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过渡
自打蒋明菀有了身孕, 她一下子就清闲了下来。
里外等闲都不让她经手了,甚至连杨静姝的婚事,徐中行也不让她操持, 甚至徐中行还去了一趟杨家,和他们说了里头缘由。
后来弄得杨家姐弟上门,对她千恩万谢,但是却坚决不让她再操劳了。
这搞得蒋明菀都有些不好意思,等徐中行下了衙回来之后,好好的说了他一回。
但是徐中行面上却没有半分改变,只淡淡道:“这本就不是咱们家的事儿, 何必让你费心。”
蒋明菀听着这话, 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嗔怪:“再不是咱们家的事儿,既然当初揽过来了,那就得有始有终, 老爷倒好,明火执仗的上门去和人家说这些话, 不知道的, 还以为老爷对杨家人有什么不满呢。”
徐中行听着这话里带着的一丝娇嗔, 倒是难得的语气滞了滞,许久才道:“我和他们都说清了,不会让人误会你的。”
蒋明菀忍不住笑出了声,自己分明是怕坏了他的名声, 他倒好, 却说不会让人误会自己。
她心里无端的就生出一股甜意, 只觉得徐中行这样冷冷淡淡的模样, 好似也格外顺眼了许多。
因为没了事好做, 蒋明菀便开始看徐中行买回来的话本和游记, 自打上次之后,徐中行又给她买了许多,他们上次看过那个人写的游记。
蒋明菀只把那书当成奇幻故事看,并不当真,但是蓁姐儿跟着也看了许多,倒是惊得她不轻,一脸艳羡的道:“这个随笔书生真是厉害,竟去过这么多地方。”
蒋明菀忍不住笑:“我忖度着,他只怕连他们的省都没出过,里头的许多见闻,都是他编出来的。”
蓁姐儿有些迷惑:“编出来的?”
蒋明菀笑着点头:“这些书生们往日为了读书用功都来不及,又哪里会有这个闲心四处闲逛呢?你且看这里写的,他对读书和科举如此了解,而且言语间也有向往之意,说明他也不是什么富贵闲人,可见其中道理了。”
蓁姐儿这才恍然大悟,有些生气道:“真是个不老实的,竟这样唬人呢。”
蒋明菀却并不觉得有什么:“想要读书上进,所抛费的银钱在咱们看来没什么,但是放在普通人家身上,便不知多少艰难,这书生不靠家人供养,能自己想着赚些润笔费,已经不知强到哪里去了,你父亲当年为了读书,也曾在书斋抄书,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说完她又顿了顿:“当然了,骗人总归是不好的,这书生到底还是入错行了,若是去写些志怪小说,想来一定比游记赚得多。”
蓁姐儿听了也忍不住笑:“母亲说的不错。”
徐家母女俩这边温馨和睦,但是张家便不同了。
张夫人满肚子窝火,看着身边坐着的女儿,有些怒其不争:“你这孩子,旁人说句闲言碎语,你竟也当真了,你又怎不知这话是不是旁人说出来哄你的?”
莹姐儿今年不过十四岁,距离及笄还有一年,按理来说婚事应该不着急的,但是张夫人看着庶女得了好亲,心里便焦急的不成,如今好不容易将婚事抢了过来,便立刻觉得多年夙愿得偿。
没想到还没得意几天呢,就出了这样的事儿。
莹姐儿自小是听惯了母亲的训斥的,如今听她这么说,下意识咬了咬唇,最后到底还是鼓足了勇气低声道:“既有风言风语,何不找人去查探一番,自然就知道其中真假,假的自然不必理会,但是若是真的,母亲难道也不心疼我吗?”
这话说的张夫人面上神情一僵,许久才又换了一副温和的模样,柔声道:“好孩子,这世上的男子,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轻狂些,但是你想一想文家的家教,也不会真的将家中的宗子惯成不堪的模样,如今他年纪大了些,也稳重了,自然也就好了。”
原来那位文公子不仅是文家的公子,还是正儿八经的宗子,长房嫡出。
可是越是这样,莹姐儿的心中越觉得古怪:“既是宗子,文家也是大户人家,那什么样的闺秀找不到,非得远远的在咱们这边找,母亲你不觉得奇怪吗?”
张夫人被女儿的话堵得哑口无言。
她虽然行事不讲究,但是也不是个傻子,自然也知道这样一桩好事儿落到他们头上,里头绝对有问题,可是文家的名头就足以让她忽略掉这些不妥,只想着女儿嫁进世家大族的好处了。
这头一桩,便是她儿子的入学问题了,人人都知道,巡抚二子被惯得纨绔不堪,本省的书院都没有收的,最后是巡抚卖了老脸,这才将儿子塞进了官学,就这,三天两头的还得闹出些新闻来。
张夫人自然不觉得是自己儿子的错,只觉得是这些夫子不会教,因此便一直琢磨着将儿子送进有名的书院或者私塾,只是一直没能成。
如今若是有了文家的情面,那进文家名扬天下的书院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可是这话却不能和女儿说,她只能继续劝:“好孩子,福安离京城多远啊,一来一回就得好几个月,何必费这些事呢?你旁的信不过,文家的家教也信不过吗?”
莹姐儿坐在那儿不说话,只是看那个倔强的模样,张夫人就知道自己没说通她。
张夫人气的直咬牙,真是不让人省心。
正在这时,外头突然有丫鬟通传:“老爷回来了。”
张夫人一惊,立刻起身相迎,一边的莹姐儿也一起起身相迎。
两人还没来得及往出走,张巡抚已经进来了,他紧皱着眉头,面色看着十分不好。
张夫人心里咯噔一声,心说不会老爷真信了那话吧。
结果还不及多想,张巡抚张口就道:“文家那桩婚事不必再提了,我已经给京里去了信,推辞了婚事。”
张夫人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然后便立时开始哭天抢地:“老爷,您这是要我们母女的命啊!好好一桩婚事怎么就拒了呢?这让我们莹姐儿日后怎么嫁人啊!”
张巡抚最见不得人这样哭天抢地,美人垂泪还赏心悦目些,如此泼妇行径,自让他心中不喜。
“那桩婚事本就没过明路,便是有人知道,也是知道芳姐儿和文家公子的事儿,哪里就有莹姐儿了,你竟也糊涂了不成,我刚刚已经找了京里的幕僚来问,卫知府说的不错,文家人的确有不妥的地方,我之前竟是没有多想,如今自也不会将女儿往火坑里推。”
当然了,除了这个,张巡抚还有另外一重隐忧,他听幕僚讲,那位文公子不仅读书不成,性子也很张狂,得罪了不少人,只是大家看在文家的架子上不与他计较,这样的人,哪怕有文家的身家背景,又如何能做他的女婿呢?
张夫人自然不知道这些,只觉得自己盼了几年的事情竟就这么黄了,哪怕里头缘由再多,她心理也委屈的紧。
“老爷说这话不是戳我的心吗?咱们早就说好了这桩婚事给莹姐儿,您现在又说不许了,若是惹了白家不快,露出一丝半点出去,那,那咱们家姑娘可怎么办啊!”
她这会儿倒是知道扯上张家姑娘这张大旗了。
但是张巡抚不为所动:“不会传出去的,文兄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放心便是。”
说完也不再理会她,转身就走。
张夫人气的脸憋得乌青,只觉得自己的命怎么这么苦,丈夫女儿没一个省心的。
而一边的莹姐儿却是松了口气。
她虽然是嫡女,但是性子却并不张扬,也不爱拔尖,对以后嫁的人家,不求大富大贵,只盼望能平平顺顺的便好,如今父亲替她拒了这桩婚事,她便也不必再与母亲理论了。
张夫人一转头,就看见了女儿松一口气的模样,心中忍不住又是一阵气苦,这个傻姑娘,竟觉得这是好事儿吗?她可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张夫人只觉得恼火,为何自己这样聪明的人却偏生出如此蠢笨的女儿。
而莹姐儿一看母亲的脸色,也立刻被吓得打了个哆嗦,赶紧低下头,再不敢露出分毫的表情。
张夫人看着她这副胆小的模样,冷哼了一声,心里这才平顺几分,但是还是忍不住训斥了几句。
张夫人这边气的不轻,芳姐儿那头却是轻松愉悦,她一边跟着姨娘做针线,一边道:“真是没想到,那个文家公子竟然是这样的人,得亏这事儿没成。”
王姨娘在一边笑着道:“如此也能看出来卫家人厚道,原是与他们不相干的,却能冒着惹怒老爷的风险来给家里报信,可见他们的品性了。”
芳姐儿一听这话,忍不住露出笑:“姨娘说的对。”
看着女儿带着一丝羞怯的笑脸,王姨娘温柔的抚了抚她的发,柔声道:“好孩子,这也是你的运气呢,日后想来也能苦尽甘来,不必再看旁人的脸色。”
一说这个,芳姐儿眼圈顿时一红,拉住了王姨娘的手:“我舍不得姨娘。”
王姨娘却只是笑笑:“只要你好好的,那姨娘也就好,而且离的这样近,你若是想姨娘了,尽可以回来看看,想来卫家也不会拦着你。”
芳姐儿顿时破涕为笑:“这又是嫁到卫家的另一重好的地方了。”
王姨娘也跟着笑:“正是呢,这做人呢,总要想着好的地方,才能有盼头,若是总是自怨自艾,那这辈子又过个什么劲儿呢?”
芳姐儿认真的点了点头,将这话记到了心里。
杨静姝是在三月十六这天出嫁的。
出嫁当天,蒋明菀虽然有孕在身,也跟着去送了一回。
虽然是二嫁,但是因着刘家重视,这婚事也办的格外热闹,杨静姝一身嫁衣,上了大妆,坐在闺房里,看着美的惊人。
蒋明菀因为精力不济,只在房里坐着陪她说了一会儿话,便被赵夫人打发去了偏房歇息。
蒋明菀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自己其实还能多坐一会儿呢,但是也知道赵夫人这是为了她好,因此也没拒绝,自去了一边歇息。
等到刘家来接人的时候,这才从房里出来,看着刘秀才又是文对又是武试的闯了三关进来,然后便是杨如珪背了杨静姝上了花轿。
杨如珪眼圈红红的,似是有些不舍,但是在杨静姝上轿子的时候,也只是忍着泪说了一句:“姐姐,你可一定要好好的。”
杨静姝似是也流了泪,回话声音有些闷闷的:“我记住了,小弟你也要好好读书,替我好好孝顺母亲。”
杨如珪重重点了点头。
然后便是花轿起轿,一路吹吹打打的往刘家去了。
蒋明菀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也忍不住叹息一声,这个世道,女人出嫁就如同投胎,若是好还罢了,若是不好,只怕下半辈子都要毁一半,如今杨静姝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只盼望能一切平顺吧。
这般想着,蒋明菀又是下意识看向徐中行。
他就站在杨如珪身边,身姿如玉,面容冷峻,将也算得上清秀的杨如珪衬的毫不起眼。
嫁给他,对自己来说也算是一种幸运,因为比起这个时代的许多男子来说,徐中行真的是强的太多了,哪怕他们上一世没有什么夫妻之情,可是能相互尊重的活一辈子,对这世道的许多女人来说,或许都是奢望。
蒋明菀垂眸,不愿在多想,只是握紧了身边女儿的手。
杨家的婚事最后在一片热闹中结束。
徐家一家子也回了家。
路上的时候,扬哥儿不停的和蒋明菀描述今儿前头的热闹,他倒是好口才,只把一桩普普通通的婚宴都说的跌宕起伏的。
蓁姐儿在一边捂着嘴笑:“扬哥儿这般会说,去茶馆里说书倒也是一桩营生。”
扬哥儿听了不以为忤,反而有些惊喜的睁大了眼:“真的可以吗?我若是去,人家会不会嫌我年纪太小?”
徐中行原本半阖着眼睛坐在一边,听到这话终于睁开了眼睛,淡淡看了扬哥儿一眼:“胡闹!”
扬哥儿顿时有些蔫了,蒋明菀却在一边温声安慰:“你若是喜欢说书,赶明儿回了家,你来给母亲说,我这几日正是闲着,你说多少都成。”
这般一说,扬哥儿立刻又恢复了精神,高声保证一定给蒋明菀说个有趣的故事。
看着母子俩说说笑笑的样子,徐中行再没有说扬哥儿胡闹了,神色柔和了许多。
等到了家,两个孩子跑了一天了都下去歇着了,蒋明菀夫妻俩则是换下衣裳说了会儿话。
说的大都是有关于今儿婚事的事情,徐中行虽然嘴上说着让蒋明菀不必操心,但是他自己却没少操心,杨如珪虽然历练了一番,但是到底行事还不稳当,今儿女方一边的事儿,倒大半都是徐中行在拿主意。
因此他知道的也多,蒋明菀不管问什么,他都能答得上来。
等到后来蒋明菀问无可问了,忍不住笑道:“老爷怎么什么事儿都知道,这世上有老爷不知道的事情吗?”
徐中行看了蒋明菀一眼,许久才道:“有。”
蒋明菀心下一跳,总觉得他这话里含着旁的意思,她不敢再看徐中行的眼睛,有些慌乱的躲了过去,但是脸上却烧得厉害。
徐中行看着她躲闪,眼中多了几分深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