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轻笑:“这个时候了能有什么万一,两司议定,巡抚大人也默认了,他一个小小推官,还能翻过天去?再说了,这次带他出来,也是巡道大人的意思,若是将他困在延宁府,有什么意思,就是要给他这一线生机,才好捉他的马脚。”
书吏仿佛明白了什么,笑着恭维:“大人高明。”
通判自信一笑,延宁府知府这个位置,也该换换人了。
蒋明菀不知徐中行在省府的情形,不过如今的延宁府倒是挺平静的。
白家自打出了那件事,再不敢招惹卫家和徐家,不过即便丢了这样大一个脸,白家这几日也挺热闹的,不为别的,只因为白家要和睿王府攀上亲家的事儿传了出来。
一时间延宁府的士绅们也顾不得旁的,各个都上赶着拍白家马屁,一时间白家真是宾客盈门,哪怕是之前名声臭不可闻的白家大公子,这几日竟也有人上门说亲。
周氏得意的尾巴几乎翘到天上去。
出出进进走路都带风,如今她在白家的地位也大为不同,便是老太太,对她也是客客气气的,再没有之前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轻视。
而这一切,都是淑姐儿带给她的,这一点周氏看的很清楚,因此这几日对淑姐儿也是有求必应,亲厚的不得了。
反倒是淑姐儿看着很是淡然,对旁人的恭维夸赞都是寻常待之。
周氏看着女儿这般,更是觉得女儿气度不凡,日后定是个有大造化的,越发贴着女儿了。
白老太太冷眼旁观,虽然不屑于周氏的行事,但是心里却对淑姐儿十分满意,即便这个孙女儿看着并不是那样听话,但是有些手段的去了皇家才能过得更好,这一点她心里清清楚楚,而且淑姐儿想要在王府过得好,也离不得家里的支持,那些每年送进京的海贸银子,才是白家人在王府存身的根本。
她相信淑姐儿也明白这个,所以倒也不怕她翻出天去,不过到底面上的拉拢还是少不得的,好歹也不能让这孩子与家里离了心。
全家人就这么供着淑姐儿,也让一边的李氏十分牙酸。
她们慧姐儿也是白家的孩子呢,不过就比淑姐儿晚出生几个月,如今这对比却是如此惨烈,如何能让她心气平顺。
这几日老太太找了许多适龄的未婚官宦子弟给她挑选。
可是李氏却是越看越心烦,虽然都是官家子弟,但是这不是庶子,便是官位不显的小官之家,哪里能让她满意。
今儿翻得有些烦了,就将老太太送来的册子丢到了一边,猛喝了一口茶。
正在此时,外头却通传,二姑娘来了。
李氏放下茶碗,急忙让人通传,转眼间,就看见一个长相秀美的姑娘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海棠红的袄裙,看着倒是多了几分娇俏。
“母亲。”慧姐儿给李氏行了一礼。
李氏哪里舍得让她行礼,立刻将人拉到了自己跟前,先是摩挲了一下她的脸蛋,这才道:“如今外头这样冷,也不知道穿得暖和些,可冻着了?”
慧姐儿抿着唇浅浅一笑:“没冻着,您就放心吧。”
李氏这才安心,又急忙让人给慧姐儿上茶水。
母女俩一边喝茶,一边亲亲热热的说了会儿话,慧姐一眼瞄到放在一边的册子,心里约莫知道了点什么,脸蛋一红,轻声道:“母亲,眼看姐姐喜事将近,您说我送她些什么好呢?”
李氏一听这话,脸上顿时一黑,许久才道:“何必送她什么东西,你们是姐妹,你也还未出嫁,送些针线便罢了,也是你一份心意。”
慧姐儿抿了抿唇,知道母亲这是为她鸣不平,只能小声道:“母亲别这么说,姐姐有今日造化,这是她的福气,咱们到底是一家人。”
李氏却冷笑一声:“说什么一家人,你将她当做一家人,她却没把你当成一家人。”
慧姐儿顿时脸涨得通红,也不知说些什么了。
李氏看着女儿如此,也是心疼,轻轻摸了摸她的脸蛋,柔声道:“好孩子,别难受,你放心,母亲一定给你找个妥帖的人家,你日后好好的,母亲便是吃糠咽菜也值了。”
慧姐儿顿时眼睛一红,心里生出暖意,只是想着心里存着的那个浅浅的影子,却又觉得心头有些发酸。
白家热热闹闹,蒋明菀这边,也终于亲眼见着了赵夫人。
之前形势紧张,蒋明菀也没敢上门,如今许是巡道大人看着大势已定,便也不防着旁人上卫家的门了,因此蒋明菀也就挑了个日子,亲自去卫家看望赵夫人。
前几日她被白家人气病,也不知如今好些了没有。
蒋明菀到的时候,赵夫人正在屋里和一双儿女说话,听到徐家来人了,也不听人劝她,硬是下了床亲自去迎。
如此行事,倒是将蒋明菀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搀扶住了看着还有些虚弱的赵夫人。
“夫人何必如此多礼,您这样,反倒是让我不安了。”
赵夫人拉着蒋明菀的手不松开,眼眶泛红道:“这段时间承蒙你照顾,我便是迎一迎你又何妨,而且我如今身子也好多了,只是他们大惊小怪,拦着不让我下床。”
蒋明菀仔细看着赵夫人的面色的确好看了些许,心里也安了心,两人携手进了正堂。
等进了正堂,赵夫人便让一双儿女给蒋明菀行大礼。
如此又是一番推据,蒋明菀这才安坐。
蒋明菀这次过来,也是带着扬哥儿和蓁姐儿的,因此等到坐下,扬哥儿就迫不及待的腻到了文哥儿跟前,非得拉着他去看自己的小马驹。
这个小马驹是蒋明菀父亲在扬哥儿生日时送给他的,扬哥儿宝贝的不行,来东南的时候也便带上了。
这回来卫家,扬哥儿更是非得牵上,说要给文哥儿一个惊喜。
文哥儿听着扬哥儿的话,其实也是有些心动的,但是想着不能失了礼数,便有些为难的看向赵夫人。
赵夫人却是满脸笑:“我和蒋夫人说话,你们小孩子家家的只怕也坐不住,你便带着扬哥儿出去走走吧,芸姐儿也和蓁姐儿去玩吧。”
赵夫人发了话,几个孩子这才起身告辞。
等人都出去了,赵夫人叹了口气道:“也就是扬哥儿过来,才让文哥儿能开怀些了。”
蒋明菀只在边上笑:“他自来胡闹,如今看着,倒也是有些好处。”
赵夫人笑着看了蒋明菀一眼:“也就你这个做母亲的这样说了,旁人见了扬哥儿那个不说聪明呢。”
蒋明菀跟着笑了笑,心里也是有些开心的,毕竟哪个母亲不希望旁人夸赞自己的孩子呢?
之后两人只是浅浅说了些家里的琐碎事,蒋明菀听着卫家这几日还算安宁,心里也就放心了。
但是赵夫人却看着有些担忧,蒋明菀有些疑惑的问:“可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夫人只管说便是了。”
赵夫人叹了口气,许久才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想着两个孩子的终身,我这心就放不下。”
蒋明菀一听这个,心下微微一动,突然就想起了前世。
第24章 、成事
前世的时候, 芸姐儿被白家人害死且不说,文哥儿的婚事,在后来其实也有一二波折。
那是赵夫人去世三年后的事情了, 文哥儿已经守完了孝,年岁也不小了,正是说亲的时候。
卫大人没有再娶的意思,家里也没人做主,因此就将这事儿托付给蒋明菀来相看。
蒋明菀那会儿虽然与徐中行的关系已经不怎么好了,可是想着到底不能耽搁了孩子,也就把这差事接下了。
结果她这边还没有看出个人选来, 就有人突然打上了门, 说是文哥儿强占了他们家的闺女,要文哥儿给个说法。
这消息一出来也惹出了不少是非,因为那个打上门的不是旁人, 正是白家二房的姑娘。
后来事情到底是怎么处置她没多打听,只记得后来, 那姑娘到底是没进卫家, 听说事情是子虚乌有虚构的, 来卫家找事儿,也是为了讹人。
不过这话都是徐中行给蒋明菀说的,蒋明菀也不知这里头到底有几分真假,只是记得, 至此之后, 文哥儿的婚事便十分艰难, 连着相看了几个都不太趁意, 直到后来实在不能拖了, 这才娶了卫知府一位同僚的女儿, 那姑娘蒋明菀后来见了,规矩是不差,可就是人有些木讷,不大会说话,。
这些念头不过在蒋明菀的脑中一闪而过,她很快又露出一个浅淡的笑来,柔声道:“这事儿倒是不急,等到卫知府的事情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婚事还不是手到擒来。”
赵夫人听着这话叹了口气,她可没有蒋明菀这么乐观的想法,也只以为她说这话不过是在安慰自己。
“等下次再去看我们老爷时,我也与他商议商议,总不好耽误了孩子。”说到这儿,赵夫人又抹起了眼泪。
蒋明菀看她这个情形,便知道她对这里头的事儿应该所知不多,也不多话,只温声安慰她。
赵夫人也不是个矫情的性子,难受了一会儿便也罢了,又和蒋明菀说起了别的,两人说说笑笑,眼看着就到了用午饭的时候。
蒋明菀在卫家吃了午饭这才走,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有些依依不舍,但是孩子们经了这一遭,也懂事了许多,没有歪缠耍赖,只约好了下次再来,便分别了。
等到上了马车,蓁姐儿忍不住道:“母亲,您说卫大人这回能好吗?芸姐姐这几日因着这事儿,都瘦了一圈了。”
蒋明菀叹息着摸了摸蓁姐儿的脑袋:“放心吧,会好的。”
蓁姐儿听着这话,虽然心里好受了些许,但是却也觉得是母亲在安慰自己,可是这种事,她是一点忙都帮不上的,因此也只能祈祷,芸姐姐家里会尽快恢复平静。
等回到了徐家,蒋明菀找了福安过来,让他去打听一下白家二房的事儿,尤其是那位二姑娘。
前世那件事,她至今还觉得有些古怪,如今也好提前做些准备,看看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而福安虽然觉得太太这命令有些奇怪,不过他自来话少,也不多问,便领命出去了。
徐中行不知家里发生的事情,他自打那日从杨家回来,除了拜访了几个省城里相熟的同僚,便在驿馆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每日里读书习字。
而巡抚大人那边,自打杨如珪送了信之后,竟也没有消息,好似无事发生。
索性徐中行养气的功夫不差,倒也能耗得起。
至于通判大人那边派来的人,虽然并不知徐中行拜托杨如珪做的事儿,却也将他每日都做了什么一一记录下来报了上去。
通判看着他这乏味无聊的生活,只是冷笑:“看来果真是黔驴技穷了,找的这些人也没一个管用的,你将这些名字都抄一遍,送到臬台大人府上。”他将手中的纸递给了跟前的心腹。
那心腹点头应了,将纸揣到了袖子里。
通判大人这边自以为得计,继续花天酒地,而徐中行那边却依然不急不缓的等消息。
这一等就是三天。
这天徐中行刚洗漱完,正要用早膳,却突然被一个仆役给撞了一下,边上的书童清风就要呵斥,徐中行却感觉到有个什么东西塞到了自己手里。
他面上不动声色,制止住了清风的行为,又对眼前这个看起来诚惶诚恐的仆役安抚了几句,这才抬脚进了厅堂。
他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用膳了,只是那些人都远远躲着他,不敢与他搭话。
徐中行也习惯了这样的待遇,并不多言,坐在一旁,叫了以往常吃的饭菜,不急不缓的吃完,这才转身回了房。
那些人看着徐中行的背影,忍不住叹息:“旁的不说,就这份气度,却是不凡。”
这话说出来没人敢附和,而说话的人也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急忙打了个哈哈,又说起了别的。
徐中行毫不在意这些,他等一回了自己房间,就将一个纸团从袖子里拿了出来,细细展开之后,上面只有六个字:巳时末,云香楼。
这六个字看起来平平无奇,根本看不出出自谁的手笔,但是徐中行自己心里却明如镜,他沉默半响,点燃了桌上的烛火,将那纸条燃烧殆尽。
这一日上午,徐中行依旧和往常一样,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习字,一直等到快用午膳了这才出来,不过这次出来,却没和往常一样去厅堂用膳,而是领着书童出了驿馆。
有人立刻将这消息禀报了上去,不过通判大人在听说他往酒楼的方向去的时候,便也没在意,只以为他是出去打牙祭了。
徐中行转转悠悠来到了云香楼,刚一进门,便有小二迎客,徐中行蹙了蹙眉,要了一个二楼的雅间。
小二笑着将他迎到了二楼最角落的一处雅间,徐中行也没在意,就推门走了进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