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行:媳妇儿不带这么戏弄人的!
下一封家书里,他便义正言辞的对媳妇儿进行了声讨,说她不该仗着自己当了娘,有了育儿知道,就来戏弄他这没带过孩子爹,还能好好做夫妻吗?
夏芍药自生完了儿子,自己的乳*汁够安哥儿吃,她便没请乳娘,亲自带着孩子。夏南天犹记她小时候也是唐氏亲手带大,也不觉得必须请了奶娘回来带孩子,等到偶然从闺女嫌弃的话里听出来自己的大孙子是个傻的,差点没将闺女一顿狠揍。
“你就聪明了?哪聪明我怎么没瞧也来?有你这么说孩子的吗?”抱着大孙子温柔的哄,“安哥儿不气啊不气!你娘就是个没正形的,她还没咱们安哥儿聪明呢,她才是傻的!”
安哥儿对此浑然不知,吐着泡泡在他祖父胸膛上热热的浇了一泡尿。
夏南天:“……”难道祖父说错了?!
这熊孩子,不就说了你娘是个傻的吗?
等他弄清楚缘由,顿时哭笑不得,“就为着安哥儿吃手指头,就是个傻的了?你小时候吃完了手指,还不是照样啃脚指头。你娘那会儿顾不上来,哪有这么多人供她使唤,有时候你将尿湿了裤子,等你娘给你换小裤儿,才脱了一个转身,你就抱着脚趾头津津有味的啃了起来……”
夏芍药怀孕时候都没孕吐过的人,听的这话面无人色,捂着胸口几欲作呕,夏南天抱着大胖孙子得意的回自己的静心斋去了,半道上逗着小平安,“瞧瞧,祖父给你出气呢!瞧把你娘恶心的,让她说我安哥儿是个傻孩子,她才傻呢!你祖母怎么可能让她这么脏,要啃脚丫子那也是洗过了香香软软的小脚丫子啦!”又凑近了安哥儿的耳朵小声嘀咕:“你娘小时候,祖父也喜欢啃她的小脚丫子,咬一口她就要哭,逗一逗又笑的跟朵花似的,真是怎么逗都不嫌烦……”
改日家里就进了两个嬷嬷,据说是夏南天托人在外面请来的,带孩子有一手,也没指着她们去带小平安,只不想再让闺女卖蠢了。
……自从生了大孙子,这个闺女就再也没聪明过!
夏南天见识过了闺女卖蠢的能力,果断的选择了让专业人士来指导闺女带孩子,不然大孙子早晚让这不靠谱的娘给带坏了。
************************************************
夏家的大孙子落了地,既没通知寒家,满月酒也没请寒家。还是寒取在街上碰见了夏九郎,夏九郎还问起,“怎的前些日子四哥家里大孙子摆满月酒,没瞧见妹夫?妹夫这一向是在忙什么?”
寒取听得一愣。
夏南天在族中排行第四,下面堂兄弟们都管他叫四哥。
夏九郎还拍拍他的肩,“妹夫是不知道,四哥得了孙子,喜的就跟捧着聚宝盆一般。当初三叔还提起将我家平哥儿过继给他呢,没想到转眼他家倒有了承嗣的孙子。”撮着牙花子回味一番,“四哥家满月酒流水席面摆的那叫一个阔,我还从来没吃过那么好的席面,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道道菜上来,好多我都没听过名字呢,怪道都说四哥有钱,瞧这席面也知道银子堆山填海,海了去了……”
寒取脑子里早懵了,耳边听得夏九郎唠唠叨叨,游魂一般回了家,进门便问夏南星,“舅兄得了个大孙子,你可知道?”
夏南天这一向病着,自闺女去了长安之后她就卧床不起,好不容易这些日子才有了起色,便听到了这个消息。她病的昏昏沉沉的时候,也盼着夏南天能打外面走进来,握着她的手向她说几句话,告诉她做舅舅的一定想办法把外甥女儿带回来。
清醒的时候却知道这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一次次闹到最后,不止夏南天觉得这做妹妹的陌生,就连夏南星也觉得哥哥陌生的可怕,明明有能力,再不肯搭把手的。
“他又没跑来告诉我,我到哪里去知道?”
寒取颓然坐了下来,“这么说舅兄是来真的,真不欲同咱们家打交道?竟是连孙子满月酒都没请过咱们呢。“
夫妻两个面面相窥,都说不出话来。
有些情份,只当无论怎么样也是磨灭不了的,哪知道一次次闹腾下来,终究是淡了。
等夏景行封官的消息传了出来,整个洛阳城再无有不知的。特别是何大郎那帮子弟,当初小瞧了夏景行,总觉得他是靠脸吃饭,哪知道最后他一个本应该靠脸吃饭的人,却跑去边疆搏功名了,而且还当真给妻子挣来了诰命。
真是教人刮目相看!
夏家族人这会儿便上门去贺喜,堵着夏南天要摆酒,说是招来的女婿可就是亲儿子了,又是个有本事的儿子,可不是夏家祖上面上都有光了。夏南天这会儿倒有话了,”他当初落魄的时候,你们跑来说坏了夏家门风,如今风光了,又跑来说振了夏家门楣,怎么好话坏话都让你们说尽了?!“
夏老三腆着脸道:”老四这话说的!我们当初还不是为了你们父女俩好?万一招了个中山狼进门,以后有得大姐儿受得。还好他以前虽然胡闹,但自进了夏家门,有感于我夏家门风清正,浪子回头,这才上进了起来。“
夏南天都给这帮人气乐了,反正舌头长在他们嘴里,正着说反着说都有理,不耐烦起来如今连夏老三的面子也不给的,”三叔既然这么闲,那就回家里去歇着吧,侄儿这里一团乱,忙的不行,哪里有空摆酒?“
寒取夫妻俩听到这消息更是悔不当初,早知道夏景行还有这等本事,当初何必要得罪他呢?如今他可是当朝武官,虽说是六品,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么大的官阶也尽够使了,走出去说一声,我家侄儿还做着官呢,也能说得响嘴。
招赘回来的女婿,可不就是儿子嘛,跟亲儿子也不差什么的。
寒向荣这些日子倒忽刻苦了起来,将房里都落了灰的书重捡了起来,说是要刻苦攻读,来年去考个秀才回来。他是连童生也没考中的人,可不得从头往上考过去。
孙氏侍候了婆婆这些日子,累死累活,听得夫婿要上进,她只有高兴的,还特意让钏儿拿了银子给青砚,去外面买上好的纸笔来给寒向荣用,只盼着他能考出个眉目来,哪怕考不中进士,考个秀才举人,在家坐馆授徒,也算得家中一份进项。
她算是瞧出来了,这个丈夫犹柔寡断,在寒向蓝的事情上从来没个主张,全凭了公公拿主意。
小姑子为人固然刻薄刁钻,又眼皮子浅,能送了小姑子进高门,婆家也能跟着沾光,最后娘家说不定也能跟着沾光。她算是从头至尾知情的,又暗中推波助澜了,说到底小姑子与她并无骨肉之情,进了寒家门之后也与她多次作对,所以推了小姑子进火坑,她眉毛都不带眨一下的。
只要能给她带来利益。
可是丈夫却与小姑子是同胞兄妹,怎么能眼看着妹妹签了卖身契,做了别人家的通房丫头呢?
他们这样的家境,哪里就到了卖女儿的地步了呢?
孙氏当初劝小姑子的时候,心里未尝没盼着丈夫顶天立地,站出来极力反对父亲的决定,护一护自己的妹妹,至少她还能从中瞧出这个男人有担当,重情义。可是公公签了卖身契,丈夫只龟缩在小跨院里不出来,等小姑子走了无数次的唉声叹气,叹自己妹妹命苦,她就有些瞧不上这个男人了。
当断不断,该站出来的时候又不敢担当,只有事后无数次追悔,有什么用?
他这个性格,做生意恐怕只有赔本一条路了。
还是做个夫子靠谱些。
***********************************************
才进了正月,小平安便能扶着床栏杆站起来了。
婴儿床四面都围着栏杆,他自己拽着床栏杆忽的站了起来,腿脚有力,穿的虽跟个小粽子似的,但沿着小床的栏杆走三圈都不带喘气的。
这是他近来的爱好,从刚开始能够扶着床栏杆站起来,站得一会儿便一个屁股墩又坐了回去,只床上铺着厚厚的垫子,就算是跌坐下去也不疼的,只咧咧才长了两颗门牙的小嘴,含糊叫一声:“娘……”
夏芍药教了他许多日子叫娘,夏南天原本是想教祖父的,可是他只会发出些模模糊糊的音节,祖父又是两个字,难度加倍,只能作罢。
没想到摔了个屁股墩他倒会叫娘了。
夏芍药喜的不行,将儿子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儿子哎,娘这下真的相信你不是个小蠢蛋了!”她为此可是忧心了整整个夏天呢,将做月子积的一身肥膘都担心的没了,没生孩子以前的衣服套在身上都颇为宽松。
她说是为了小平安的智商担心,但素娥却知道这分明是忧心在外征战的夏景行,夜夜失眠的结果,只在夏南天面前也不好显出来,自然全要推到小平安身上了。
等到小平安能够迈开小腿扶着婴儿床栏杆走起来,请来的两名嬷嬷都笑着夸他:“还自来没见过还未满月就会走路的哥儿呢,哥儿瞧着就是个早慧有福气的!”嘴里无数的好话都出来了。
夏南天抱着大孙子除夕夜往唐氏牌位前上香的时候就念叨:“娘子啊你瞧瞧咱们的大胖孙子,这小子真是四方模样,额头宽广,定然是个心胸宽广福泽深厚的孩儿。你也保佑着些咱们安哥儿,等他再大一点,我就带他去你坟上给你添土去!”
大过年的有人来拜年,他也抱着大孙子不撒手。
今年家里也有个当官的了,生意又不错,还有个健康的大胖孙子,夏家门庭比之往年可要热闹许多。
前任知府周正益任满走了之后,新上任的崔知府到了洛阳的时候,本地官吏缙绅皆前往城外迎接知府大驾,夏南天也在其列。
做起生意来何家与夏家是死对头,斗过好多回了,但前往城外迎接知府大人,二人作为花会一员,却算是同盟了,互相抬轿子在知府崔大人面前刷个脸熟。
十一月底的时候,知府大人家公子成亲,两家还相约着送了厚礼。听说这位大人家里娶的儿媳妇乃是京中贵女,众人都赞在府大人好福气,新郎倌儿也是一表人材。后来成亲许多日子,才传出来知府大人家的儿媳妇竟然是晋王外孙女,不怪道崔大人能够跑到洛阳城里来做官。
何老爷得到这消息,还特意与何大郎道:“放心!别瞧着夏家如今门庭旺了,夏南天得了个当官的女婿,可如今才上任的知府大人可是与晋王长女做了亲家。夏南天的好女婿可与这一位有仇的,到时候他那好女婿远水解不了近渴,看夏南天能得意到几时!”
何大郎转头就将这消息告诉何娉婷,“你那好姐妹这下可斗不过咱们了,她的仇人来洛阳了!”
何娉婷听得其中缘由,冷哼一声不屑道:“若是到时候咱们真仗着崔家的势斗垮了夏家,也不算有本事!”半下午就坐着马车往夏家去了。
门上人来报,大姑娘坐着马车去夏家了,何大郎唇边便浮起一抹笑意。
夏南天没想到横生出这一节来。
假如崔大人是个脑袋清楚的,做公公的也不一定听儿媳妇的话。再说了夏家也与他没什么仇怨。可若是崔大人急着巴结晋王,到时候想了法子要挤兑夏家,还真不好说会怎么样。
他为此担心了一阵子,跟闺女说起来,夏芍药却让他别太担心,“咱们只做两手准备,先将家里柜上的的现银都准备起来,姓崔的不动手便罢了,若真是对咱们动手,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实在不行咱们变卖了家产往幽州去,寻夫君去。到时候在燕王治下,谁还敢得罪咱们不成?”
夏南天在闺女脑门上凿了一记,“你是惦念着你家夫君,所以才想过去的吧?你当幽州日子好过?这仗都打了差不多一年了,能不能胜尚且难说,只打起仗来边关哪会有平安日子。姓崔的再折腾,大不了赔上这幅家产,可若是真出人命,恐怕也难。咱们只遵纪守法,我就不信他能给咱们栽什么污名?”
夏芍药这是想着保住家产往幽州转移,夏南天却想着边关战时,哪有安稳日子过。小平安又年幼,千里奔波,幽州气侯干燥,他小孩子家家也难适应,岂能随意奔波,还不如舍得家产保平安。相信只要夏景行出息了,他手里又掌着燕王府在洛阳的产业,钱财倒是身外之物了,也不怕赚不回来。
父女俩私下揣测崔大人会否对自家不利,过年的时候夏南天还跟何老爷一起往知府衙门拜年,竟不见崔大人有什么异动,待他与何老爷一般客气。
夏南天再回家来,抱着大孙子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算是白担心了一场。”
*******************************
知府衙门后院,宁景兰才成亲一月有余,与郎君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
瞧在她母亲与外祖面上,婆婆也不敢难为她,每日也不教她在婆婆房里立规矩,只由着她得空来婆婆房里请个安。
宁景兰从前也懒散惯了的,在镇北侯府里也是说一不二的性子,又有南平郡主惯着,出嫁了下面还有个小姑子,自己丈夫又是老二,上面还有个兄长,这算是幼子。
兄长已经在外面做了县令,前两年考中了外放的,只因为官之地比较清贫,便没带妻儿过去。
宁景兰头上还有个嫂子,在婆婆面前立了许多年的规矩,都不得松快。她又生了长孙的,没想到弟媳妇一进门便是婆婆般的待遇,不说常往婆婆房里来请安吧,就连她这个大嫂子也不放在眼里。
做嫂子的原来自己在婆婆房里立着规矩,也不觉得有什么,偏宁景兰进了门,有了比对,忽的心上就不顺了起来。
婆婆不说让弟媳妇立规矩,三五日不见弟媳妇来自己房里请安,还要着人往弟媳妇房里送吃的,派了丫头去瞧:“可是二奶奶身上不舒服了,怎的这几日竟没瞧见过她?”
等那送吃的丫环去了,大儿媳妇魏氏便作个忧心的模样儿,“二弟眼瞧着要考试了,可娶了弟妹回来,正是新婚热意的时候,也不知道今年……”
她的丈夫是高中进士的,见得婆婆听得这话,眉间忧心一闪而过,还要再添一把火,“若是二弟考中了,可不是一门三进士,真是一段佳话了!”
崔大人当初也是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
崔夫人的眉头就皱的更紧了。
☆、第60章
第六十章
大齐同光三十二年,正是辽景宗七年,辽国上京延昌宫里,景宗耶律璟翻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虽然耶律德光打了胜仗亦不能教他眉头舒展。
耶律璟与耶律德光乃是同胞兄弟,从小相依为命,继承了父母的斡鲁朵,又夺了几位异母兄弟的斡鲁朵,爬上了辽帝的位子,又整合各部,励精图治,集结二十万大军,向大齐开战。
耶律璟是个身材高大面目黎黑的中年男子,面上斜斜有道刀疤,顺着额头一路到了下巴,横延整个脸部,眉宇之间透着精悍凶煞之气,寻常胆小的宫女得他回头一顾,都要吓的瑟瑟而抖,也只有皇后萧玉音与他少年夫妻,对他没有惧意。
延昌宫里隐隐有种传说,耶律璟是在狼群里长大,当年与各部厮杀之际,还有狼群相助,才能整合辽国各部,做了辽国大汗。不然如何解释他们兄弟俩的赫赫战功?
耶律德光二十七岁,却是十岁出头就跟着耶律璟征战在外的,十几年过去了,早已经成长为辽帝帐下一员骁将,国之柱石。
就是这样的骁勇悍将,出征之前立誓要打下燕云十六州,结果打了一年,也只啃下来一个朔州,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损兵折将,不过好歹是将大齐的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
辽人入了朔州城,便将朔州百姓当作牛马一般,壮年劳力全部拴成了一串串,长途押送回辽国上京献俘给景宗,年青女子
挑颜色正好的两百人,送往延昌宫做女奴,其余不分已婚未婚,由景宗分赏了给文武大臣家中做女奴,至于年老体弱的,年幼未长成的小儿,通通被就地屠杀。
耶律德光与大齐打了一年多,早就窝着一肚子火,心里认定了汉人多计谋,狡诈无耻,他起先拉开了战线,往燕云十六州好几处布兵齐攻,这帮汉人不但不正面迎战,还悄悄派人烧了他们的粮草,又打探清楚了前往攻击王帐,他急召余部回救,到底吃了个大亏。
等他将其余部众全部集结,大齐军却偏不肯正面出击,依仗天险紧守关口,却又从别的关口出击,化整为零,灭了不少辽军少部,三五千不等,让耶律德光颇为恼火。
此次好不容易攻下了朔州,大齐百姓便遭了殃。
朔州失守,州府长官守将一起殉城,消息传到幽州,燕王一掌拍在桌案之上,“辽狗欺人太甚!”大齐无意战征,但辽狗就跟疯了一样,非要南侵,咬着燕云十六州不放,这场仗除非打到他们再无力还手,不然恐难善了。
夏景行与其余驻守幽州的武将们尽皆神色严峻,想到辽人在大齐防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恐怕会接连撕下去,接下来才有硬仗要打。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