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奶奶刘氏平日抠抠索索,替她跑十回腿也得不着一文赏钱。但每次青砚去夏家送东西,总能得一大把赏钱,有这么个大方的主母进门,可以想见他往后的日子有多好。
主仆两个一路到得明月楼,由店小二引到了二楼雅间,夏芍药却早来了,薄施脂粉,淡扫娥眉,见到寒向荣便淡淡一笑:“二表哥来了。”
寒向荣正有满腹相思,哪里感觉出了她这态度不对的,当着婆子丫环的面儿,都恨不得上前去拉着她的手儿一诉衷肠,只这念头在肚里转了几转,到底没敢做出来,朝着她傻笑:“表妹这些日子可好?”
夏芍药听得这话,面上便浮上愁苦之色来:“父亲病着,我又哪里能好得了呢?倒是二表哥好生逍遥,都有数月不曾踏夏家的门了。”
寒向荣面上便有些讪讪的。他倒是想去夏家,无奈被父母阻拦在家,只道二人亲事也快定了,总要避避闲的。拉出一箩筐的理由来,寒向荣应对不及,只能在家闭门读书。
及止听得可以与夏芍药见面,一颗心儿早飞到了夏家去了,苦捱了两日才等来了今日。
“我这不是……在家读书嘛,就不曾上门去探舅舅。舅舅近来身子可好些了?”
真要他说出“成亲避闲”的话来,又恐羞着了夏芍药,故用读书的借口。
到了这时候,夏芍药便瞧的一清二楚。这位二表哥自来是听父母话的,自己并无什么主张,只喜在二人从小性子相合,她性子刚强,寒向荣性子软糯,向来愿意迁就她。
可他愿意迁就她,却更愿意听父母的话。
自夏南天病了之后,家中大小事情全压在她的肩上,似乎还没一年,她便觉得自己心境再不复往日小女儿天真烂漫了。数月不见,这时候再瞧寒向荣,分明还是个半大少年,面上犹带稚气,哪里是可托负终身,能同她并肩扛起夏家重担的良人?
她以前,到底是贪恋着二人自幼相处的美好时光,妄想将这时光延续呢,还是真的对寒向荣心存爱意,到这时候,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她也懒怠再兜圈子,朝素娥示意,将那只金钗盒子拿了过来,缓缓推到了寒向荣面前:“表哥这枝钗,以后定能寻到合适的人送出去。这几日家里便要忙起来了,恐没空去姑姑府上做客。以前我们年纪小,我一向是拿表哥当亲哥哥待的,一来二去,竟收了表哥不少东西。前儿我让素娥理出来,都通通还给表哥。”
寒向荣还当自己听岔了,打开看时,果然是自己遣青砚送出去的金钗,又见婆子抬了个箱子过来,当着他的面儿打开了,里面全是往日他送出去的东西,顿时如遭雷劈,说话都不利索了。
“表……表妹这是什么意思?”
夏芍药起身,不欲与他长谈,只道:“我与表哥一年小,二年大,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儿,我势必是要留在家里侍候爹爹的。而姑姑前几日家去,同爹爹说过了,要为二表哥娶妇的,以后二表哥与我,还是远着些的好。”也不管寒向荣还有没话再讲,已经在丫环婆子的簇拥下出去了。
寒向荣霍的立起身来,张了张嘴,却不知道拿什么话来挽留她,顿时眼圈都急红了。
父母的打算,他是知道的,也并没觉得这打算有什么不好。夏芍药自小孤孤单单,八岁上没了娘,他从小就觉得舅舅家里冷清。自己家里兄弟姐妹有三个,若是表妹嫁过来,就是热热闹闹的一家子。
况且,私心里他也得承认,他是有那么一点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笑话入赘的。
父母既有了主意,表妹能嫁过来,他心愿得偿,又不会遭人耻笑,可不两全其美?
作者有话要说: 战龙晚上更新哈。
习惯性求收:
尝试开的现言新坑:
男主一直在耍帅,想要进军实力演技派,有一天新来的助理说:你还是继续当花瓶男吧!
一个花瓶男遭遇毒舌失恋女,大家共同进步的故事。
☆、自择
第四章
夏芍药从雅间出来,迎头正撞上个少年郎君,长身玉立,月白衫儿,珠玉冠子,朝着她笑,却是洛阳城里何家的大孙子。
夏家种着芍药,何家种着牡丹,在洛阳城里都是出了名的。虽是两种花,可都在花市上有铺面,逢个花会两家还能攀扯些交情。夏芍药跟着夏南天出去的时候也见过何大郎。只这半年来料理家中事儿,也有在花市上偶遇的机会。
想到方才的话也不知道何大郎听了多少去,她面上禁不住一红,只行了个礼,见何大郎咧着一嘴白牙笑着还礼,没来由肚里添了一把火,忍着气儿与他错身过去了。
寻常人听到别家私事,早捂着耳朵走了,偏何大郎脸皮厚,还住脚多听了一耳朵,见到夏芍药还露出看戏的笑来,这就让她很不愉快了。
何大郎直盯着她的背影瞧,听见雅间门响,见寒向荣反应过来追了出来,还笑嘻嘻一指:“早走了。”倒让寒向荣面上更不好看。
他也不管,径自去了隔壁雅间,见着两三个好友正推杯换盏的等他,内中还有个家中种金桂的吴姓少年戏笑:“大郎可不是被女娘给绊住脚了吧?”
何大郎回味一番夏芍药的模样身条儿,竟然点头:“可不是,遇着了个花儿,这才晚了几步来。”接过罚酒就往嘴里灌,喝一杯就咂咂嘴,浑是个无赖相,一气儿灌了三杯才罢休。
可叹夏家只这一个女儿,偏还要招赘,不然倒好上门去提亲,年纪与他也相仿,他瞧着这性子又辣又呛,只面上妆相,待入了闺房也不知得何等绮景,可不就对了他的胃口?!
夏芍药原路返家,先去了自己屋里洗漱,又换了家常打扮,往厨下过问今日夏南天的饮食汤药,这才往静心斋里去了。
夏南天这两日身上才松快了些,却也不过是在熬日子罢了。他自己觉着自己是好不了了,就盼着女儿有个靠手。他这样家财,就算是自己愿意让女儿立女户,可族里定然是不同意的,等自己撒手西去了,夏芍药一个孤女,哪里拗得过族里?
到底还是钱财招祸!
听到脚步声,才睁开眼睛时,便瞧见女儿微微抿着嘴儿朝他笑:“爹爹在想什么?”
夏南天也不同闺女弯弯绕,都到了这时候,自家闺女也是个能立起来的性子,便也笑:“爹爹在想你的婚事。”钱财多寡他如今都已经瞧开了,能安身立命就成,太多了没得招人眼红。只夏芍药的婚事让他挂心。
房里侍候的丫环仆人见得父女俩要说私房话,俱都轻轻退了出去。
夏芍药拿了小银勺缓缓在药碗里搅着,轻轻吹几口气,等不那么滚烫了才好给夏南天入口,自家也无羞赧之意:“我今儿出门去了,”不等夏南天探问,便全盘托了出来:“将二表哥往年送我的那些东西都还了回去,以后大家桥归桥,路归路,只当寻常亲戚来往便成。”
夏南天心里便替女儿难过起来,他原看好寒向荣,只想着两小儿青梅竹马,打小相合,再结一门美满姻缘,哪知道最后却是这种结果,真是要令人忍不住唏嘘。
他当时没有直接拒绝夏南星,便是考虑到女儿对寒向荣的心。将事情透给她听,没成想女儿却是个果决的,在这件事情上毫不拖泥带水,利利索索就将事情了结了。
若非他身子骨不中用,又何至于让女儿忍痛断情?回来还要向他陪笑脸,也不知道心中得难过成什么样儿呢。
“都是爹爹不中用,才让你受委屈了!”枯瘦的手接过夏芍药递过来的药碗,一口饮尽了,不防嘴里让她塞了个蜜饯进来,她还笑得出来:“两家结亲,就算是爹爹与姑姑是亲兄妹,也没道理弄的两家都不高兴。姑姑会不得儿子,爹爹舍不得女儿,大家各走各道,不是正好?”
“那你呢?你就不难过?”
夏芍药接过空了的药房,放在床头漆木托盘里,这才怅然一叹:“我不知道哎。”见夏南天犹自不信的眼神,便捧了脸,烦恼道:“我原还想着,自己必定是要伤心的,要是跟二表哥断了。可是真见了他那模样,明明知道咱们家的打算跟姑姑的打算全不在一条道儿上,他却问都不问我一声,只兴头头沿着姑姑划出来的道儿去走,便说不出的失望,反倒不难过了。”倒好似热心热肠给倒浇了一盆雪水来,扑忽一下便凉了下来。
亦或是数月的历练,以及寒家推脱的态度,寒向荣听从父母之言连前来探病都不曾的行为,早已经让她心里凉了下来,只不过没有彻底死心罢了。
夏南天反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抬手在她脑袋上轻轻的摸了两下:“我的芍药长大了,见事明白,爹爹只有高兴的份儿。”
夏芍药便将那副愁肠换了笑颜,还调皮的眨眨眼睛,“若是二表哥能硬拧着姑姑姑夫要跟我在一起,我大约就不会将东西送回去了。爹爹你说,我是不是有点坏呢?竟然想着教表哥跟姑姑姑父对着干,只护着我一个呢。”
夏南天倒被她逗笑了,拿手指点她的额头:“你没听说过无商不奸啊?若是你太好了,不肯学坏一点,爹爹就更不放心了。”到时候只怕要被别人吞的骨头渣都不剩了呢。
到底还是希望女儿能够硬气一些,独当一面,不被别人摆布,脚下的路才能走的顺畅。
只父女两个就寒家之事了结了,可夏芍药的婚事却真正让夏南天犯起愁来。
自来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自己起不了身,总不能让夏芍药自己个给自己张罗吧?哪有姑娘家请了媒人上门给自己说亲的?这也太惊世骇俗了些。
传出去只怕要被媒人吓跑。
若是没有与寒家这回事,倒好让夏南星出面帮忙张罗,但恐怕有此一事,寒家恐恼了夏家,这事却不好再请夏南星出面了。
夏南天愁的都快睡不着了,没想到夏芍药却在他面前打包票:“爹爹再没可愁的,你闺女生的花容月貌,又家财万贯,想招个上门女婿有多难?!等我将人给你带了来,你等着喝喜酒就行!”
夏芍药的婚事如今就是夏家头一桩大事,她如今连那点小儿女的绮思都没有了,索性当一桩生意来看。能谈的拢便作了这桩买卖,谈不拢就换一家试试。
心里这样想着,面上连一丝羞意也没有了,只当尽快完成老父的愿望一般。
夏芍药在静心斋里言辞铿锵,向夏南天打了包票,才出了静心斋的门就犯起愁来。
洛阳倒是少年郎一抓一大把,可真要寻个合适的人招赘,却非一时之功。
愁归愁,家里的事情跟花圃的事情却不得不打理。最近这些日子事忙,她都有小半月未去花圃了,吩咐了去套车,她回房便换了一身窄袖长衫,将头上钗环都去了,只用个嵌红宝的冠子束着,带着素娥便往城外花圃里去了。
洛阳城里,做各色买卖的都有。只吃着种花这碗饭的人家怕也有数百户人家,排得上名号的也就那么几家,其余花农略过不提。
夏芍药一路坐着马车都将家里的事情翻来覆地的想了又想,生恐在自己手里有什么岔子。她年纪小,又是独自操持着家里的生意,等到了夏家花圃,还想着与夏家交好的吴家老太太要过寿了,好送两盆芍药进去当贺礼的。
夏家花圃说是花圃,其实却是个占地颇大的庄子,只里面不种庄稼,只各种精心培育着各色芍药花。才进得庄子,下了马车便有老管事夏正平迎了上来问好,又问起夏南天的身体:“老爷这些日子身上可大好了?”
老管事夏正平是夏南天身边跟大的小厮,一辈子忠心耿耿,如今拖家带口替夏南天看着这花圃,管些人口,育花之事。
“前些日子一场凶险,这才松快了,我才往这里来了。”
主仆二人正说着花,便有买花的上门,庄子里养的小厮各抱了一盆花出来,往停在大门口的马车上装,中间一人身高腿长,比旁人高了一个头去,虽着粗布衣衫,但瞧着就不似别的小厮小心翼翼,似抱着命根子一般,他反显出随意来。
但就算瞧着随意,那花盆在他手里也稳稳当当,不似要掉下来的样子。
夏芍药便奇怪:“平叔,添新人了?这一个我怎的没瞧见过?”
夏正平打眼一瞧,就笑了出来:“姑娘可是忙忘了,这一个不就是你三个月前去报国寺替老爷祈福,路上救回来的人吗?当时下着大雨,到了庄上,城里来报老爷病的急,你就将人丢在这儿走了,将养了许久才好了,又不愿意离开,说是没活路了,我就做主将他留下来了。一向在后面的,今儿前面人手不够,想是被拉到前面来当差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