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看着蒋明菀神色,也知道当是有大事发生,也不敢多留,起身就要告辞。
蒋明菀没留她,让海棠送了人出去。
何氏正往出走呢,送信的人正好进来,蒋明菀急的急忙走上前去,一把接过信,拆开一看,原本提在半空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扬哥儿县试中了。
作者有话说:
先发后改感谢在2022-04-27 20:07:27~2022-04-28 20:16: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叮咚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4章 、儿女
扬哥儿县试中了, 这在徐家来说,算是个大事儿,但是也算不得太大。
毕竟只是个县试, 等过了府试才能勉强得个童生的名号,想要得到秀才功名,还得过院试。
可是即便如此,蒋明菀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将徐家上下大大赏赐了一番。
她把扬哥儿那封信看了又看,看着信上儿子的字,说他考了县试第一, 洋洋得意的劲儿, 几乎透过纸张传递出来。
蒋明菀几乎都能想到儿子此时的神态,她忍不住笑了笑。
一边的蓁姐儿看着母亲笑,也笑着道:“如今弟弟县试过了, 母亲也能放心了吧?”
蒋明菀笑了笑:“千山万水的也算是走出去一里地了,科考日后的路还长着呢, 我也盼着他顺顺利利的。”
上辈子儿子别说县试了, 在家里读书, 若是太过用功都会撑不住。
她每每看到都会心疼,如今看着他终于能一展抱负,自己当然是为他感到高兴的。
徐中行从衙门回来之后,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他面上虽然看不出来什么, 但是蒋明菀知道, 他也是高兴的, 甚至用晚膳的时候, 都忍不住说了一句:“他这次还算争气, 只是日后府试和院试却不会和县试这般简单。”
蒋明菀看他一脸淡定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老爷夸他就夸他,何必说这些没影的事儿。”
徐中行叹了口气:“这话虽然听着败兴,却是实话,他日后的路还长着呢。”
蒋明菀没想到他竟然说了和自己一样的话,也忍不住露出笑来,柔声道:“长就一步一步慢慢走,老爷不是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听蒋明菀说这个,徐中行却露出了回忆的神色,许久才道:“我当时可比他要苦多了。”
只这一句话,却并没有说有什么苦处。
可是一边的蒋明菀听了心里却有些心酸,如今他们这样好,她都不敢去想之前徐中行都吃了什么苦,越想心里越难受,她忍不住低声道:“若是我早些认识老爷就好了。”
徐中行却笑了,轻轻握住她的手,柔声道:“又胡说了,若是你认识那时候的我,肯定是不会喜欢我的。”
蒋明菀却不服气:“你怎么说的这样肯定,像你这样出众的人,哪怕是再年轻的时候,也肯定依旧出众。”
徐中行听着这些,笑着抱住了蒋明菀,却没有说话。
她只怕是不能想象贫穷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是文人诗词中的田园牧歌,更并非穿得简朴些,吃的简单些,而是从里到外都透出的绝望和麻木。
他也是在考中秀才之后,家中的情形宽裕了一些,才开始知道什么叫体面,知道什么叫礼。
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话着实一点都不错。
可是这些往事他一点也不想让她知道,知道了她又该难受了。
想到这儿徐中行叹了口气,心中无数次庆幸,他在最迷茫的幼年时期遇到了恩师,否则如今的他,又不知是何等面目呢?
家里大公子中了县试,徐家上下都热闹了一回,石榴虽然在厨房做事,却也得了赏。
可是她拿着这赏银,心里却越发不甘了。
太太的孩子,不过是中了县试,就能这样大肆庆祝,而自己呢,如今都是这个处境,更不必提日后的孩子,或许能在徐家谋个差事也是祖宗保佑了吧。
想到这些石榴就越发心酸。
她之前在乡下的时候,没什么见识,只觉得村里的地主便是最体面的人,后来家里拮据,她被卖到了徐家做仆人,她这才开了眼界,知道了什么才是富贵。
一开始她也是没那种心思的,可是一日日待在太太跟前,一日日看着太太和老爷的恩爱,那种念头便止不住的涌上来。
想到这些,石榴心中越发苦涩。
难道她真的错了?
石榴坐在自己窗外,望着外头的月亮,心里越发迷茫了。
正在此时,和自己住在一个屋的婆子突然推门走了进来,见她坐在窗边看月亮,笑着道:“石榴姑娘,大晚上的不休息坐在这儿做什么啊?”
自打上次玉兰来过一回之后,厨房的人对她越发排斥,还有许多人在背后说她的小话,如今也就这个婆子对她亲近些,因此听到她问话,石榴也没生气,勉强笑了笑道:“有些想家了。”
那婆子一听笑了:“姑娘是延宁府的人吧?”
石榴点了点头。
婆子叹了口气:“背井离乡的来到咱们明州府,的确也是不容易,不过姑娘也别难受,我觉得太太总会记起姑娘的好,叫姑娘回去的。”
石榴苦笑一声:“王妈妈,不必和我开玩笑了,若是太太有心让我回去,也不会这么久都没音信了。”
王婆子听出了她话里的抱怨,神色一转,走到桌前倒了一碗水,端过去递给了石榴:“姑娘也别灰心,不回去就不回去,厨房的差事也是一桩肥差,日子凑活凑活总能过。”
石榴抿了抿唇没说话,她能舍下父母兄弟,不远万里跟过来,为的可不是凑活过日子。
可是这话却和一个婆子说不着。
看着石榴不说话,那婆子笑着拍了拍自己的嘴:“看我这话多,姑娘自是和我们这样的人不同,姑娘这般长相身段,又在夫人跟前待过,见过大世面,自是眼界比我要宽。”
石榴听着这话里仿佛带着揶揄,面上也有些不自然,抿了抿唇道:“妈妈这话说重了,我也没旁的想法,只想着能攒些钱,赎身出去,嫁个正经的读书人便罢了。”
这当然不是她的真实想法,可是对外人却也只能这么说了。
那婆子听着这话暗笑,这眼界可不是一般的高,不过也好,眼界若是不高,也不会被太太撵到厨房来。
“石榴姑娘这心思我老婆子知道了,不瞒石榴姑娘说,我虽然看着没什么本事,但是在外头认识的人却不少,日后若是有合适的,定然第一个说给你。”
听着那婆子热情的话,石榴心中却有些淡淡,暗想她一个婆子,能认识什么正经人,不过还是勉强笑着应付了过去,心中却在斟酌,自己日后到底要怎么办?
而蒋明菀这边,扬哥儿虽然已经中了县试,可是后面的府试正好连着,就在四月,后头还有院试,那倒是要等到明年了,徐中行的意思是既然回去了,就一口气都考完再回来。
蒋明菀虽然心中想儿子,却也不会在这种大事儿上扯徐中行后腿,因此到底还是答应了,只是这几日都在张罗着给儿子送些衣裳吃食回去。
这一忙就是好几天,等终于派了人将东西送出去,这头石家大太太何氏又上门来找她说话了。
石太太带回了最新关于知府家的消息,知府的大女婿,罗举人,考中进士了。
虽然正经的官方文书还没下来,但是石家是商户,南来北往的消息比这些官家的可快多了,因此石家第一时间得了消息,就来说给蒋明菀听了。
这回明州府总共考上了三个,还有一个在二甲前列,如此功劳,看起来今年孙知府的考评又是上等了。
何氏一边说,语气却有些泛酸。
她小叔子蹉跎了这么多年,老爷子终于忍不得了,在年初的时候,托人给买了个监生的名头,送进京读书去了。
他们家这般情形,罗家却是这样的好事儿,她心里自然不平。
蒋明菀听了却毫不惊讶,只在心里琢磨,也不知这个功名到底是罗举人的真才实学还是另有猫腻。
还没想明白呢,一边的何氏又有些幸灾乐祸的道:“不过即便考上了也不顶用,我前儿听人说,罗家老太太真的快不行了,到时罗举人只怕还是要丁忧。”
蒋明菀挑了挑眉,这事儿也是有些太巧了。
蒋明菀和何氏这边说着罗家的家事,如今在知府府里,也是同样谈论着这个话题。
孙夫人脸色铁青,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大女儿,咬牙道:“哭哭哭,没就知道哭!一个老婆子都照顾不好,如今人快没了,你来找我又有何用!”
孙大小姐听着这话又抽泣了一声,流泪道:“自打相公去了京城,我是日日悬心,自然在老太太身上的心思就少了些,可是丫鬟仆役的也没少了她的,谁知道她一大早起来想喝水,也不叫人,自己去倒,结果就滑到在外头了,这事儿我又如何能预料得到啊……”
看着女儿哭成这个样子,孙夫人也知道这事儿不能怪女儿,怪只怪罗定邦这个没福的运气太差。
好不容易考上了功名,却又出了这样的事儿。
她皱了皱眉道:“你也别哭了,既然已经不行了,就早点准备后事吧,也早些往京里送消息,不要落人口舌。”
孙大小姐咬了咬牙,看着还是有些不情愿:“好歹让定邦考完庶吉士再送吧。”
孙夫人却冷笑一声:“就他那两下子,还考庶吉士?我劝你早死了这份心,这回若不是袁家帮忙,他三甲都考不中,行了,少起这些闲心,赶紧回去,婆婆都病了还整日里往娘家跑,没得让人说闲话!”
孙大小姐心里越发委屈了,明明当年嫁给罗定邦,她也尊的是父母之言,可是如今定邦科举受挫,母亲却只会责怪她。
但是这话她也只敢想想罢了,说是不敢说的,最后只能委委屈屈的回了罗家。
看着女儿离开,孙夫人紧皱的眉头就没能松开。
大女儿这般不争气,罗定邦也只是个嘴皮子利索的,想来日后这一家子都要靠着他们家拉拔了,一想到这个孙夫人就心烦,她这是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四月底的时候,果然如同何氏所言,罗定邦考上进士的消息传了回来。
但是罗家老太太却到底没能听到这个好消息,如今的罗家已经是满门缟素。
那个送信的差役真是进退不得,恭喜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最后还是罗娘子到底知道些进退,流着泪散了赏钱,又把罗定邦考上的消息写在纸上,烧给了老太太。
至于罗定邦何时回来,根据一起回来报信的罗家小厮说,还得有小半个月,罗定邦到底是参加了庶吉士的考试,也很是理所应当的没考上。
罗娘子又是难受又是高兴,难受的是定邦没考上庶吉士,高兴的是,丈夫终于要回来了。
而这个消息传开了之后,原本还没什么人的罗老太太的丧礼一下子成了热饽饽,无数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上门来凭吊。
只把罗娘子忙了个晕头转向,而这里面有一大半人都是她不认识的。
后来孙夫人也上门上了炷香,走的时候拉着女儿的手语重心长:“如今定邦考上了,你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保重身体,好好抚养两个孩子,如此日子才能长久下去,你看你现在瘦的,都脱形了。”
罗娘子流着泪点头:“母亲,我都记下了,只是这几日上门的人太多了,我有时候就忙的忘了用膳。”
孙夫人看着女儿瘦了一圈的脸,又叹了口气,最后留下了几个人手帮衬,这才离开。
罗娘子送了母亲离开,眼泪也是止不住的流,如今她总算是明白母亲那句话了,她这样的性子,的确是不适合嫁入大户人家,这才不过哪到哪儿,她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罗家孙家这边办着丧事儿,但是徐家却有了喜信传来。
自打上次蒋太太来了信之后,又有信传来了。
也不知是沈家那位老太太找人打听了还是什么,那次之后,便对蒋家格外殷勤,好似是十分满意这幢亲事,甚至还提出若是可以,沈嘉言可以亲自来明州府,让两家相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