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行急忙劝了几句,而杨夫人跟前的嬷嬷,也将那荷包收了起来,一捏,只薄薄一层,便知道里头是银票,应当不少,眼底闪过一丝喜意,顺手将荷包塞进了袖子里。
而徐中行这边,等安慰好了杨夫人,时间也差不多了,杨夫人便要招呼他用午膳,徐中行也没拒绝,顺势留了下来。
而那位坐在对面,一直沉默不语的杨静姝,此时也起身要告辞。
但是杨夫人却一改常态,并未让她就这么下去,反是道:“慎之是你父亲的学生,也是咱们自家人,只是吃顿饭,倒也不必避嫌。”
徐中行听着这话心下一动,下意识看了一眼杨夫人。
这位夫人出身书香门第,往日里最看重规矩体统,一开始他出入老师宅邸,这位夫人仿佛是嫌弃他出身低,也从未给过他什么好脸色,后来他读书有成,这才温和了几分,及至杨家落得如今这个地步,夫人这才将往日里的高傲彻底放下。
可是即便如此,男女大防的规矩,她心理应当还是清楚的,但是此时却毫不顾忌,这里头……
徐中行从徐夫人那张平淡无波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破绽,便也索性低下了头,只当听不到。
倒是杨静姝听着这话涨红了脸,忍着羞道:“母亲,女儿房里还有些事儿没做,还是不打搅你们用膳了。”
杨夫人却只是轻笑:“什么事儿能有这么重要,吃完饭再做也来得及。”
杨静姝仿佛是听惯了母亲的安排,此时也只能咬了咬下唇,不敢再反驳。
一边的杨如珪似乎也看出了其中诡异,但是他却也不敢挑衅嫡母的权威,因此只能左看看右看看,然后老老实实的低下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言。
一行人就这么神情诡异的去了西次间,饭早就已经摆好了,自然与之前首辅府的时候天差地别,可是徐中行出身寒微,看着这些饭菜,也觉得尽够了,甚至对这样的家庭条件来说,有些奢靡。
不过他却不会多说什么,只安安静静的坐了下来。
虽然都说食不言寝不语,之前杨夫人也是认真遵循这一点,可是今儿也不知道为何,话却是多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问徐中行家里的事儿,着重问了蒋明菀的情况。
哪怕徐中行话不多,也不得不回答几句,但是他这些回答也只是泛泛而谈,满口都是,夫人都好,夫人也惦记您,和没回答没什么区别。
杨夫人听了之后心里有了计较。
等到吃完饭,杨夫人这才将两个儿女遣了下去。
杨静姝看着仿佛终于松了口气,忙不迭的就走了,杨如珪倒是老老实实行了一礼,这才欢欢喜喜的拿着书本出去了。
等到人走了,杨夫人这才换上了一副悲苦的脸色,道:“慎之,你是自己人,有些话我也不瞒你,静姝这孩子的命苦啊,我这辈子,就她这么一个孩子,可是这孩子自打出嫁,真是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她之前那个婆家刻薄,待她不好,而这孩子也是老实,每日里只能谨小慎微,侍奉公婆,可是没想到到头来还是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如今到了这省府竟也不得安宁,前儿我带她出去,竟被这街面上的一个混头子给看见了,这几日日日来家里耍无赖,说要,说要……”
后头的话杨夫人有些说不出口,端庄的脸上涨得通红。
徐中行皱起了眉,他也是没想到还会出这样的事儿,不过也算不得什么,他立刻道:“师母不必焦急,且将那人的姓名和住处说给我,我自会处置。”
杨夫人立刻一脸的感激:“若是能如此,那自是再好不过了!慎之,若是没有你,此事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徐中行立刻又温声安慰了几句杨夫人。
但是杨夫人面上愁容依旧不改,叹息道:“这回遇上了你过来,这事儿倒是好解决,可是日后却也不能事事都依靠你,如珪要念书,他性子又急躁,担不起大事儿,我这把老骨头,家计倒是能管一管,可是外头的事儿却是一问三不知,静姝这般大的年纪,也不能总是留在家里,日后如珪娶妻,只怕也会有怨言,我这孩儿,真真是……”
说到这儿,杨夫人忍不住落泪。
徐中行心下一动,摸出来了一丝意思,但是面上却一点不露,只是不疼不痒的继续安慰杨夫人,压根不接茬。
杨夫人见他如此,忍不住咬了咬牙,权衡片刻,到底将脸面踩在了脚底,低声道:“慎之,这件事,你能不能帮一帮我,杨家如今这个情形,静姝也是实在找不下什么合适的人家,留在家里,我也怕那混子来报复,能不能你将她带回延宁府,让你夫人帮她找个人家。”
这话一说出来,屋里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杨夫人脸上臊得不行,压根就不敢看徐中行的脸。
当初杨言正是动过将杨静姝嫁给徐中行的念头的,可是当时的她看不上徐中行的出身,哪怕杨言正再三说他非池中之物,她也没松口。
现在说的好听,日后的事情又怎么能说得好呢?还是嫁给大户人家保险些。
可是后来这个结果,她心里也是有些后悔。
徐中行虽然落魄,却顾念旧情,而那家人,却是一点情面不讲,直接休妻。
而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徐中行了,因此她必须牢牢抓住。
有了这个念头,即便杨夫人觉得丢脸,也紧咬着牙关,硬生生顶住了。
徐中行许久之后终于开了口:“师母的意思我知道了,不过师母请放心,日后我会找省府的同僚商议,不会再让那人来上门打扰,至于小姐的婚事,我也会和夫人说明的。”
意思就是,说个婚事可以,接回去不行。
杨夫人最主要的目的破灭了,她心中顿时有些气馁,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此时徐中行却已经转身往门外走:“师母,我还有些话要和如珪说,就先告辞了。”
杨夫人看着徐中行掀帘子出去的背影,忍不住咬了咬牙,倒是忘了,这小子这段时间虽然对他们母子几人多有照顾,但是脾气却十分孤拐,当年她找他过来暗示他不要妄想攀高枝,那时他不过一个穷书生,对她也不见恭敬多少,如今自己一家子都要依靠他,他虽然看着温和,却也不见得能这般轻易的被她拿捏。
看起来这事儿还是得缓一缓了,杨夫人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徐中行出了杨夫人的屋子,眉头微蹙,他几乎能猜到杨夫人的意思,心里也是难免有些厌恶。
这位杨夫人,这点小心思,倒还是和当年一样。
他没再多想,抬脚就去了前头倒座房,那里是杨如珪的书房。
过去的时候,杨如珪正在如痴如醉的看书。
他虽然性子急躁,做事情也毛毛躁躁的,但是在念书这件事上,却很用心,可以说是个书痴了,徐中行每次过来,都会给他带些书过来。
杨如珪看书看得十分认真,徐中行进来都没察觉,一直等到徐中行走到他跟前,他这才恍然抬起头,有些懵然的看向徐中行。
然后露出一个笑来:“徐兄,你来了啊,母亲给你说完话了?”
徐中行点了点头,杨如珪急忙招呼他坐下,又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这才笑着道:“徐兄你这次带过来的书是书斋里新出的吧,我在其他同窗那里都未曾见过。”
徐中行点了点头:“是我让书斋老板特意为你采购的。”
杨如珪顿时一脸的感动:“真是多谢徐兄了。”
徐中行只是淡淡摆了摆手:“小事罢了。”
说完他又顿了顿:“你和巡抚大人的公子关系处的如何了?”
要说这一省的文官之首,名义上是布政使,但是实际上却是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不过是他的副手罢了。
徐中行将杨如珪送进了本省最大的书院,正好与巡抚大人的公子是同窗。
杨如珪一听这话就苦了脸:“我按着你的意思,和那位公子套近乎,可是他却仿佛十分看不上我,自来对我没什么好脸色。”
徐中行听了这话也不失望,只从袖子里又掏出一个信封递了过来:“即是如此,那你日后也不必再去接近他了,只是在这之前,你需得接着同窗的名义,将这封信送进巡抚府,记着,一定要亲手交给巡抚大人。”
说完,也不顾杨如珪惊讶的神色,低声教了他一番说辞。
杨如珪听完,更惊讶了,有些纠结道:“这,这真的成吗?”
“此事事关生死,只许成不许败!”
看着徐中行坚定的眼神,杨如珪再不通世情,也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而且他们家如今也要依靠徐中行,徐中行分派下来的事情,他也不敢推辞,只能应下:“那我,那我试试。”
徐中行点了点头:“等我走了之后,你再等一个时辰再去,行事要谨慎些。”
杨如珪不安的点了点头。
第23章 、出手
之后徐中行又和杨如珪说了些有的没的, 大多都是有关学问的事情。
徐中行身为前科状元,教导杨如珪这个秀才还是绰绰有余的,杨如珪听得如痴如醉, 对徐中行也是越发佩服,等到徐中行走的时候,还亲自将他送了出去。
两人在杨宅门口依依惜别,杨如珪有些不舍道:“徐兄,你日后若是有暇,可要多来省府才是,我不善交际, 往常都是闭门造车, 如今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徐中行神色平淡:“若是有暇,自然会上门拜访,如珪, 如今杨家这个情形,你也得担得起门楣才是, 不能再和往常一样糊里糊涂的过日子了。”
杨如珪听了叹了口气道:“徐兄的好心我都懂, 只是我如今这情形, 一时半会儿却也是改不了的,也就只能用心读书,求个前程,再尽尽孝道, 奉养母亲了。”
徐中行听出了其中意味, 知道了他的为难之处, 便也不再多言, 只道:“既如此, 那也好, 只你年岁不小了,终身也该考虑了。”
一说这话,杨如珪的脸便涨得通红,有些不好意思道:“母亲已经找人给我说和了,有劳徐兄操心了。”
徐中行一蹙眉,杨夫人找的庶子儿媳,只怕也不见得多上心,多半是找好拿捏的,如此才能让杨如珪翻不出她的手心。
这般想着,徐中行又道:“你安心读书,此事我也会让夫人为你多加留心的。”
杨如珪一听,心中一暖,急忙谢过徐中行。
徐中行点了点头,这才离开。
杨如珪站在门口,一直等到看不见徐中行的身影,这才回转。
他一会去,杨夫人立刻将他叫到了跟前,问道:“你今儿与慎之都说了什么话?”
杨如珪老老实实的重复了一遍,只是隐去了徐中行让他送信的事儿。
杨夫人听着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只觉得徐中行对她好似有些不满,找儿媳的事儿都要自己揽过去,忍不住咬了咬牙。
但是到底也不敢在这个憨头憨脑的庶子面前多说什么,只能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行了,你去读书吧。”
杨如珪又行了一礼,这才从正房退了出来。
只一从正房出来,他原本略显憨厚的面上,便闪过了一丝忧色,他总觉得,母亲大概是做了什么让徐兄不喜的事情,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啊!
但是杨如珪此时也不能左右这些事儿,只能先做好眼前的。
他在书房读了一个时辰的书,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换了件儒衫,借口去书院拿个东西,便一个人出了门。
杨家的人也没在意,杨如珪就溜达着去了书院,又在书院待了一会儿,这才又往巡抚的宅邸去了。
他这一路倒也没有避着人走,只是却时刻留心着前后,想要看看有没有人跟着他。
不过他到底是只是个书生,自己也没察觉到有没有跟踪他,反正也没人拦着,他就直接去了巡抚的官邸,在门房送上了名帖,没一会儿就有人将他引了进去。
而他一进巡抚的宅邸,徐中行这边也得了信。
听着车夫张怀的回禀,徐中行点了点头:“除了你可还有人跟着他?”
张怀摇了摇头:“应当是没有的。”
徐中行沉默片刻,又道:“这几日让省府的人多关照一下杨家,不要叫人找他们的麻烦。”
张怀恭声应了。
而徐中行又提笔写了几封信,然后让张怀一一送了出去。
一直盯着徐中行的人得了这个消息,立刻去给通判大人回禀。
通判这会儿正在省城最大的酒楼里吃饭呢,听了这个消息只是一笑:“如今也就做些困兽之斗了,仔细盯着些,记下他拜访的人,我倒要看看,这个时候了,有没有人敢替他火中取栗。”
底下人恭声应了,这才退了出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