意要大闹一场,想办法寻出宁景世的去向,也好救回平安。
晋王见得夏景行毫不客气,心内着实气恼。
很多年以前,他在宫里也曾数次警告为难过夏景行,那时候他不过是个稚子懵童,眼神里的惧意显而易见,二人力量悬殊,因此他从不曾将眼前的小子放在心上。
这么多年过去了,晋王的目光再次与夏景行的目光对视,却从这个青年的眼中瞧见了不屑嘲笑轻视等,诸般情绪都能捕捉,却又一闪而逝,最后只余恨意沉沉。
“你当本王是什么人了?!既有阿宁的书信,不如拿来给本王一观。”
两人打了个照面,虽则只说了两句话,但是二人之间的剑拔弩张谁都能瞧得出来。
不知为何,南平郡主此次再瞧夏景行,只觉他目如锋刃,让她忍不住想要多加一件大毛披风,以抵挡无故涌上来的寒冷之意。她禁不住往晋王身边站了过去。
宁谦原本与晋王见过了礼,离的颇近,见此情景,也暗暗挪动脚步,往夏景行身边靠的近些,以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惜夏景行根本不领情。
“下官觉得,还是等冯大人来了,将证据交给京兆衙门。说实话,下官觉得王爷的人品……也不是那么的可靠!”
“放肆!”
晋王身边的护卫顿时怒目而视,而夏景行身边跟着的护卫顿时笑了起来,还挑衅道:“难道我家将军说错了?王爷的人品若是可靠,哪会有今日之事?”追根溯源,还是晋王教女无方,才有了夏景行与晋王府此后多少年恩怨不休。
南平郡主眼圈都红了,抬头瞧见晋王金冠下霜白发色,难得良心发现,心中难堪又羞恼。
京中人人皆知的旧事,只是大家都保持着这个圈子里来往的基本礼貌,谁会当面指着晋王的鼻子道出他的不是?
就连她自己这么些年也掩耳盗铃的活着,唯有与宁谦争执之时,才会有锥心之痛,后悔不已。被外人打到脸上更是从来没有的事儿。
她有心要替晋王辩解几句,或者自辩几句,可是瞧见宁谦嘲弄厌恶的眼神,忽的就又缩回去了。曾经的坚持,紧抓不放自以为是终身不弃的幸福,如今看来就如同是一个笑话,更如枷锁,只能咬着牙扛下去了。
特别是当着夏景行的面儿,她更不愿意将自己婚姻内的千疮百孔被他瞧见。
晋王府的护卫才要拔刀,夏景行已道:“晋王今日前来,难道不是要替自己的外孙遮掩罪过,而是要与下官的亲随们大战一场?”他身后护卫随即手握腰刀,团团将他拱围其中。
王府侍卫与夏景行身边这些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亲卫们在气势上就差了一截,真杀过人沾过血的眼神更冷更狠,下起手来也更利索,打起来断胳膊断腿,在他们眼里还真不算事儿。
两方摆开了架势,晋王立刻看出了其中差异,自忖若真是打起来,他手下这帮护卫恐怕不一定能占上风。
宁谦被长子这迫人的气势给吓的不由往旁边退了几步,他却连眼风也不撩一下,浑似并没瞧见宁谦的样子。
晋王内心矛盾之极,一方面不想被夏景行气势所压,一方面又不想将此事闹大,以免坏了自己的大事。正在天人交战之时,冯九道带着一帮差役过来了。
冯九道也是个人精,甫一踏进镇北侯府,见得两方僵峙的模样,就恨不得掉头而去,省得搅进这些家族秘辛里。
只不过夏景行先一步阻止了他,扬声道:“冯大人既然来了,本将军发现了新的物证,还要请冯大人明断。”
冯九道只得过来与在场诸人见礼,又接过夏平安写的信,仔仔细细将正反两面都看过了,还试图打圆场:“宁世子这是……这是在同夏大将军开玩笑吧?”玩的真是过了,竟然跟这位耍起无赖了。
他办过的案子不在少数,有时候也不由自主就深涉京中权贵家中隐秘之事,见过分家产的夺爵位的争宠的,各种纷争不断,有些不动官的自家就解决了,真动起官不怕家丑外扬的,势必都是丑恶之事,不得不让人感叹骨肉血亲之间的亲缘淡薄。
夏景行这几日连眼都没合过,眼下都有了淡淡的青印,心情就更谈不上愉快了,见冯九道欲将此事大事化小,做出了和稀泥的姿态,他便冷冷道:“不如本将军也派人将冯大人的儿子绑走了,同冯大人好好开个玩笑,冯大人意下如何?”
冯九道的幼子同平安年岁相仿,正是天真可爱之时,他每日下衙必要陪着幼子读书写字,检查他的功课。被夏景行抢白一句,想到他真同自己开这样玩笑,额头冷汗都下来了,讪讪道:“下官失言,失言!小公子乃是大将军的心尖子,下官必定彻查此次,尽快将小公子营救回来!”
晋王冷眼旁观,夏景行几句话就将宁景世定了罪,一顶“绑匪”的帽子恐怕是脱不掉了。他心中气恨不已,在这节骨眼上旁的先顾不得了,却不能任由夏景行说了算,立刻便道:“怎的冯大人一没过堂二没审案,就先定起罪来?”
夏景行唇边一缕讽笑逸出:“这么多年晋王爷除了护短,怎么旁的一样也没学会呢?如今是下官报了案,冯大人依照证据追查案犯,真要定罪也得把宁世子抓捕回来再行定案。如今连人犯也未抓捕归案,又如何过堂审案呢?”
冯九道是两边都不敢得罪,若是依法而办,如今有了新的证据,自然是要将相关涉案人员带到京兆衙门问话。譬如宁景世犯案失踪,便要将他的父母以及家中亲随奴婢带到衙门问话。
只不过宁谦夫妇身份特殊,他既接了夏平安的信,有了新的证据,索性就在镇北侯府里问话。
晋王有心阻拦,威胁他时,他反愁眉苦脸:“王爷体谅下官办案不易,如今是夏大将军的儿子失踪,他既报了案要寻人,下官也只能依法而办了。总不能明明有了新的证据,下官也要假作没有,不肯尽心追查?若是到时候夏小公子出了事儿,这责任谁来负?”
他这话原是阻拦晋王之意,没想到反吓着了宁谦。他病了这些日子,原本就因平安而生了心结,听得冯九道这几句话,立刻吓的接口:“冯大人只管彻查,但凡侯府中人皆配合冯大人查案。立刻传话将世子身边所有亲随都召过来让冯大人问话!”
南平郡主见宁谦要为着夏景行的儿子而置宁景世于不顾,顿时视亲夫如仇人,又有晋王在此做后盾,立刻翻了脸:“谁敢?!我看今日谁敢在侯府撒野?”都到了这时候了,她自己的儿子自己心里清楚,再不肯相信却也隐约有种不好的直觉,只觉得此事大约……是与阿宁脱不了干系了。
可是若坐视不理,夏景行恐怕早就恨不得置阿宁于死地,再让他背上“绑匪”的罪名,以后还让他怎么在长安城生活?!
侯府的下人都停了下来,左右为难。
冯九道比之侯府下人更为为难:“侯爷?”府上到底听谁的?
南平郡主身边有晋王做靠山,宁谦可也不差,他要让冯九道彻查府里奴仆,都是为着平安的安全着想,哪怕再有心结,长子必是只能与他站在同一战线。
“这府里本侯竟做不得主了?”宁谦昂道朝下面一众迟疑的奴仆大喝一声:“还不快去?!”
“谁敢?!”南平郡主立刻接口,坚决阻拦。
原本是冯九道查案,人都没召集过来,南平郡主与宁谦夫妻俩反倒先吵了起来,都不肯退让一步。
特别是当着夏景行的面儿,南平郡主与宁谦夫妻反目,当堂大吵,这比她与宁谦当着儿女的面儿打架要难堪太多。就好比在儿女面前,她也只是觉得委屈心酸,夫妻哪怕反目,那也是自家事,关起房门来折腾,外人自然不得而知,还能保留一丝颜面。至少出了侯府的门,见到夏景行,她还可以自欺欺人的以胜利者自居。
现在是当着夏景行的面儿,宁谦活活把这层伪装夫妻恩爱和谐的皮给扒了下来,一点情面也不肯留。争吵间,她余光瞥见夏景行唇角讽刺的笑意,就浑似眼前之事如闹剧一般,事因他起,他却坐壁上观,如看好戏,让南平郡主在夏景行面前连最后一丝尊严都保不住了。
一霎那间,她血涌上头,如跌泥潭,狼狈不堪,这么些年积攒的怒气怨气全涌上了心头。气怒攻心之下,直恨不得抓烂了宁谦那张惹人憎讨人恨的脸,以及夏景行那张嚣张得意的面孔!
——让王氏的儿子看了笑话,就等同于向王氏那个贱人承认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婚姻失败已极。
这是她无论如何也没办法接受的。
难堪羞窘到了极致!
“父王,难道你就坐看他这么欺负女儿吗?”南平郡主紧抓着晋王的袖子,面上泛着恼怒的潮红色,显然是气的狠了。
晋王这些年替女儿兜揽了多少事儿,总有过想撒手的时候,可是每每瞧见她那双与其生母极神似的眼睛,想到她死去的亲娘,总不由的心软,予取予求。此刻也不例外。
“冯大人,既然除了侯府这条线索,还有还债的赌坊牵涉其中,说不定还是赌坊的人逼的阿宁,或者赌坊做下此事,将阿宁与夏小公子绑了起来,再将此事栽赃到阿宁头上,好向夏家讹钱。怎的冯大人今日就非要大闹侯府,审问侯府下人?依本王看,还是先抓了赌坊的伙计审问要紧!”
不必他提醒,夏景行出门之时,便已经派人去堵万安赌坊的门,先将掌柜伙计看管起来。
只不过此事因宁景世而起,根子上还在镇北侯府,他手底下自然不乏跑腿的心腹,这些人平日跟着玩乐,真做了什么事情,恐怕也捱不过审问,他这才亲自往侯府里来抓人。
夏景行也懒的再看宁谦夫妻吵架,更懒的跟晋王磨牙,霍然起身,向身边亲随下令:“将侯府大门紧闭,所有男仆一律驱到前厅来。”
他手底下亲随可不比侯府下仆,见得男女主子吵架,便不知道应该听从于谁,此刻还站着不动,等着男女主子吵架告一段落,再看结果。
夏景行身边的亲随都是闻令即行之人,也不管宁谦夫妇闹成什么样儿,立刻行动起来,越过宁谦夫妇与晋王府一众护卫,以及京兆衙门的差役而去。
冯九道带着手底下一帮人看了这么久的热闹,见识过了闻名长安城的“怨偶”镇北侯夫妇吵架,见夏大将军手底下的人已经行动了起来,便朝跟着的差役使个眼色,立刻便有人心领神会跟着去了。
南平郡主厉声阻止,但夏景行手底下人可不是侯府的下人会听从她的号令,眼见得有人直奔侯府大门,驱赶了守门的小厮老仆进府,将侯府大门紧闭,拔刀出鞘,守在大门内,她声音都直了:“父王——父王快阻止他们!父王——”
此情此景,夏景行分明是没将晋王放在眼里,他身后跟着的一众府兵也面露愤愤之色,侯府前院已经乱了起来,小厮长随被人驱赶而来,晋王一声令下,王府府兵直扑夏景行亲随。
——能忍到此刻,晋王爷也着实不易。
夏景行带来的亲卫也不是吃素的,见王府府兵来势汹汹,他们也早看晋王与南平郡主不顺眼了,早为着自家将军打抱不平,有此机会,立刻喊了起来:“尔等敢阻拦京兆府查案?”扑过去就与晋王府府兵打了起来。
冯九道掩面,朝后缩了缩,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让能自己消失。他觉得自己真是无辜极了:你们两方打架斗殴,为何要扯着本官的大旗?!
院子里已经乱成了一团,镇北侯府的下人们都往安全处逃窜,生怕遭了池鱼之灾。而夏景行的亲卫早就憋了一团火,临敌经验又足,连腰刀都不曾□□,专拣不显眼的地方踹,无刀伤不流血挨了打也不显眼,但是却陆续有不少晋王府的府兵倒在地上,哭爹喊娘半天爬不起来。
晋王斜睨了夏景行一眼:“大将军这是准备一意孤行,非要将事情闹大?”
夏景行身形笔直站在他几步开外,眼神淡漠观看场中不断倒下的王府府兵:“若是晋王爷的儿子被人绑了,想来王爷恐怕比下官还要激动。就算是吵到御前,陛下也会体谅下官一二。”
齐帝龙体每况愈下,原来还能听小宦官读奏折,这两日精力愈发不济,时不时就陷入昏沉睡眠,太医十二个时辰守着,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治好。
两个人都知道此事就算闹到齐帝面前,恐怕也无济于事。
说不定皇帝陛下此刻就已经陷入长久的昏睡之中去了,不知道有多少家国大事等着他决断,这件小事是无论如何也排不上号的。
一盏茶的功夫,晋王带来的府兵以多于将军府的三倍人数而惨败,南平郡主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一幕,整个人都要抖起来了:“父……父王,这可怎么办?”
以晋王府之力,竟然难以抵挡夏景行手底下这帮人,还有谁能来帮帮她的阿宁?
晋王的脸色着实不好看,王府府兵败的太难看,他这个作主子的也面上无光。
宁谦已经嚷嚷了起来,“去将跟着世子的所有亲随都叫到这里来,让冯大人问话!”
南平郡主手脚发软,半靠在晋王身上,声音里都带了哭腔:“父王——”仿佛她还是个小姑娘,无论惹了多少麻烦,晋王都能替她兜着揽着,解决掉。
可是今时今日,晋王也终于无能为力了。总不能他堂堂亲王下场与夏景行的亲卫们对打吧?就算他肯下场,几乎可以肯定结果定然是惨败。
夏景行大约是不会给他面子的。
夏府的亲卫还在那边嚷嚷:“哎哎晋王府的这些人真是软脚虾,都没几招就倒了,连辽人的一半战力也没有嘛!”
“亏得我先前还激动了好久,以为终于可以好好打一架了。”
“……”
晋王府所有被打倒在地的府兵:“……”要不要这么缺德啊?打了人还说风凉话!
冯九道心中暗乐,听说夏大将军整军严苛,没想到手底下这帮人战力强悍不说,还各个嘴损,先时还真没瞧出来。
在晋王父女俩无计可施的注视之下,宁景世的亲随很快被拘了来,有了夏景行手底下这帮人的“热情协助”,审讯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宁景世当日派出去踩点的下人很快就招了出来,世子爷欠了万安赌坊半年的赌债,利滚利最后就成了十万两。
世子为此很是烦恼,几番犯愁之下就将主意打到了将军府。原本是想着侯爷若是能同大将军父子相认,再迎了大将军回来,有了个财神嫂子,还愁十万两赌债?!
哪知道大将军心如铁石,连亲父上门都拒不相认,世子爷知道了自然万分沮丧,只觉得自己的路都被堵死了,万般无奈这才出此下策,派了人踩点,打探夏平安来往时间路线。
至于掳人,负责踩点的小厮哭丧着脸道:“小的只负责监视跟踪小公子行踪,摸出规律来再报到世子爷那里去。别的事情小的并未参与。至于谁去绑的人,绑了小公子又去了哪里,小的是一概不知。世子爷身边两名护卫,也许是他们绑的人也不一定呢。自前几日世子爷出门不让小的跟随,小的就再也没瞧见过世子爷!”
“大胆奴才,世子没在眼前,便由得你泼脏水不成?”
人证物证俱在眼前,南平郡主面色越来越白,心中越来越慌,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只能吓唬府中奴才,只望他能改了口供。
冯九道审案的老手,宁谦又十分配合,开审之初便命人送来了笔墨纸砚,又有跟着的笔吏写下供词,南平郡主喝的再凶,那笔吏将供词放到了小厮面前,迫于夏府虎视眈眈的护卫,他也不得不按下了手印。
从头到尾,竟无人再理会南平郡主的喝问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