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传言是不是真的吴苏也不知道,但是她相公不在家,最怕的就是有这样的传言上身,吴苏为了避嫌,这两年回娘家都小心翼翼的,先打听清楚大姐没有回娘家,这才回去,过年过节的就告病,尽量避免和伯府的人遇上。
前几天娘家的三房太太突然的来了,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是叫吴苏和离,吴苏真真的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大吃一惊之下,忙叫自己的婆子去打听,这才知道,大姐又小产了,而三房家的四弟和人打架,居然把布政使司家的公子给打伤了。
吴苏坐在椅子上沉吟着,吴三太太的儿子闯了祸,想要求伯府世子出面和解,于是又来琢磨自己?
想来想去,都觉着如果是这个理由的话,那未免也太儿戏了,娘家人把自己当成了什么?三年前是为了救父,可如今呢?只因为世子和世子妃不睦,四弟闯了祸,便又想用自己给娘家挣好处?说的倒是好听,一片为自己着想的心,但是吴苏已经不是那个深居闺门的小姑娘了,不会傻到还让她们摆布自己。
这个主意……明显吴三太太必定是要通过吴二太太的,就是自己的嫡母,自己的嫡母不同意,吴三太太不可能敢上门来和自己说这个。
娘家其他的人呢?自己的父亲呢?知道不知道?父亲难道也同意?
今天自己把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希望娘家那边的人能够放过自己,去想别的办法。吴苏是绝对不会去搀和大姐和大姐夫的事情的。
她已经嫁给了齐子晟,自然就想着好好的过日子,再也不去受娘家的那些所谓为自己好的人的摆布了。不管是那个伪善的嫡母,还是……亲生父亲。
不过……自己的这桩婚事,却也是又奇怪又无奈。
齐子晟是齐家的长房长嫡子,字奕。齐子晟和她成亲的当晚,盖头都没有掀就走了,一走就是三年,齐家人说是在外面做生意,还说生意人就是这样,重利轻别离。不过吴苏知道,这都是安抚她的话,齐子晟为什么这样做,他们齐家人可能也不知道。
吴苏更加的不知道。要说齐子晟对这桩婚事不满意,从他对自己说过的话听来似乎又不是的,但为什么抛下自己出远门,一去三年,吴苏怎么都想不明白。
这三年齐子晟也不是没有消息,他人没有回来,却每年都在宣城要闹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好像生怕人忘了他一般。
头一年闹出来的事情很大,据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装成了一个从北方来的商人,用了些手段,连面都没有露,从齐家长房的生意里骗走了一万两银子……
没错,是骗。也没错,是骗自己家,他自己的亲爹的生意,不是别的房,更不是别的族人,就是他长房的生意。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过,吴苏不是生意人一点都闹不明白,但是却知道,这件事之后,过年过节的聚在一起,齐家别的房院的人看到自己的眼神都是怪怪的,整整怪了一年。
第二年,齐子晟要在苏州修个家庵!
那家庵岂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修的?就算是有钱,也得有一定的手续,最起码的,修家庵,你家就应该是那边的人吧?
齐家世代在宣城居住,宣城人都说百年齐家、百年齐家的,齐家在宣城扎根立足的时间比吴家时间还长!大名鼎鼎的齐家,还是长房大公子要去别的地方修家庵,宣城这边族人闹了个天翻地覆。
吴苏不知道齐子晟为什么要在那边修什么家庵,只听说……这说的就很不好听了,说齐子晟是浪荡子,修家庵只是个名义,其实是想把他自己在外面的大大小小数十个女人养起来……
吴苏不傻,觉着齐子晟应该也不傻,要养女人很容易的,弄个外室什么的,实在很多的话就买个大点的宅子,何须要搞得如此大张旗鼓,还毁僧谤道的修什么家庵?
这件事闹到最后怎么解决的,吴苏还是不知道,长辈没有给她交代的。
第三年,就是今年,慢慢的就有传言,说齐子晟其实在苏州是养了一条船,苏州那边叫画舫,当然这种画舫就是那种地方……
吴苏还是不太懂,她虽然成亲三年了,可到现在正经的还是黄花大闺女,又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也没什么人来跟她闲聊天,这种事情自然不懂。
齐家的长房,全都不在宣城。
齐子晟的父亲叫齐慕华,府里人称大老爷,母亲刘氏。齐子晟是长子,在这一支里也是老大,人都叫大爷。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大妹妹叫齐嫣,今年十六岁,行二,称二姑娘,小妹妹叫齐瑶,今年十四岁,行五,称五姑娘。
齐子晟的弟弟叫齐子平,族里行四,人称四爷。
三年前,就是在齐子晟成亲前几个月,齐大老爷带着妻女小儿子去了京城了,宣城这边只留下了自己的大儿子齐子晟。
齐大太太刘氏的娘家在京城,父亲和兄弟全都是官宦出身,如今也都在朝为官,齐大老爷带着全家去京城,就是想要给从小读书的二儿子齐子平谋一条官宦之路,给两个女儿也想寻官宦人家的亲事。
当然齐大老爷名下的生意还在宣城,他还是这一支的长房长子,自己的儿子是长房嫡孙,宣城这边自然也绝对绝对不能都放手不管,因此把大儿子留下了。
不过,料想齐大老爷和大太太刘氏也想不到,他们走了之后的几个月,大儿子就成亲了,娶得虽然是他们应该也乐意结亲的宣城吴家的姑娘,可成这个亲齐子晟花了将近一万两银子。并且应该也想不到,齐子晟成了亲当晚就走了,过了大半年就回来骗了齐大老爷名下的铺子一笔一万两银子的生意……
……
到底怎么回事,吴苏真的不知道,她真的闹不明白,自己的这个相公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想要干什么?
☆、第3章 表明己意
吴苏带着蓝绸和红罗急匆匆的往老太爷和老太太住的明和堂而来,吴三太太从她那边才走了没一会儿,齐老太太那边就来人叫她过去。
吴苏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娘家三婶跟老太太明说了没有,希望三婶还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明和堂是整个齐府正中间的上房院,齐老太爷和齐老太太住的。而他们的这个府邸,在宣城也是数一数二的,不但是雄伟,占地广,而且这个府修建的时间长,是传了几代的齐家祖宅。他们这一支是齐家最正统的一支,往上数三代,都是齐家的长房嫡子,自然是住在祖宅中。
如今的老太爷有一个弟弟,当然是已经分家出去了,二老太爷那一支也在宣城。
老太爷有三个儿子,老大齐慕华,是齐子晟的父亲,妻刘氏。老二叫齐轩华,妻张氏,膝下两儿三女。老三齐金华,妻姚氏,膝下两儿两女,最小的儿子才七岁。
老太爷和老太太年岁已高,老太太身体还有些毛病,冬夏两季都是要吃药,因此掌家的早就交给儿媳妇了。最早自然是长房的齐大太太刘氏操持中馈,齐大老爷带着妻儿女去了京城之后,掌家的就变成了齐二太太张氏。
张氏性格比较的面,办事不是那么的雷厉风行,并且也不是那么的不通情理,对待下人比较宽松,倒是落了个好名声,下人拿齐二太太对比齐大太太刘氏,觉着齐大太太实在太刻薄太厉害了些,幸好走了!
吴苏来到了明和堂,果然看到齐二太太张氏也在这边,忙上前先给倚在罗汉塌上的齐老太太行礼,齐老太太叫她起来,又去给齐二太太行礼。
齐二太太伸手拉起来她,笑着叫她坐下:“都是一家子人,不需要总这样行礼。”
老太太就道:“大孙媳妇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理,知道礼多人不怪。”
吴苏心中就是一沉,抬头笑着看老太太,老太太穿着件棕红色的锦缎褙子,头上戴着镶红宝石暗红纹祥云抹额,这抹额还是吴苏做的。吴苏看到老太太脸上神情如常,就知道老太太并不是讽刺她,心里松了口气。
经过三年的相处,家里人尤其是老太太、齐二太太这些常见面的长辈是什么性子,吴苏已经比较了解了,老太太其实是个心直口快的,说话常常是脱口而出,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层的意思,也不是说一句话叫人琢磨半天的。
老太太这样的性子,其实是家里人的福气,不管是儿媳妇还是孙媳妇全都轻松。
而齐二太太也是比较好说话的性格,因此上从进门到现在,吴苏虽然相公不在身边受了些闲话的,但是在这个家里,却并没有受多大委屈。
齐二太太拉着吴苏坐下了,看了一眼老太太,见老太太微微点头,意思是叫自己说,还是斟酌了一下,这才道:“大侄媳妇,你娘家的三太太刚刚去你那里了?”
果然是说吴三太太的事,吴苏咬着下嘴唇点了点头。
看到她这样子,齐二太太和老太太对了个眼神。齐二太太声音放轻柔了些,道:“你娘家是不是……说了什么?吴三太太在这边脸色也不太好,说想要接你回去住一段时间……”
停顿了一下,才问道:“你是不是也想回去?若是想回去……回去看看父母亲可以的,但是若住一段时间,怕是不太好。”
老太太大约觉着齐二太太的话说的有些没点到重点,便接了一句:“大孙子这几年在外面,确实也太胡闹了,等他回来了,我和你祖父自然会狠狠管教他!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想些什么……”
说到了这里老太太也纳闷,还侧头闷闷的想了一会儿,又想不明白,打起精神又接着对吴苏道:“不过像他们这样年纪的孩子,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胡闹一阵子,大一点就好了。你不能为了这个想不开,大孙子其实是个好孩子,小时候淘了点,长大了常陪着我和你祖父,还知道给我捶腿。你有什么委屈,等他回来了,一股脑儿找他算账!祖母站在你这边,帮着你教训他!但是,别的心思不能有的,你已经进了我们齐家门,就要定了这颗心。”
齐二太太不安的看了老太太一眼。
吴苏低下头去,果然,吴三太太就算是没说和离两个字,但是肯定也是暗示了这个意思,老太太和齐二太太全都听明白了的。
她轻声道:“娘家三婶来是说想要接我回去,不过如今府里事情多,再过两个月又是祖母的寿辰,而且我也想着……进门也三年了,该跟着二婶学学料理家务的事情了……若是二婶不嫌我笨手笨脚的话。至于娘家那边也没什么事,如今节令多,也不是回娘家的日子……我跟娘家三婶说了,到了六月里,该回娘家的日子,我自然会回去。”
老太太和齐二太太一听就明白了,老太太脸上马上就露出了喜色,连连的点头,齐二太太也笑着点头道:“难为你这样懂事理……这就好,我也想着以后找你帮着我一块料理家务事,这不是正要和老太太说呢。”说着转头看老太太。
老太太笑着连连的点头,正要张嘴说话,从外面进来了一个婆子,笑着躬身:“老太太,前面老太爷身边的小厮传话进来,老太爷才收到了大老爷的信,说是已经动身了,还有半个来月就能到家了。”
屋里的人全都愣了一下,齐二太太奇怪的看向了老太太,老太太也惊讶的坐起身道:“不是前几天才来了信,说回来的事情还不一定呢,下半年再说……怎么这就已经动身了?”
那婆子是老太太身边的伺候的,姓卫,卫妈妈笑着道:“老太爷收到信也奇怪呢!信里没说清楚,只说动身了,详细的回来再说。”
老太太惊讶了半晌才点头,这才对齐二太太和吴苏道:“之前老爷子写信去问回来不回来,才回了信说不一定,下半年也许才能定,这突然的就动了身,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齐二太太忙安抚道:“哎呦,哪里就会出什么事,大约的京城那边的事情办完了呗!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说着看了吴苏一眼。
吴苏忙点头:“若是有事,信上必定是会写,如今既然没写,还能等着回来慢慢说,必定是没什么大事。”
卫妈妈也在旁边点头笑着道:“二太太和大奶奶说的是,老太太您放心,大老爷一家子回来,总是好事!”
老太太想想也是,点了点头。转而想到了回来住的问题,忙忙的就吩咐齐二太太:“赶紧把他们一家子住的锦之院好好收拾收拾,叫大孙媳妇帮着你,所有该用的东西准备好了,幸好还有半个月,够准备的……”
说着顿了顿,又想起来了,提声道:“对了,还有转季的衣裳,他们回来的匆忙,料想衣物什么带的都不全……”
齐二太太已经笑着道:“娘,您安心,这些媳妇都知道,会准备的妥妥当当的。”
老太太这才安心的笑了点头:“那就去准备吧。”
齐二太太这才和吴苏起身从明和堂出来。长房院的这个锦之院,也是各个房院中最大的,就在明和堂的右边,吴苏和齐子晟的院子位于锦之院的东跨院,嫁到这里三年,偌大的一个院子就只住着吴苏一个主人,如今主家其他人要回来了,连下人们都激动起来,才进了院子,就看到丫鬟婆子在院里急匆匆走来走去的打听。
齐二太太一过来,几个管事婆子陆陆续续的就跟了过来,锦之院这边的管事婆子、媳妇也自觉的过来了,有些脸上还带着疑惑,大约的消息还不确凿。
齐二太太便吩咐了一番。
一听说主家真的要回来了,锦之院这边的管事婆子、媳妇们脸上全都露出了高兴的神色,好几个人的腰杆不自觉的都挺直了,原本齐大太太当家,她们跟着也吃香的喝辣的,齐大太太去了京城,齐二太太掌家,用的自然是二房院的人,这些婆子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如今终于可以重新掌家了。
齐二太太面色平静,似乎并没有想到大嫂回来谁掌家的问题,只是详细周到的安排了一番,又转身对吴苏道:“你是暂时搬出去还是依然住在这边,想来这段时间园子必定是要乱糟糟一阵子的。”
吴苏忙道:“侄媳还是住在这边,园子这么大,没关系的。”
齐二太太点点头笑道:“也好,”转而又对锦之院这边的婆子媳妇道:“这样有什么小事情,你们就可以直接问问大奶奶就可以。”
婆子媳妇们面色各异,零零落落的答应了几声。
吴苏笑着和齐二太太告别,齐二太太回二房院慧之院,而吴苏就回自己的院子。
那几个婆子媳妇们的脸色吴苏看的明白,自己虽然是长房院的儿媳妇,但是没有侍奉过婆婆,连齐二太太这些丫鬟婆子们尚不服气,更何况自己。这些婆子没什么城府,一听说齐大太太要回来了,似乎就肯定了回来就能掌家,连对齐二太太都怠慢起来了。
不知道自己的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4章 逼回娘家
吴苏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刚坐下紫妮跟脚就进来,脸色有些难看的道:“大奶奶,吴家的厉妈妈来了。”
厉妈妈是吴苏嫡母阮氏身边最得力的婆子,娘家三婶才回去,厉妈妈后脚就来了,显然,吴三太太将自己的话说给了吴二太太阮氏听,阮氏火了。
吴苏点头:“叫她进来。”
紫妮出去了,一会儿领着一个身穿深绿色绣花镶领对襟比甲的婆子进来了,一双眼睛有些小,眼珠子如同绿豆一般滴溜溜的转,进来了给吴苏微微的往前倾一下身子,一笑:“奴婢见过三姑奶奶。”
吴苏在娘家的时候,连阮氏身边这些得脸的婆子都高高在上的,身为小姐的吴苏反过来还要对她们客气些,经常的要那些银子出来打点她们,不然,她们想要拿捏一下吴苏这个庶小姐,也是有很多的手段。
即便是成了亲,厉妈妈态度也没见好多少,也是啊,吴苏的夫家虽然有钱,可到底只是个商人而已。
“三姑奶奶,大姑奶奶病了,病的很严重。因着伯府那边最近事情多,二太太恐照看的不周到,因此接了大姑奶奶回娘家养病。不过二太太最近这段时间身子也不适,请三姑奶奶今天务必回去一趟。”
吴苏停顿了一会儿,才问道:“请了大夫没有?”
厉妈妈似乎知道她要说什么,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她:“已经请了大夫了,不过二太太还是请三姑奶奶回去一趟,有话要对三姑奶奶说。”
红罗和紫妮都是急脾气,红罗好歹的年纪大了一些知道厉妈妈的为人,紫妮才刚十三岁,跟着吴苏陪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以前没怎么跟厉妈妈打过交道,不知道,现在看到厉妈妈如此明目张胆的威胁小姐,真真的是气的小脸发青。
吴苏便道:“知道了,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去。”
厉妈妈更加的似笑非笑:“奴婢伺候着三姑奶奶一块儿回去。”
紫妮终于忍不住了道:“厉妈妈,大奶奶如今是婆家的人,怎么能说走就走,总要去回了府里老太太,还要和二太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