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会子功夫,上朝的官员便陆陆续续来了,丹凤门大开,官员左右两排持笏上朝,等到天子驾临,今儿第一件事便是嘉奖齐辽大战之时的有功之臣。圣人宣了燕王与定远将军,以及赵校尉上朝见驾,三人鱼贯而入,燕王在前,夏景行赵六在后。
燕王贵为藩王,主燕云十六州军事,加赐一品骠骑大将军,算是对他在齐辽之战的肯定,另有皇庄两处,金银财物若干。定远将军从五品一跃而至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其岳丈倾尽家产自筹粮草,有功于国,得封从五品朝散大夫,却是个虚职,算是奖赏他的。夏芍药得赏三品诰命,就连唐氏也有封赏。
晋王今儿特来上朝,旨意下来,当即就呆了。
他原还想着,撑死了夏景行从五品升至四品,哪知道连从三品都不是,竟然是正三品,悄悄抬头瞧了好几回圣人的脸色。
圣人前儿见过了燕王,这两日心中高兴,只觉得放眼去瞧,自己几个儿子里,留在长安城的自不必说,全都虎视眈眈盯着大位,互相暗底里使绊子,搅的朝中乌烟瘴气。独三皇儿一心为国,当初十六州连失数州,他一个皇子竟然想着要与燕云十六州共存亡,有了殉国的念头。战事失利之时,圣人对这个儿子自然有怨言,但等他大捷回还,跪在御前哽咽,“儿臣还当……此生再见不到父皇天颜了呢……”一句话倒将圣人的慈父心肠勾了起来,亲自下了御座去扶他起来。
他这句话,可不正是挖心剖肝讲的一句实话?!
圣人对他这句话深信不疑,拉着他讲了许多小时候的淘气,还亲自带着他去皇后宫里吃过了饭,回来又禀烛夜谈齐辽大势,对这个儿子竟然是前所未有的信重。
耶律璟虽然退兵了,但保难他贼心不死,再行发兵。
圣人上次在洛阳,不肯相信燕王的话,只觉得盛世太平,他却大煞风景,哪知道没过多久辽人就兴兵南侵,这场仗打了三年才消停下来,父子两个算一算也是足三年未见了。
谈起齐辽之战,势必要谈到手下大将。燕王毫不吝啬的夸奖了夏景行与赵则通这对合作无间的搭档,“……夏景行当初在宫里学工笔,哪想得到有一日倒能用上。他工笔极佳,赵则通方向感又极好,这两人带着一队人马就敢算辽人草原上跑,不但迷不了路,还将山川地貌给绘了出来。父皇可瞧过了那张辽人漠南漠北地形图?”
提起这个,圣人倒笑了,“也亏得你,手下网罗的尽是这种人才。当初朕还隐约记得夸奖过定远将军的工笔画呢,后来倒平平了,只没想到他画的地形图倒让朕大吃了一惊。这么说当初他是藏拙了?”
到了这时候,燕王早不似旧时不受圣人重视的三皇子了,他的话既然有份量,自然要为夏景行说句公道话了,“父皇哪里知道,就为着他工笔画的好,被父皇夸赞了一回,王叔还在暗底里挫磨他呢,以后哪里还敢让父王瞧见他的画呢。”
圣人一怔,未料得还有这等事儿,“朕原还想着,你皇叔……好歹是藩王,怎么着心胸也应该宽阔些,他娘都已经死了,留下个毛孩子,怎么就容不得了呢?最后竟然要闹到了逐出府的地步了。”到底感叹一回夏景行的身世。
燕王便笑,“这有什么,若非他不是从侯府里被逐出来,父皇也不会得这一员大将,儿臣也没这样得力的左膀右臂。不独是定远将军能干,他入赘的那家少东虽是个女子,可是算起帐来竟然要比儿臣军中书吏粮草管库强上太多,大战之后她千里送粮,儿臣便使了法子将她留在幽州核算抚恤银子,以及战后各种军械粮草帐面点算,十分能干。”拉家长一般将禹兴国等人绑了身在应州的夏芍药去幽州,后来夏景行还是找机会臭揍了禹兴国等人一顿,当作笑话讲给圣人听。
圣人再想不到还有这样好玩的事情,顿时抚膝开怀大笑,笑完了才赞道:“没想到定远将军的这位妻子倒是有胆有识,也不知谁人教导出来的这样女子,倒是难得!”
夏南天就这样在圣人面前挂上了号。
“……她家可是洛阳种芍药第一家,为着捐粮,连老宅子芍药园铺子全都卖光了,父皇不想着赏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夏景行提起的主动出击,以及亲自带人前往辽人草原灭了辽人二部,对齐辽战局中有着深入的影响,圣人也十分赞赏他的军事才能。
又有国子监祭酒王老先生不少门生都明里暗里上旨夸赞夏景行,也算是顺应臣属呼声,圣人封赏起来便格外的大方,倒大大的出乎晋王意料了。
轮到赵六了,传旨太监宣完了旨,赵则通被封为正四品宁远将军,领旨谢恩,才抬了头,圣人便“噫”了一声,只觉得他面熟,倒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赵六从小混迹市井,原就没有大名,这还是燕王要请封,临时替他赐名:则通。
当日除了燕王以及夏景行与赵则通之外,另有戍守燕云十六州的将士们以及地方属官,如今还在坚守的与已经为国捐躯了的,都得到了封赏。
等到退朝,燕王被圣人留下了,太子与二皇子四皇子皆向夏景行恭贺升迁。
夏景行以前也在宫里学习了好几年,与几位殿下倒都认识,如今他做了三品将军,从太子到其余皇子倒都想与他结交,齐来贺他,当真是与从前处境有了云泥之别。
晋王见他与众位皇子寒喧,心中恼怒,才转身准备走,一眼就瞧见了赵则通,乍一看便觉眼熟,再细一瞧,面色都变了,抬手就指着赵六,“你……你……”这不是上次在洛阳行宫状告宁景世的赌坊那掌柜么?
他站班在最前面,赵则通领旨之时又不曾扭头来瞧他,此刻倒将人认出来了。
怎么一眨眼赌坊的掌柜就做官了?!
赵六见得晋王这模样,偏还上前两步笑嘻嘻向晋王问好,“洛阳行宫一别,下官惦记着王爷身体,王爷这一向可安好?”
安你个头!!!
晋王这会儿才想明白,赵则通既然跟着燕王从燕云十六州立功回来,感情他就是燕王的人啊?这么早这侄子就给他下套了,还是下在了宁景世身上,别提多恼火了,恨不得当场扇赵六一个耳刮子。
旁边还有朝臣好奇的瞧着晋王跟赵六,只当这二人还有旧日交情,晋王这巴掌就无论如何也扇不下去了,只胸膛起伏,一肚子怒气,转头就直奔了宫里,要去跟燕王算算这笔旧帐!
好你个小子,竟然敢算计亲叔叔!
算计银子事小,丢脸事大。
旁边有官员上前来与赵六寒喧,问及晋王与他交情,赵六还含糊道:“旧识旧识!”没看到晋王殿下瞧见他,整个人都不好了嘛,脸色都变了。
赵六肚里闷笑,面上还一本正经道:“当初……下官在洛阳行宫与晋王见过一面。”
这话里,可就含意深远了。
能让晋王在洛阳行宫见面的,身份怎么样也不会低了。这赵将军到底是什么来路?
其余官员肚里不住猜测,只二皇子与四皇子当初可是跟随圣人南巡的,赵六在行宫里状告宁景世他们可都围观过,扭头瞧见这幕,顿时都喷笑了。
想晋王自恃皇叔,得圣人宠爱,一向在这些侄儿面前也是拿足了长辈的驾子的,除了对太子客气些,其余几名侄子也被他训导过。碍于长幼身份,做侄子的不能把叔叔怎么样,却很是乐于看他出丑的。
二皇子还笑叹:“三弟真是……太坏了!”使了手下门人去给宁景世下套,狠狠宰了皇叔一笔银子!
太子不曾见过赵六,不明白其中关窍,又因是二皇子说的话,倒不好意思寻根究底的问,直到晚宴时候才知道事情始末。
原来晋王一怒之下就往宫里去寻,直奔到了圣人面前,要他给自己作主。
圣人被他弄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他提醒才想起来,赵则通竟然是当初在洛阳行宫朝着他使劲磕头的赌坊掌柜,心中好笑,这等小事比起军国大事来自然不值一提,可好歹也要给亲弟弟几分面子,便带着点责备的口气道:“三儿也真是的,哪有这么耍着玩的?”
哪料得到燕王压根没准备认下此事,一本正经道:“父皇可冤枉儿臣了,儿臣在洛阳行宫也是与赵则通初见!当时他跑去要帐,可是宁景世在赌坊的帐没还,与儿臣又有什么干系?!况且赵则通虽做过赌坊掌柜,但不能抹煞他有一腔报国热情。后来齐辽战起,他跑到幽州去参军,投到儿臣府上,难道儿臣还要因为他曾经跟宁景世讨过赌债,就将有报国之心的青壮儿郎给拒绝了?!”
一番话倒将赵则通给塑造成了市井间出来的满腔热情的爱国志士。
晋王被弄燕王这番话给问的哑口无言,一张老脸涨的通红。
燕王拿爱国大义这顶大帽子来扣到他头上,细究起来,倒是他这个王爷气量狭小不容人了,明明是他的外孙欠了赌债,这会儿看赵则通发达了,倒来反咬一口。
圣人对燕王的话虽然不全信,可晋王也没证据证明这事儿就是燕王指使的,就贸然跑来指责燕王,却是不妥。他话语里便含了几分责备,“国家危难有儿郎愿意投军报效国家,此乃大义。皇弟且不可因小节而罔顾大义!”
明明是跑来告状的,到了最后反没了理。
当晚庆功宴上,晋王便一杯接着一杯的喝酒,心中块垒难消,只能拿酒来浇。
在宫里闹了个没脸,他原本是不想参加这场庆功宴的,只圣人的话犹在耳边,他若是不参加倒坐实了他心胸狭窄气量小的名头,只能强撑来宴饮。
太子早从宫里太监处得了消息,又问及燕王,燕王还是一脸无辜,将当初的事情轻描淡写讲了,末了倒似起了点火气:“皇叔也太不起我了,难道我府里就没银子了,还要算计他的银子?明明是他的外孙好赌不懂事,非要将此事栽到我头上,真是好没道理!”兄弟二人三年未见,再回来太子倒是心虚,燕王却仍如旧时一般,对他谢了又谢。这会儿讲起晋王诬赖燕王设了圈套讹他家银子,太子倒站在燕王一处,“皇叔这是老糊涂了,三弟别跟他计较!”还安慰了他几句,与他共饮了三杯。
表面上看,兄弟二人把酒言欢,共诉别情,倒是一团和乐。
宴行过半,晋王已经喝的有些半醒了,夏景行亲自执壶过去,向晋王斟了一杯酒,“下官从小到大,得了不少王爷的指点教诲,莫敢或忘,还要感谢王爷多年栽培之功!没有王爷,哪得我夏景行今日荣耀!”
晋王这才与他抬头平视,眼前气势如山岳般沉稳的青年,早不是那懵懂稚儿,任由他搓扁捏圆,而是功勋卓着的年轻将军,目光湛然有神,清正和平,暗含了无人能敌的锋芒,磊落从容站在他面前,若是旁人家儿郎,他定然要赞一声:年轻俊杰!
可此人偏偏是夏景行,他闺女的眼中钉肉中刺,与他那嫡亲外孙宁景世站在一起,恐怕这一位倒更似侯府世子。
晋王仰脖一口将杯中酒干了,只觉这醇厚绵长的御酒也含着苦味一般,也不知道是酿酒师之故,还是他之故。
他摇摇晃晃站了起来,目光凛厉在夏景行那张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庞上扫过,丢下一句,“小子,后面路还很长!”便拂袖而去,耳边还听得夏景行一句:“王爷好走!”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十一月下旬,京里下了一场厚厚的雪,气温一下子就降了下来。
宁景世昨晚宿在闫幼梅房里,她起来的时候,外面天色昏昧,小丫环轻手轻脚打了洗脸水,拧了热热的帕子递过去,她擦了把脸,自有丫环上前来服侍她梳妆打扮。
大红销金撒花帐子放了下来,男人犹自酣睡,做人儿媳的就要早早起身,往婆婆院里去请安,想想多少有些不甘。
丫环明铛正替她往头上插着嵌红宝的凤钗,小丫环四儿进来禀报,姚姨娘来请安,正在外面侯着。
闫幼梅目光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上面扫了一眼,心里微微发苦,面上却淡淡的,起身往外间去了,坐定在了厅里,姚红绫这才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袄裙进来了,大冷的天儿也不见臃肿,只觉腰条儿细的正正好。
她进来给闫幼梅行了礼,抬头见主母都打扮好了,这才微红了脸自责:“都怪奴婢今儿起晚了,半夜外面下起雪来,奴婢还当天亮了,爬起来瞧了一眼,原是下了雪,再躺下走了困,就没睡着,等才睁了眼就晚了,没赶上侍候奶奶梳妆。”
姚红绫倒是知礼,就算是抬了姨娘,在闫幼梅面前也以“奴婢”自称,多是规规矩矩的,只宁景世一月里倒有半月在外面眠花宿柳,剩下的日子宿在府里,大半时间也在姚姨娘房里,小半日子才在闫幼梅房里。
丫环明铛跟当初怀孕死了的莺儿是一同跟着陪嫁来的,听到闫幼梅的奶嬷嬷在背底里跟闫家陪嫁来的燕喜嬷嬷聊天,讽刺姚姨娘,“……她是什么出身?学的又专是哄爷们的伎俩,咱们家姑娘心底纯善,从小金尊玉贵,哪里比得行院里出来的会笼络爷们?”
燕喜嬷嬷还叹息:“这事儿说起来还是行院里出身的放得下身段,房里什么讨好爷们的事儿都做得出,咱们姑娘……”
明铛当初还不明白,莺儿去了之后不久,宁景世就对她动手动脚,闫幼梅便将她开了脸给宁景世放在了房里,春风雨露尝过了,经见过了宁景世在床*上的不着调,便渐次明白了奶嬷嬷跟燕喜嬷嬷的话。
“我这里有明铛她们侍候,哪里就缺了人手呢,你也太小心了些。”事到如今,她与姚红绫妻妾相处也算得和睦,做妾室的在正室面前从来不恃宠生娇,小心服侍,她又没生下儿子,做正室的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下去了。
闫幼梅让姚红绫先回去,自己穿戴好了,往檀云院去请安。
自朝中大肆封赏了齐辽之战的将士们之后,府里便传开了,原来被逐出门去的大爷回长安城了,如今做了三品的怀化大将军,连带着妻子岳父岳母皆有封赏,只与镇北侯府一点干系也没有。
闫幼梅成亲之时还不知道镇北侯府旧事,只成亲这几年便渐次知道了,心里对婆母不免轻看了些,原来她嘴里说的冠冕堂皇,教训起儿媳妇来理直气壮,自己私下做的事情却上不得台面,由不得儿媳妇在心里轻看了她。
府里的大爷做了三品怀化大将军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早晨,闫幼梅正在婆婆房里侍候着,晋王派了婆子来传话,婆子前脚走了,后脚南平郡主便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不醒人事。
彼时宁谦跟宁景世父子俩都在外面未曾回来,只有闫幼梅作主,她便使了下人拿了府里的帖子去请太医。太医跑了多少趟,都是气郁于胸,不得舒解。
南平郡主病了之后,这些日子汤药不断,人虽醒了过来,但面色焦黑,人却爬不起来了。丈夫来了之后,跟她大闹了一场又走了,儿子回家来也不过在床前站一时,说两句闲话,转头就又往外面去了,该吃吃,该玩玩,一点也不耽搁。
偌大一个镇北侯府,如今能日日过问南平郡主病情的,便只有闫幼梅一个人了。
闫幼梅一路往檀云院去的路上还在想,婆婆这病大约没这么快好了。若想好了唯有府里大爷从云端跌到了泥地上,大约才能消了婆婆这口郁气。
只被逐出门的大爷倒是个血性男儿,一步步从泥地里爬上来,想来真要让他跌下去,也不容易。
雪后的早晨原本空气冷冽,但闫幼梅带着丫环才进了檀云院,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儿,守夜的丫环这会儿还揉着眼睛在茶房里熬药,见到她来小声问安,又道:“主子一夜未睡,这会儿才睡着,奶奶不如在这里坐一会,等主子醒来了,福嬷嬷那里传出话来,奶奶再进去?”
闫幼梅谢了她的好意,丫环拾掇了个干净垫子来放在一旁的杌子上,扶了闫幼梅坐下,二人小声交流南平郡主的病情。
“婆婆病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几时会好?”
闫幼梅的忧心就挂在脸上,任谁瞧见了,也会觉得这媳妇儿孝顺的。
丫环斟了杯热茶端过来,不小心打了个哈欠,忙向闫幼梅告罪,“让奶奶见笑了,这些日子主子一直病着,奴婢就……”
闫幼梅摆手,“不妨事,婆婆病着,我做儿媳的没能亲往婆婆病床前侍候,倒是累姐姐们跟福嬷嬷了。”
南平郡主原来对儿媳妇还有几分期望的,哪知道自儿媳妇进了门,半点用都没有,儿子依旧故我,时不时便在外眠花宿柳,要么就有要赌帐的上门来结银子。
这个儿媳妇不但拴不住儿子的心,让他成了家的人仍旧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往外跑,还连个喜信儿都没有,成亲也有几年了,竟然还是肚子平平,自莺儿之后宁景世院里不拘哪个都没半点消息,南平郡主对儿媳妇就愈加的不满了。
她又是那么个不饶人的性子,日常言语间便对儿媳妇极尽苛责之事,这使得婆媳妇之间的关系一度很紧张,表面上看闫幼梅恭顺之极,但实质上婆媳俩几乎处于相见两相厌的地步了。
闫幼梅也是自小娇养长大的,上面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做幼妹的极尽父母兄妹宠爱,没想到嫁了人,表面看着花团锦簇,内里却藏污纳垢。
婆婆病倒的这些日子,她虽日常也过来请安侍疾,不过面儿情。南平郡主身边有福嬷嬷以及众丫环,哪里就用得着她亲自动手了。到了晚上南平郡主便想为难儿媳妇,朝她瞧一眼,闫幼梅便道:“大爷最近忧心母亲身体,晚上回来还得儿媳妇侍候,端茶倒水,丫环们总不放心,儿媳妇还得亲自看着呢,母亲好生养病,媳妇回去瞧瞧,明儿一早就来。”
南平郡主自对丈夫失望了,便将儿女放在首位,尤其是儿子,便是未来侯府的继承人。儿媳妇这话竟然教她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去了,无力的捶床,“歹毒的妇人,不孝顺的东西!”
福嬷嬷知道她这是把对夏景行的火往儿媳妇身上撒了,只能假作不知的宽慰她:“少夫人一心扑在世子爷身上,操心好了世子爷,郡主就能少操份心,何尝不是在给郡主减轻负担。奴婢这里看着郡主,但有什么事主子使唤起老奴来也顺手,少夫人可不太清楚郡主的喜好呢。”
南平郡主只能含恨闭上了眼睛,只觉嘴里全是苦味,一到了晚上就做噩梦,梦见王氏吐着长长的舌头来找她,朝着她冷笑,“你害死了我,却害不死我儿子!我儿子会回来给我报仇的……”
她一头大汗从梦里醒来,全身就跟从水里捞出的一般,大冬天都得从头换一身,又疑心王氏冤魂不散,在府里作祟,还请了和尚道士轮流来,念经超渡的,挥了桃木剑捉鬼的,就跟唱大戏一般折腾了好几回,却依旧不能除了她心头梦魇,到了晚上闭了眼依旧是王氏那张脸。
王氏眉眼透着温婉平和,生来是个十分温柔的人,南平郡主当年找上门来,她也只知道一味流泪,连高声争辩责骂也不会,但到了南平郡主梦里却是面目狰狞,半点不见生前温柔之意,倒如恶鬼索命一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