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姐儿心中暗恨,忍不住在心里骂了他几句。
就在这时,公爹跟前的侍女突然进来了,她面上冷淡,见着她也不行礼,只淡淡道:“大奶奶,该去了。”
婷姐儿咬了咬唇,只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自己要是这么离了文家,日后还能再回来吗?
那侍女仿佛是察觉到了她的不安,忍着不耐烦道:“大奶奶,该走了,老爷不是言而无信的人,答应大奶奶的一定会做到,而且大奶奶手里也捏着文家的把柄,难道还不放心吗?”
婷姐儿没想到她把话说得这么直白,干笑了一声道:“秋云姑娘哪里的话,什么把柄不把柄的,我倒是听不明白了。”
秋云有些不耐烦了,直接摆手道:“那大奶奶到底去不去?您说是不去,也别怪老爷不认前面应承您的事儿。”
婷姐儿心底一颤,想着自己如今的日子,只能咬牙忍下心中的不安。
“那,那就去吧。”她语气有些忐忑。
秋云心里冷笑了一声,只觉得她为人处世都是如此瞻前顾后,怪不得大少爷看不上她。
想到这儿,秋云又扫了一眼屋里,见到桌上的汤碗空空如也,眼中闪过一道异色,淡淡道:“大奶奶用过早膳了?”
婷姐儿听着这话的语气,仿佛她才是这屋里的主子,心里有些愤懑,但是到底不敢在秋云面前摆她主子的款儿,只能闷声点了点头:“用过了。”
秋云这才一笑:“用过就好,那这就走吧。”
婷姐儿纳闷她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是也没多想,跟着她就出了屋子。
她早早就换上了丫鬟的衣服,又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因此此时出来,也看着不显眼,顺着墙根一路到了后院,然后又悄悄摸到了后门上。
两人在此处等了不到一刻钟,就听到外头约定好的三声响。
婷姐儿心头惴惴,有些不安,在秋云的示意下,磨磨蹭蹭的走到看门的老婆子跟前,拿出了自己悄悄藏下的的令牌,小声道:“奴婢是厨房的小双,奉主子命令,外出采买东西。”
那婆子上下打量了一下她,面上似笑非笑:“小双姑娘这会儿出去可有些早啊,还带着这么些东西,实在让人费解。”
婷姐儿咬了咬牙,暗骂了一声狗奴才,但是手上到底还是从袖子里掏出几粒碎银子塞了过去,小声道:“奴婢家里穷困,这包袱里也只是一些不常穿的衣裳碎布头,想要拿出去接济家里,还请嬷嬷宽恕则个。”
那婆子结果碎银子捏了捏,面上一喜,这个小丫头看着寒酸,出手倒是大方,再一看那包袱也不大,想来便是偷运什么也不是个要紧的东西,便摆了摆手:“行了行了,我老婆子行善积德,就放过你这一回,下次可不许了啊!”
婷姐儿勉强一笑,也不敢乱看,急忙从门缝里溜了出去。
秋云站在阴影里,就这么看着大奶奶离开,面上闪过一丝冷意,大奶奶,你这回走了可别怪我啊,怪只怪你自己太贪心,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东西,又要求你求不到的事儿,如此下场也是你自找的。
秋云叹息了一声,终于转身回去了。
而婷姐儿一从小门出来,便看见不远处的阴影里停着一辆马车,她两三步走上前去,便看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车夫坐在车辕上,看见她了也不多问,直接从车辕上跳了下来,掀开了马车帘子。
婷姐儿心里头突突突突跳,有心想要问一句,你是不是徐家的人。
可是想着当时蒋明菀给她说的话,让她见着人了不要问什么,只要见着一辆青布帘,枣红车身的马车就上去,那个赶车的,左腿有些不稳当。
婷姐儿扫了一眼马车,果真是青布帘枣红车身,而那个打着帘子的马车夫,也确实是左腿有些不利索,她心下松了口气,立刻上了车子。
而那马车夫也是一言未发,等到人上了车,又重新跳上车辕,一拽笼头,转头往巷子外去了。
杨如瑾此时正坐在徐中行的书房里,不过他可不像徐中行似得正襟危坐,只是大喇喇的靠在椅背上,手脚松散,看着倒不像是商议什么正经事,而像是躲懒偷闲。
福安看了眼这位公子,心里叹了口气,但是还是一丝不苟的给他回话:“公子,文家那位,已经接到了。”
杨如瑾点了点头:“接到了就好,送到准备好的地方去就是。”
福安点头应了,又道:“袁家那边,仿佛还没什么动静。”
杨如瑾听了这话却只是一声冷笑:“没有动静才是最大的动静,继续盯着。”
福安点了点头应下。
杨如瑾则是继续道:“让人盯着南、北、东三处兵马司,还有兵部也要盯紧了,若有什么动静,必然是从这几个地方开始。”
福安听着这话心下一惊,负责京中治安的五城兵马司,竟然有三司都捏在袁成壁的手里吗?那位身在皇城的九五之尊知道这一点吗?
福安心下咋舌,却并不敢多想,急忙退了出去。
而杨如瑾则是目光沉沉的看着外头还有些昏暗的天,心中心思翻涌。
且不说兵部那边,就这三司,虽然被他查出来都是袁成壁的人,却不一定都会为了袁成壁火中取栗,南城那位,勋贵出身,祖上还有爵位传承,只是到了他这一辈,家业败落了,这才不得已投靠袁成壁。
为他摇旗呐喊或许可以,但是要真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举,只怕很难。
东、北两城的都指挥使倒是袁成壁的亲信,可是东城的那位平日里只知吃喝玩乐,混到这个位置,也不过是应付差事,底下的几位副指挥使都各存心思,不一定愿意为他所驱使。
也就只有北城那个,有点东西在身上,也算是袁成壁铁杆中的铁杆,行事也很缜密,需要重点防范。
想到这儿,杨如瑾又让人叫了张怀进来。
张怀见到旧主难免激动,叽叽咕咕的问了一大堆,把杨如瑾问的心中好笑,急忙打断他,交代了他几句话,张怀神色这才凝重了些许,急忙出去了。
而此时的京郊,皇帝一行人还在往祭坛赶路,皇帝坐在御驾上还算得体,但是大臣们却是老老实实的在底下走路,徐中行年轻,还算撑得住,蒋珩现在已经是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
蒋明昭扶着父亲,满脸凝重:“父亲再有半个时辰就到了,您要不要歇歇?”
蒋珩白着脸摇了摇头:“歇不得,继续走。”
蒋明昭心中不忍,却也知道此时情形,容不得他们放肆,只能继续扶着父亲往前去。
而蒋珩此时却是紧紧的盯住了走在最前面的袁成壁。
他看起来十分轻松,甚至还能与身侧的人谈笑,仿佛一点心事也无。
蒋珩皱着眉叹了口气,如今他倒是不知道该痛恨他还是佩服他了。
蒋珩的眼神又移向皇子皇孙的队伍,睿王昂头挺胸走在惠王后头,看那架势仿佛并不把这个哥哥放在眼里,他身后跟着两个儿子……
等等,两个?
除了死去的长子和次子,睿王不是还有三个儿子吗?
蒋珩又扫了一眼,却发现那位新晋的睿王世子,并不在其中。
他心下一沉,又看了眼惠王,他神色平静,仿佛并未察觉到什么,时不时还和身边的独子说上几句什么,而惠王世子,看着也不过十二三岁,年幼青涩,不过是个孩子罢了。
蒋珩又看了一眼御辇中只隐隐透出一个身形的皇帝,心中情绪越发复杂,真不知道今日的事情到底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祭天是件大事儿,皇帝出动,文武百官随行,京城的老百姓们也格外重视,今日许多有条件的老百姓,自个在家里也设了祭坛,只盼着老天爷能长长眼落几滴雨下来。
蒋明菀用完早膳之后,也让家里人摆设了香案,自己亲自上了一炷香。
几个儿女也都一一上来上了香。
扬哥儿知道今日的情形,因此显得格外郑重,而擢哥儿还是不太知道发生了什么,闹着要和哥哥去街上逛逛,最后却被扬哥儿严词拒绝。
擢哥儿有些生气,上完香之后,就赌气去了书房读书。
扬哥儿看着弟弟别扭的背影,轻笑了一声,摇了摇头。
蒋明菀道:“你别和他一般计较,等今日过去了,我再教训他,你也去歇着吧,今日若是无事,不要出去。”
扬哥儿拧着眉点了点头:“母亲不必操心我,我知道该怎么做,至于弟弟,我会好好看着他的。”
蒋明菀在这方面当然是信儿子的,她又叮嘱了几句,便目送儿子去了前院,而自己则是转身回了正房。
孟文茵也跟着来了正房,来的时候,怀里还抱着大姐儿。
大姐儿满月的时候,徐中行亲自给她起了名字,叫徐妙莹。
如今都叫她莹姐儿。
莹姐儿养的白胖,人也活泼,一被孟氏抱过来,就对着蒋明菀伸手要抱,蒋明菀笑着将孙女接了过来,点了点她的小鼻子逗她:“我们莹姐儿昨晚睡得好不好啊?”
莹姐儿啊啊的回应她,小模样还挺认真,乐的蒋明菀直笑。
孟文茵在边上看着婆母和女儿互动,也是一脸的笑。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很敏锐的察觉到今日家里情形不对,可是她却没有多问,只是抱着孩子来了正房,因为她心理清楚,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儿,整个徐家,最安全的可能就是正房,既然婆母不慌,那她也没有必要惊慌。
蒋明菀哄了一会儿莹姐儿,看着时间不早了,竟也没有让孟氏母女离开,而是留她们用午饭。
孟文茵心下一沉,婆母以往行事,自来不爱晚辈在跟前伺候,今儿特意留了她,可见是真的是有事。
可是孟文茵面上却一丝一毫都没露出什么不妥来,笑着安置好了膳食,又给蒋明菀布了几筷子菜,这才在蒋明菀的催促下坐了下来和蒋明菀一起用膳。
她察觉到婆母似乎有些不安,时不时的就会抬起头往外头看一眼,但是面上却只做不知道,一句话都不问。
蒋明菀此时确实不安,她掐算着时间,知道这会儿只怕就是今日之事成与不成的关键点,心里忍不住生出一丝焦虑来,可是她也明白,自己再焦虑也无用,事情如何发展,都得看徐中行他们如何博弈。
此事的京郊祭坛,天气有些燥热。
大臣们三跪九叩的走完祭奠流程,已经有几位老大人受不住晕了过去。
皇帝这回倒也宽厚,让人将几位老大人扶了下去安置。
蒋明昭对着父亲使了几个眼色,想要父亲也跟着一起晕过去,可是蒋珩却像没看见似得,依旧强撑着身体。
蒋明昭心下焦虑,只能去找妹夫说话。
结果找到人的时候,却看见徐中行正和自己的女婿窸窸窣窣的说什么,见他来了,这才止住话头。
蒋明昭走上前去,说了自己的担忧,徐中行神色一正,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大哥放心,我待会儿若有空闲,一定和皇上禀明。”
蒋明昭松了口气,妹夫是皇上跟前的新宠,有妹夫说话,想来事情也能好办些:“那就麻烦你了。”
徐中行笑了笑:“大哥客气了,岳父大人年迈,这本也是我应该做的。”
蒋明昭又与妹夫说了几句话,这才想要告辞,结果告辞的话才说了半句,突然听到殿外有动静传来。
蒋明昭神色一动,立刻看向徐中行。
他说不上来此时徐中行的神色是什么,但是却只觉得他的眼中仿佛有光亮显现。
蒋明昭迟疑了片刻,结果突然身后就传来了父亲的声音:“慎之!”
徐中行两三步走上前去,对着蒋珩行了一礼。
蒋珩一把拉住他,神色凝重:“你心里有数吧?”
徐中行此时却笑了,伴随着殿外越来越近的呼和声,他点了点头:“自然有数,否则也不敢冒此奇险。”
蒋珩眉头紧皱,面上不见分毫轻松。
刚刚用完午膳,莹姐儿玩的好好的,突然就开始哭闹起来。
孟文茵哄都哄不住,一时有些歉意的看向婆母:“母亲,这孩子也不知怎么了,竟是哭个不休,打搅您休息了,不如我先抱着她回东院。”
蒋明菀却摇了摇头:“不必,就在这儿哄,我今儿中午不困,正好帮你看看孩子。”
孟文茵抱着莹姐儿的手紧了紧,心中越发不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